-
曾經火爆的澳大利亞「代購」,如今卻瀕臨破產
此外,每年都有無數中國人到澳旅遊,同時中國留學生也絡繹不絕,2019年就有26.1萬中國留學生,佔比27.3%,是澳洲留學生最大的群體。然而,疫情期間澳大利亞旅遊業首先就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此前,中國遊客每年給澳大利亞帶來123億澳元的貢獻,佔國際遊客消費額的三分之一。而如今在澳大利亞,幾乎已經看不到中國遊客的身影。
-
被疫情衝擊瀕臨破產 維珍澳大利亞航空公司急尋買家
來源:參考消息參考消息網4月22日報導 美媒稱,維珍澳大利亞航空成為澳大利亞因新冠疫情而受害的最大企業,疫情讓這家債務纏身的航空公司失去了幾乎所有收入。報導指出,維珍澳大利亞航空和上個月破產的英國最大國內航空公司弗萊比航空公司一起,成為航空業第一批新冠疫情受害者。航空公司受到國內和國際旅行禁令的打擊,被迫尋求政府援助。維珍澳大利亞航空1萬多名員工中已經有80%停職。
-
外媒:中國買家或將停止進口美國某些農產品,美國農民或永久受傷
其中,美國農業領域和美國農民受到的衝擊就非常明顯。因為,在過去的兩年間,他們已經飽受了損失掉市場客戶帶來的傷痛,今天看來,美國農民拿農產品換美元的景象或將面臨進一步終結。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1日根據彭博社的消息報導,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稱,中國相關採購商買家或將停止購買美國某些農產品,包括大豆。
-
中國買家上周採購美國牛肉規模創紀錄,美國農民:感激,正依依東望
美國農業部在其每周出口銷售報告中公布,截至8月20日當周,中國買家淨買入3,315噸美國牛肉,創下1999年以來(11年以來)的最大單周購買量紀錄。中國買家上周還購買了11,216噸美國豬肉,採購規模為一個月來最大。與此同時,美國農業部公布,中國買家購買了74.7萬噸美國玉米,準備在9月1日開始的2020/21季裝船。該機構還表示,向未具名目的地出售了14萬噸玉米。
-
中國一出手,美國果然就趁機搶澳大利亞生意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2月1日報導稱,澳大利亞在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中處於不利地位,而中國已經找到了美國等農產品替代供應來源。美媒報導截圖 普氏能源資訊亞太區農產品定價副總監安德烈·阿加皮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中國目前正在從美國進口包括小麥、大豆和玉米在內的大量農產品。 阿加皮表示,隨著中國尋求補充庫存和儲備,中國「有可能購買更多產品」。
-
澳大利亞經濟依賴中國,為何還「大膽」排華
澳大利亞的反華勢力非常強大。近幾年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香港還有貿易問題參與頗多!這背後有什麼原因呢?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任何一個國家的對外政治都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一切都是以本國利益為重,不會損害自己國家的利益去幫助別的國家!澳大利亞也是如此。
-
澳大利亞跟著美國挑釁中國,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做:狐假虎威。在國際舞臺上,澳大利亞曾跟著美國跳腳,挑釁中國,結果發現自己連狐都算不上,充其量只是個跳梁小丑,一被中國反擊就丟盔卸甲。在澳大利亞的各種騷操作下,中國在葡萄酒、牛肉、大麥、龍蝦等商品加以反制、反傾銷。其中,澳大利亞的大麥、葡萄酒是受衝擊最嚴重的商品,兩者的最大出口市場都是中國。澳大利亞政府機構發出「報警」:澳大利亞今年農產品出口將遭受重創。
-
澳大利亞葡萄酒或被美歐等多國商品替代,澳媒:澳洲農民將遭受苦難
過去數十年間,澳大利亞經濟最引以為傲的一個優勢在於,地廣人稀,並憑藉全球化市場消費,使其農產品源源不斷在全球主要市場換來大量金錢。 然而,由於澳大利亞經濟不斷打破市場規律,導致今天澳大利亞農產品正面臨空前的出口困境。其中,葡萄酒就非常明顯。
-
美媒:最依賴中國的10個國家和地區 澳大利亞居首
原標題:美媒:最依賴中國的10個國家和地區 澳大利亞居首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1月26日文章,原題:最依賴中國的10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經濟正在放緩,出口業務依賴中國的國家和地區將在某些關鍵產業內感受到利潤空間遭受擠壓。
-
中國農民在減少,農產品為什麼能增加?
中國農民在減少 農產品為什麼能增加? 不妨再看一則新聞。 這從一個側面,解開了一個長期困擾內參君的謎團:中國農民在減少,農產品為什麼反而在增加?
-
多國產品無人問津,急盼中國大量採購本國滯銷產品
中國在龍蝦、肉類、水果等聚餐高頻食品的需求斷崖式下跌,這也使得多個高度依靠中國市場的農產品出口國面臨農產品滯銷的困境。多國產品無人問津,急盼中國大量採購本國滯銷食品據環球網報導,由於中國需求下降,作為中國市龍蝦場中最暢銷的品種,紐西蘭新鮮龍蝦今年為中國春節市場預留的688噸龍蝦卻面臨滯銷,價格也直線下降,從往年的130-140
-
澳洲各個大學瀕臨「破產」,正提交留學生返校具體方案
但如果網課持續,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的邊境持續關閉,45%的留學生將會考慮更改留學目的地。研究發現,英國和美國在疫情期間對國際學生保持開放的政策受到了積極的歡迎。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的情況正好相反,這些國家的邊境仍處於關閉狀態,導致學生越來越焦躁不安。
-
澳大利亞叫囂把中國告到WTO,自己人卻叫苦連天,離不開中國
日前,就中國商務部宣布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一事,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叫囂要將中國告上世界貿易組織。面對澳方的施壓,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明確表態稱,中方已經多次闡明了原則立場,澳大利亞政府應當認真對待中方關切,採取實際行動,糾正針對中國企業的歧視性做法。除了中方表明態度,不吃澳方這一套外,對於澳大利亞政府將中國告到世貿組織一事,連澳大利亞媒體都不看好。
-
中國的無形制裁,澳大利亞七所大學面臨破產,希望中國撤銷警告
對此現象,澳大利亞大學聯盟預測,接下來將會有七所大學面臨破產,澳大利亞高校聯盟執行長特裡奧娜·傑克遜(Catriona Jackson)本月初曾警告,新冠疫情可能令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在未來4年損失約合786億元人民幣。澳大利亞比其他同等受到疫情影響的國家更依賴國際學生的收入。
-
8億海鮮換中國醫療物資?澳大利亞擬斥資1.1億,包機向中國出口
眾所周知,近年來,澳大利亞的龍蝦、牛肉等農產品廣受中國人的喜愛,進口量更是逐年上升。據了解,每年西澳大利亞捕撈龍蝦達到6300噸,其中98%對華出口。然而,受疫情的影響,大家自覺不聚餐、不聚集性活動,這使得中國對澳洲海鮮需求直線下降。據澳大利亞海產工業公司CEO表示,自對華訂單開始蒸發以來,澳洲海鮮行業已經九周沒有收入了。
-
澳七所大學瀕臨破產,損失達700多億人民幣
坐落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除了有世界聞名的雪梨歌劇院和袋鼠、考拉等,還有許多非常優秀的學校,它們每年都會吸引許多海外留學生前往學習,為澳大利亞的教育事業創造了巨大的利潤收益。為了防止境外病例的輸入給本國造成影響,各國都在減少國際航班的架次,尤其是一些高風險地區,像飛往美國、巴西、印度等國的航班,大部分都已經停運了。航班的停運對澳大利亞留學事業的尤為突出。
-
兩年不到又瀕臨破產,昔日英國高街潮牌Topshop命懸一線
Topshop母公司Arcadia集團可能最快在當地時間11月30日進入破產清算程序。2019年中旬,Arcadia集團曾一度瀕臨破產,最後在獲得多位債權人同意支持該公司提出的重組計劃後,才勉強度過破產危機。Arcadia集團在去年9月否認了外界關於其將被拆分的傳言,表示其重組計劃是對旗下品牌實施重整計劃。
-
千萬俄現鈔抵達中國,685個美國農場破產後,美國農民或正依依東望
分析認為,食品和農產品正成為推動俄中貿易發展的新動力,因為,中國消費者對綠色營養型食品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過去幾年間,中國買家和投資者已經在俄羅斯的土地上,投資開發了多個農業項目,其中包括豆谷種植、加工、奶牛養殖、乳品加工、菌類種植等。而俄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進程也不斷加大。
-
宋忠平:美國農民很高興,澳大利亞賠了夫人又折兵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轉發了一幅澳大利亞軍人屠殺阿富汗平民的漫畫,澳大利亞方面反應激烈。之後,多國為澳大利亞發聲,其中包括美法英等,他們以義憤填膺之勢,來為中澳關係火上澆油。而莫裡森卻在這個時候急踩剎車,公開表示「漫畫事件」該消停了。當然,美英法等國依舊沒有消停。不僅如此,他們一面煽風點火,一面悄悄接管了澳大利亞失去的部分中國市場。
-
與澳大利亞的貿易戰
澳洲當地媒體ABC新聞在2019年發布一篇名為《澳大利亞經濟有多依賴中國?》的統計文章,文章中列舉了幾個有趣的事實:1. 2017年-2018年,中國高居澳大利亞貿易夥伴第一位,兩國貿易創造了1946億澳元的進出口總值,這個數字超過了澳方與日本及美國貿易的總和(1478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