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居家戰「疫」的心理調適與自我修養

2020-12-13 言之有範

隨著新冠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階段,全國各地加快復工復產復學。繼4月中下旬始,新疆、山西、青海等省符合校園疫情防控條件的高校學生開始分批次、分年級返校,但由於全國高校開學帶來的生源跨省流動大、校園學習生活集聚度高等原因,全國高校開學之路並不一帆風順。

目前,大部分高校僅對畢業年級學生發布了「召回令」,更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高校紛紛發布本學期非畢業年級「不返校」的通知。長期處於居家學習生活的大學生不僅要完成正常課業任務,同時也面臨著網絡學習、課業壓力、就業壓力以及和家人相處等問題,諸多矛盾積累必然會加劇其焦慮或抑鬱情緒,戰「疫」期的心理調適成為這屆大學生的一堂「人生必修課」。

一、身心健康是一個人的「基本盤」

近日一項專門針對廣東省大學生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的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顯示;被調查大學生樣本的焦慮情緒發生率是 26.60%,其中輕度、中度和重度焦慮發生率分別是23.19%、2.71%、0.70%;抑鬱情緒發生率是21.16%,其中輕度、中度、中重及重度分別為16.98%、3.17%、1.01%。可見,在突發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發生過程中,確實有一部分大學生缺乏應對經驗,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實際上,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世界各地均有居家大學生因心理問題引發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知乎上一篇「疫情長假在家的大學生是否會抑鬱」的提問引發了網友熱議,從一部分大學生的回答中可窺見長期居家的大學生的生活矛盾及產生的心理問題。

不僅僅是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即便是成年人也容易在特殊時期產生心理問題。 根據法國Coconel在疫情期間的的一項調查顯示,74%受訪者遇到失眠問題。而且過半受失眠困擾者差不多是從禁足令剛開始產生的症狀。另外,有37%受訪者感到焦慮和絕望。

大學生心理情緒產生負面影響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交媒體是當代大學生使用頻率最高的媒介,而信息高度發達的另一面也會形成負面信息的過度傳播。大學生居家時消耗在網上的注意力很容易暴露在這些負面信息中,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叫做「替代性創傷」,它最初是指專業心理治療者,因長期接觸患者,受到諮訪關係的互動影響,而出現了類似病症的現象,即治療者本人的心理也受到了創傷。這種心理特徵也能解釋一個人一旦接觸過多「負能量」,就容易產生共情,甚至沉浸在負面情緒中無法抽離。

缺乏明確目標的生活也會給大學生居家心理帶來隱形壓力。由於多數居家學習任務可以通過自己安排時間,屬於時間管理當中的「重要不緊急」事項,特別是缺少了在校老師的監督幫助,大學生很容易陷入一種表面「閒散」的狀態,然而課業的要求和任務是實質性存在的,因此難免感到焦慮,並形成隱性持續的潛在壓力。

家庭關係也是居家生活的大學生需要協調的又一問題。疫情期間大學生不能像往常一樣外出自由社交,與家人一起生活導致的個人空間的縮小、生活習慣的不一致等都會成為大學生的「心理包袱」。原生家庭問題是大多數人成長中的必答題,長時間密切相處更容易激發代際矛盾,甚至家庭中父母親緊張的夫妻關係也會給居家生活的大學生帶來負面心理影響。

可以說,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一個人面對世界的基礎,用「基本盤」的概念來界定和理解合適不過。「基本盤」最早是政治選舉中的概念,意為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有一群固定的人支持特定政黨或政治人物,那麼這個群體就可以稱為某人或某組織的基本盤,如此理解,「基本盤」是一個政治家的生命線。

也許很難在身心健康領域精確定義「基本盤」,但毋庸置疑的是身心健康是是每一個人發展的基石,是一個人健康快樂生活的「生命線」。一個人的才華、能力、價值實則都是建立在身心健康的基礎之上。用「基本盤」的概念來思考的價值就在於,讓我們看到成長的最基礎條件——身體康健和心靈陽光。

再借用物理學術語描述「基本盤」的特性:基本盤同時是「結構性」的,那就意味著作為基本盤的身心健康還具有構成系統性的張力:比如說一個人對自我、對事物的科學認知可以成為連結其才華、能力、機會的抓手,而充足的心理能量也會給予遭遇職場、家庭困境中的人以原動力和構建性的力量。

二、大學生居家戰「疫」的自我修養

「基本盤」之於人生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那麼如何夯實基本盤,提高一個人的基本心理調適能力,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一)提升認知,優化底層邏輯

認知構建了而一個人的底層思維邏輯,認知能力也是一個人解決問題的思維基礎。相當程度上,學習壓力、人際障礙亦或家庭矛盾的原點往往都出自於「認知的局限」。研究表明,對突發情況認知度越高的大學生出現輕度焦慮的風險越小。實際上對於疫情的認知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對疫情本身的認識。科學全面地認識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本體、傳播途徑等會正向激勵大學生採取愈加到位的預防措施,而穩固的安全感則促使其心理狀態越好;另一層面的認知則是對突發疫情這個「事件」本身的認知:大學生通過身處疫情之中採取恰當的應對方式,不斷優化適應生活方式改變的調節機制乃至於為自己人生意義與心靈探索開啟一個新的契機。

疫情帶來了心理焦慮,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勇於從疫情擾亂的焦躁中走出來,從最初的焦躁到後來的坦然再到科學合理安排自身生活,有些大學生能夠在居家生活中重拾興趣、更加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光,修復以往忽略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是一旦歷經認知升維後,災難給予人類的另一面的禮物。

(二)管理時間,點滴積累成果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人的情緒調節。保持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科學管理時間。大學生居家學習雖然在時間上更為自由,但對自理和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時早起,準時上網課、按照學習計劃完成任務、鍛鍊身體等等。規律的生活不僅能幫助我們按計劃順利完成任務,關鍵在於任務的完成還會給人帶來一種心理上的減壓,這種類似多巴胺的釋放的愉悅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因此,即便在學業上遇到了難題、心理上遭遇了懈怠期,哪怕是由於科研條件所限難以按正常進度實施下去,大學生至少每天也要有計劃地完成「一點」任務,就是這樣的「點滴」堅持,一方面可以保持「學習的狀態」,另一方面也必將會在一定時間後形成一定成果。

(三)培養愛好,深入學習技能

居家學習使得平日裡在宿舍與教室之間頻繁跑課的大學生有了更多自由時間,這段寶貴的時間則被一些有心的大學生被利用起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技術技能。疫情期間,不少大學生通過購買網課學習一些學術研究的工具和方法;也有一些人充分挖掘個人興趣愛好,YouTube上的自製微型景觀一時風靡網絡;一部分人開啟了自己的綠植園藝之旅;有的大學生發展烹飪技能,居家隔離期間為家人獻上一頓頓精心烹飪的美餐——自己動手做飯的大學生意識到原來曾經隨意享用的每一餐飯都飽含濃濃的愛意,而恰恰是疫情給了自己回饋父母的機會,烹飪的另一層意義是表達了對父母的反哺之情。

(四)正視焦慮,積極心理調適

正確地看待「焦慮」。「焦慮」是人在緊張情緒和陌生環境模式下的正常心理調適機制,焦慮其實還有它積極一面的意義。有心理學家就研究「焦慮度」對於手術評價展開一項實驗,實驗將手術前病人分為高焦慮、低焦慮、中等焦慮三種,結果研究發現,高焦慮的病人對手術評價最低,低焦慮的人由於缺乏心理準備反而容易在手術中出現過渡緊張焦慮,而中等焦慮的病人對手術的過程評價會更好、更積極。可見「適度焦慮」實則對事物發展具有一定積極意義,心理學研究中還把這種焦慮水平叫做最佳喚醒水平。

正確面對焦慮就要實施情緒管理,認識到每一種情緒都有它的價值:積極情緒有它的價值,消極情緒有的時候則蘊含著更重要的力量。比如說每一個「沮喪」下面都有一個重要力量,是「我想要完成這件事情」的原動力;而「焦慮」的背後實則是一種「失控感」。因此在焦慮之下,一方面我們要客觀認識自己的能力,正向認可自己「可控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要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未知的部分」,積極找尋「方法和出路」,讓執行力排解焦慮。「每一種情緒都是好情緒」,沒有不合適的情緒,只有不合適的情緒管理。面對複雜的事物和情緒變化,有效的做法是正向理解、積極面對、尋求幫助並採取恰當的方法,比如事件清單計劃、科學時間管理、積極復盤等。

最後,請相信生命中的每一段「遇見」都有它的意義。苦練內功,懷抱生活,是大學生居家戰「疫」寶典的最佳打開方式。

參考來源:

1.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20,40(02):171-176.

2.蔡歡樂,朱言欣,雷璐碧,潘程浩,朱樂瑋,李菁華,顧菁,郝元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知識、行為和心理應對:基於網絡的橫斷面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20,36(02):152-155.

3.禁足成壓垮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0-04-16歐洲時報http://www.oushinet.com/europe/france/20200416/347041.html

4.面對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疫」?https://zhuanlan.zhihu.com/p/106988983?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713644133104758784

相關焦點

  • 「戰「疫」說理」戰「疫」彰顯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但是,緊張的氣氛很快就過去了,大學生們的心態逐漸平和下來,通過各種媒介關注疫情相關的各類新聞和信息,關注疫情最新進展,勸說家人和親朋好友出門戴口罩,在交往中保持安全距離。    緊張而不慌張,關注而不恐懼成為多數青年大學生的心態。這一方面同大學生居家狀態有關,疫情暴發,戰「疫」總體戰阻擊戰打響,同學們和父母、家人在一起有利於克服恐懼感。
  • 積極調適,用心戰"疫"——南流小學心理健康活動課開始了
    2020年3月17日,鄭州高新區南流小學開展了以《積極調適,用心戰&34;》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活動課。本次活動課,由學校專業心理輔導老師王曉航主講,全校學生及家長積極參與。&34;活動初始,王老師親切的詢問後,首先列出了學生在家可能會出現的幾種狀態,如心情煩躁、不想說話、失眠等,這些都是應激狀態下的心理問題。
  • 孕產婦居家如何調適心理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李曉青)居家期間,孕產婦出現焦慮、煩躁、睡眠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如果出現壓抑、脾氣大、整夜睡不著等焦慮情緒過度的情況,就需要做適當的心理調整了。8月18日,烏魯木齊友愛醫院(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友愛醫院院區)心理睡眠科首席專家李新敏,就孕產婦居家期間如何做好心理調適給出專業建議。
  • 自煲心靈雞湯,講述校園戰「疫」故事,演繹自我心靈成長
    近日,武漢市礄口區第三屆校園心理劇評比與展演活動在武漢市第一聾啞學校舉行,師生圍繞居家學習、親子溝通、生活適應、情緒調適、學習壓力等方面,講述校園戰「疫」故事,演繹自我心靈成長。在展演活動中武漢市十七中師生帶來的《疫情中的武漢伢》、武漢市十一初紫潤校區師生表演的《愛,從未消失》、武漢市二十六中師生推送的《向陽》、武漢第四初級中學師生編排的《放下手機》等劇目,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學生在疫情期間存在的心理問題,呈現出學生內心世界和心理衝突。
  • 戰「疫」期間,居家帶娃攻略
    疫情期間,孩子壓力山大,我們要當一個「安全閥」,減壓調適,不可粗暴打罵,心理傷害比身體傷害更危險,咱們得多溝通,理解孩子。居家防疫,親子相依,彼此信任,加油鼓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這所學校,可能早已複課。眼下,疫情防控形勢雖然積極向好,但任務依然艱巨繁重,人心穩,社會才穩,「國是千萬家」,我們千千萬萬個家庭支撐著這場阻擊戰,讓我們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相信孩子、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戰「疫」最後的勝利!
  • 新冠肺炎防控科普知識 第44篇 居家心理篇 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如何自我調適心理
    新冠肺炎防控科普知識 第44篇 居家心理篇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如何自我調適心理
  • 「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孕產婦居家如何調適心理
    新疆網訊(記者李曉青)居家期間,孕產婦出現焦慮、煩躁、睡眠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如果出現壓抑、脾氣大、整夜睡不著等焦慮情緒過度的情況,就需要做適當的心理調整了。8月18日,烏魯木齊友愛醫院(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友愛醫院院區)心理睡眠科首席專家李新敏,就孕產婦居家期間如何做好心理調適給出專業建議。
  • 十大調適"藥方"給心理"消毒"
    戰疫:良好情緒可增強自我免疫力面對宅在家裡的焦慮情緒,吳薇莉給出五點建議:1.做好自我觀察的同時,一定要調節好情緒,良好的情緒本身可以增強自我免疫力;2.做一些能恢復和增強自我效能感的事情,給自己確立一個要完成的任務,或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3.增加娛樂嬉戲的活動,比如唱歌、聽音樂、看喜劇,但一定要保持作息規律、睡眠充足;4.每天可以與家人、朋友聯繫,居家隔離並非居家孤立,
  • 【戰「疫」課堂】居家防疫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有什麼樣的心理調適方法能夠擺脫負面情緒?輕度的緊張和焦慮可使人能夠迅速進行有效的防護和理性的應對,然而過度的緊張往往會造成高度恐慌,嚴重地影響到個人的心理健康與抵抗力,甚至對周圍其他人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
  • 學會自我心理調適,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健康
    小摩擦也會導致大問題,一個想不開可能就會做出錯事來,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
  • @全市家庭,來一次陽明故裡的居家書香戰「疫」
    @全市家庭,來一次陽明故裡的居家書香戰「疫」 2020-02-10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學了,這份心理調適指南請查收
    開學了,這份心理調適指南請查收 華師附中汕尾學校 華師附中汕尾學校微信號 hfswxx 功能介紹 實時發布學校最新動態,構築家校交流嶄新平臺!一份開學心理調適指南送給你,助你做好開學心理準備!暫時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反應,並且積極地配合以下調適指南去幫助自己,相信你很快就能平靜下來,不再焦慮。
  • 「心理抗疫」 別具意義——我市學校開學第一課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沈茂忠校長以《來,即戰;戰,必勝》為題目,主要從敬畏生命、健康備戰;前車之鑑、虛心備戰;科學規劃、精準備戰;加快節奏、高效備戰;齊心協力、輕裝備戰五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同學們都倍受鼓舞,紛紛表示要振奮精神、鼓足幹勁、抱定信心、持之以恆,向目標發起最後的衝刺。
  • 安徽理工大學心理抗「疫」紀實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和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後,安徽理工大學這群自稱是「安理心理人」的普通教師,用自己的學識、智慧、耐心、決心與恆心默默奉獻,用心為每一位安理學子和求助者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增強大家戰「疫」信心。
  • 用「心」戰「疫」,築牢心理防疫的堤壩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給人們造成了生命威脅,也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威脅,大學生作為情緒易感人群,受到疫情影響可能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梳理疫情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並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對於當前維護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心理抗疫,安徽理工大學在行動
    心理抗疫,安徽理工大學在行動 2020-12-23 09:35:57   來源:安青網
  • 我國高校著力通過課程教學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  根據教育部網站日前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校應通過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三個層面的教學,幫助大學生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
  • 西安交大推出8個輔導員在線課程 全方位助力學子戰「疫」成長
    西安交大學工部組織學校8個省、校級輔導員工作室,推出了8個在線輔導及課程,涉及日常思想教育、少數民族學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學業輔導與指導、職業規劃、國際化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助力學子戰「疫」成長。也有實踐性很強的綜能課程,比如由「知心」工作室負責人葉明組織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十四天居家養成計劃」和由「在地國際化工作室」負責人張丹負責開設的「國際範兒」養成計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十四天居家養成計劃」為期14天,將通過各個主題項目,引導學生居家調研、居家讀書、居家鍛鍊,豐富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使得參訓學生的思想更加活躍,學生親情關係更加融洽,家國情懷得到滋養。
  • 居家戰「疫」吃起來|雞肉的39種家常做法~
    非常時期,宅著就是做貢獻為讓全市廣大家庭宅的住,宅的好淄博市婦聯特推出「居家戰『疫』一起來」欄目每天一期讓我們一起學起來、動起來、美起來、吃起來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將通過居家戰「疫」學起來、居家戰「疫」動起來、居家戰「疫」美起來
  • 戰「疫」科普:居家如何園藝養身心
    (抗擊新冠肺炎)戰「疫」科普:居家如何園藝養身心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應對疫情防控,很多人減少外出而居家工作、學習,長時間「閉關」生活,不同程度引發民眾或煩躁或頹廢等不良身心反應頗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