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老,教育該從三歲開始,別嫌娃小,影響一生

2020-12-20 糖果的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人們常說「三歲看大」,這可並非是老輩的「迷信」想法,而是一個規律的總結。一個人在他三歲時的表現,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射出他的未來。孩子不到三歲,像是孩子的脾氣,某些行為,某種表現,性格等,不大合適的話,家長要及時引導,如果引導不好,會影響很深,乃至伴隨孩子一生。

三歲就該重視孩子的教育了

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子不到三歲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在一些高難度的性格養成之中就不是很重要,其實並不一定是這樣子的,三歲以下或是三歲的娃一樣需要教育。

三歲看老,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太小,就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鬆懈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些道理倘若家長不早早的教會孩子,那麼孩子再長大一些也是很難板回來的。

對於孩子而言,三歲前家長要告訴孩子哪些道理

要有尊重長輩

有的小孩一不高興就喜歡表現出來,並以摔東西的方式來發洩不滿,甚至打罵自己的家長。

如果你家有這種小孩,一定不能以他年紀小就忽視,教育必須要及時跟上。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因為什麼不滿,並及時疏導。其次,家長務必不能縱容這種行為,不然將來走上社會會演變成任性、自私的性格。最後,家長要明白,性格是習慣累積的結果,如果不加制止,形成習慣,長大後打罵父母的事也在所難免。

要為人誠實

說謊這件事,是會上癮的。如果你的小孩三歲就開始說謊了,千萬別覺得,孩子嘛,即便說個小謊也是蠻可愛的。

可是你知道嗎,這種想法長久就會成患,一旦管教不好,還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果你的小孩愛說謊,家長要一點點的把寶寶引導到正確的做法上去。不要輕視,更不要慌亂,打罵呵斥寶寶更不可取。

家長要首先了解孩子為什麼說謊,再根據這個原因,對症下藥,讓孩子認識到說謊是不對的。要為人誠實,避免長大後少走彎路。

要懂得謙恭

有些小孩,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費盡心思的拿來,得不到有些還會動手打人。而且,誰不給買打誰,這都是「嬌縱」的結果。做家長的要適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了,不然孩子長大後,社會可不會「嬌縱」他,就有苦頭吃了。

要讓小孩懂得謙恭,並了解什麼可以拿,什麼不能拿,而且從別人手裡搶是件錯誤的行為。拿別人的東西,要謙恭的去徵詢別人的應允,如果別人不給,也要謝謝人家,因為是你的要求「無理」了,侵犯到人家了,絕對不可以動手。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相關焦點

  • 三歲看老的真實含義是:三歲再開始教育就晚了!
    咱們國家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真的嗎?靠抓周三歲看老,這不是真的;靠科學三歲看老,卻是有可能的。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當下研究人類智能的心理學領域中最為前沿的「多元智能理論」。大腦發育最重要的事情是0-3歲。首先是腦重量迅速增加。1歲時,孩子的腦重量差不多有成人的50%,2歲時達到75%,3歲時接近成人。然後是連接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細胞的突觸(負責信息傳遞,實現大腦功能),其密度在2-3歲前達到峰值。
  • 老話說:三歲孩子「萬人嫌」,孩子到三歲,家長究竟該怎麼辦?
    這不,悠悠在今年9月份的時候跨過了三歲的門檻,正式走進「萬人嫌」的必經之路上。最開始的時候悠悠表現的還是依然乖巧、聽話,導致我信心爆棚。可是就在這幾天,經過了那麼幾件小事,我意識到,悠悠的「三歲」正式來臨了。
  • 「三歲看老」,家長在孩子三歲時做對這些,孩子成年後都受益
    導讀:如今,大部分的家庭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會格外看重孩子的教育問題。我曾在一家教育機構聽過一場講座,她說孩子在三歲的時候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三歲就相當於孩子在孩童時期的黃金年齡。多項科學研究表明,如果在三歲之前的孩子對孩子進行各方面的教育與開發,他們未來的道路會比其他人更順利。
  • 家有男孩,在娃三歲之後,媽媽要懂得退位,這樣做會讓娃受益一生
    導讀:家有男孩,在娃三歲之後,媽媽要懂得退位,這樣做會讓娃受益一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有男孩,在娃三歲之後,媽媽要懂得退位,這樣做會讓娃受益一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英國耗時70年追蹤7萬個娃,影響孩子一生的是這三點,而非智商
    影響孩子一生的是這三點,而非智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娃的一言一行都是父母日常行為的影子。當我們在責備孩子的時候,請先反思一下自己。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指出,3~12歲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所謂「三歲看老」,是飽含著祖先大智慧在裡面的。
  • 三歲看大看什麼?學齡前三件事決定孩子一生成就
    老話講:「三歲看大」,就是說可以從一個三歲孩子的心理行為模式,看到他將來成年後的樣子,如果他的心智模式是不願意成長的、貪圖享樂的,那麼從小便能看出一些端倪,將來不會有大的出息;如果三歲的時候已經出現了一些不良的行為,沒有經過良好的管教,那麼到了七歲就會形成慣性,這種心智模式就會持續一生,這也是「七歲看老」的含義。
  • 寶寶三歲之前,以下習慣家長要早點開始培養,讓娃一生受益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家長在3歲之前開始做準備,效果更好。有良好生活作息的習慣如果不是發生什麼事情,我們自己也無法真正明白良好的生活習慣意味著什麼,而現在到了20多歲還沒有養成好習慣的孩子,我覺得家長在他小時候的教育是缺失的。
  • 三歲定一生,娃三歲時這些事決定了他的未來,可很多父母都疏忽了
    導讀:三歲定一生,娃三歲時這些事決定了他的未來,可很多父母都疏忽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三歲定一生,娃三歲時這些事決定了他的未來,可很多父母都疏忽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兒童時期的人格建設,影響孩子的一生
    有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看過眾多新聞,了解到一些悲慘事件背後的原因的時候,才恍然覺得,這句話的道理所在。孩子兒童時期所處的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等,都會成為孩子未來人格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而這也將影響孩子一生。
  • 孩子三歲前是誰帶著睡,會影響娃一生的性格,父母別不當回事!
    在有一年回老家過年的時候,玲玲看到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雖然已經三歲多了,可是完全是個不懂事的小霸王。要是爺爺奶奶不滿足他,他就在地上撒潑打滾,或者扔東西,真讓玲玲見識到了孩子「作」的功力。玲玲意識到再不接手管孩子,以後接手可就難了,於是不顧公公婆婆和老公的反對,執意帶孩子去外地打工。
  • 《易經》提醒: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到底看的是什麼?
    《易經》裡有「三才」的說法:八卦(經卦)是由三爻組成,分別代表天、地、人這「三才」。「三才」概括了天道、地道、人道,能夠 意味著整個宇宙,因而古代人以為「三」是天地萬物的極限,是品質互變的界限,也是事物發展的極致,因而有了「事不過三」的講究。04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一句俗話是用來特別強調幼兒早教,實際上完全可以用《易經》來解釋。
  • 70年調查7萬名孩子,發現影響娃一生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點
    70年追蹤7萬名孩子,調查發現影響娃一生的不是智商當然,調查顯示除了一些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外,其他孩子們的智商都是相差無幾的,所以說真正拉開孩子差距、影響娃一生的不是智商,而是下面這三點。窩在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視,這樣的父母真的能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娃嗎?父母就是孩子的「標杆」,想要娃將來變優秀,家長真的要以身作則了。
  • 【三歲的寶寶該如何教育】
    我們中國老話說「三歲定八十」,並不無道理,三歲是個幼兒心理髮育的重要時期,家長不了解幼兒心智發展特點而盲目教育的話,將會扼殺寶寶的潛能發揮,甚至影響其一生。國內外嬰幼兒研究機構多年研究表明:孩子的很多思想、習慣和智力是3歲前打下基礎的。
  •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被證實有一定的科學依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被證實有一定的科學依總是會聽到身邊老人說這樣一句話「三歲看老,七歲看老」,每次聽到的時候自己就會想,真有那麼玄乎?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背後卻暗藏了很深的哲理。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古老的諺語,它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 「三歲看老」是真的,孩子的早期教育知多少?
    ——茨威格什麼是早期教育?人類的發展是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早期教育是根據嬰幼兒的智力發育、運動能力和情緒形成的規律,在多種環境影響下,有組織、有目的教育活動。早期教育可以促進嬰幼兒的潛能得到全面發展。其中以家庭為核心的早期教育,家長是主要責任人。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之新說
    人生的發展以及養成的品質深深受家庭教養的影響,特別是童年的影響。0—1.5歲。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發展安全感。他對自己來到的這個世界是否信任是否有希望,取決於父母等教養者對孩子的照顧是否精心,是否給予孩子充足的、無條件的愛,是否對孩子的呼喚(哭、鬧)有積極溫和的回應?安全感缺失的孩子,他會用一生去尋找。1.5—3歲。
  •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3歲前家長要給娃立下這些規矩
    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叫做,「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孩子三歲時,便可以看出他們小時的品行和和習慣,等到孩子七歲時,就可以看出老後的性情已經性情。在孩子3歲前我們需要注意哪些?1、給孩子立規矩三歲的孩子一般自理能力較差,也沒有對自身進行規範的意識
  • 三歲前「狠心」讓娃養成仨習慣,受益一生,將來更容易成大事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陽陽無奈之下帶著女兒去看心理醫生,經簡單了解後,醫生覺得問題可能不是出在心理上,而是習慣沒養好,尤其是孩子三歲前,父母要狠心讓其養成仨習慣。孩子三歲前須養成的好習慣1、懂得管理情緒多數家長總以「孩子還小」為由,處處包庇和縱容他們發脾氣、使性子,讓其為所欲為,殊不知,當孩子止不住發洩自身情緒時,很容易做出有違規矩和道德的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旦形成習慣,外人可不會以年齡小處處容忍,更多的是指責和批評
  • 孩子三歲之前跟誰睡,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到底多大開始分床睡
    在父母身邊時會感到親近感和安全感,跟父母睡的孩子會更有安全感,睡覺時會更加的香甜,眾所周知,孩子小的時候睡覺時是最好的發育成長時間,所以在我認為孩子更應該跟父母睡。,一至三歲階段,完全是借著外界的因素進行成長,這個階段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大人的呵護,所以沒有理由給孩子分床睡。
  • 2歲寶寶也有叛逆期!孩子一生三次叛逆期該如何度過?
    如果突然有一天,你發現家裡那個人見人愛的「小天使」,突然變身成了「憤怒的小鳥」,開始不再聽話順從,而是學會了滿口說「不」,甚至亂發脾氣、摔東西,吃飯的時候這個不吃、那個不要……別太擔心,這可能是因為你的小寶貝長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