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很多人都信奉「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之類的道理,認為孩子得窮養才行,窮養的孩子比較容易懂事有出息。
若是家境不好或者普通,窮養孩子算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然而,也不是人人家裡都家境不好或者普通的,這種家庭也想要窮養孩子,怎麼辦?答案就是——裝窮。
我聽人講過這樣一個據說是真事的故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上海,有位單親媽媽獨自撫養著八九歲的兒子,一門心思想把兒子培養成才。
至於孩子的爸爸是死了?還是離婚了?不清楚。
這位單親媽媽其實是位女強人,是一家還不錯的單位的領導,有車有房有存款。
但這位媽媽推崇「窮養孩子」,覺得不能讓孩子知道自家的真實情況。
於是她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家境貧寒無依無靠自強不息的下崗女工」的人設。
她在老式裡弄裡租了一間又破又小的老房子,連獨立廚衛都沒有,得和鄰居們共用。房間裡沒有空調、電視、冰箱、洗衣機,沒有像樣的家具;房間裡有用來把不大的屋子隔成更小的兩間的平移門;有她「幹活」(她自稱給人做家政,閒暇時還要做衣服、修補衣服掙錢)的縫紉機,也有給兒子降溫的電風扇。
她告訴兒子,這就是他們的家……
她把孩子送到當時還比較稀少的收費不低的寄宿制學校,讓他安心學習(也害怕孩子天天回來,劇情穿幫),聲稱媽媽砸鍋賣血也要供他讀書。
她平常過著正常的生活。
等到和兒子相處時,她就把汽車停在家裡,換上一輛叮噹亂響的26自行車;把衣服換成很樸素的那種;託人找來一堆半成品的衣服、需要縫補的衣服,做忙碌幹活狀;吃飯也是比較便宜簡單的,但每餐都有分量不多的諸如雞腿、紅燒肉、大排、小黃魚等這樣的大葷給兒子加強營養……
即便是寒暑假,這媽媽也體現出職業演員都未必有的堅韌,奉陪到底,絕不含糊。
兒子也爭氣,在這樣的「劇本」與「攝影棚」裡,學習成績優異,懂事孝順。比如媽媽給他塞大葷時,他就說學校日常夥食裡就有,讓媽媽吃。
讓來讓去、推來推去的結果一般還是兒子吃大半,媽媽吃小半。
媽媽這一裝窮,就裝了小十年。轉眼間,來到了1999年,兒子高三了。
按照兒子的成績,北大清華、交大復旦應該都是問題不大的。
但是,孝順懂事的兒子,為了給她省學費,怕她辛苦,要報考免費的軍校。
軍校當然也不錯了,可是明明可以上名校的,哪個媽媽會甘心、忍心讓孩子去上軍校?
而且上軍校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她根本就不缺的錢。
裝窮裝成這樣,既算成功了,也是適得其反了。
媽媽為了說服兒子,讓兒子相信家裡不差錢。
帶著兒子跑到兒子都快忘了的本來的家:有獨立廚衛的大房子、汽車、彩電、冰箱、齊全的家具……
兒子有點懵,但仍不相信,以為她是為了規勸他不上軍校找人借的道具。
她迫於無奈,拿出了殺手鐧,幾張存摺,有自己名字的,也有兒子名字的,數額不小的存摺。
她以為兒子看完後就會欣然接受自己其實是「不差錢二代」的新身份。
沒想到她兒子看完存摺後,臉色煞白,撲通一聲就跪到她面前,聲淚俱下地說,媽~去自首吧!
敢情她兒子以為這些錢不是她偷的就是她騙的……
兒子這樣想也正常,他一直以為就是個保姆小時工縫補衣裳的窮苦媽媽,突然就變成「不差錢的富媽媽」,不震驚迷惑浮想聯翩,才怪了呢。
不止這個媽媽,許多家長都是不遜色於她的影帝影后。
以為家裡很窮,父母拼了血命供上學,實際上僅家裡一家店年利潤就百萬元的……
孩子以為家裡窮,生病了心疼錢不肯看病,實際上家裡存款數額驚人……
騙孩子家裡又窮又慘,一轉身就買房買車的……
不止普通百姓喜歡這個令人迷惑的調調,就連富豪也不例外。
李國慶俞渝夫婦曾聯手裝窮騙孩子,說家裡窮,讓兒子放學坐公交車回家;當時還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的時候。
被王健林矇騙,長到16歲才知道家裡是真有錢的「不知爹富」的王思聰;王思聰現在的金錢觀估計和這段「經歷也是密不可分的。
和這些低調的裝窮的有錢人相反,很多家境一般的父母反而會騙孩子家裡「不差錢」,讓孩子以為家裡條件挺好的。
這些「裝富」的父母,一方面是怕孩子「受苦」,另一方面不想讓孩子因為錢的原因,而放棄自己的理想、夢想、愛好、興趣。哪怕這些所謂的「不差錢」實際上都是父母省吃儉用想法設法省出來,甚至借出來的。
富人「裝窮」也好,窮人「裝富」也好,天下父母為孩子著想的心都是一樣的啊。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如此,什麼樣的家境就養什麼樣的孩子,有錢就富養,沒錢就窮養,只要不是鋪張浪費,慣著孩子任性消費就好了。
孩子作為家庭中的一員,對家裡的真實經濟狀況理應享有知情權,裝窮裝富,都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好的教育也不是通過裝窮或者裝富來實現的,應該讓孩子富在教養和三觀,窮在自強和堅持。
你看,我就看得很透徹,貫徹得很堅決,從來不在孩子面前裝窮,因為我是真窮啊,一個月就那麼點零花錢,有時還得蹭孩子的冷飲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