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膠質瘤,是一種起源於大腦正常膠質細胞的腫瘤。那麼膠質細胞又是什麼呢?如果把神經元比作各類「植物」的話,膠質細胞就是孕育植物的土壤,即,廣泛分布於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的支持細胞。
而丘腦膠質瘤,顧名思義,是一種以丘腦內或非常靠近丘腦的初級生長中心為特徵的膠質腫瘤。這些腫瘤非常罕見,只佔兒童和年輕人腦瘤的一小部分。
那麼,丘腦又是什麼呢?丘腦上的腫瘤容易治嗎?
丘腦是位於腦幹上方的成對結構,是身體和大腦皮層(大腦表面)之間傳遞感覺信息的主要處理和傳遞中心。它還在運動和調節睡眠狀態、意識和意識方面起作用。丘腦靠近側腦室和第三腦室(腦脊液或CSF在其中流動)。兩個丘腦通過穿過大腦中線的纖維相互連接。正是通過這些連接,丘腦膠質瘤可以頻繁地交叉累及雙側大腦(雙側丘腦膠質瘤)。
雖然任何膠質細胞(星形細胞、少突膠質細胞或神經節細胞)都能引起丘腦膠質瘤,但絕大多數來源於星形細胞,被稱為星形細胞瘤。星形細胞瘤進一步細分為侵犯程度:
神經膠質瘤分級
I級腫瘤,也稱為幼毛細胞性星形細胞瘤(JPA),是良性的,預後最好。它們是焦點,這意味著它們有明確的邊界。
II級腫瘤也被認為是良性的,但更具有浸潤性或瀰漫性。雖然I級和II級腫瘤被稱為低級別腫瘤,但II級腫瘤有望最終轉變為III級星形細胞瘤。
III級(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和IV級(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腫瘤侵襲性更強,可歸為惡性腫瘤。
至於丘腦上的腫瘤容易治嗎? INC國際神經外科指出,丘腦膠質瘤首選治療方式便是手術切除,而丘腦膠質瘤位置深在、周圍結構複雜,是所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中難度最高的手術之一。以往,在CT和核磁共振,特別是核磁共振問世之前,整個腦膠質瘤手術處於「黑暗時代」,因為無法準確定位。CT和核磁共振的問世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
而對於丘腦膠質瘤,由於其特殊部位、位置很深,所以在90年代以前,以前由於技術的限制沒法做到全切,或者全切後死亡率非常高。一般都不贊成積極的手術切除,而是主張做個活檢,接下來做放化療,造成丘腦膠質瘤預後一直不好。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到了90年代,由於顯微技術和影像技術等的發展和進步,以及一些新輔助技術的應用,手術成功率和切除率大大提高,手術成了丘腦膠質瘤的首選。特別是在國際知名神經外科專家的手術下,即使是三級丘腦膠質瘤,也都能得到較好的治療,比如世界顱底腫瘤手術大師巴特朗菲教授、世界神經外科學院(WANS)主席William T. Couldwell教授、世界神經外聯合會(WFNS)顱底手術委員會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世界神經外科學院院長James T. Rutka教授,他們的膠質瘤手術具有切除率極高、治癒率極高、復發率極低的特點。
丘腦膠質瘤生存期
一般經過手術切除,丘腦膠質瘤生存期一般多少呢?生命的長短,相信這是每個患者都關心的問題。相關文獻對111例丘腦膠質瘤手術結果統計,其中低、高級別腫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40個月和12個月。低度腫瘤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別為94.7%±3.6%和57.7%±8.1%,高於高級別腫瘤1年和3年生存率(43.2%±7.5%和6.8%±3.8%);P < 0.001)。與僅行部分切除或活檢的患者相比,行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更長(分別為28個月和12個月)。接受全/次全切除的高級別腫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比僅接受部分切除或活檢及輔助治療的患者長5.5個月(分別為14.5個月和9個月)。
INC國際神經外科提醒:手術切除程度對於丘腦膠質瘤術後的生存期影響極大,選擇一個有豐富成熟的手術經驗和臨床經驗的主刀醫生團隊,這是保障患者手術成功、術後生存期及生活質量至關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