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解亦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預後很差,手術切除是治療胰腺癌最有效的方法,能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但是能夠接受手術切除的患者不到 20%。此外,胰腺癌創傷大,術後併發症多,十分複雜,值得大家深入了解。
一、胰腺癌早期診斷困難
胰腺癌不容易被發現。胰腺在人體中位置比較深,在胃和腸的後面,後腹膜的後面,我們在體檢的時候通常只做腹部 B 超,但是因為胃腸內氣體的影響,腹部 B 超很難發現胰腺的腫物,更別提早期的胰腺小腫物。
早期沒有症狀。胰腺有內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但是早期胰腺腫物通常沒有任何症狀。有些胰腺癌會導致血糖增高,或糖尿病患者原來有用的控制血糖的方法控制不住了,但這些變化通常也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而出現腹痛或黃疸等症狀,通常意味著腫瘤已經是中晚期。腹痛代表著腫瘤已經侵犯周圍神經或突破胰腺被膜。黃疸意味著腫瘤已經侵犯膽管,這就是Ⅲ期病變。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手術切除胰腺癌十分困難
胰腺周圍有很多大血管,動不得。胰腺頭部及頸部的後面就是腸繫膜上動靜脈,胰腺的上緣是肝總動脈、門靜脈、腹腔乾等大血管,對人體非常重要。
腸繫膜上動、靜脈負責人體所有小腸的血液供給和回收,切斷的話,所有的小腸都會壞死,人沒辦法生存。
腹腔幹動脈是胃、肝、脾等重要器官的主要動脈血來源。
門靜脈和肝總動脈幾乎是所有肝臟的血液來源,如果切段的話就會出現肝功能衰竭,人也是沒辦法生存的。
胰腺癌甚至在小於 2cm 的時候就會侵犯周圍的大血管,這麼大的腫瘤對別的器官來講通常是早期,而對胰腺癌來講已經是局部晚期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三、胰腺癌手術切除的器官多,創傷大
胰頭癌的切除,也叫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需要切除胰頭、十二脂腸、膽總管、膽囊、遠端胃以及部分空腸上段。
為什麼要切這麼多器官?因為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臟分泌的膽汁匯合到一起,經過十二指腸乳頭流入十二脂腸,而腫瘤的切除要求距離腫瘤至少 2cm,這樣膽總管、十二指腸和胰頭需要切除。十二脂腸切除以後胃和十二指腸之間的連接處幽門就失去意義,因此一般也要連帶一部分胃一起切除。十二脂腸乳頭處有個括約肌是膽囊起作用的基礎,如果十二脂腸被切除,膽囊就不會起作用了,也要被切除。這就是胰頭癌需要切除多個器官的原因。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四、胰腺癌轉移早,患者多喪失手術時機
胰腺癌特別容易出現遠處轉移,這種情況下做手術一般是不會延長生存期的。大約一半的胰腺癌在診斷的時候已經出現了遠處轉移,包括肝轉移、腹膜轉移而產生的腹水、肺轉移、骨轉移等等。綜合以上的原因,胰腺癌患者在第一次去看病的時候,已經有 80% 的人不適合做手術了。
五、胰腺癌手術切除雖治癒率低,但仍獲益良多
胰腺癌患者選擇做手術的目的應該是把病治好,但是即便是做了手術,治好的比例也不到 10%,這種情況在科技最發達的美國也是一樣的。治癒率不到 10%,為什麼還要做手術呢?
因為即便是無法治癒腫瘤,手術切除的患者,通常生存期比其他治療方法能延長一倍,達到 22 個月(中位生存期)。另外手術還可以明顯緩解患者的一些症狀,比如黃疸的患者術後黃疸可以緩解,消化道梗阻,無法進食的患者術後可以恢復進食,腹痛的患者術後也可以緩解疼痛。
六、胰腺癌術後併發症較多
除了胰腺癌切除手術的創傷大外,胰腺是非常脆弱的器官,有點像「豆腐」,手術的時候容易受損傷,且胰腺周圍的大血管多,因此術後也更容易出現併發症。胰腺癌術後的併發症率加起來可以達到 40-60%,主要包括:胃排空延遲、術後大出血、胰瘻、膽瘻以及腹腔感染等。
因此,胰腺癌的手術是一種高難度、高風險的治療。術後需要營養支持和藥物治療的時間比其他腹部腫瘤手術長,再加上併發症的處理,所以胰腺癌手術的費用一般也會比其他的消化道手術高。
七、胰腺癌術後仍需聯合其他輔助治療
胰腺癌切除以後,需要進一步輔助化療,有利於提高治癒率,或者延長生存期。有的患者如果腫瘤有可能切除不淨,術後還可以加放療。中醫中藥對胰腺癌患者術後的康復有很大的作用,同時中醫中藥還可以提高治癒率,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