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百年古建築黃亞福故居遭拆除 僑界籲重建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4日電 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導,馬來西亞擁有百年歷史的黃亞福故居一夜間被夷為平地,柔佛州反對黨領袖巫程豪表示,根據2005年國家自然遺產法令第24條文的規定,即使古蹟已經化為廢墟,當局仍可援引上述法令,命令發展商重建復原。

  他指出,根據文化遺產法令第33條文,當局可發出臨時保護令,即經州務大臣發出指示地方政府執行1976年城市與鄉區規劃法令第19及26條文,60小時內發出這項命令。「在上述法令第27條款下,即使古蹟已經被拆,當局可以訓令停止任何工程並重建」。

  他籲請柔州政府永久凍結髮展商發展有關地段,並通過文化遺產法令宣布這塊地列為永久文化遺址,同時促請新山中華公會扮演積極角色,主動提供黃亞福故居的歷史文獻等記錄。

  也是民主行動黨士姑來區州議員的巫程豪,3日上午在該黨士都蘭區州議員曾笳恩、柏齡花園支部主席符文濠、劉順強等陪同下,巡視黃亞福故居遺址,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出上述建議。

  他透露,他曾在4月26日經致函柔佛州州務大臣莫哈末卡立、旅遊及文化部長納茲裡、柔州旅遊、商貿及消費人事務委員會主席鄭修強等,要求把黃亞福故居遺址及新山市區列為文化遺產區的範疇。

  檳州已有先例

  「雖然古蹟已經化成廢墟,但仍可以在法令下要求重建。檳州政府已有先例,即在2010年,發展商兼地主在未獲檳島市政局批准下,拆除位於派吉路門牌20號建築物,即已故泰國橡膠之父許心美豪宅,結果被地方政府起訴,各項發展申請也遭凍結」。

  他表示,根據1976年城市與鄉區規劃法令第26條文,如果發展商違抗法令,在此條文下,可被判不超過5萬令吉,或坐牢不超過2年,或兩者兼施。發展商若繼續違抗法令,每天可被罰5000令吉。

  巫程豪說,懲罰款項不是很高,因此政府應援引2005年國家自然遺產法令第24條文,永久凍結髮展商發展有關地段,並通過文化遺產法令宣布把上述地段列為永久文化遺址。

  50年代建築應一併保留

  民主行動黨士都蘭區州議員曾笳恩表示,黃亞福故居遺址尚包括前面一排建築物的地段,這排建於50年代的建築物也應一併保留下來。「我們不願再看到有超過60年歷史的建築物,像黃亞福故居一樣被發展商推倒。」

  另外,曾笳恩透露,原本欲在黃亞福故居舉辦戶外寫生比賽的活動,由於故居已經拆除,比賽只好取消。「我們被迫取消這個難得的戶外公民教育課程,雖然已經有約40餘名學生想報名參加」。

  另一方面,在黃亞福故居隔鄰經營茶室的李細妹(68歲)投訴,發展商在鏟坭工程期間,揚起沙塵,使空氣受到汙染,許多客戶不敢進來,影響生意。他說,他將結合當地的業者,向新山市政局投訴。

  黃亞福(1837-1918)是柔佛州著名港主和企業家,原籍廣東臺山縣,字彥廷,號莆田。黃亞福於1853年移居新加坡,原為一名木匠,後發展成橡膠種植園主及建築商,並成為柔佛州政府的主要建築承包商。他與蘇丹阿布峇卡關係很好,新山的許多歷史建築物都由他承建,包括柔佛大皇宮 (Istana Besar)和新山監獄(Penjara Johor Bahru),堪稱新山開埠之大建築師。因曾承包柔佛蘇丹王宮工程,而獲蘇丹頒發柔佛王室效忠勳章。他也是1878年創設的廣肇會館的創辦人,並捐獻2間店屋作為會館會所。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華人首富的故居,已有百餘年歷史成了旅遊景點
    馬來西亞的檳城,以華人多而知名。由於歷史原因,許多中國人特別是廣東人和福建人來到檳城務工、定居,在這座城市裡分布著許多的華人餐館、酒店,路邊的很多招牌也是中文。就在檳城市中心,有一座名人故居,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 新竹縣重建張學良在臺故居迎大陸遊客
    發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左)到臺灣後,和趙一荻(右)一起被幽禁於新竹縣五峰鄉的清泉山區,新竹縣政府底前要重建張氏夫婦故居,吸引大陸客來尋幽探景。(臺灣《聯合報》圖)   中新網4月1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新竹縣政府看準大陸觀光客對少帥張學良在臺幽居歲月應充滿好奇,決定在少帥遭軟禁的五峰鄉清泉原址,原貌重建毀損的房舍。縣長鄭永金說,「張學良故居」絕對有賣點,縣府已完成「幽幽清泉夢」的解說影帶。
  • 北京近幾年重建的古建築短時間只有4年,你知道嗎?
    北京是一座古城,一座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由於明清時期距離近代明清時期的相關建築保存完好,包括故宮在內的許多古建築一直是吸引國內外遊客的主要因素,你知道這些建築中有許多是新建?永定門塔是重建的第一座塔樓,也是向南進入北京的主要交通要道,他建於在後於被拆除,再次成為交通屏障。對於許多攝影師來說,北京故宮炮塔一直是重要的觀賞場所之一,在網上可以找到許多紫禁城炮塔的照片,實際上,外城的一個地方叫做左安門塔樓,北京人們也喜歡叫他東南角塔,雖然是自然倒塌,但城牆已被人為拆除,現在只剩下重建的炮塔。
  • 李小龍故居遭新業主拆除,曾被富商改成時鐘酒店
    國際武打巨星李小龍逝世46周年,其位於九龍塘金巴倫道的故居,卻正面臨拆卸重建。由於業主發現翻新成本高昂,故決定重建,料最快2020年改建成國學教育中心。李小龍會會長黃耀強早前表示,已發起全球聯署,希望能以收購或換地形式保留李小龍故居,發展成景點。李小龍故居現時圍起棚架,遠看形同廢墟,與早期紀錄片中的大宅形象有鮮明對比。
  • 馬來西亞百年華文小學: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中國僑網3月29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來形容馬來西亞霹靂州華林市明德華文小學是最適合不過的形容詞。位於華林市大街店鋪後方的明德華小,建校於1912年,校齡已達107年,見證了當地一世紀以來的發展。  現在的明德華小,是一所微型華小,只有6班,學生人數共110人。
  • 嵩縣萬氏故居(探尋河洛百座古建築)
    故居二門  近日,記者來到嵩縣閆莊鎮閆莊村,走街串巷探尋萬氏故居及萬氏佳城。  萬氏故居是民國時期曾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萬選才的故居。2006年6月,萬氏故居入選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現有60多間房屋,分為東西兩個大院,彼此之間有門道相通。  萬氏故居為民間二進四合大院的傳統建築風格,每所院子的臨街房、過廳和上房都面闊五間,高大寬敞,雕梁畫棟。其中,東院由萬選才一家居住,後面的上房為兩層樓,當地人稱「司令樓」。  萬選才去世後,葬於該村東邊的萬氏佳城。
  • 一份拆遷協議是否能決定民居古建被拆除?看看律師怎麼說?
    」轉載「遺介」《昆明市官渡區清末「一顆印」民居遭拆除》一文,2020年10月20日上午9時左右,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矣六街道宏仁社區一棟建於清末的完整「一顆印」民居僅歷時4小時即被拆除,拆除的原因是當地的城中村改造拆遷項目。
  • 荊州西門橋將拆除重建
    荊州西門橋將拆除重建 2021-01-08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故居變餐廳?昆明名人故居現狀
    有網友在後臺留言說蔡鍔在昆明的故居被改稱了餐館,已經看不出這裡曾是護國軍魂居住的地方。其實,不僅僅是蔡鍔故居,昆明許多故居、名屋都已經面目全非了,今天,自然君就帶大家看看這些故居、名屋的現狀。如今的北門書屋舊址自然君和小夥伴現場採集照片時,發現其中一間正在做拆除。
  • 珠海:海燕橋將在原址拆除重建
    珠海特區報訊 記者17日從珠海市發改局獲悉,珠海市政府將投資7426萬元對海燕橋進行拆除重建。拆除重建後的海燕橋將是野狸島發生緊急情況的緊急疏散通道以及市民和遊客的重要觀景走廊。海燕橋是珠海市重要的景觀節點,建成於1995年,曾是通往野狸島的唯一通道。
  • 金華古建築修繕隊員:高溫酷暑天搶救百年古蹟
    當記者走進村裡正在修繕的百年古蹟其順堂時,一股夾雜著細微木屑的滾燙氣流迎面撲來。熱浪中略微刺鼻的粘合劑味道,讓人一時喘不過氣來。步入正廳,記者才注意到原來陽光早已穿過稀疏的屋頂木架,炙熱地照射進來了內堂,施工現場大部分都暴露在了烈日下。偌大的場地只有兩三臺電扇,根本無法抵禦高溫。十幾名古建築修繕隊員頭戴安全腦帽正大汗淋漓地做著木工活。
  • 瀏陽「譚氏家廟」被拆 譚氏後人已申請重建
    被拆除後的「譚氏家廟」。受訪者供圖    6月13日晨,一臺挖掘機把湖南瀏陽有470餘年歷史的「譚氏家廟」拆除。此事引起譚氏後人強烈反彈,稱「譚氏家廟」與「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淵源頗深。社會公眾對此廣泛關注,當地政府拆除數百年歷史古建築的做法廣受非議。    瀏陽荷花街道辦事處稱,瀏陽譚氏有兩支,譚嗣同屬梅花巷譚氏,而這次被拆譚氏家廟屬浦梓港譚氏,並非譚嗣同祖祠;而且,該建築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時並沒被認定為文物。    譚氏後人告訴南都記者,地方政府主導拆除譚氏家廟,目的是為房地產項目讓路。他們已向地方政府提出訴求,希望異地重建一座譚氏家廟。
  • 卡本|活化百年建築,留存歷史記憶—古建築維修加固分析/粘鋼加固方案
    隨著保護文化遺產、弘揚傳統文化的觀念逐漸深入,各地修葺古建築。伴隨著古建翻修重建的熱潮,各種爭議也從未斷絕。站在施工角度加固工藝似乎給這些問題帶來了新的思路。
  • 海燕橋將在原址拆除重建 成為重要觀景走廊
    記者17日從市發改局獲悉,市政府將投 資7426萬元對海燕橋進行拆除重建。拆除重建後的海燕橋將是野狸島發生緊急情況的緊急疏散通道以及市民和遊客的重要觀景走廊。海燕橋是我市重要的景觀節點,建成於1995年,曾是通往野狸島的唯 一通道。
  • 黃山月潭水庫淹沒區17棟古建築開始拆除搬遷
    8月1日,記者得知目前拆除搬遷工作已經在進行。庫區有不少古村,古民居搬遷保護月潭水庫是黃山市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涉及休寧縣海陽、陳霞、溪口三個鄉鎮20多個自然村。淹沒區的古村眾多,歷史久遠,其中包括了明代徽州名人朱升故裡等,其間的眾多古民居、古橋、古碼頭等地面文物的保護情況受到各界關心。
  • 石景山麻峪建材城存在火患將拆除重建
    石景山麻峪建材城存在火患將拆除重建2009/3/20/10:25來源:北京市消防局    【慧聰消防網】2009年3月12日,石景山支隊雷霆行動再傳新戰果,位於石景山區雙峪路23號的麻峪建材城由於存在火災隱患,即將拆除重建。
  • 停止拆除通知書下發後仍強行拆除 昌山臨水廟無法復原
    正義網莆田3月28日電(通訊員柳敏敏)昌山臨水廟年久失修,部分牆體已坍塌,於是臨水廟董事會決定拆除重建。相關部門隨後告知,臨水廟屬於文物保護點,不能私自拆除,但臨水廟仍被強行拆除。不久前,嚴某、陳某因涉嫌故意損毀名勝古蹟罪被福建省仙遊縣檢察院提起公訴。
  • 百年村前書聲琅(美麗中國)
    在江蘇無錫北郊的惠山新城堰橋西高山麓,有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村前村,佔地面積只有50多畝,卻保留著百年鐘樓、百年積穀倉、胡氏蒙學堂等99處明清古建築遺存,因而被文博界譽為「鄉村建築露天博物館」。
  • 市區薌江酒店將拆除重建
    通知稱,根據漳州市人民政府相關會議紀要,關於薌江酒店地塊改造相關事項的要求,漳州薌江酒店有限公司將整體拆除重建,酒店將於2019年3月1日起停止對外營業。薌江酒店坐落於市區勝利西路與延安北路交界處,地處老城區的中心。
  • 廣州百年古建築,美輪美奐,50年前卻差點被當作四舊夷為平地
    廣州百年古建築,美輪美奐,50年前卻差點被當作四舊夷為平地,說到「江南之家」,最好的不是蘇州、小橋流水、枕河之家、粉壁黛瓦、煙雨媳婦娑, 關於建築的美麗、美麗、美麗、充滿流光的顏色,我想是廣州的陳家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