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雞行業大咖訪談錄|優秀的團隊是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力——對話...

2020-12-22 澎湃新聞

1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其中,特別提到「加強非洲豬瘟等疫病防控,恢復生豬生產,發展畜禽水產養殖」。

而畜禽當中,品種資源是畜牧業生產發展的基礎,是畜禽遺傳育種工作的基本素材,是全球人類的生產生活資料。如何培育、選擇適應生長環境以及飼養條件,在產量和品質上不斷滿足社會需求的種質資料,是整個畜禽產業的重中之重。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白羽肉雞產業迎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考驗。封城封路、交通管制、消費需求下降、國際航班大面積取消造成引種受限……作為一家生產肉用父母代種雞的企業,疫情給北京愛拔益加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疫情常態化,行業怎麼辦?日前,本報記者專程來到了北京六環邊上的昌平小湯山,對北京愛拔益加家禽育種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紅髮進行了專訪,聽其剖析疫情衝擊下,白羽肉雞行業面臨的「危」和「機」,以期為行業發展提供參考。

疫情不是影響行業發展的唯一因素

凡事都有兩面性,疫情也是一把「雙刃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白羽肉雞行業原本的發展節奏。由於行業的特殊性,造成了大面積的引種受限,然而,「為了利於我國白羽肉雞產業的發展,我們又必須適量規模地引進種雞。」李紅髮如是說。

記者:請您談談疫情下白羽肉雞行業的發展現狀?

李紅髮:總的來看疫情對於行業需求的打壓是比較明顯的,尤其在最初階段,由於各地封城、封路、封集中消費場所,極大程度地打壓了需求。截至目前,我們也沒有看到疫情對肉品消費影響的一個具體數據,但是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疫情對第三產業的影響最大,第三產業消費下降了70%。所以,總地來講是疫情對肉雞產品的消費下降影響是比較大的。

記者:請您具體分析一下疫情帶來的影響?

李紅髮:這分兩部分。一方面是國內的。國內各項運輸基本上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個別地區發生個別問題以後,會對運輸的車輛人員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但都能夠在企業內部或者通過當地政府的幫助來解決。另一方面比較複雜,是國際上的。從1-6月份的情況來看,由於防控疫情減少了大量的國際航班,國際運輸受到了明顯的影響,不是某個企業或者某個地方政府可以協調好的,造成我們不能按原計劃對應的固定時間提供產品,同時也大幅增加了運輸費用。比如,我們今年4月份進口的種雞運輸成本由過去的二三十萬增到了一百萬以上。而且從長遠看,許多國際航班的恢復時間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目前看來,不僅是受疫情的影響,可能還有政策等方面的影響。疫情是一把「雙刃劍」,由於種雞進口量減少,有可能在未來一到兩年銷售價格出現增長,這對於種雞企業有好處,但同時由於產能過低,接下來就會造成行業的綜合成本上升。

總地來講,適量規模地引進種雞,對促進我國白羽肉雞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是有利的,是很重要的。

記者:受疫情影響,種雞進口減少,可能會造成未來幾年白羽肉雞消費市場價格上漲,您認為呢?

李紅髮:不一定。有些企業這麼看,有些企業不這麼看。不管是自己育種,還是從國外引種,只要總量控制比較好,行業發展就會比較平穩健康。白羽肉雞行業歷經了幾波的大起大落,凡是價格上漲的時候就是短缺造成的;凡是價格下行的時候都是產能過剩造成的,也不排除有特殊情況。比方說2002年受禽流感影響,雞肉產品需求大幅下降,還有2011年底的一波禽流感,造成所有養殖產品需求大幅度下降。

所以,疫情是影響價格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因素。

記者:由於疫情造成的產能調整,您認為是消極的影響大,還是積極的影響大?

李紅髮:這要看時間段,到目前為止真正影響只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如果一直持續到今年年底,就可以判斷出,2022年肉雞行業會有非常好的反彈。如果只影響這三個月,三個月以後基本就會恢復疫前水平。由於國外育種公司同樣受到疫情影響,同樣虧損嚴重,國外育種公司會儘快將產品銷往中國。但這個時間節點還不好判斷。

記者: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您對行業的未來發展有什麼研判嗎?

李紅髮:我的看法是總體需求會下降。有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有危機和有風險,就會有機遇。從總體來看,這次疫情不是單一一個國家的問題,也不是幾個貿易相關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問題。

如果全球貿易環境不好,全球經濟會受影響,整個國際的第三產業都會受影響。目前來看,影響最大的是人員交往。沒有人員交往,消費的提升速度,或者經濟的復甦速度就會很慢。所以,我覺得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育種企業要提前把握方向

白羽肉雞自上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以來,短短的30多年時間,因為白羽肉雞產業具有節糧節水、低碳環保、生產周期短、產出效益快等優勢,已經成為我國畜牧業重要的支柱產業。近來,受非洲豬瘟影響,我國大力扶持畜禽水產養殖。白羽肉雞行業是否將迎來新的發展高潮?

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加強非洲豬瘟等疫病防控,恢復生豬生產,發展畜禽水產養殖」。您認為,國家宏觀政策是否會受疫情影響呢?

李紅髮:我認為,國家是從整個中國動物蛋白質的需求和供應方面考慮的,總體思路完全符合我國整體肉品消費的需求發展方向。就肉雞產業而言,作為市場化最早的行業之一,肉雞產業是純市場化的,整個發展歷程有起有落。有高速的時候,有低速的時候;有過剩的時候,也有短缺的時候,是完全市場化的,所以肉雞產業受國家政策影響不大。但是,由於豬肉供需要受國家補貼性政策的影響,財政補貼政策和土地使用的便利和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對豬肉行業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記者:白羽肉雞行業下一步是不是也面臨著行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呢?

李紅髮:早期,全中國的祖代雞廠大約有30多家。到2000年,掉到了十五六家;2012年,開始不好的時候掉到了9家。整個行業企業數量是不斷變化的,在沒有出現非洲豬瘟的情況下,行業基本上處於微利狀態,企業略有擴張,但是數量基本上變化不大。

從2015年開始,由於受到美國流感的影響,供種受限,企業數量大幅增加,這一時期大家能搶到種雞就得到了賺錢的資源。截至今年上半年,又增加到了14家。行業內的企業數量不斷在發生變化,當然這是一個短期行為,如果整個引種恢復到正常水平時,也可能一些小企業將來還會逐漸的被淘汰,或者逐漸併到大的一條龍企業當中。

從更長遠看,一定是肉雞產業當中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少,規模越來越大。目前,國內最大的企業——聖農年屠宰量已經達到5億多羽,聖農的目標是10億羽,甚至將來有可能提出更大的規模需求。正大也有3億羽,要提高到5億羽到10億羽。企業的生產規模不斷提升,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越來越強,它的生存能力要遠遠高於小型規模的,這是非常肯定的一個走向。

記者:對於行業發展規劃,您認為國家層面或者行業層面有沒有必要進行指導性規劃?

李紅髮:我覺得從國家層面不應該規劃,因為肉雞行業是市場化很高的行業,肯定是逐利為主。如果哪個地方成本低,哪個地方適宜提高生產性能,企業就會主動選擇這樣的區域去發展。比如有的企業將養殖場放到了西北地區,或者新疆地區,但是運輸、消耗飼料原料的價格等各方面的成本都要增加,所以這些企業基本上是不成功的。這是很重要的選項,國家層面上沒有理由去限制。

記者:您如何看待目前國內企業自主育種的問題呢?

李紅髮:這個問題比較大。從國際層面來講,肉雞產業剛剛在國內起步的時候,曾經有天津華牧育種中心在搞肉雞的育種,實際上五六年的時間就失敗了。

育種的成功與否,還是要看市場化,一個不成熟的品種很難在社會上站住腳。我覺得只要政府有決心,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單靠企業恐怕有一定困難。畢竟肉雞行業的波動性較大,如果虧損期較長,企業可能難以撐下去。

企業自主育種風險非常大,必須擁有一定的客戶規模支撐企業搞育種才行。如果規模達不到,光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投入的費用也很難收回成本。

同時,我國育種還需要考慮育種方向的問題。我們目前主要追求速度,但是五年後呢?十年後呢?有可能五年以後,就不是單純要求生長速度快的雞種了,那麼企業能不能把控好?是不是有了準備,是不是有了儲備?很難講,需要專業的人員做評估。

記者:「種源一直靠國外引進,這樣飯碗就不是端在自己手裡。我們還是需要有一個自主育種企業引領市場發展的。」您怎麼看待這句話?

李紅髮:我們當然需要自己的東西,尤其是從現在整個國際形勢來看更需要。肉雞育種工作需要國家來推動,不能靠企業,需要政府在各個環節上給予大的支撐才行。

記者:外國引進的品種優勢和競爭力是不是很強?

李紅髮:從目前僅存的兩大育種公司來看,這兩大公司經過了不同階段的競爭才存活下來。在我剛進入這個行業時,全世界大概有十幾家育種公司,包括以色列、荷蘭、法國都有自己的育種公司,僅美國當時就有若干個品種,各自都有各自的優勢。

但這之後的二十年裡,不斷地發生企業間的兼併與合作,最後只剩下了兩到三家。這就說明這中間有些育種公司在不同的階段肯定走了不同的彎路。不管走到哪去了,最終都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就被其他資本吞併了。以AA公司為例,我們過去的合作企業是美方出資的美國愛拔益加公司。大約在2000年之前,AA公司在亞洲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種雞生產性能非常好,但商品代的肉雞性能不太好。跟別的品種相比,尤其是跟羅斯相比差距非常大。羅斯種雞可以在45天增重2.5公斤,AA的話可能需要48天,這就增加了企業的養殖成本。

記者:雞肉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具有 「一高三低」的營養價值,但仍有部分消費者對其存在誤解和盲區。您對肉雞行業的科普有什麼建議?

李紅髮:我覺得白羽肉雞的科普教育和宣傳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些知識要讓普通大眾理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們都知道雞長得快,商品肉雞長得快完全是育種的結果,而不是餵了亂七八糟東西的結果。

作為行業人士,我天天在做,天天在看,完全明白,但是作為普通老百姓就不明白。

所以科普宣傳非常有必要。找一個比較好的辦法,並不容易,因為中國消費群體巨大,我們大約有一半的城鎮居民,七個億需要消費肉雞產品,怎麼跟他們說明這個問題打消他的顧慮?這個比較困難。一方面企業要想辦法多做工作,另一方面重要的還是媒體,主流媒體要經常性的、多角度的宣傳,讓大家能夠理解和明白這個事,去消除消費者的誤解。

優秀的團隊是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力

北京愛拔益加繼1989年獲「先進技術企業」稱號後,又於1993年建立了國內最先進的肉用祖代種雞全場全進全出制雞群安全體系,通過實行科學和嚴格的管理措施,確保了生產的每隻AA種雛都具有優秀品質。嚴格的品控管理和優秀的管理團體,讓愛拔益加擁有了現在的行業地位和市場份額。

記者:疫情期間,愛拔益加是如何做好生產防控來確保食品安全的?

李紅髮:首先,我們嚴格遵照北京市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具體要求行事,由於我們企業本身性質的特殊性,正常情況下工作人員進出現場的機率非常低。出現疫情以後,我們更是嚴格要求,有的工人從1月28號開始一直到5月11號結束,接近4個月時間裡基本上都在現場,做到了避免接觸,避免感染。

記者:愛拔益加主要生產AA+,這種品種有什麼特性?

李紅髮:AA+是由國際上的兩大育種公司(安偉捷和科寶)供種,AA+最大特點是種雞的生產性能比較穩定,商品代具有非常良好的飼料轉化率,特別適用於加工廠做產品分割,各個部位的雞肉比例相對比較平穩。

記者: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愛拔益加目前的養殖規模?

李紅髮:直到去年,愛拔益加實現年引進祖代雞數量達到8萬套,2016-2017年主要是受引種量的限制。今年受疫情影響,引進了祖代雞4~6萬套,產出父母代大概300多萬,能轉化成商品雞3.5億隻左右。

記者:是全產業鏈嗎?

李紅髮:不是,愛拔益加目前主要是養殖祖代雞。過去有產業鏈,包括肉雞飼養、種雞飼養和屠宰加工等,現在沒有了。

記者:是什麼原因造成環節縮減呢?

李紅髮: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工廠的位置在北京的六環內,由於白羽肉雞屬於非首都功能的需疏解產業,缺少政策性的支持。二是當時趕上了連續三年肉雞產業簫條,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經營困難。所以到了2016年1月1號就正式停產了。像原來的華都肉雞,屬於北京市最早一批「菜籃子」企業,是專門提供北京副食品的基地。

記者:您認為愛拔益加的競爭力在哪裡?

李紅髮:首先,從我們公司本身來看,我們有現場經驗比較豐富的管理隊伍。公司擁有大中專畢業生70餘人,其中兩人有高級職稱。主要工作人員都是中國農大畢業的獸醫或者畜牧專業畢業的,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多年現場工作經驗,能夠保證雞群在日常生產過程中不出現大的偏差。

其次,我們針對不同階段所引進的不同的雞群,通過與安偉捷的信息技術交流,在不斷的改進和適應當中,保證商品雞的生長速度和產蛋質量。由於每一階段種雞的品質不一樣,比方說我們高峰料量要餵到168克,才能達到產蛋高峰的需求,現在餵到158克,雞的體重已經達標了,這都是不斷摸索的結果。當然最重要的優勢還是我們有一個非常穩定的管理團隊。

記者:祖代雞育種企業裡合資企業多嗎?合資企業對企業運營有什麼影響?

李紅髮:目前合資企業有兩家,一個是愛拔益加,還有一個是北京家禽育種有限公司。至於影響,目前來看優勢不太明顯了。起初成立以後有各項國家的便利政策,比如稅收政策,近幾年待遇都差不多。另外單純從合資情況來看,相對得到更多一些的安偉捷技術上的幫助,其他的都差不多。

記者:愛拔益加的下一步發展規劃是什麼?

李紅髮:現在看還沒有。因為愛拔益加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年合資期,從1988年到2008年,第一個合資期已經結束了。第二個合資期是15年,要到2023年結束。目前還在計劃再成立一個新的合資公司,目前還不太清楚,由於受疫情影響,這個計劃或許會延期。

總地來講,是希望保持愛拔益加繼續在國內保有一定的市場地位和市場份額,這個戰略應該是清晰的。

策劃採訪:李濤

文字統籌:陳年久 郭敏 張元欣

新媒體:王廷芳 孟渤鈞

來 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即可訂閱2020年《中國食品安全報》

往期精彩回顧:

本微信號內容同步在以下平臺發布

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主辦

官方網站:www.cfsn.cn

原標題:《白羽肉雞行業大咖訪談錄|優秀的團隊是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力——對話北京愛拔益加家禽育種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紅髮》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白羽肉雞行業大咖訪談錄|大風起兮——北京大風家禽育種有限公司...
    公司最開始起步正是在國內白羽肉雞行業發展比較困難的時候,大環境本來就不好,所以企業運轉就更加困難了。但令人欣慰的是,企業整個團隊非常團結,大家的信心很堅定。2003年,是公司最艱難的時候,創業不久,業務沒有打開,而資金已經耗盡,為了保障公司的生存,我們只好號召所有管理人員去集資,然後再給職工發工資——這樣才留住員工,維持了隊伍不散。
  • 白羽肉雞行業大咖訪談錄|大地飛歌 大地牧業「四輪驅動」駛入全...
    寧夏公司最終達到10萬套祖代雞、150萬套父母代種雞的存養規模,它為大地牧業祖代雞的成功引種、為父母代的養殖,甚至包括商品雞的養殖宣傳推廣起到了巨大的支撐作用,這是公司在大型白羽肉雞產業鏈布局中邁出的重要一步。記者:可以說,公司的產業布局已經比較完善了,在育種方面有何重要工作?
  • 白羽肉雞行業大咖訪談錄|做世界的廚房和人類能源的供應者——訪...
    ❖白羽肉雞自主育種的探路者記者:抓住了自主育種就等於抓住了白羽肉雞的制勝權,正大集團在育種方面做得怎麼樣?呂攀:坦率地講,作為中國肉雞行業的領航者,正大很早以前就在中國做過育種。正大集團投資的北京家禽育種公司是首個在中國開展白羽肉雞育種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艾維茵」肉雞品牌。
  • 白羽肉雞行業大咖訪談錄|「斜槓青年」金衛東
    摘要:白羽肉雞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湧現出多家上市公司,禾豐牧業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連續6年增長,去年這兩項指標增速均接近百分之一百二十。本期白羽肉雞大咖訪談錄走進禾豐專訪「斜槓青年」金衛東。
  • 大地牧業攜手麥匯集團,打造數位化驅動的白羽肉雞「高速公路」
    大地牧業黨支部書記叢桂海先生在籤約儀式上表述:「今天對於大地牧業來說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一天,是我們從傳統的養殖企業向標準化、信息化、數位化的現代化管理企業進階,邁出的重要一步。麥匯集團是一家在農牧食品行業非常有深度的專業顧問公司,我們信賴他們的實力和技術能力,麥匯的企業願景是』賦能企業高效運營,成就更多百年企業』。
  • 聖農發展:預計肉雞行業景氣度將持續攀升
    中國財富網訊(尹磊)聖農發展7月12日公告接受機構調研情況,表示近年來受持續多年祖代雞低位引種的影響,肉雞市場供給明顯緊缺,預計肉雞行業景氣度將持續攀升。公司將持續實施農業養殖4.0戰略,並通過積極開展內部挖潛,加強精細化管理,推進公司降本增效。
  • 卓創資訊:白羽肉雞價格「六連漲」 肉雞養殖扭虧為盈
    中證網訊(記者 馬爽)卓創資訊分析師孫亞男11月10日表示,受白羽肉雞出欄減少等利好推動,11月初起國內肉雞市場開啟漲勢,近幾日價格更是出現
  • 白羽肉雞價格大起大落 後市行情是否延續下行?
    庫存走高、屠宰虧損 國內雞價承壓下滑從下圖中可以看出,11月國內白羽肉雞價格先漲後落。1-15日國內白羽肉雞市場交投轉好,毛雞出欄量少,廠家收購積極性增加,部分養殖戶惜售心理加重,肉雞走貨速度加快,國內肉雞價格由3.06元/斤持續走高至4.11元/斤,區內漲幅34.31%。
  • 2020年白羽肉雞新項目匯總丨數說禽事
    事實上,2020年,行業儘管有企業減產、倒閉、退出,但仍舊有不少的項目籤約、在建、投產。新禽況特此整理了行業部分的項目,分為蛋雞、白羽肉雞、國雞三大類。據新禽況統計,2020年白羽肉雞企業項目增加的比較多,不少在1億隻以上的項目。
  • 讓老百姓吃上「放心雞」 ——中國最大白羽肉雞企業聖農集團
    今年十月下旬,聖農集團董事長傅光明當選為中國白羽肉雞聯盟主席,帶領全國36家白羽肉雞產業龍頭企業宣誓,向全國消費者提供最為安全、健康、放心的雞肉產品。SN3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食品安全淬鍊發展原動力SN3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車輛進出飼養場時,所載肉雞自動稱重,監控錄製過程,相關數據採集傳送到電腦終端。
  • 肯德基供應商拋大手筆:聖農發展參投20億肉雞產業併購基金
    基金的的存續期為五年,主要投資於肉雞行業,以及其他與聖農發展主營業務具有相關性、協同性、符合公司發展戰略的產業領域。據介紹,該基金退出機制包括IPO或新三板掛牌、股權轉讓、上市公司併購退出。聖農發展表示,公司通過併購基金對標的企業進行收購(包括但不限於收購股權、增資入股等形式)和培育管理,在標的企業達到各方約定的併購條件時,由聖農發展優先對標的企業進行收購,以提升公司在肉雞行業內的實力和地位。對於肉雞,普通消費者肯定不陌生。肉雞也叫白羽雞,是麥當勞、肯德雞、德克士、漢堡王等知名快餐品牌食品的主要食材。
  • 湘佳股份:中國黃羽肉雞冰鮮領域龍頭喜迎上市
    湘佳股份成立於2003年,位於湖南省常德市,目前是華中地區生產規模領先的黃羽肉雞生產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種禽繁育、家禽飼養及銷售,禽類屠宰加工及銷售,飼料、生物肥生產及銷售。公司主營的禽類產品主要為中國地方優質家禽系列黃羽肉雞,銷售方式包括活禽銷售及禽肉冰鮮產品銷售兩大類。同時,作為國內黃羽肉雞冰鮮產品行業龍頭企業,湘佳股份冰鮮產品已經覆蓋北京、上海、廣東等20省市2700多家商超。
  • 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腸道健康及腸道微...
    因此,本試驗研究了早期添加丁酸鈉以及早期添加丁酸鈉,且全程添加益生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腸道形態結構、腸道氧化應激反應、炎性因子和緊密連接蛋白基因表達以及腸道微生物組成的影響,以期為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在肉雞生產中的聯合應用提供參考。
  • 產能擴張繼續,聖農發展白羽肉雞新品步入中試階段
    新京報訊(記者 王思煬)4月1日,聖農發展舉辦2019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透露白羽肉雞新品已處於中試階段。聖農發展表示,針對新冠疫情影響,自身已加大商超和線上銷售力度,未來仍將繼續擴增產能。面對投資者提出的「鮮美味」項目是否仍在繼續的問題,聖農發展董事長、總經理傅光明回復,鮮美味仍是聖農發展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向該目標繼續推進。規模擴張方面,對於年報提及的3個在建工廠,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廖俊傑表示,在建食品工廠產能約11.52萬噸,預計可在2020年全部投產,投產數月後即可快速達到滿負荷生產。
  • 從農場到餐桌,鳳祥如何成為國內第一大白羽雞肉出口商?
    作為國內第一大白羽雞肉出口商,第二大白羽雞肉生產商,鳳祥股份早已經從農場發展到餐桌,雞肉製品深受消費者喜愛,那麼公司有有何亮點值得投資者關注呢?一、從農場到餐桌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從財務數據上看,最引人關注的是公司營收與利潤在2018年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主要是受非洲豬瘟的影響,作為豬肉替代品的雞肉需求大幅增長。
  • 白羽肉雞周末體重是初生重的5倍以上,究竟是如何實現的?
    養白羽肉雞的朋友都知道這麼一句話,「周末定終生」,第一周末的體重決定肉雞的出欄體重;第一周末體重每超出1克,出欄體重就多6到10克,7日齡體重最大的雛雞,屠宰時體重也最大。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大部分肉雞養殖公司第一周的關注核心點是周末體重去掉嗉囊後養到200克,這是一個目標,該如何實現呢?遼寧鐵嶺的杜總有4個舍,共存欄12萬,聽到膽汁酸可以幫助肉雞增重降料比,毫不猶豫的就進行了實驗,每1萬隻雞,1-7日齡使用1袋(500g),共用12袋膽汁酸。
  • 聖農最大祖代種雞場開工 白羽肉雞實現中國芯再進一步
    聖農集團最大的祖代種雞場開工12月6日,聖農集團資溪白羽肉雞祖代種雞場舉行開工儀式,資溪祖代種雞場是聖農集團最大的祖代種雞生產基地,總投資4億元,計劃建設9個祖代種雞場、1個祖代孵化場。項目建成後,將為國內、外白羽肉雞養殖企業提供性價比高的祖代種雞。目前我國祖代種雞獲取途徑有三種,一種是從國外引進祖代種雞,一種是從國外引種曾祖代種雞,國內繁育祖代種雞,還有一種就是國內自繁。國外引種是我國獲取祖代種雞最主要的獲取途徑。
  • 肉雞暴利刺激雞苗一月飆2倍!龍頭直線飆升
    雞肉產業鏈的眾多環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養雞孵化企業也算是首當其衝,畢竟肉雞賣不上價錢,雞苗也很不好過。所以今年8-9月白羽肉雞雞苗的價格開始震蕩下滑至低位,即使到了10月也沒有明顯好轉。11月白羽肉雞雞苗價格漲幅明顯,由1.19元/羽漲至3.99元/羽,月內漲幅高達235.29%。到了12月漲勢也並沒有就此停下腳步。雞苗價格飆升,直接帶飛行業頭部供應商的銷售數據。上市公司益生股份11月的雞苗銷售數量為4218.15萬隻,同比增11.09%,雞苗銷售收入1.22億元,環比直接大增151.36%。
  • 肉雞是激素催生的?還有多翅膀多條腿的變異雞?真相在這裡
    白羽肉雞是一種羽毛為白色的肉雞,80年代引入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大肉類消費品,也是我國畜牧業的重要支柱產業。白羽肉雞的一大特點是生長周期短,一般40天左右體重就能達到2.5公斤。正因為這樣,有人擔心白羽肉雞是激素催長的,甚至還有傳言白羽肉雞是「多對翅膀多條腿的變異雞」,這些說法是真的嗎?食用白羽肉雞是否安全呢?「多對翅膀多條腿變異雞」純屬謠言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羅雲波表示,對於網絡上曾經流傳的白羽肉雞是長了多對翅膀多條腿的變異雞,這種說法純屬謠言。
  • 白羽雞苗開始落價,肉雞行情開始變風向了嗎?
    堅挺多日的雞苗價格,今天突然開始下滑,山東大廠落2毛,暫時報4.2元/只,東北地區雞苗價格落3毛,大廠報價在4.0-4.3元/只,難道肉雞價格行情要開始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