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發布,與第五版比較,有了很多新的變化,今天曾醫生來給大家一一解讀:
氣溶膠傳播寫入指南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在第六版中,增加了關於氣溶膠傳播的表述: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也就是說,在電梯、走廊、密閉的房間、電影院、商場、醫院等相對封閉的環境,空氣中的氣溶膠可能存在病毒,有可能引起傳播,提醒各位,在這些密閉的空間,一定要全程佩戴口罩,即使電梯裡面沒人,也需要戴口罩,以防萬一。
2、實驗室檢查中增加了以下內容
(1)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
提示細胞因子風暴或者炎症因子風暴,與疾病加重,從輕症變成重症有密切的關係。
(2)為提高核酸檢測陽性率,建議儘可能留取痰液、實施氣管插管患者採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標本採集後儘快送檢。
3、診斷標準不在分湖北和湖北以外
診斷分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取消了專門針對湖北的臨床診斷病例。
一方面,湖北的診斷能力得到了提高,絕大部分患者可以及時行核酸檢測;另一方面,說明湖北的病例數量持續下降,不需要依靠CT來做臨床診斷了。
4、重型診斷增加了影像變化明顯這一條
肺部影像學顯示24-48小時內病灶明顯進展>50%者按重型管理。
5、鑑別診斷增加了輕型表現需與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鑑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型表現需與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鑑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與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體感染鑑別,尤其是對疑似病例要儘可能採取包括快速抗原檢測和多重PCR核酸檢測等方法,對常見呼吸道病原體進行檢測。
也就是說,輕型的患者,臨床症狀很輕微,需要與其他病毒引起來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鑑別。
6、疑似病例,立即單人間隔離
病例發現和報告增加了一旦考慮疑似病例,立即單人間隔離,再請專家會診。
對於疑似病例,應該立即單人間隔離,這樣可以有效切斷傳染源,有助於控制疾病傳播。
7、磷酸氯喹和阿比多爾抗病毒治療,寫入指南
治療中抗病毒治療給出了明確的療程,療程不超過10天,磷酸氯喹和阿比多爾也寫入了臨床指南。磷酸氯喹(成人500mg,每日2次,療程不超過10天)。
據《科技日報》此前報導,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上,磷酸氯喹是目前有臨床進展的三款藥物之一,並且在臨床中初步顯示出了一定療效。而阿比多爾曾獲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團隊推薦,同時亦受到越來越多臨床醫生的認可。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磷酸氯喹夠不上特效藥,但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藥。磷酸氯喹的研究不是中國最早做的,比利時等國家已經做過,氯喹對冠狀病毒有效。但真正用在人體,是在這次疫情中。在開放研究中,我們發現它能使患者15天左右轉陰性。總的來說,特效藥夠不上,但有沒有幫助呢?現有來看,是有幫助的。
8、康復患者血漿治療寫入指南
康復者血漿治療:適用於病情進展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參考
《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臨床治療方案(試行第一版)》
13日,在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表示:
醫院正在開展康復病人恢復期血漿的輸入,目前已顯示出初步效果。康復患者體內有大量的綜合抗體對抗病毒, 在此懇請康復後的患者積極來到醫院,伸出胳膊,捐獻血漿,共同拯救還在與病魔作鬥爭的病人。
2月8日,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為指南,首期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開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漿治療,目前連同後續醫院治療的危重病人超過了10人。臨床反映,患者接受治療12至24小時後,實驗室檢測主要炎症指標明顯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血氧飽和度、病毒載量等重點指標全面向好,臨床體徵和症狀明顯好轉。
9、中醫藥治療
增加了清肺排毒湯治療。處方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於推薦在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 用「清肺排毒湯」的通知》(國中醫藥辦醫政函〔2020) 22號)。
還有其他中成藥:喜炎平注射液、血必淨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藥物根據個體情況可選擇一種,也可根據臨床症狀聯合使用兩種。中藥注射劑可與中藥湯劑聯合使用。
10、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沒有變化,出院後需要繼續居家隔離14天。
同時滿足以上條件者,可解除隔離出院,與第五版沒有差別:
(1)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
(2)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
(3)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
(4)連續兩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1天)。
與第五版相比,第六版增加了出院後注意事項:
患者出院後,因恢復期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原體風險,建議應繼續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佩戴口罩,有條件的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出活動。建議在出院後第2周、第4周到醫院隨訪、複診。
也就是說,出院之後,還建議患者繼續佩戴口罩,居家隔離14天,避免外出活動,減少與家人近距離接觸,分餐飲食。而且,出院後第2周和4周去醫院複查。
為什麼要增加這麼一條呢?除了患者身體剛恢復,身體較弱,怕感染,恐怕還有其他的原因。最可能的原因,有少部分的患者,臨床症狀消失之後,體內還有病毒,還可能持續排毒,所以,最好在家繼續觀察14天,並且返院複查。
2020年2月13日,《柳葉刀呼吸醫學(Lancet Respir Med)》 雜誌在線發表一篇文章,作者為北京301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常德等人,文章題目為《Protecting health-care workers from subclinical coronavirus infection》,翻譯成中文,題目為《保護醫護人員免受亞臨床冠狀病毒感染》。
文中提到患者的臨床症狀消失之後,還可能具有傳染性,德國的一個病例顯示,有一位患者,症狀消失2天之後,痰液裡面還檢測到大量的新型冠狀病毒。
國內也出現了類型的情況,2020年2月17日,山東省報告1例患者,解除隔離後10天,再次檢測核酸陽性。
該例患者於1月28日至2月1日,入莒南縣人民醫院隔離病房隔離治療,於1月29日、31日經市疾控中心檢測,兩次核酸結果為陰性。2020年2月1日14:52出院。
2月2日-2月10日,在家隔離。2月10日對全縣武漢返鄉人員採樣送檢,2月11日14:11反饋核酸檢測陽性,16:39入莒南縣人民醫院隔離病房隔離治療。2月12日7:00轉入臨沂市沂水中心醫院隔離治療。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臨床症狀消失,出院之後,還有極少部分的患者,體內還存在病毒,可以繼續排毒,仍然有傳染性。所以,出院之後,最好繼續居家隔離14天,並且定期返院複查。
還是山東,還出現了另外一個案例,解除隔離後10天,全家四口都確診了,其中一個人有症狀,其他三個人是無症狀的病毒攜帶者。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2月15日,山東省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一名42歲的日照男子劉某和家人,曾與確診病例有接觸,隨後劉某和妻子於某燕(38歲)、女兒(11歲)、兒子(5歲)均被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四人在隔離觀察期間均無異常,觀察期滿解除隔離10天後,劉某因咳嗽、發熱到日照市人民醫院就診,隨即隔離治療。2月15日核酸檢測呈陽性,確定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妻子、女兒、兒子核酸檢測陽性,為無症狀感染者。目前當地有關部門已對4人的密切接觸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逐一落實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據劉某描述,隔離期滿後自己和家人一直沒有外出,也並沒有接觸過其他確診者或者疑似患者。針對劉某的案例,有關部門進行了特別通報,因為這是一起較為特殊的案例。劉某結束隔離後10天才有發病症狀,這對於一般潛伏期的範圍有所打破。再者,劉某的妻子和子女3人,在劉某確診後也被確診為無症狀感染者,著實為人們敲響警鐘。
通過這個案例,又告訴我們,有些患者的潛伏期超過14天,這位患者解除隔離後10天才發病,更為可怕的是,他的妻子和子女,3人都是無症狀的病毒攜帶者,可能成為移動的傳染源。
綜合第六版的臨床指南,作為普通人,我們需要注意兩點:
氣溶膠傳播是可能的,去一些密閉的公共場所,一定要全程佩戴口罩,勤通風;這個病毒很狡猾,潛伏期可以超過14天,據鍾南山院士的文章報導,最長可以達到24天,臨床症狀消失,治癒之後,還有可能排毒,還可能有傳染性。目前尚不清楚,這樣的患者有多少比例,但是大家要提高警惕,病毒很狡猾,我們的防控工作要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