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廣告,不代表湖北經視立場!
價格一塊錢一包,
這麼便宜的紙巾你敢不敢買來擦嘴?
超市見不到,廣告看不到,這樣「小牌」的紙巾你信不信不過?
你可能覺得這樣的紙巾銷路不會很好,但兩家 「無名之輩」可心柔、植護,卻藉助拼多多平臺打出了爆款,兩年時間賣出2.6億包。這其中的秘密就是低價高質:價格足夠實惠,每包售價1元左右;質量卻不含糊,在平臺上好評度接近滿分。銷量自然一路飆升。
你一定好奇,這兩款爆款紙巾是怎麼生產出來的?3月30日,借「拼工廠開放日」之際,可心柔和植護主動開放了原料、工藝、成本等全部環節,為消費者拆解了他們 「便宜有好貨」的商業秘密。
深入拼工廠,探秘拼品牌
讓我們潛入在拼多多平臺熱銷2.6億包紙巾的兩家工廠品牌,可心柔和植護,一探究竟。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這裡是位於江西瑞昌的理文工業園區,佔地面積160萬平方米,配有自屬碼頭,年產能11萬噸衛生紙。
漂洋過海而來的紙巾原料
在理文的全自動化流水線上,原料紙漿完成打漿、烘乾、出紙、質檢等工序後,成為一張張 「大號紙巾」。這張紙巾捲成原料之後,直徑2.5米,長2.8米,重量2噸以上,全部拉開的話總長170餘公裡。
5分鐘後,這樣的紙巾卷就被運送到工業園區裡的植護、可心柔兩家工廠,進行細加工,這讓原料運輸成本由原本的300元/噸直接降到了8元/噸。
一塵不染的車間
認真檢驗的工人
目不暇接的生產速度
寬敞明亮的車間裡,幾十條生產線忙個不停,紙巾被切割、排列,推送入全自動塑封機,包裝和封口,整個流程有條不紊,全程只需10秒。
這兩家工廠在拼多多共賣出2.61億包紙巾。其中,植護最受歡迎的一款紙巾已經拼出了320萬件,可心柔的一款紙巾也拼出了166萬單。
大數據定製,工廠改造「百萬爆款」
你可能沒聽過可心柔,但卻在超市裡無數次跟這家紙巾擦身而過。
傳統企業出身的可心柔,在2001年建立了第一家工廠,為大潤發、歐尚等商超做貼牌代工。一直到2014年,可心柔才建立電商部門,但傳統企業轉型電商並沒有那麼簡單,到了2016年,公司甚至考慮解散電商部門。
就在2016年10月份,他們接觸了拼多多。拼多多家居類目負責人冬棗建議可心柔重新設計適合網上銷售的產品規格,省下來的渠道費用可以直接讓利給消費者,去打造一款爆款產品。
雙方發現,不少消費者對性價比敏感,覺得大張紙巾浪費。於是,可心柔便改造出180mmX122mm的小規格紙巾。
「哇,那訂單下得真的是嚇人,流量太大了。」 可心柔電商負責人吳立營記得很清楚,一下子就爆了,兩天時間拼出了十幾萬單。
但如何避免「清庫存賣爛貨」的商品成為爆款?
拼多多內部人士透露,工廠會根據拼多多的數據,主動選款、測款。比如拼多多根據電商大數據,分析市場空缺產品,並將相應商品模型提供給廠家。廠家在少部分生產後,在拼多多上測試銷量、消費者反饋等。
與此同時,拼多多運營團隊,還會對爆款商品進行「重點關照」。除了嚴查工廠資質、平臺神秘抽檢外,運營專員還會「人肉試紙」,親身體驗並與同類產品仔細對比。
因為頻繁開箱驗紙,拼多多家居類目負責人冬棗,也被稱為「紙博士」,光經他手對比體驗的紙巾,就有300多款。
嚴苛的選品,保證了「爆款」的口碑。以可心柔和植護各自的當家產品為例,在拼多多平臺上,其消費者滿意度均超過4.95分(滿分5分),按百分比計算相當於99%。
培育近千廠牌,讓用戶「便宜買好貨」
在過去兩年多裡,有近千工廠品牌與拼多多共同崛起,為什麼「廠牌」會在拼多多這樣的新電商中獲得新生?
這是因為拼多多流量推廣的模式將廠商的貨源和消費者直接聯繫起來,廠商不需要花大價錢去買流量,而只要專心優化供應鏈和生產工藝,將成本降下來,用好產品去跟3億用戶對話。
就拿拼品牌可心柔和植護來說,它們的SKU非常少,這一點很值得工廠商家借鑑。這是因為廣撒網做10種商品,和只做1種商品,對於產能和成本的開銷,有著非常大的差別。
當單一的商品賣到幾十萬單、上百萬單時,由於後續的包裝、耗材統一定製,只有一個規格,產線不需要調整,從原料到生產到包裝的效率就會非常高。
因此,品牌可以將大量產能傾斜到2-3款核心產品,一方面縮減產品線、壓縮中間環節、提升規模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穩定了供應鏈,讓工廠面對原料、人工成本波動風險時,有了更強的抵抗能力。
「只要符合便宜有好貨的要求,拼多多願意拼盡流量去推這樣的商品,讓消費者滿意。」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說,希望像植護、可心柔這樣的品牌越來越多,能夠通過優質的商品,實惠的價格,服務於中國最廣大人群的消費升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