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投石問路「中國體育改革—— 專訪亞洲艇聯主席王石
新華網廣州12月23日體育專電(記者王浩明)今年9月,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當選亞洲賽艇聯合會主席,仿佛一塊巨石落入大海,激起一串問號:王石當選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中國體育第一次推舉企業家出任國際組織的掌門人,是出於什麼考慮?充滿魄力與勇氣的「投石問路」,究竟能否真正打破中國體育改革堅冰?
近日,亞洲賽艇聯合會在廣東四會召開了王石上任以來的第一次執委會會議,新華社記者在會議期間對王石進行了專訪,希望能對上述問題作出解答。
改革與信任
說到自己當時被推舉參選亞洲賽艇聯合會主席,王石脫口而出的第一個詞是「改革」。
「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改革』。」王石解釋說,自己雖然當了登山協會十年的副主席,但更多只是象徵意義的。而作為金牌項目的協會,之前推選到國際組織任職的都是體育總局的官方的,比如之前曾擔任過亞賽聯主席的何振梁和韋迪都曾經是總局的官員。
「現在提出一個民間人士,這和以前完全不一樣;況且不是讓你競選副主席,而是主席,這肯定是改革。」王石說。
其實,體育總局和水上中心按照慣例推舉一名官員參選順理成章。此時能推舉一個社會人士,尤其是一個企業家,需要敢於承擔風險的魄力。
「我第二個反應,覺得這是對我的信任。你一個企業家,突然請你,這等於是給我投的信任票。」王石說。
回憶和水上中心主任、中國賽艇協會主席李全海的交情,王石說雖然雙方已經認識了12年,卻只見過兩次,甚至沒有太多交流。
「第一次是在2003年環島帆船賽,我第一次參賽,他是帆船協會副主席和秘書長,另一次是有一年體育總局開會,我們打了個招呼,就沒什麼來往了。他組織帆船賽我印象很深刻,他後來說當時對我印象也深刻,他原認為我一企業家晃一下就走了,沒想到三站我都賽下來了,遇上了風暴也沒有退出。」王石說。
協會的實體化和民間化一直在體育改革中有著很高呼聲,無奈慣性過於強大,只打雷不下雨,對於金牌項目的協會,幾乎更是鐵板一塊。
改革需要魄力,推舉王石參選亞賽聯主席,李全海敢作敢為,而王石則毫不猶豫。
投石問路
如果把此次事件看做體育改革的「投石問路」,三個月的時間,帶來的效果出乎意料。
王石上任後亞賽聯的首次執委會,就把長期裹足不前的預算從6000美元提高到了百萬美元。王石解釋說,原來亞賽聯的收入就是靠會員費,一個會員200美金,30個會員6000美金。自己上任後則希望效仿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足聯,將贊助引入亞賽聯。
「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足聯的成功是因為有戰略合作夥伴和廣告商,但賽艇運動比較小眾,現在就是這樣一個沒有的狀況,但我根據這麼多年的情況,我做品牌的形象大使這麼多年的經驗,這方面我還是有把握的。」王石說。
王石介紹,亞賽聯官員基本上由兩部分人構成,一部分是從事賽艇運動,退役後成為國際組織官員;另外一部分,比如很多東南亞國家的賽艇協會官員,則有軍方背景。因此,他們對於王石的企業家風格,感覺異常新鮮。
「他們創業家的精神不夠,也沒有嚴密的組織。所以對我進來以後帶來的新鮮血液很是興奮,我來了首先講的是透明度,另一個就是尊重不同意見,所以他們非常開心。」王石說。
在這種新風撲面下,甚至很多執委在第一次會議上就提議,要王石延長任期。
社會活動家的角色,對於王石來說如魚得水,甚至是「如虎添翼」。他頻繁地往返於英國和亞洲各國,宣講自己的理念,推廣賽艇運動。
「真是如虎添翼。不要說競選成功,即使選不上,我作為亞洲賽艇聯合會的候選人就已經很自豪了,在中國推廣就很管用了。我們提出向日本賽艇學習,我現在是亞賽聯主席的身份,再去聯絡和交流,那就不一樣了。」
對於賽艇在中國的普及,王石起到的作用更是四兩撥千斤。近日在廣東四會舉行的「中國杯」多人賽艇公開賽上,首次設置了工商杯。原來只有五支隊報名,在王石當選亞賽聯主席後,一下報了足足20支隊,甚至超出了主辦方的組織能力,最終不得不削減到15支隊。
「中國目前已經到了可以普及賽艇運動的時點。目前中國城市化的進程達到一定程度,不少人已經對賽艇運動有了需求。當然,賽艇不會成為像足球一樣很普及的運動。但中國是個大國,任何一個小眾的運動就不得了,就可以聚集上百萬人。」王石說。
石破堅冰?
在採訪中,記者問到,其他協會能否效仿,去推舉社會人士、乃至企業家擔任體育組織主席呢,王石答道:「改革絕不是偶然。」
雖然在採訪中跟記者開玩笑說,讓自己參選有一種可能是「政府官員出國有限制,所以退而求其次選個方便出去的」。但王石更願意把自己參選,看成中國體育管理機構主動改革的魄力與善意。
「我們現在民間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能發動起來是非常好的。我在賽艇上面,在民間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支持很多民間俱樂部,其實就差這一步。所以,賽艇協會請我來,不是因為我能量有多大,而是水到渠成了,」王石說。
在「投石問路」之後,能否「石破堅冰」呢?中國體育社團改革的大幕是否就此拉開?比如廣受關注的足協,會不會推舉類似許家印、馬雲或者王健林這樣深度參與足球的企業家去國際組織任職?
「一切皆有可能,」王石說,「我就是要做好,我做好就是最好的示範。」
無論是否願意承認,英雄總是帶著悲壯,因為形單影隻,因為沒有來者。
對登山、滑雪、跳傘等個人英雄主義項目情有獨鐘的王石,卻不想讓自己在亞洲賽艇聯合會主席上的所作所為,在若干年後成為一種對孤膽形象的讚嘆與膜拜。
他更希望自己的身旁,有一群一起攀登的小夥伴們。
「中國的影響力在這裡,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已經過去了,只要政策改變,局面一下就打開了,」王石說。
不過,如果非要從王石身上找什麼特別的東西,就是他全身心投入著這項運動。競選亞賽聯主席期間,與國際賽艇聯合會主席簡·羅蘭第一次會面,一握手羅蘭就把王石當成了「自己人」——那是因為王石手掌心裡,有著賽艇人特有的,長期划槳磨出的一層厚厚老繭。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