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個月過去了,Covid-19 的這 9 個疑問終於研究清楚了!

2020-12-19 騰訊網

自從中國科學家證實武漢快速傳播的疾病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並將其基因序列公布在網上以來,我們對這種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Covid-19,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了解非常多。

以下是我們學到的一些東西,以及還需要迫切回答的問題。

我們知道什麼?

1、新冠肺炎和兒童:很複雜

疫情早期,兒童似乎沒有出現成人呼吸困難的症狀,他們也很少死亡。孩子感染這種疾病的機率並不像成年人那樣高。但Covid是複雜的,兒童也不例外。雖然兒童和青少年的死亡率很低,但他們並非無懈可擊。他們可能促進了SARS-CoV-2的傳播,青少年通過喉嚨和鼻腔傳播,且傳播速度與成年人差不多。5歲以下兒童的呼吸道中病毒含量很高,但尚不清楚他們傳播了多少病毒,以及為什麼他們不像成年人那樣出現症狀。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近發布的一份關於兒童感染Covid-19情況的報告顯示,儘管Covid-19兒童感染情況仍然較低,但自疫情開始以來,美國兒童的住院率有所上升。三分之一住院的兒童最終進了重症監護室。兩歲以下的兒童住院率最高。

黑人和拉丁裔兒童的住院率高於白人兒童。和成年人一樣,有其他健康問題的兒童—肥胖、慢性肺病或早產嬰兒——比其他健康兒童面臨更高的風險。

也許最令人擔憂的是,有一小部分感染Covid-19兒童的多器官會受到自身免疫系統的攻擊。這種情況被稱為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或MIS-C,一般在Covid-19感染後的2周至4周內發生。大多數患有這種綜合症的兒童都康復了。

2、安全的環境和危險的環境

現研究集中在哪些環境會增加感染者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的風險上。

總的來說,

與有傳染性的人距離越近、與其接觸的時間越長,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就越大;

室內的情況更糟,特別是在沒有足夠通風的房間裡;

空氣越流動,病毒被稀釋得越快。每天戴口罩會減少病毒的數量,但並不能完全阻隔病毒;

大聲說話、沉重的呼吸、唱歌和尖叫會釋放出更多的病毒。

這就是為什麼專家指出夜總會和健身房是風險較大的營業場所。

研究人員還發現,10%-20%的感染者通常是通過酒吧、肉類加工廠和家裡等室內環境中的「超級傳播」造成的。

是否會發生這種傳播取決於一系列變量:一個地方有多少人,房間的通風情況如何,當然,還有那裡是否有感染Covid-19的人。有些人可能會比其他人傳播更多的病毒,而人們在感染的不同階段病毒的感染性也不同。有證據表明,在人們開始表現出症狀並開始感到不適之前的幾天,傳染性達到峰值。

3、人們在康復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檢測出陽性,但是沒有關係

幾個月前,人們對感染Covid-19但恢復的人持續數周的病毒檢測呈陽性感到非常擔憂。他們是否傳染?是否應該調整感染者的隔離時間?

結果表明這是檢測的問題。

大多數檢測是通過PCR進行的聚合酶鏈式反應——通過尋找SARS-CoV-2病毒的小片段進行檢測。但這項測試無法分辨出這些遺傳片段是否為可感染他人的真實病毒的一部分,還是絕對沒有威脅的病毒片段。

現在很清楚的是,輕微感染的患者在症狀開始後10天內會釋放有活性的病毒。香港大學冠狀病毒專家馬利克佩裡斯說,「病情嚴重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釋放傳染性病毒的時間確實更長。」

4、風暴之後,往往會有揮之不去的影響

指定一個身體部位或系統,Covid-19就會在那裡留下指紋。我們知道:異常粘稠的血液會阻塞感染者通往心臟、大腦和肺部的血管,導致心臟病發作、中風和致命的肺栓塞。越來越多的人擔心這些及其他對健康的影響是長期的。

心臟:德國的心臟核磁共振顯示,病毒引發的過度炎症免疫反應會嚴重削弱心臟肌肉,即使是輕度感染的年輕人也有可能在未來患上心力衰竭。更嚴重的是,有些從感染中恢復的患者會出現胸痛或心跳加速的症狀,運動員也不例外。

大腦:首次Covid-19症狀為失去嗅覺和味覺的患者可能會發現自己仍有嗅覺缺失症。頭痛和頭暈也很常見。感染後會出現焦慮、抑鬱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情緒障礙,而被稱為「Covid fog」的精神混亂會讓人們搜索詞彙,糾結於簡單的數學運算,或者只是試圖去思考。

外周神經系統:在義大利,三名Covid-19患者出現重症肌無力,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導致神經和肌肉之間的傳導出現障礙。醫生還擔心神經細胞脫髓鞘,這種情況下,神經細胞的保護層受到免疫系統的攻擊,導致虛弱、麻木和刺痛感。在一些情況下,還會導致精神錯亂、產生幻覺。一些患者患有格林-巴利症候群,這是一種幹擾神經信號的罕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導致感覺異常、虛弱,有時甚至癱瘓。

5、「長期搬運工」感覺他們還沒有康復

「長期搬運工」,即感染Covid-19但存活下來的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才能恢復正常。我們知道他們就在那裡,但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什麼他們的症狀還在持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今年7月,CDC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在SARS-CoV-2檢測呈陽性並出現Covid-19症狀(咳嗽、疲勞或呼吸急促)但未住院的人中,有35%在兩到三周後沒有恢復健康。在18-34歲的無慢性疾病史的人群中,有20%的人有長期的疾病症狀。

紐約市的西奈山衛生系統在5月份開設了一個Covid後護理中心,治療長途運輸者。康復創新中心的主任David Putrino認為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能是造成長期痛苦症狀的罪魁禍首。Covid-19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尚不清楚,這也不是最好的治療手段。

6、疫苗研發速度可大大加快

儘管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對部分疫苗發放了緊急使用許可證,但世界上仍然沒有一種被證明可以預防Covid-19的疫苗。

但在創紀錄的時間內,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取得了巨大進展。醫藥企業正在進行1/2階段或2/3階段的試驗。與此同時,他們已經建立了能夠生產數億支疫苗的生產能力,甚至在確定候選疫苗是否真正有效之前就已經開始生產。這項工作是在各國政府、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以及CEPI的大量財政支持下進行的。

如果第三階段的試驗表明它們確實有效,那麼一旦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或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批准了任何一種疫苗,就可以開始部署。這意味著在新病毒發現一年後,就可以開始接種批准的疫苗。這構成了疫苗開發的一場革命。

7、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傳播病毒

無症狀感染者是指有些人在整個感染過程中沒有症狀。無論哪種情況,都對疫情有所影響。

第一,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大約20%的感染者沒有表現出症狀,其他研究得出了更高的估計數字。

第二,不管一個人是無症狀還是有症狀前,他們仍然可以傳播病毒(儘管他們傳播病毒的效率是否和有症狀的人一樣尚不清楚)。

這就是為什麼公共衛生運動一直強調要與每個人,而不僅僅是生病的人保持距離、戴口罩並且注意手部衛生。一旦你開始出現症狀並試圖限制與他人的接觸,對於預防傳播來說就為時已晚了。

8、沒有發生病毒突變

冠狀病毒與其他病毒相比,一般不會突變得很快。這是一件好事。例如,目前領先的候選疫苗是基於SARS-CoV-2的基因序列研發的,因此從理論上講,這種序列的重大變化可能會阻礙疫苗的有效性。到目前為止,這似乎還沒有發生。

儘管如此,科學家們還是注意到了基因組中較小的變化。其中最受關注的是組成病毒RN的「字母」的交換,使其產生了「G」變體。這種轉變在疫情早期就發生了,此後G型變體在世界各地佔據了主導地位。

然而,科學家們還沒有弄清楚G變體是否比它的前身更具傳染性,或者這只是偶然。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找到證據證明感染了G變體的人比感染了另一種變體的人患病的程度更高或更低,它可能只是一個突變。

9、物體表面上的病毒可能不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現普遍認為表面的細菌不是Covid-19的主要傳播途徑。世衛組織的Van Kerkhove說,目前還沒有病例記錄表明有人單獨被汙染物感染。

實際上,與感染者密切接觸而被感染的人,很可能會在物體表面和帶有病毒的飛沫上遇到病毒,甚至可能是通過咳嗽、唱歌或講話排出的含有病毒的氣溶膠大小的微粒。

弄清楚哪種傳播途引發感染可能是不可能的。但很多研究表明,感染者周圍的表面可能被病毒汙染,病毒可能會存留。公共衛生官員表明,清潔物體表面、保持手部衛生是人們可以採取的降低風險的措施。

我們不知道什麼?

1、人們可以避免被再次感染,但這種保護能持續多久?

與其他感染一樣,Covid-19患者在一段時間內能夠獲得對再次被感染的免疫力。但在人們再次感染Covid-19之前,研究人員並不知道這種保護能持續多久。目前為止,儘管有一些傳聞報導,但科學家尚未證實任何Covid-19復發病例。

Covid-19的作用類似於其他病毒感染,包括由其他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感染者會產生包括抗體和免疫細胞在內的免疫反應,這種免疫細胞可以清除病毒,並且會持續一段時間。

抗體水平下降的報告引發了一些擔憂,即對SARS-CoV-2的保護可能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這可能會增加疫苗的注射頻率。但是免疫學家指出,其他病毒的抗體也會減弱,它們的水平在再次接觸病原體時激增,並且仍然可以阻止再次感染。

2、如果人們再次感染會怎麼樣?

鑑於大多數呼吸道病毒都不是「一次性」感染,人們有可能感染不止一次Covid-19。主要導致感冒的人類冠狀病毒的經驗支持了這一觀點。

荷蘭的一項研究對病人隨訪了幾十年,定期測量他們體內四種人類冠狀病毒的抗體,並尋找可能發生新感染的變化。科學家們發現,在第一次感染後的一年內可能會再次感染。

一些科學家推測,在隨後的感染中,免疫系統可能會對Covid-19做出更快的反應,導致更溫和的感染。如果這是真的,隨著時間的推移,SARS-CoV-2病毒可能轉變成一種不那麼可怕的威脅。但這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我們不知道,」範·克霍夫說。「我不想猜測。」

3、多少病毒才能導致感染?

當你遇到病原體時,你能否被感染不僅僅是你是否易感或免疫的問題。還取決於遇到多少病毒(或細菌)。能夠打破這種平衡的劑量被稱為最小感染劑量。有些病原體的感染劑量很低。例如,大腸桿菌0157,一種通過食物傳播的危險細菌,少量就能使人生病。

多大劑量的SARS-CoV-2才能感染大多數人?

哥倫比亞大學的冠狀病毒專家安吉拉·拉斯穆森說,這是SARS-CoV-2研究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我們不知道需要多少量才會引起感染,但看起來可能不像麻疹那樣是非常非常小的量。」

4、有多少人已被感染?

全球已確診2100萬例Covid-19確診病例,美國有530萬例。實際感染該病毒的人比這多得多。有些人的症狀很輕,甚至沒有症狀,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但是研究人員並不知道他們正在處理一個多大的海灣——他們錯過了多少傳播病例。CDC最近對10個城市和州的研究估計,在大多數地方,真正的感染人數是確診人數的10倍左右。

儘管如此,即使是在疫情嚴重的社區,也可能有20%的人對Covid-19具有潛在免疫力。這意味著群體免疫—在這一點上,很多人都有免疫力,病毒無法傳播—即使在已發生嚴重疫情的地區,疫情仍然很嚴重。

5、現在仍不清楚為什麼有些人會生病,而有些人不會?

有因素表明,老年人,患有癌症、肥胖症和鐮狀細胞病等疾病的人患重病的風險更高。

但科學家們推測,許多其他潛在因素可能導致了大多數健康的30歲人群幾天後就擺脫了病毒,但一些人確患上了重病。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患者的基因差異,而其他人則在研究血型。

最近的研究指出了另一個潛在的因素。大約有一半的人擁有免疫系統T細胞,這些T細胞最初是由一種常見的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感染時產生的,但也能識別SARS-CoV-2。這些「交叉反應」T細胞可幫助增強免疫系統,避免出現嚴重症狀,但研究人員不確定它們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如果有的話。

https://www.statnews.com/2020/08/17/what-we-now-know-about-covid19-and-what-questions-remain-to-be-answered/?utm_source=STAT+Newsletters&utm_campaign=ed4ca422f8-Daily_Recap&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8cab1d7961-ed4ca422f8-152524837

相關焦點

  • 全球、地區和國家對covid-19疫苗接種目標人群規模的估計
    全球、地區和國家對covid-19疫苗接種目標人群規模的估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35:00 復旦大學餘宏傑團隊研究了全球、地區和國家對covid-19疫苗接種目標人群規模的估計。
  • 接種過疫苗後是否還會傳播COVID-19?
    尚不清楚COVID-19疫苗是否能防止接種疫苗的人攜帶新型冠狀病毒而不會感到不適和不知不覺地將其傳播給他人。對於接種疫苗的人掩蓋其仍然很重要。On December 18,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uthorized the emergency use of Moderna's covid-19 vaccine.
  • 情報監測 | 「COVID-19」科研動態監測每日快報(2月23日)【中國科訊】
    ,輝瑞-BioNTech的COVID-19疫苗可有效預防98.9%的死亡。在這項研究中,預防嚴重疾病的有效率為99.2%,發病率降低了95.8%,住院的可能性降低了98.9%。這些數據是截至2021年2月13日在以色列各地收集的,來自至少兩周前接種了輝瑞-BioNTech第二劑疫苗的以色列人。這是迄今為止對輝瑞-BioNTech公司的疫苗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現實世界研究。
  • JAMA:類固醇藥物可有效治療重症COVID-19患者
    2020年9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根據對7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共包括1700多名參與者)的薈萃分析(meta-analysis),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和其他皮質類固醇藥物是重症COVID-19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
  • Science: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生育率可能會下降
    2020年7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縱觀歷史,戰爭和饑荒導致的死亡率飆升之後,出生率會增加,而西班牙流感導致生育率暫時下降,然後在「嬰兒潮(baby boom)」期間恢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義大利博科尼大學的Arnstein Aassve、Nicolò Cavalli、Letizia Mencarini和Samuel Plach和佛羅倫斯大學的Massimo Livi Bacci發現與這一歷史趨勢相反的是,COVID-19衛生緊急事件似乎將導致生育率下降,卻沒有過去導致生育高峰的因素。
  • 社交疏離幹預措施可顯著降低全球covid-19的發病率
    社交疏離幹預措施可顯著降低全球covid-19的發病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0 15:51:30 英國牛津大學Nazrul Islam團隊分析了社交疏離幹預措施與covid-19發病率的關係。
  • ICRC急救專家反思COVID-19疫情下的急救教育
    COVID-19對急救教育帶來了哪些影響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COVID-19為大流行病,並加強預防措施,以儘可能控制和減慢疾病的傳播,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是關閉所有學校、大學和其他培訓及教育機構,並轉向在線教育。許多急救培訓課程、繼續急救教育和其他面對面培訓也是如此。
  • Covid-19和季節性流感相比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風險顯著增加
    2020年12月15日,該研究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 為了比較檢查因Covid-19和季節性流感而住院的患者之間臨床表現和死亡風險的差異,研究組在美國退伍軍人事務所進行了一項隊列研究。 研究組招募了2020年2月1日至6月17日間的3641例covid-19住院患者,和2017至2019年間12676例季節性流感住院患者,主要觀察指標為臨床表現、醫療資源使用以及死亡的風險。
  • 新冠病毒被命名「COVID-19」,疫苗或18個月上市!
    四百名來自全球的醫學專家周二(2月11日)親自前往或通過視頻方式參加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內瓦總部舉行的全球冠狀病毒研究與創新論壇,尋求制止新冠病毒蔓延之策。當天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病例已告破千,超過4.2萬人確診感染,疫情擴散至約25個國家。
  • 新冠病毒:美國研究新發現增加了關於病毒起源的疑問
    由美國疾病防控中心專家編制的研究報告於11月30日發布在《臨床傳染病》雜誌,該研究增加了關於新冠病毒大流行真正起源相關的疑問。-19.但是,時隔11個月之後,美國政府研究人員追溯到涉及三個州共計39人已經帶有冠狀病毒抗體,其實這時候距離中國發布警報,還早了兩個星期。
  • 賽事丨「COVID-19」Advena World國際兒童藝術比賽
    我們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15歲以下的孩子提交素描,繪畫,照片和其他原創藝術品,其中包含描述他們對世界的理解,他們的崇拜,他們的夢想,他們的環境,家人和朋友的想法以及重要事件,例如covid-19新冠病毒的大流行。Advena World的使命是促進創造性和積極的自我表達。
  • Science子刊:新型縱向研究記錄了在症狀出現5個月後的COVID-19抗體...
    2020年12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對254名表現出從無症狀到致命疾病的不同嚴重程度的COVID-19患者進行為期5個月的縱向分析,結果表明針對SARS-CoV-2冠狀病毒的IgA和IgM抗體在恢復期迅速消失。
  • Science:自製的COVID-19疫苗充滿了法律、倫理和公共衛生問題
    2020年9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2020年9月17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標題為「Self-experimentation, ethics, and regulation of vaccines」的文章,開發自製COVID-19疫苗的用心良苦的「公民科學家(citizen scientists)」可能認為他們是在為自己接種疫苗
  • Nature:縱向分析顯示重症COVID-19患者遭受免疫功能失調
    2020年7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COVID-19患者的差異性免疫系統反應有助於預測哪些人將經歷中度和嚴重的疾病後果。這一結果可能有助於在住院早期識別高危重症患者。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在住院早期識別重症高危人群,並建議使用藥物治療COVID-19。
  • Scientific American|對COVID-19的免疫實際上意味著什麼?
    近日FDA對針對SARS-CoV-2抗體的血清學檢測授予了「緊急使用授權」(SARS-CoV-2即導致COVID-19的病原體)。這是在醫學專家和政治領導人普遍將「群體免疫」視作COVID-19大流行的潛在終點的背景下,第一個獲得美國市場準入的血清學檢測項目。
  • 氫化可的松治療COVID-19重症患者不能改善第21天治療失敗率
    氫化可的松治療COVID-19重症患者不能改善第21天治療失敗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8 21:36:27 法國布列塔尼醫院Pierre-François Dequin團隊探討了氫化可的松治療COVID-
  • 經濟學人閱讀|科技專欄Covid and chronic illness Lingering fog
    08.26|經濟學人閱讀|科技專欄 Covid and chronic illness: Lingering fog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周報,分八個版本於每周五向全球發行,編輯部位於倫敦,創辦於1843年9月。
  • 通知:阿爾伯塔大學針對COVID-19的信息更新 (3月31日)
    /students/residence/preventative-measures.html所有在阿省學習和居住的國際學生都將獲得與COVID-19相關的醫療救助和治療。阿爾伯塔省衛生廳保證在阿省的任何一個人都將得到COVID-19的治療,無論有無額外醫療保險。如果學生的學籤到期,正處於延期申請提交後的等待過程中,阿爾伯塔省公共衛生廳將為國際學生延長醫療保險90天,或者延期直至他們離開阿省為止,以這兩個時間先到的為準。
  • 模擬模型研究 | 73個中低收入國家COVID-19相關醫療成本高達520億...
    原創 柳葉刀 柳葉刀TheLancet 收錄於話題#柳葉刀COVID-19精選論文31個《柳葉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近日發表的一篇模擬模型研究估計,假設每個國家的基本傳染數保持不變,為了有效應對COVID-19的醫療需求,中低收入國家4
  • Australia and covid-19
    每天7點(本文選自《經濟學人》0711期Australia and covid-19Lock, unlock, repeatOn July 8th he was forced to do just that to 5m residents of Melbourne, the state’s capital, plus a district to its north, where a second wave of covid-19 has been rollin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