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科學家證實武漢快速傳播的疾病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並將其基因序列公布在網上以來,我們對這種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Covid-19,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了解非常多。
以下是我們學到的一些東西,以及還需要迫切回答的問題。
我們知道什麼?
1、新冠肺炎和兒童:很複雜
疫情早期,兒童似乎沒有出現成人呼吸困難的症狀,他們也很少死亡。孩子感染這種疾病的機率並不像成年人那樣高。但Covid是複雜的,兒童也不例外。雖然兒童和青少年的死亡率很低,但他們並非無懈可擊。他們可能促進了SARS-CoV-2的傳播,青少年通過喉嚨和鼻腔傳播,且傳播速度與成年人差不多。5歲以下兒童的呼吸道中病毒含量很高,但尚不清楚他們傳播了多少病毒,以及為什麼他們不像成年人那樣出現症狀。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近發布的一份關於兒童感染Covid-19情況的報告顯示,儘管Covid-19兒童感染情況仍然較低,但自疫情開始以來,美國兒童的住院率有所上升。三分之一住院的兒童最終進了重症監護室。兩歲以下的兒童住院率最高。
黑人和拉丁裔兒童的住院率高於白人兒童。和成年人一樣,有其他健康問題的兒童—肥胖、慢性肺病或早產嬰兒——比其他健康兒童面臨更高的風險。
也許最令人擔憂的是,有一小部分感染Covid-19兒童的多器官會受到自身免疫系統的攻擊。這種情況被稱為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或MIS-C,一般在Covid-19感染後的2周至4周內發生。大多數患有這種綜合症的兒童都康復了。
2、安全的環境和危險的環境
現研究集中在哪些環境會增加感染者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的風險上。
總的來說,
與有傳染性的人距離越近、與其接觸的時間越長,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就越大;
室內的情況更糟,特別是在沒有足夠通風的房間裡;
空氣越流動,病毒被稀釋得越快。每天戴口罩會減少病毒的數量,但並不能完全阻隔病毒;
大聲說話、沉重的呼吸、唱歌和尖叫會釋放出更多的病毒。
這就是為什麼專家指出夜總會和健身房是風險較大的營業場所。
研究人員還發現,10%-20%的感染者通常是通過酒吧、肉類加工廠和家裡等室內環境中的「超級傳播」造成的。
是否會發生這種傳播取決於一系列變量:一個地方有多少人,房間的通風情況如何,當然,還有那裡是否有感染Covid-19的人。有些人可能會比其他人傳播更多的病毒,而人們在感染的不同階段病毒的感染性也不同。有證據表明,在人們開始表現出症狀並開始感到不適之前的幾天,傳染性達到峰值。
3、人們在康復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檢測出陽性,但是沒有關係
幾個月前,人們對感染Covid-19但恢復的人持續數周的病毒檢測呈陽性感到非常擔憂。他們是否傳染?是否應該調整感染者的隔離時間?
結果表明這是檢測的問題。
大多數檢測是通過PCR進行的聚合酶鏈式反應——通過尋找SARS-CoV-2病毒的小片段進行檢測。但這項測試無法分辨出這些遺傳片段是否為可感染他人的真實病毒的一部分,還是絕對沒有威脅的病毒片段。
現在很清楚的是,輕微感染的患者在症狀開始後10天內會釋放有活性的病毒。香港大學冠狀病毒專家馬利克佩裡斯說,「病情嚴重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釋放傳染性病毒的時間確實更長。」
4、風暴之後,往往會有揮之不去的影響
指定一個身體部位或系統,Covid-19就會在那裡留下指紋。我們知道:異常粘稠的血液會阻塞感染者通往心臟、大腦和肺部的血管,導致心臟病發作、中風和致命的肺栓塞。越來越多的人擔心這些及其他對健康的影響是長期的。
心臟:德國的心臟核磁共振顯示,病毒引發的過度炎症免疫反應會嚴重削弱心臟肌肉,即使是輕度感染的年輕人也有可能在未來患上心力衰竭。更嚴重的是,有些從感染中恢復的患者會出現胸痛或心跳加速的症狀,運動員也不例外。
大腦:首次Covid-19症狀為失去嗅覺和味覺的患者可能會發現自己仍有嗅覺缺失症。頭痛和頭暈也很常見。感染後會出現焦慮、抑鬱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情緒障礙,而被稱為「Covid fog」的精神混亂會讓人們搜索詞彙,糾結於簡單的數學運算,或者只是試圖去思考。
外周神經系統:在義大利,三名Covid-19患者出現重症肌無力,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導致神經和肌肉之間的傳導出現障礙。醫生還擔心神經細胞脫髓鞘,這種情況下,神經細胞的保護層受到免疫系統的攻擊,導致虛弱、麻木和刺痛感。在一些情況下,還會導致精神錯亂、產生幻覺。一些患者患有格林-巴利症候群,這是一種幹擾神經信號的罕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導致感覺異常、虛弱,有時甚至癱瘓。
5、「長期搬運工」感覺他們還沒有康復
「長期搬運工」,即感染Covid-19但存活下來的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才能恢復正常。我們知道他們就在那裡,但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什麼他們的症狀還在持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今年7月,CDC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在SARS-CoV-2檢測呈陽性並出現Covid-19症狀(咳嗽、疲勞或呼吸急促)但未住院的人中,有35%在兩到三周後沒有恢復健康。在18-34歲的無慢性疾病史的人群中,有20%的人有長期的疾病症狀。
紐約市的西奈山衛生系統在5月份開設了一個Covid後護理中心,治療長途運輸者。康復創新中心的主任David Putrino認為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能是造成長期痛苦症狀的罪魁禍首。Covid-19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尚不清楚,這也不是最好的治療手段。
6、疫苗研發速度可大大加快
儘管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對部分疫苗發放了緊急使用許可證,但世界上仍然沒有一種被證明可以預防Covid-19的疫苗。
但在創紀錄的時間內,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取得了巨大進展。醫藥企業正在進行1/2階段或2/3階段的試驗。與此同時,他們已經建立了能夠生產數億支疫苗的生產能力,甚至在確定候選疫苗是否真正有效之前就已經開始生產。這項工作是在各國政府、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以及CEPI的大量財政支持下進行的。
如果第三階段的試驗表明它們確實有效,那麼一旦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或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批准了任何一種疫苗,就可以開始部署。這意味著在新病毒發現一年後,就可以開始接種批准的疫苗。這構成了疫苗開發的一場革命。
7、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傳播病毒
無症狀感染者是指有些人在整個感染過程中沒有症狀。無論哪種情況,都對疫情有所影響。
第一,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大約20%的感染者沒有表現出症狀,其他研究得出了更高的估計數字。
第二,不管一個人是無症狀還是有症狀前,他們仍然可以傳播病毒(儘管他們傳播病毒的效率是否和有症狀的人一樣尚不清楚)。
這就是為什麼公共衛生運動一直強調要與每個人,而不僅僅是生病的人保持距離、戴口罩並且注意手部衛生。一旦你開始出現症狀並試圖限制與他人的接觸,對於預防傳播來說就為時已晚了。
8、沒有發生病毒突變
冠狀病毒與其他病毒相比,一般不會突變得很快。這是一件好事。例如,目前領先的候選疫苗是基於SARS-CoV-2的基因序列研發的,因此從理論上講,這種序列的重大變化可能會阻礙疫苗的有效性。到目前為止,這似乎還沒有發生。
儘管如此,科學家們還是注意到了基因組中較小的變化。其中最受關注的是組成病毒RN的「字母」的交換,使其產生了「G」變體。這種轉變在疫情早期就發生了,此後G型變體在世界各地佔據了主導地位。
然而,科學家們還沒有弄清楚G變體是否比它的前身更具傳染性,或者這只是偶然。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找到證據證明感染了G變體的人比感染了另一種變體的人患病的程度更高或更低,它可能只是一個突變。
9、物體表面上的病毒可能不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現普遍認為表面的細菌不是Covid-19的主要傳播途徑。世衛組織的Van Kerkhove說,目前還沒有病例記錄表明有人單獨被汙染物感染。
實際上,與感染者密切接觸而被感染的人,很可能會在物體表面和帶有病毒的飛沫上遇到病毒,甚至可能是通過咳嗽、唱歌或講話排出的含有病毒的氣溶膠大小的微粒。
弄清楚哪種傳播途引發感染可能是不可能的。但很多研究表明,感染者周圍的表面可能被病毒汙染,病毒可能會存留。公共衛生官員表明,清潔物體表面、保持手部衛生是人們可以採取的降低風險的措施。
我們不知道什麼?
1、人們可以避免被再次感染,但這種保護能持續多久?
與其他感染一樣,Covid-19患者在一段時間內能夠獲得對再次被感染的免疫力。但在人們再次感染Covid-19之前,研究人員並不知道這種保護能持續多久。目前為止,儘管有一些傳聞報導,但科學家尚未證實任何Covid-19復發病例。
Covid-19的作用類似於其他病毒感染,包括由其他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感染者會產生包括抗體和免疫細胞在內的免疫反應,這種免疫細胞可以清除病毒,並且會持續一段時間。
抗體水平下降的報告引發了一些擔憂,即對SARS-CoV-2的保護可能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這可能會增加疫苗的注射頻率。但是免疫學家指出,其他病毒的抗體也會減弱,它們的水平在再次接觸病原體時激增,並且仍然可以阻止再次感染。
2、如果人們再次感染會怎麼樣?
鑑於大多數呼吸道病毒都不是「一次性」感染,人們有可能感染不止一次Covid-19。主要導致感冒的人類冠狀病毒的經驗支持了這一觀點。
荷蘭的一項研究對病人隨訪了幾十年,定期測量他們體內四種人類冠狀病毒的抗體,並尋找可能發生新感染的變化。科學家們發現,在第一次感染後的一年內可能會再次感染。
一些科學家推測,在隨後的感染中,免疫系統可能會對Covid-19做出更快的反應,導致更溫和的感染。如果這是真的,隨著時間的推移,SARS-CoV-2病毒可能轉變成一種不那麼可怕的威脅。但這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我們不知道,」範·克霍夫說。「我不想猜測。」
3、多少病毒才能導致感染?
當你遇到病原體時,你能否被感染不僅僅是你是否易感或免疫的問題。還取決於遇到多少病毒(或細菌)。能夠打破這種平衡的劑量被稱為最小感染劑量。有些病原體的感染劑量很低。例如,大腸桿菌0157,一種通過食物傳播的危險細菌,少量就能使人生病。
多大劑量的SARS-CoV-2才能感染大多數人?
哥倫比亞大學的冠狀病毒專家安吉拉·拉斯穆森說,這是SARS-CoV-2研究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我們不知道需要多少量才會引起感染,但看起來可能不像麻疹那樣是非常非常小的量。」
4、有多少人已被感染?
全球已確診2100萬例Covid-19確診病例,美國有530萬例。實際感染該病毒的人比這多得多。有些人的症狀很輕,甚至沒有症狀,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但是研究人員並不知道他們正在處理一個多大的海灣——他們錯過了多少傳播病例。CDC最近對10個城市和州的研究估計,在大多數地方,真正的感染人數是確診人數的10倍左右。
儘管如此,即使是在疫情嚴重的社區,也可能有20%的人對Covid-19具有潛在免疫力。這意味著群體免疫—在這一點上,很多人都有免疫力,病毒無法傳播—即使在已發生嚴重疫情的地區,疫情仍然很嚴重。
5、現在仍不清楚為什麼有些人會生病,而有些人不會?
有因素表明,老年人,患有癌症、肥胖症和鐮狀細胞病等疾病的人患重病的風險更高。
但科學家們推測,許多其他潛在因素可能導致了大多數健康的30歲人群幾天後就擺脫了病毒,但一些人確患上了重病。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患者的基因差異,而其他人則在研究血型。
最近的研究指出了另一個潛在的因素。大約有一半的人擁有免疫系統T細胞,這些T細胞最初是由一種常見的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感染時產生的,但也能識別SARS-CoV-2。這些「交叉反應」T細胞可幫助增強免疫系統,避免出現嚴重症狀,但研究人員不確定它們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如果有的話。
https://www.statnews.com/2020/08/17/what-we-now-know-about-covid19-and-what-questions-remain-to-be-answered/?utm_source=STAT+Newsletters&utm_campaign=ed4ca422f8-Daily_Recap&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8cab1d7961-ed4ca422f8-152524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