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疆界問題的兩個極端

2020-07-22 親密之旅官方號

心理疆界問題的兩個極端

文 | 黃維仁博士


愛是需要空間的。我很喜歡從生理學和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在生物學中,健康的細胞與細胞之間有半透性,也就是有疆界的。當健康的細胞碰到毒素的時候,細胞膜就關起來了;碰到養料的時候,細胞膜就打開。當細胞與細胞之間缺乏疆界的時候,就是癌細胞要擴散的時候。人與人的關係也跟細胞很類似,即健康的心理疆界非常重要。

一個極端: 你跟我是一體的,但我是那個主體

在心理疆界的問題上有兩個極端,一個是 「You and me are one. I am the one. 」 你跟我是一體的,但我是那個主體,你為我而活。心理疆界不清楚的人會用我的感受來評判對方的感受。比如, 「我都不餓,你怎麼可能覺得餓呢?」 還有, 「既然我沒有辦法當醫生,孩子就是我的延伸,你要乖乖地替我當醫生。」

西北大學曾經發生過一件事情,一個品學兼優的中國學生,上醫學院四年級了,各科成績都是 A 。他在家裡基本上什麼事都不用做,只要乖乖讀好書就行了。一次交考卷的時候,他竟然當著教授的面把考卷撕掉,令人大惑不解:這麼優秀的學生,這麼重要的考試,為什麼要把考卷撕掉?學校最後再給他一個補考的機會,他也的確考了,可是交卷的時候卻嘔吐、昏倒。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個學生心裏面充滿了痛苦與衝突。他嘔吐其實是要把心裡的疼痛和難受都吐出來。

我後來慢慢了解到,他就是處在這個極端原生家庭關係中。他的爸爸媽媽就是那個主體,而他是他們理想的延伸。他父母希望他上好大學,當醫生。於是他就一路過關斬將,考上西北大學醫學系,家裡人已經幫他安排了很多人來相親,他身上承擔著很多人的期望,不能夠走回頭路了。

但他自己最想做的是什麼呢?是成為一名《紐約時報》的記者,可是他不能這樣選擇,因為父母希望他完全服從自己,替他們實現自己的理想。這就是 「You and me are one. I am the one.」 我替你做所有的決定,你要按照我的方式來做,要不然我會生氣的。你需要我的愛和我的認可,所以我對你有絕對的權力,可以掌控你的人生。這是一種悲哀,但還不是最悲哀的。


另一個極端:你跟我是一體的,但你是那個主體

人生的另一種極端是 「You and me are one. You are the one.」 你跟我是一體的,但你是那個主體,我是為你而活。聽起來很好,是嗎?但是我為你犧牲了所有的,反過來,我要你彌補我所失去的,這個更悲哀。

有一位媽媽失去了丈夫,只有一個男孩子與他相依為命。她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當小男孩生病的時候,媽媽就整個晚上握著孩子的手,照顧他。她愛孩子,孩子也知道。媽媽告訴孩子:「你長大以後,不可以拋棄媽媽。」孩子上學後,媽媽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這個孩子身上。孩子在外面經歷的所有一切,媽媽都要知道,都要管。

有一天孩子長大了,上了大學,愛上了一個女孩子,可是媽媽也要管。媽媽受不了兒子把自己的愛給一個陌生的女孩子,這對她來說,好像是移情別戀。於是她就用各式各樣的理由逼著這個孩子放棄那段愛情,媽媽最後用了中國人最常用的理由:那個女孩子顴骨太高,有克夫命,不行!男孩子聽了媽媽的話,只好忍痛把這個女孩子放棄了。

畢業後有一天,這個男孩子又愛上了一個女孩子,媽媽又千方百計地找各式各樣的理由拆散他們。這時男孩子長大了,想要爭取自己的自由。但是有一天媽媽突然生病了,有抑鬱症,有自殺傾向,男孩子嚇得只好跟那個女孩子斷掉關係了。從此以後,那個男孩子在心中暗暗發誓:「從今以後我不再愛了。自己喜歡的人被自己所愛的人奪去了,太痛苦了!」

後來媽媽覺得孩子該成家了,就找了一個自己中意的女孩子,她相信這個女孩子可以對兒子好,也可以服侍自己一輩子。但是兒子已經決心不再愛了,他在外面酗酒、吸毒、性泛濫,回家後發酒瘋、罵人、打人,媽媽看在眼裡,一句話也不敢說,因為她知道自己錯了。

最慘的是誰?其實是這位媳婦。她在自己的家裡也是天之嬌女,掌上明珠,嫁入這個家庭裡來,一夜之間變成伺候別人的人,不可以有自己,又不被丈夫疼,甚至被嫌惡作賤。受到這樣的虐待,她只能把自己的痛苦隱藏在心中,常常感到焦慮、沮喪。慢慢地到了一個地步,感覺人生沒有愛,沒有人關心,自己的出路就是生一個可以關心自己、愛自己的人,而且是一個男孩。生出來後就可以好好愛自己、疼惜自己,等男孩長大以後媽媽告訴他說:「你不可以拋棄媽媽哦!」不知不覺中,再重複了自己婆婆的道路。

這就是「你跟我是一體的,你是那個主體」的悲劇。因為缺少心理疆界,不懂得根據對方的需要去愛對方,而是一廂情願地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愛,愛到讓對方窒息。一味逼著親人為我的幸福快樂負責,卻不學習去滿足我自己的心理需求,其實是相當殘忍的,不但傷害自己,更會傷害自己所愛的人。

本文節選改編自黃維仁博士《親在人生路上——原生家庭三堂課》一書

相關焦點

  • 愛,需要健康的心理疆界
    火辣辣的太陽,也會讓人想起一些家庭中那濃烈炙熱的愛,很容易把人燙傷,正如親密之旅家人美恩的感悟:愛,需要健康的心理疆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是美恩在去年11月參加完本土二階培訓時的一些收穫,我們一起來看看健康的心理疆界怎樣幫助她在心理和媽媽「親」起來。
  • 民族原則如何影響國家疆界
    通過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文獻可知,無論是馬克思、恩格斯,或是列寧,均對「民族原則」這一問題有所涉及,但在討論的主題上不限於「民族」和「民族自決」問題,還觀照了歐洲大國擴張進程中的領土疆界形態變化問題。針對該問題,筆者曾與於逢春先生共同撰文提出,「自然疆界論」與「民族原則」對近代歐洲領土疆界的劃分和民族國家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
  • 康復無疆界,構享新生活
    康復無疆界,構享新生活梁國輝
  • 復學後極端心理和行為出現的原因分析及應對建議
    一般情況下,學生的家庭環境相對溫馨、舒適,對學生的約束力很鬆散;與家庭生活環境相比,學校生活則過多的強調紀律、規則和約束,這種規則和約束的強度一旦把控不好,變化太突然、強度太大,則會造成學生的心理的難於適應,出現所謂的緊張、焦慮等心理問題。
  • 孕婦感冒吃什麼藥 別走兩個極端
    而孕婦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孕婦用藥是一個令人糾結的問題。臨床上往往會發現兩個極端,39健康網編輯為你詳細介紹。   一個極端  感冒藥屬非處方藥 可隨意使用  孕婦感冒發燒的時候,常常第一時間想到藥店去購買中成藥。例如vc銀翹片、板藍根等,她們認為這些藥物對胎兒較為安全。
  • 好書推薦《經驗的疆界》:如何總結、吸收、實踐經驗?
    本書為我們梳理了經驗學習的成敗得失,從「低智學習」和「高智學習」兩個角度分別剖析了從經驗中學習的方式和限度,進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經驗有用,但不完美」。比如讓我們在兩個公司的成功經驗中選擇一個。顯然,這兩個公司的經驗差別越大,我們越容易選對,而現實中,這些經驗往往區別不大。再比如,一個公司的成功經驗中,隨機性因素越少,我們選擇對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現實中我們往往沒辦法分得清這個公司成功到底是靠實力得來的還是靠幸運得來的。
  • 「心理書評」-你所不知的極端自戀者,正在你身邊作怪
    他從來不關心別人的情緒,其實他是個典型的極端自戀者。 他的所有問題都在一本書裡,這就是美國心理學家約瑟夫·布爾戈的《自戀也瘋狂——面具下的極端自戀者》。人格也是一樣,可以分成很多類型,而極端自戀人格更是可以細分成8種亞型。 針對每種類型的自戀者,作者都用明星或名人的成長故事加以說明,這讓人很詫異,原來心理有問題的人可以取得非凡的成就,但他們的成功卻建立在傷害別人的基礎上。 這本書裡也有很多普通人的故事,分別取自於作者的諮詢對象。
  • 現在家庭教育存在兩個方面嚴重問題
    家庭教育的另外一方面嚴重問題,就是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為了改變生存狀況外出打工,因經濟條件有限,末成年的子女卻留在農村家裡,處於被忽視狀態。成長中缺少父母情感的呵護,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不健全,內心封閉、自卑或缺乏教養、野蠻。
  • 小學生極端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
    小學生極端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家長群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所有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以自我為中心。但是有些孩子總是堅持什麼事都要聽他們的,他們想控制一切。比如,朋友如何玩他們的玩具、兄弟姐妹中誰可以更長時間地黏著父母,以及自己應該得到多少點心等等。
  • 西方有些心理學派是由於著重強調心理活動的某些特點而建立起來的
    為此,若想得知「心理」是什麼,只能通過被試的內省和報告。事情若僅於此,也無大錯。但構造學派並不滿足,他們還要探求「為什麼」。在回答「為什麼」的時候,他們給出了如下假說,認為「意識經驗」絕不是其它過程的結果。例如一個人的痛苦意識,既不是外界痛苦刺激引起的,也與人的神經系統的活動無關。
  • 隱藏在孩子身邊的殺手:心理健康問題
    這個老師遇到了一個隱性的心理有問題的同學,卻按照了一般方法來處理。現在的學校裡真的有心理有問題的孩子。有的孩子表現的比較明顯,情緒不受控制,容易極端。曾經就有幾個這樣的孩子:一個耳朵需要助聽器的男孩子,脾氣大,打架能力也強。不會和同學相處,還偏偏要招惹別人,把人惹毛了打了起來,就互不相讓。
  • 孩子們為何如此脆弱,極端行為因何頻頻發生?心理教育的缺失
    我們說教育並不是為了,在出現問題後的補救;而是一種通過正確方式方法,防止問題出現的措施。往往在很多時候,我們也許因為不懂或是不重視,讓明明原本很小的問題,因得不到及時解決,就轉變成了日後難以解決的大問題。
  • 劉歡:國內的音樂教育已經走入兩個極端
    某期綜藝節目中,久未露面的著名音樂人劉歡,在談及當前國內音樂教育的發展時,坦言目前很多家長已經走入了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和升學考試無關的技能,沒有學習的必要;另一個極端則是,造成這種極端現象的原因何在?有人說,是藝術教育的改革引起的。2018年,我國開始進行中高考藝術教育改革,綜合素質評價(包括藝術素質)開始進入高考。綜合素質評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5項;而藝術素養的重點是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書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興趣特長,參加藝術活動的成果等。
  • 極端手段,為什麼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律師評析]1、我們可以看到,不管該工作人員和單位同事有多大的矛盾,網購「激素」注射進所有辦公室日常飲用大桶水,這種行為本身非常極端這種行為不僅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傷害了自己的同事、朋友,還是一種對自己和家人的不負責任,可以說是完全損人不利己。3、這件事告訴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遇到任何問題,我們需要冷靜,不能劍走偏鋒,不能意氣用事走極端。解決不了問題又傷人傷己,得不償失。4、也希望今後相關部門平時加強對職員的心理疏導,暢通問題反饋渠道,及時發現問題,有效化解矛盾,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 多愁善感是不是心理問題?
    多愁善感是不是心理問題?其實在生活當中存在很多多愁善感的人,有的人認為這是一種性格並不需要去改正或者擔憂,但實際上從心理健康的角度而言,多愁善感並不利於我們的生活還有工作,而且心理專家認為,多愁善感是一種心理疾病。
  • 馬斯克前妻網上熱貼:極端的成功,來自極端的性格和極端的付出
    有個著名的問答網站叫Quora,上面曾經有個人問了這麼一個問題:我怎樣才能成為像比爾·蓋茨、史蒂夫·賈伯斯、埃隆·馬斯克和理察·布蘭森那樣偉大的人物呢?曾經和埃隆·馬斯克結婚並生活了九年的賈斯汀 ,回答了這個問題。
  • 你有心理問題嗎?我們如何分清心理正常和心理異常導致的情緒波動
    因此即使心理正常的人也不免會在這個時刻失去自我而出現情緒失控,進而導致行為上的極端,比如開車鬥氣現象。大多數人都經歷過歇斯底裡。但這種情緒波動和精神疾病最顯著的區別就是時間和嚴重程度。自然的情緒波動的極端頻率非常有限。
  • 十道極端心理情感測試!看看你是個極度完美主義者嗎?你中招了嗎
    極度完美主義心理測試!極端心理情感調查!你中招了嗎?大家好,我是華恩!上一篇的內容我們分析了性格心理的一種,就是完美型性格特質的這類人,這種性格具有很多的內在優勢和外在品質,值得我們去參考和學習。因為每種性格心理都有他特殊的優勢,只要我們發揮的得當,其實每一種人的個性情感體現都有他好的一面。那麼我們再來分析分析一種較為極端的個性情感感受,那就是&34;。讓我們來看一看,這類人在生活中的情緒表現,以及他們的情感感受是如何的。
  • 「因對一本書不滿而燒掉整座圖書館」肖戰極端粉絲是什麼心理?
    這件事看似充滿著野蠻、狂卝暴和低齡幼稚,但裡面卻反映出了不同的問題。 第一個,因為一個作者寫的文章引起你的不滿,你組卝織人毀掉眾多人的精神糧道和夢想舞臺,是否得當?對無關的作者、讀者是否公平? 這裡還是要談情商的問題,我們說新冠肺炎是怎麼來的?
  • 心理專家馬騁:大學生對「心理問題」認識尚存誤區
    文 | 心理諮詢師 馬騁  近些年來,大學生的一些極端事件在新聞中屢見不鮮,心理健康狀況也越來越被重視,各高校的學生心理諮詢中心都在積極展開各種活動用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並鼓勵學生在產生情緒問題時及時求助,但效果卻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