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馬騁:大學生對「心理問題」認識尚存誤區

2021-01-10 手機光明網

   文 | 心理諮詢師 馬騁

  近些年來,大學生的一些極端事件在新聞中屢見不鮮,心理健康狀況也越來越被重視,各高校的學生心理諮詢中心都在積極展開各種活動用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並鼓勵學生在產生情緒問題時及時求助,但效果卻不盡相同。以心理學本科排名全國第一的北京師範大學為例:北師大有23000名在校生,學生心理諮詢中心每年提供的個人諮詢服務約為2000小時,團體1500小時;而另一家山東的大學,6000名在校生,雖然全部參加過心理健康講座,但是全年主動來諮詢求助的不足60人,佔比不到1%。

  我個人認為,形式的豐富對於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活動非常重要,團體諮詢、各種主題的團體心理沙龍更容易打破「心理問題」的局限,被學生們所接受;而這也說明了,大學生們對「心理問題」還尚存誤區,主動尋求個案諮詢的人數還相當少。

  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心理諮詢師 馬騁

   負面情緒產生根源何在?

  大學生群體目前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就是「自卑」,在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習慣與同學比較,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低估自己的能力,並時常伴有一些害羞、不安、內疚、憂鬱、失望的情緒表現,嚴重的還會患上抑鬱症,伴有自殺傾向。記得我在北師大即將畢業的那一年,有一個研究生跳樓自殺,而導火索僅僅是論文開題失敗了,被導師說了兩句。

  產生這種情緒反應的主要原因是現實情況與內心中的自我期待不符,從而造成的內心中自我形象的毀滅。說的通俗一點兒,許多學生在邁入高校前都是各地的尖子生,或者對於象牙塔裡陽春白雪的生活有著各種期待,而當這種自我表現的期待被現實所打破時,我們變會對內心中原有的自我形象產生懷疑——我還是優秀的嗎?我是被喜歡的嗎?而象牙塔離我們的原生家庭環境可能很遠,這個時候原本的社會支持系統——家人、朋友、同學都不在身邊,我們的負面情緒就有可能繼續加重。

   「心理問題」並意味著自身的優劣

  如果你覺得剛才提到的那個自殺的研究生很衝動,那麼你內心中的想法是什麼?你覺得他對自己「開題失敗」這件事情的解讀又是什麼,才會造成如此慘痛的後果?

  實際上,提取我們在強烈的消極情緒產生時頭腦裡所產生的「自動思維」,就是我們在心理諮詢或危機幹預過程中常用的技術之一。如果你的自動思維是:這次失敗不要緊,繼續努力!那麼你可能會把被導師批評的壓力轉化成動力;但如果是:我失敗了,太糟糕了,我是無能的等諸如此類「糟糕至極」的想法,就會卡在痛苦的消極情緒中無法出來,嚴重的就會選擇極端行為。

  因此,「心理問題」、「情緒障礙」並不意味著「精神疾病」或自身的優劣,而是我們內心中所產生的一些矛盾衝突,這些衝突會在潛意識中自動產生,如果不認真思考可能意識不到。類似這樣消極的自動思維還有很多,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就是引導來訪者識別這些造成我們負面情緒的思考邏輯,幫助來訪者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優點和弱點,對自己有健康、平衡的看法。

   預防抑鬱症 從尋找自己愛好做起

  抑鬱症是大學生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之一。抑鬱症不同於暫時的抑鬱情緒或者其他消極情緒,抑鬱症會伴隨著長期的情緒低落、喪失對一切生活的興趣。預防抑鬱症,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著手:

   1、利用大學的氛圍尋找自己的愛好並努力去實踐:大學的學習氛圍相比之前的初中、高中要寬鬆很多,接觸的知識也更加廣泛,可以利用這些優勢,儘快尋找自己的愛好,結合自身的情況,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做出努力。

   2、建立良好、親密的社會支持系統:朋友是我們一輩子的財富,在互動的情感流動過程中,我們付出愛心的同時也收穫友誼。這份集體歸屬感使我們收穫安全感,獲得心靈的滿足。

   3、積極參與學校工作:在學校裡的管理工作可以鍛鍊自身的能力,培養自信心,和人建立積極的關係,增強自我價值感。

   4、學會自我調節:自我調節不是逃避問題而是勇於面對它,當敢於面對問題時,我們自身的潛力會調動起來,產生超越困難的個人體驗,獲得成長的力量。

   「心理問題」是人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有些人,有些時候,遇到的問題我們靠自身的力量可以解決,但是某些時刻,當我們力量不夠時,尋求社會支持力量和專業的幫助才是明智之舉。

   (作者系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德精神分析班第二期學員)

[責任編輯:白璐]

相關焦點

  •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凸顯 專家歸納心理健康標準
    另一位已經順利與用人單位籤下合約的畢業生,也因為被同宿舍的室友懷疑拿了別人的東西,一氣之下從4樓跳下……   大學生心理健康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嚴峻問題。近日,記者採訪了四川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員胡光偉和四川大學心理學教師劉豔博士等專家。他們建議,大學生要掌握好「心理健康標準」,若有「不良反應」,要儘快到心理健康中心進行諮詢並接受輔導。
  • 大學生心理問題凸現
    北京某高校一位輔導員發現,目前的在校大學生30個人裡面就有一兩個人有嚴重心理問題和網癮,大學生心理問題日漸呈高發趨勢。
  • 【102健康】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
    濟源新聞綜合廣播《樂享健康》節目,今天邀請專家王幫路,和你聊聊「大學生如何更好的調整心態」......在此階段中,很多同學的心理狀態不夠穩定,容易引發許多心理問題,我們今天就來歸納一下常見的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 1、環境變化引起的適應不良 由於學習生活環境的改變,大學生往往容易出現矛盾和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同學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
    ,借鑑了近年來國內外心理研究的成果,圍繞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針對大學生生活、學習中的主要問題,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闡述了心理健康、入學適應、學習心理、自我認識、人格發展、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戀愛心理、原生 家庭、生命教育和心理危機應對等10個方面的專題,旨在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心理承 受能力,學會心理調適,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 大學生「心理障礙」如何解?這位「老中醫」開方了
    近日,虛擬北京市西城區基層政協委員wang建議:政府應完善相關制度和法律法規,通過政策驅動,引領校方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並通過心理篩查,對大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虛擬提案中寫道:近年來大學生因為心理健康問題休學、退學甚至自殺的現象頻頻出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亟須關注。
  • 「權威發聲」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正處在風華正茂時期,其生理、心理均趨向成熟,他們脫離了高中相對規律的生活,迎來了豐富多彩全新的大學生活,但也給他們帶來了獨特的心理困擾,主要表現在新生入學適應問題、人際關係不和諧問題、情感婚戀問題、學業受挫和就業壓力大等問題。本期節目邀請權威專家與您一同關注。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舉辦心理諮詢專家督導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舉辦心理諮詢專家督導。10月28日下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舉辦心理諮詢專家督導,邀請淮陰師範學院教授、註冊系統註冊督導師於玲玲進行案例督導。中心專兼職教師參加此次督導活動。中心專職教師梁瀟老師報告了諮詢案例,並提出諮詢中遇到的問題
  • 心理諮詢室建設、心理設備選購中存在的誤區「時代心理」
    黨的19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各地的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也是如火如荼,爭相建設,但是我們時代心理在心理諮詢室建設、心理諮詢中心建設、心理輔導室建設中,發現普遍存在著一些誤區,今天就先篩選幾個比較普遍存在的誤區:
  • 大學生擇業:走出8心理誤區,找準4種自我定位
    在豐滿的夢想與骨感的現實之間,錯綜複雜的擇業心理油然而生。01從天之驕子到職場新人,要走出8個心理誤區從邁進大學校門那一刻開始,擇業和就業,這一人生課題揮之不去。整整四年,困擾一直縈繞心頭。四年的學習,即使已經麻醉,在即將走進社會的那一刻,必將重新拾起。心理誤區在所難免。
  • 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的認識和建設規範
    你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嗎?情緒宣洩室是心理諮詢/心理輔導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宣」為疏導,「洩」為放出,「宣洩」即是把情緒通過正確的方式疏導而釋放出去,旨在幫助學生認識情緒,以健康合理的方式宣洩情緒,將心中積鬱的苦悶或負面思想、矛盾等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合理的傾訴出來,藉此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減輕或消除其本身的心理壓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潰或其他心理危機,營造和諧心理氛圍。
  • 明天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日 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改善
    2018年5月24日訊,5月25日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今年的主題是「新時代,心夢想,心健康」。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改善,這與目前國家、社會、高校對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視密不可分。
  • 大學生休學首要原因:心理問題精神障礙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王小晗通訊員杜巍巍沈嵐實習生卓婭張曦魯月霞)兩成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精神障礙已超過傳染病,成為他們因病休學、退學的首要原因。這是記者昨日從省高等學校心理諮詢與治療學習班上獲知的消息。
  • 影響大學生心理素質因素分析
    1.客觀因素    美國精神分析專家哈內認為,許多心理變態是由於對環境的不良適應而引起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競爭機制的導入,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的心理活動較之以前更活躍、更複雜。大量的新的社會刺激對人們的心理健康威脅越來越大,對大學生更是如此。
  • 人際交往障礙成大學生最常見心理問題
    人際交往障礙成大學生最常見心理問題 突如其來的汶川特大地震,讓公眾一下子認識到心理危機幹預的重要性。但是,心理健康問題不只是發生在災區,在校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心理問題也引起了多方面的關注。
  • 關於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問題防控,防控大學生心理危機
    對於新生而言,最常見的就是環境適應的問題;高考結束,很多新生第一次踏入高校的新生活,對於獨立性不是很強的新生而言,如何獨立,如何和別人相處,這都是很直接的問題。數據統計表明,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諸多各方面的心理問題,乃至心理危機。
  • 心理障礙成大學生就業「攔路虎」—大學生「就業症候群」透析
    自閉等心理障礙和自卑、自傲等自我認知障礙為主,被心理專家統稱為「就業症候群」。心理障礙類型五花八門 青年人在就業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障礙可謂是「五花八門」,有一些……就業,意味著青年人處在了「第二次心理斷乳期」。有心理專家表示,近兩年來,大學生就業受挫導致的心理問題已經佔全部諮詢問題的60以上,位居青年各類心理問題之首。
  • 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及預防
    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理醫院副院長李麗受邀參加此次培訓會,24日下午在培訓會做了以《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及預防》為主題的講座。講座現場,鄭州市九院心理醫院副院長李麗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心理學研究對象;心理與健康的關係;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如何預防;常見的心理誤區。
  • 大學生心理問題頻出 自我介紹時稱:我啥也不是
    昨天,瀋陽城市學院健康服務部禮冰教授在綠島講堂為500多名大學生做了一場題為《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識別》的心理講座。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逐漸呈上升之勢,禮冰教授組織「冰姐幸福力心理研究所」成員,對沈城5所高校7400名在校大學生採用Scl-90量表進行了2018年春季心理篩查。
  • 大學生心理健康標誌
    心理健康:包括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會自我三個我健康發展,能夠正確的認識自我,進行自我評價,自覺控制自己,正確的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這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標誌!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夠保持思維、言語、行動的協調一致,樂與表現自我,自我意識強,思想獨立開放,追求自我設計,但不盲目,有自己的目標等。
  • 為什麼大學生會成為心理問題的高發地?
    據《光明網》2020年5月30日報導,近期徐州市相關高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9%的大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20%是輕度抑鬱,7%是中度抑鬱,2%是重度抑鬱。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群體是一個心理疾病的多發群體,據調查大一和大三是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高發期。為什麼大學生會成為心理問題的高發地?大學生,俗稱為「天子驕子」,為什麼會成為心理問題的高發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