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提案
虛擬北京市西城區基層政協委員wang建議:
大學生心理健康亟須關注
全國首款網絡議政平臺「假如我是委員」入住率持續走高。近日,虛擬北京市西城區基層政協委員wang建議:政府應完善相關制度和法律法規,通過政策驅動,引領校方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並通過心理篩查,對大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虛擬提案中寫道:近年來大學生因為心理健康問題休學、退學甚至自殺的現象頻頻出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亟須關注。
虛擬提案強調:由於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心理發展尚不成熟,在處理一些問題時會呈現情緒不穩定甚至心理失衡的現象,一些脆弱敏感的同學不能通過自身能力去解決問題,一步步走向深淵,甚至會結束自己的生命。因此,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郝雪)
上圖:高韻(中)在兒童時期經歷了地震,後接受了志願者專業的心理輔導,這讓她一直心存感恩,並認識到心理輔導的重要性,畢業後到成都一家教育機構工作,從事少兒教育。十年後,回到那個曾給她新生的小學,看望曾給她做過心理輔導的班主任杜麗老師。 本報記者 田福良 攝
下圖:杜麗(左一)在自己的心聯小屋內,為孩子們做心理輔導,她說:「好的心理輔導要從孩子開始,這是走好人生的重要一環。」本報記者 田福良 攝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來源於多方面
1
「大學生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導致休學、退學甚至自殺的現象確實存在」,回應「假如我是委員」小程序上的虛擬提案時,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曹洪欣說,大學生正處於從學校步入社會的過渡階段,極易因學習、生活、工作、情感等多方面壓力產生情緒波動,再加上家庭結構、社會意識形態多元化的影響,易產生偏執、焦慮、抑鬱等各種心理障礙,甚至罹患精神、神經性疾病。雖然這種狀況屬個別現象,但是當代大學生中確實存在個人理想信念缺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被扭曲的現象;對自身及世界認識不清、獨生子女家庭過度溺愛,使其喪失了奮鬥的意志;社會教育不到位,遇到困難不能自我調節和疏導,抗挫折能力下降,產生心理障礙或發生心理疾病。
回顧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曹洪欣說,上個世紀70年代,剛剛恢復高考時,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1.55%,許多大學生都經歷過上山下鄉和工作實踐的艱辛鍛鍊,特別珍視來之不易的學習生活,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化知識,心無旁騖。90年代末,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於10%,高等院校仍以精英教育為主體,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有著美好的理想,為了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而忘我地投入,雖然那時的物質條件還較差,但學生的精神面貌是昂揚向上的。高校擴招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當時的不到10%,到2019年已逾40%。我國的高等院校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高校辦學條件發生了質的改變,大學生素質、能力、水平與社會適應能力顯著提升,湧現出一批優秀的青年精英人才。但同時,大學生畢業、就業、社會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加之社會多元化信息的衝擊,對學生的品德修養、心理素質與適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也使得個別學生因素質、能力的不同,出現心理障礙。
大學生的積極心態需各方面協同引導
2
曹洪欣委員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關係到個人發展、家庭幸福、社會穩定甚至國家的未來。新時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面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強化個人與家庭、學校與社會等各方面的責任,構建全方位全周期的維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新格局。
「如何讓大學生認識到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意義?」曹洪欣認為,最主要的是要讓大學生明確自身的社會定位,清晰青年學子在感恩父母、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中所應承擔的責任與使命,引導大學生明確自身的優勢和能力,為家庭、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並通過組織一些文體活動,幫助大學生積極主動提升綜合素質,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
既然是多元化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那就需要社會各方面關心學生、服務學生,規範信息傳遞,加強主流媒體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形成全社會積極向上的價值導向,幫助大學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狀態。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積極正向的引領作用。「仁、義、禮、智、信」的優秀傳統文化,既能凝聚中華民族血脈和靈魂,也能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動力,更是實現大學生理想信念的不竭源泉,應增加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作為學生本人,首先應正確認識自己,關注自我發展,培養高尚的品德,自覺杜絕低級趣味和不良信息的誘惑,積極融入集體,多角度、多思維思考,積極解決成長中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作為家長,盼子成才是普遍心態,但應該重視家庭結構、文化背景及教育方式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建議家長要努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積極與孩子溝通,實時關注孩子心理情緒變化,及時教育引導,解決問題,消除困惑,更要特別注重把握愛的尺度,不能溺愛,要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家庭教育模式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曹洪欣認為,家庭是培養孩子身心健康、勇於擔當的關鍵。
大學校園,作為培養合格大學生的搖籃,其文化和氛圍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學校應積極做好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在建立完善的心理諮詢機構和完備的教師隊伍,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同時,學校相關機構與教師也應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幹預」。曹洪欣強調,一所大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拓展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假如我是委員」是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報網絡有限公司推出的全國首款網絡議政型新媒體產品。該產品致力於讓網民特別是青少年以虛擬政協委員身份,體驗委員履職、學習政協知識,圍繞民生熱點問題開展調研、討論,反映社情民意、提交虛擬提案,引導他們在實踐中進行有序政治參與,感受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魅力。
作者:曹洪欣
編輯:劉聰
審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