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令時,現在是吃蘿蔔的最佳時令,在民間蘿蔔素有「小人參」之稱。入冬季節,在蘇州幾乎各個菜場附近,都能看到人群圍著熱氣騰騰等待出鍋的蘿蔔絲。很多蘇州人心心念念的,還是小時候吃的那塊蘿蔔絲餅。外表金黃酥脆,鮮香的蘿蔔絲餅,摻著星星點點的蔥花咬開來,是蘿蔔絲的清甜軟糯,那味道,正是江南秋冬時節的好滋味。
12月7日,天微微亮時,姑蘇區白洋灣街道和美家園的老蘇州吳小英就趕到自己農田,冒著寒冷拔了幾框新鮮肥美的大白蘿蔔,然後帶著這些大蘿蔔,為社區裡的志願者製作一道熟悉的時令美食。
「老蘇州有句俗話叫『冬吃蘿蔔賽人參』」,吳小英介紹,用蘿蔔製成的蘿蔔絲餅,不僅味道鮮美,製作的過程也很簡單。製作蘿蔔絲餅的首道工序就是和面,和面在製作過程中是最重要的環節,面和得好壞直接影響了它的口感,麵糊不能調得太稠,太稠的蘿蔔絲餅外皮厚實,缺少酥脆感,吃進嘴裡滿口是面的味道,影響口感。蘿蔔絲餅的麵糊稀釋程度和煎餅麵糊一樣,先用勺子舀一些麵糊加入適量冷水充分攪拌均勻成流瀉狀為最佳,麵糊中根據個人口味可加入適量的鹽和十三香提鮮。蘿蔔絲餅裡面的蘿蔔絲在挑選上也是極其講究的,要選蘇州本地的大白蘿蔔越大越好,然後刨成細絲,撒上鹽吧和蔥花,擠幹水分後備用,原汁原味的蘿蔔絲餡料充分發揮出食物本身的味道。
在所有食材準備就緒後,吳小英便在煎鍋中倒入了大量的食用油,緊接著開火熱油製作蘿蔔絲餅了。先將鐵勺模具里舖一層麵糊糊打底,接著填滿蘿蔔絲後再澆一勺麵糊封口,最後將鐵勺跟著一起放進熱油鍋煎炸,待成型後輕輕地用筷子將其脫模,繼續在鍋中煎炸翻身直至兩面變成金黃色,這樣幾道工序下來一隻只胖嘟嘟的蘿蔔絲餅便出爐了。剛出爐的蘿蔔絲餅咬下去香氣四溢,酥脆中帶著蘿蔔絲的清香綿甜,油而不膩,麵粉的酥脆可口混合在口中便是無比的美味。
端著熱乎乎的蘿蔔絲餅,吳小英趕著垃圾房關門前,來到垃圾分類投放點前為督導員送上了熱食。這些督導員每天六點半就在點位上工作非常辛苦,眼下天氣寒冷,也不知道他們吃沒吃早飯,就想給他們送點剛出爐的蘿蔔絲餅暖暖身,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更多居民在家分好垃圾,這樣就能減輕督導員的工作量。」
(蘇報融媒記者 吳麗婷 通訊員 宋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