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照見人生的另一種方式:慢、真、家庭

2020-12-23 1905電影網

原標題:《日日是好日》《漫長的告別》《小偷家族》《千與千尋》等多部日本電影以引進或參加國際電影節方式亮相中國大銀幕,電影另一種照見生活和人生的方式引發關注

《小偷家族》打破了以血緣為基礎的傳統家庭認知,探討「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

《日日是好日》借日本茶道,用極致的美學理念,開啟生命的細膩體驗。

距離日本首映18年後,電影《千與千尋》日前登陸中國院線,連續六天成為票房榜冠軍。

記者注意到,一段時間以來,多部日本電影通過引進、影展等方式亮相我國銀幕。它們淡而有味,慢而生動,以獨特韻致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除了《千與千尋》之外,《漫長的告別》是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快被影迷「秒殺」的作品;北京電影節首場片《日日是好日》引得不少影迷在開場前一小時就趕到現場;從坎城載譽而歸的《小偷家族》中國票房喜人。

這些日本電影用舉重若輕的方式打開生活、衰老、離別甚至是死亡話題,面對人生中不可迴避的種種沉重,體現出一種詩意的超脫——坦然接受生命的給予,用平淡而又不乏儀式感的日常體驗消解痛苦與未知。就像《日日是好日》中說的那樣:「雨天聽雨,雪天賞雪,夏日感受暑熱,冬天則體悟刺骨的寒冷」,它們引導觀眾慢下來,停下來,學習欣賞當下的美好,並由此開啟內心豐沛的人生。

用細膩的情感捕捉時光流淌的靜謐之音

握不住,又不斷在為生命塑形的歲月,最無情也最有情。在時光流淌中打撈治癒感,是日式美學的重要特點。前幾年,講述鄉村少女平淡日常的電影《小森林》,用四季輪迴中的山間美味,治癒了觀眾的胃與心,傳遞出「此刻即永恆,認真過好每一天,才是抵禦時光匆匆的最佳方式」這一命題。今年大熱的《日日是好日》無疑是對這一命題的又一次精彩論證。

《日日是好日》改編自森下典子所著的《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一書。電影以女主角典子跟著武田老師學習茶道為主線,研習茶道的過程,亦是感悟藝術之美,參悟人生真諦的修行。一年四季的風物之美被影片一一呈現,武田老師那間掛著「日日是好日」橫幅的日式茶室,則如同日式侘寂美學的縮影。在授課過程中,武田老師會時不時中途停下,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梅雨之聲,日式茶道中的「和、敬、清、寂」精神以最感性的方式走進人心;在一年一度的新春茶會上,武田老師道出了茶道中「一期一會」的意義——人與人之間的每一次相會、團聚都是「僅此一次」的體驗,因為那一刻的場景與心境不會重現。人生匆匆,時間不回頭,每一次相聚都值得珍惜。

除了對日式美學的極致呈現,《日日是好日》受到的巨大關注,也與主演樹木希林有關。這位影視作品諸多的國寶級日本女演員,去年9月去世,享年75歲,《日日是好日》正是她留給觀眾的最後一部電影作品。影片中武田老師對生活的透徹認知與豁達心態正是樹木希林本人的寫照。在癌症擴散後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中,樹木希林依舊堅持自己開車趕赴片場工作。在一部記錄樹木希林人生最後時光的紀錄片中,老人曾對著鏡中的自己喃喃自語:「嗯,像模像樣,不錯。這個皺紋,我是挺喜歡的。但大家好像不喜歡。這皺紋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不顯出來可惜了。」或許,《日日是好日》中的種種感悟,正是這位日本「國民奶奶」,留給後輩的贈言。

用最淡最真的儀式感詮釋「家」的意義

「家」的溫暖足以叩動每一位觀眾的心門。在親人間平淡瑣碎的日常互動裡,提煉真摯細膩的感動,是日本電影的一大賣點。近年不少日影佳作,紛紛用各具特色的親情敘事,豐滿著「家」的意義。

亮相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漫長的告別》著實讓影迷拼了把手速。「他們管阿茲海默症,叫漫長的告別。他們漸漸失去記憶,一點點離開」,影片講述的正是一位老父親從失憶至離世,七年間發生的故事。因為家人的陪伴,這場本該沉重的「告別」,展現出溫暖的底色。老父親從最初愛忘事,到慢慢不認識家人與回家的路,最後連吞咽與呼吸都變得吃力的過程,真實得讓人心酸。即便如此,他心中依舊保留著關於家人的美好回憶:他會緊張地問妻子,願不願意和自己回家見父母;會在下雨天想到過去為女兒們送傘的經歷,帶著三把傘出門……就像導演中野量太說的那樣:「老年失智症可能會失去記憶,但不會失去自己的心。」

與《漫長的告別》中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情感不同,《小偷家族》探討了血緣之外的親情可能。影片中,被家人遺棄的老人、在社會底層掙扎的中年夫婦、離家出走的叛逆少女、被母親的冷漠虐待的小女孩,以及被拐帶的小男孩,組成了一個「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沒有血緣之情的一群人,卻展現出一種比家人更親密的羈絆。電影通過這段被「偷」來的家族親情,打破了「家」的傳統定義,藉此探討「家」的真正內涵。

可以說,這些包含了豐富東方文化的日本電影就像一束光,照見尋常生活和漫長人生。

那些耐人尋味的臺詞

沏茶時,重的東西要輕輕放下,輕的東西才要重重放下。我們往往因為用力過度而造成自己與他人的負擔,所以「舉重若輕」才是用心而不過度用力的智慧表現。

世上的事物可歸納為「能立即理解」和「無法立即理解」兩大類,能立即理解的事物,有時只要接觸過後即瞭然於心。無法立即理解的,往往需要多次交會,才能點點滴滴領會,進而蛻變成嶄新的事物。而每次有更深刻的體悟後,才會發覺自己所見的,不過是整體的片段而已。

——《日日是好日》

子女是沒法選擇父母的,所以自己選擇的羈絆反而更強。不是生下孩子的人就有資格做母親的。

——《小偷家族》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千與千尋》

相關焦點

  • 佛系人生太無趣,有趣人生太折騰?其實人生還有另一種可能性……
    說白了,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看淡一切,隨緣隨性,這就是佛系人生。而自從「佛系」一詞走紅網絡以後,網友也紛紛腦洞大開!準確的找到了自己的「佛系」定位。不存在的……他快由他快,他慢由他慢時刻謹記「小心駛得萬年船」!「你穿什麼都好看」「想吃什麼我都行」浪漫?驚喜?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枸杞、紅棗、薑糖水戒菸、戒酒、戒衝動私教?擼鐵?
  • 丁真這樣的走紅方式,「網紅」也可以有另一種「打開方式」……
    李子柒的那種無畏世俗眼光和想法,一年四季只是分享自己種的每一片地裡的東西,自己親手做的每一件物品。無論是菜品或是工具,那是她的喜愛和幸福,她就很簡單啊。在很多人的質疑之後,別人問她為什麼會選擇過這樣的生活,她的回答很簡單:哪裡來的那麼多為什麼?就是我想做就做了,沒有為什麼。
  • 北野武:想創造一個世界,給酗酒、家暴、無能的父親另一種人生
    1.北野武和《菊次郎與佐紀》北野武是日本當代最有才華的導演,以電影《壞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被世人熟知。大神黑澤明曾稱讚他:「如果沒有你,日本的電影未來將混沌一片。」可見他對電影業帶來的影響多麼巨大。
  • 日本主婦的生活美學走紅朋友圈:享受慢生活,是一種人生智慧
    日本主婦的生活美學走紅朋友圈:享受慢生活,是一種人生智慧。生活匆忙,過於追求生活的快節奏,高效率,反而會活得匆忙,來不及細細欣賞眼前的時光,反而憑空蹉跎了許多歲月,讓人活得乏味而單調。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日本主婦的生活美學走紅了朋友圈。這些真正懂得生活的美學的人們,比起追求生活的效率,她們更加注重生活的質量,享受慢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人生智慧。
  • 這部大尺度的日本電影,令我看到了拍電影的另一種可能
    皮皮電影,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作文寫了一半,發現嚴重跑題了怎麼辦?在下一段來一句「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可破之。那電影拍了一半,發現嚴重跑題了該怎麼辦?今天皮哥推薦的這部電影就遇到了這個問題,99分鐘的電影,導演拍到第45分鐘時,似乎察覺到了嚴重跑題,只見他宕開一筆,來了個180度大反轉,生生將一部純愛片改成了一部犯罪片,成就了一個經典。這部電影就是2016年上映的電影《白晝之雨》。
  • 《海鷗食堂》與《慢生活》:理想國的禪意人生,浮躁社會一劑良藥
    《海鷗食堂》是2006年在日本首映的一部劇情片,荻上直子執導。影片講述了日本女子幸惠來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獨自經營自己的「海鷗食堂」,在這裡聚集了有趣的人,發生了很多故事。他們享受著簡單而美好的慢生活。電影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沒有愛恨情仇糾葛,像是溫情如水的散文詩。
  • TA是電影中的另一種人生,看完我驚了……
    最近有個值得開心的事兒停業近180多天後電影院終於回來啦小奧內心也是異常激動沒有電影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其實我們換一種角度去想電影演繹的就是人生的多樣化有的時候需要靜下心來思考現實的人生為什麼就不能像電影中那樣更充實
  • 馮唐首部翻譯詩集《飛鳥集》:嘗試翻譯的另一種方式
    原標題:馮唐嘗試翻譯的另一種方式他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表示,他想嘗試詩歌翻譯的另一種方式,把個人的特色在翻譯中體現出來。  為什麼不能把「雅」放第一位?  《飛鳥集》初版於1916年,收錄了326首詩,包含泰戈爾孟加拉語短詩的英譯文,以及訪日時的即興英文詩作。馮唐說:「去年6月,我辭職去了美國,當時想練練筆,感覺需要像運動員一樣做點基礎體能訓練,出版社就提起《飛鳥集》這個事,我說可以啊。
  • 有兩種電影,一種是戈達爾之前的電影,另一種是戈達爾之後的電影
    導語:「世界上有兩種電影,一種是戈達爾之前的電影,另一種是戈達爾之後的電影」1958年11月11日,白血病奪走了安德烈·巴贊40載的短暫生命,這恰恰也是《四百下》開拍的第一天,一切仿佛上天精心安排好了一般,要讓新浪潮從理論到實踐的接力棒在這一天由巴贊轉交到特呂弗的手中
  • 《另一種回憶錄》:季羨林回憶人生歷程
    《另一種回憶錄》是季羨林老先生的一本散文選集,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散文選集,也許說得上這是作者與編輯的一次珠聯璧合,雖然文章都出自作者季羨林先生之手,但經過編輯獨具匠心的安排,我們就能夠以「另一種」方式傾聽季老回憶自己的人生歷程。 《另一種回憶錄》展示了季老和諧文化的一生,我把它當成一部輝煌的交響樂來欣賞。
  • 在日本實踐的「內生式發展」的故事:紀錄片《向著明天的另一種可能》預告01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 近來熱議的一個人式的田園生活方式,成為話題之後最終導向的無非還是商業模式。眾人在觀看其視頻後的留言,打動他們的是對小時候的記憶,對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以及認識自然,尊重自然,從中得到豐衣足食的生活態度。
  • 讀圖,也是閱讀另一種人生
    與其如此,不如換一種方式來讀圖。翻開一本用照片來說話的書,來閱讀和體驗另一種人生。《重影》《重影》北島不僅是個詩人,他其實也是一位資深攝影師。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喜歡上攝影至今,攝影的情結和實踐伴隨著北島走過了四十多個春秋。他用隨身攜帶的相機,記錄了生活中的視覺邂逅。
  • 現實扭曲力場與另一種可能!
    但事實上人生充滿了隨機性,需要你去冒險,需要你去做不同和不斷的嘗試。掩蓋在確定性之下的是人性的另一種訴求,有人稱之為「另一種可能」。「另一種可能」一般出現在一些教練技術洗腦課程中,比如未成年人孝道教育、國學教育、宗教、特工等等方面。以前很少用在營銷中來,現在看來,早已經被營銷化了,而且有成妖成魔的趨勢。
  • 《三傻大鬧寶萊塢》:3個不同家庭教育方式,決定了3種不同的人生
    重溫過後,不由得感嘆,這部電影一經上映就斬獲無數好評,不是沒有它的理由的。接連不斷的笑點,讓這部電影收穫了觀眾無數的笑聲時。很多人把這部電影當作是喜劇片,而我認為,這部電影其實是披著喜劇片的外殼,更重要的是,它實際上是一部深入人心的反映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對孩子影響深遠的教育片。
  • 人生的另一種境界——逆境
    成就你的往往是「敵人」人生中真正能夠讓人有大成就的唯有--逆境!因此《孟子·告子章句》中說:「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別認為人生的低谷和挫折是苦難,很多時候這種苦難是來成全你的。
  • 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用另一種方式紀念劉廣寧
    昨天,在「無悔今生配音緣——紀念配音表演藝術家劉廣寧活動」現場,原上海電影譯製廠廠長喬榛哽咽著說,但劉廣寧已經離開我們足有五個月了。圖說:紀念活動現場在文藝會堂,劉廣寧生前的親人、好友、同事、領導,共訴與她共事的點滴回憶,與影迷們一道追思這位「銀幕後永遠的公主」。
  • 《電影與人生》通識課課程講稿|《入殮師》:領悟死亡對於人生的意味
    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亞洲電影在談到死亡時,不是充滿了詭異色彩,讓人感到瘮得慌,就是悲傷遍地,賺取觀眾的眼淚。2009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日本影片橫空出世,奪得了最佳外語片獎。這是一部以殯葬業工作者——入殮師為主角的電影,它用一種靜靜地溫情脈脈的方式直面死亡,深入的領悟死亡對於人生意味著什麼。
  • 學會放下,讓心歸零,失去的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而所謂的沙粒,便是人生中需要捨棄的一些人事。有的人活得輕鬆自在,便是因為他拿得起,同樣放得下,而有的人活得累,只是因為他拿得起,卻放不下。放下,不是遺忘,放下,只是用另一種方式祭奠而已。唯有放下一些,才會得到一些。
  • 日本高分動畫電影大推薦!都是神作,百刷不厭!
    提到日本電影,動畫電影(animation movie)的知名度要比真人電影高很多,通過動畫電影上映後的票房就可見一斑。日本的動畫電影有其獨特的內容和魅力,雖然節奏較慢,但注重伏筆,首尾呼應,視角也更傾向於成人世界,往往能通過細膩動人的故事情節表達更為深刻複雜的情感。
  • 《小森林夏秋篇》:美好的田園生活下蘊含著對人生的另一種感悟
    《小森林夏秋篇》全片以全片以大自然環繞的日本東北的一個小山村為舞臺,這個小山村有著一個很美的名字小森,從大都市回到鄉村的主人公市子,在小森中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而電影則通過描述市子一個人的鄉生活和製作美食的過程,配上優雅清新的音樂,向我們展示了如詩如畫版的田園生活。有人說這是《舌尖上的日本》,但我卻覺得除了美食電影還能看到更多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