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逞強,強者示弱(深度好文)

2021-02-14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純香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明明做錯了事情,卻死活不肯低頭;明明不懂的東西,非要假裝很懂。

做任何事情,都喜歡強出頭;在別人面前,永遠不甘示弱。

他們看起來很強大,實則不堪一擊。

鬼谷子曾說:「欲高反下,欲取反與。」

善於示弱,才是真正的強者。

作家楊程程在她的書裡,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楊程程曾經帶過一個新人。

是個很有文學天賦的男生,但是這個男生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瞎承諾、愛生氣。

每次當問他能否幹好一個工作時,他總是說沒問題。

然而令楊程程非常糾結的是,他總是不交活,經常在被催了無數次之後才勉強把活交了。

其實,男孩的少部分工作做得還是相當不錯的,只是工作效率太低了。

直到他辭職後,楊程程才明白,那些交給他的看似特別簡單的活,他根本就不懂,得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地去學。

並且,有些知識點還不是簡單的查查就懂,一定得假以時日,才有可能弄懂吃透。

所以那陣子,男孩每天都很生氣,總覺公司故意給他安排一些他根本幹不了的活。

這位男生的經歷,又何嘗不是許多人的真實寫照。

對於一些人來說,承認自己不會,遠比硬著頭皮去做要困難得多。

因為在他們看來,示弱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只有表現得無所不能,才不會凸顯自己的無知。

殊不知,扮強者,恰恰是因為不夠強。

急於證明自己,才是人性最大的愚蠢。

聽過一句話說:「示弱不是真的弱小,逞強也不是真的強大。」

隨著閱歷漸深,我們終究會發現,只有內心虛弱的人,才喜歡拼命逞強。

最近很火的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中,清華學霸何旻哲一出場就引發了不少爭議。

作為補位的實習生,何旻哲到崗之後,一度表現欲十足。

第一次合作翻譯文件,他就忽視其他隊友的意見,自作主張地充當領導的角色。

各種辯論賽的總結和終辯,他都樂於擔當,總是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

可惜,結果都是實力配不上野心,導致隊伍最後失利。

第一次見面就誇梁律師衣服好看,團建時又主動給史律師敬酒。

無非是想從其他賽道爭先一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更多的時候,他都像一個局外人,尷尬地游離在團體之外。

更糟糕的是,後來何旻哲還被觀眾扒出了簡歷造假的問題,清華學霸的人設瞬間崩塌。

有網友評論:「原來他盛氣凌人的背後,只不過是心虛。」

不難發現,生活中喜歡強出風頭的人,內心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自卑感。

正是因為害怕被別人看穿,所以時時刻刻都想要逞強。

《示弱的力量》一書中說:

「不敢示弱,是因為我們過分渴望認同感,不敢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敢承認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雖然偽裝出強者的姿態,能讓我們守住一絲虛假的自信。

可是,一個人只有接納真實的自己,才能做到腳踏實地。

只有認清自己的能力,凡事不逞強,才能行穩致遠。

去年有一次,我有幸參加了一場自媒體作者見面會。

見面會現場十分熱鬧,聚滿了來自各個地方的新媒體從業者。

大家積極地做自我介紹,針對新媒體行業的發展各抒己見。

當時我注意到,我的對面坐著一位年紀偏大的先生,看起來溫文爾雅。

整場見面會下來,他都在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發言,時不時地在本子上記錄著重點。

每當聽到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他都會誠懇地提問。

哪怕對方比自己小很多,他也謙遜地稱呼別人為「老師」。

見面會結束之後,我才從別人口中知道,原來這位低調又好學的先生,是當地一家知名雜誌的主編,已經出版過兩本有名的著作。

那一刻,我不禁有些佩服。

生活中,很多人不喜歡暴露自己的無知。

因此,對於自己不理解的東西,要麼假裝漠不關心,要麼不懂裝懂。

可是真正厲害的人,反倒不害怕向別人示弱。

因為他們心中有丘壑,眼裡藏山河。

很認同這樣一句話:示弱不是軟弱,只是強者隱藏實力的表現。

真正優秀的人,願意藏鋒守拙,放低自己的姿態。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在人際關係中處處碰壁,是因為鋒芒畢露,從來不肯認慫。

可是卻忽略了,示弱是一種溫柔的力量。

當你學會示弱,整個世界都溫和了許多。

民國時期,26歲的沈從文被邀請到大學講課。

教室裡,擠滿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學生。

沈從文走上講臺,看著臺下這麼多人,頓時緊張了起來。

他在臺上呆呆地站了十多分鐘,竟然不知道從何講起。

後來好不容易開口了,他一面急促地講述,一面在黑板上抄寫提綱。

原本預備講一個小時的課程,不到十分鐘就全部說完了。

底下的學生,開始有些躁動,臺下小聲地議論著。

這時候,沈從文拿起一支粉筆,轉身在黑板上寫了一句話:「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害怕了。」

看著這句話,臺下的學生一下子笑了出來,並回報以熱烈的掌聲。

沈從文用弱者的低姿態,來坦誠自己的不足與緊張,既得到了學生們的諒解,又化解了自己的尷尬。

聽過一句話說:「弱者逞強,只會被人當成笑話;強者示弱,反而會贏得別人的好感。」

其實,人性就是如此,相比於高高在上的人,我們更喜歡與擁有小缺點的人相處。

畢竟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擅長的一面。

內心虛弱的人,才會時時刻刻爭強好勝。

心裡平和的人,早就無懼別人的眼光。

一個人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態,才能真正得到別人的尊重。

當你坦誠地把自己的弱點展露出來,也會在無形之中拉近與別人的距離。

有一句話說:「逞強是弱者的偽裝,示弱是強者的智慧。」

願你示弱而不軟弱,堅強而不逞強。

不必張牙舞爪,也能與世界溫柔相處,與他人遠近相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好看哦 

相關焦點

  • 告訴孩子:弱者才會逞強,強者才會示弱。校園玩鬧不能變成欺凌。
    他繼續嘴硬逞強。他1.8米,體重大概140左右,也算是人高馬大了。長得眉清目秀,皮膚白皙,挺帥氣一個孩子。他用自己認為強大的「66拳」挑戰身高1.85米、體重200斤、有著全身壯碩肌肉的籃球健將,結果一下子就被按在了地上,肯定受到了折磨。
  • 夜讀丨逞強不代表真正的強大,示弱也不代表低頭認輸
    綠標收聽朗讀音頻文/民生周刊老子問弟子:「你的身上什麼東西最硬?什麼東西最軟?」弟子脫口而出:「牙齒最硬,舌頭最軟。」老子說:「牙齒最硬,可到了我這個年紀,牙齒全都掉光了。要說舌頭最軟,但是它卻始終得以保存。看來這逞強未必能佔上風,示弱也未必屈居劣勢。」過剛易折,「柔弱」反而更加適合生存。
  • 真正懂得示弱的人,才是你最可怕的競爭對手,示弱只會讓強者更強
    而那些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如何通過示弱來隱藏自己的實力。 說到「示弱」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屈服、投降之類的詞語,事實並非如此,「示弱」其實是強者的面具,通過表象誘惑對方,從而到底隱藏自己的目的。
  • 一個故事告訴你:真正的強者,反而懂得示弱的智慧!(深度好文)
    真正的強者,反而懂得示弱的智慧,尤其是在求人辦事時,善於通過示弱,以柔克剛,常用的方法,就是裝出「非你不可」「只有您才能幫助我」的可憐相。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心都是肉長的,人都有同情心,厚黑學在洞悉這一人性弱點後指出,在求人辦事時,只是你能厚起臉皮、放下面子,善於示弱,裝出一副「可憐相」,就能通過以柔克剛的手段達成辦事目的。下面分享的一個故事告訴你:真正的強者,反而懂得示弱的智慧!
  • 淺水喧譁,深水沉默,懂得示弱的人才能修煉出一身鎧甲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不動聲色,善於示弱守拙。《陳言邊務疏》中王陽明提到:「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或捐棄牛馬而偽逃,或掩匿精悍以示弱,或詐潰而埋伏,或潛軍而請和,是皆誘我以利也。」以上這四句又被稱為「示弱四訣」,是王陽明兵法的總綱。當你遇到強大的對手時,千萬不要跟人家硬碰硬,要麼示弱假裝逃跑,要麼隱藏實力去示弱,要麼假裝失敗而埋伏,要麼隱藏實力去假裝求和。
  • 處處示弱的人,其實很厲害
    文|凌小麥 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 一個真正能做到「示弱」的人,必定是一個充盈智慧的人。 老虎頭上頂碗,卻沉默;蒼鷹高空飛翔,不作聲。強者懂示弱,弱者才逞強。處處示弱的人,其實很厲害。
  • 哲思 | 強者互幫,弱者互撕
    雖從不主張感謝那些曾經傷害我們的人,然而,如果真能做到感謝他們,也是人生漸入佳境,因為一定是你現在過得比他好,或者至少差不多。 所謂大度,所謂寬容平和,是你站得比對方高才容易做到的。  不能總把時間花在抱怨「我好迷茫」上或者求助「下個風口在哪裡了」,其實風口一直都在,一直在呼呼地吹,只是你自己的思維屏障,人為擋住了吹向你的大風。
  • 「心理教你與人打交道,都是教你用示弱的方式」,如何理解示弱
    ,那麼如何理解示弱方式呢?一是,示弱用作控制對方。人性好為人師,又同情弱者。因此,一旦主動示弱,就相當於把對方當作強者,而對方心理感受就是強者,哪怕現實生活中並不是如此,這就是心理的特點。人際關係就是如此,關係取決於我們角色,當我們是老師對方就是學生,當我們主動做學生,對方就是老師。我們是強者,對方就是弱者,我們是弱者,對方就是強者。
  • 心理學:示弱心理和弱者心理有什麼區別呢
    示弱心理是一種自我表演,我行,但我要裝不行;而弱者心理則是自卑心理,我不行,真的不行。女人示弱是一種符合大眾期望的事情,因此可以獲得更多的憐愛和同情。長期示弱導致弱者心理。經常示弱的人的心理一開始不會認為我是個弱者,但是卻主動或被動的示弱,產生了我不是弱者和我做了弱者才做的事情的矛盾,於是矛盾發生。
  • 別逞強!媽媽這樣示弱,「超人媽媽」變「超人孩子」
    其實,學會示弱才是孩子教育的秘密武器。學會示弱,給孩子成長的機會,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要如何示弱:假裝自己不行,將機會留給孩子01 在家務面前偷個懶「這麼多東西,媽媽實在拎不動了,你幫我一下好嗎?」
  • 弱者索取,強者給予
    弱者索取,強者給予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朋友這幾天卻和我說起了她的「家醜」:姑媽經濟狀況不好,爺爺在的時候,爺爺隔三岔五的常常給她經濟上的支持。爺爺走了以後,姑媽還是經常回娘家要錢。說明你的日子過得比對方好。給別人一點,看起來是虧損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反而證明了你的強大。
  • 懂得「示弱」的人,往往很厲害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示弱」,就像水一樣,以柔克剛,以退為進,從弱變強。01實在扛不住了,那就放棄好了。亞洲飛人劉翔,他跑步的成績,人人皆知,但是提起他曾經是少年跳高冠軍的事情,很多人就不知道了。02在強者面前,學會夾著尾巴做人。你有沒有做過爭執不休的事情?估計你做過,我也做過。小時候,我很調皮,常常和同學爭吵。
  • 做人不可鋒芒畢露,人前示弱可以讓你獲得三大好處
    如果你真的悟透了柔弱聲剛強這句話,你就會懂得做人要懂得示弱與隱藏鋒芒的道理。人這一輩子險路叢生,不可能事事都能夠以力量勝人,這時候你要想贏得勝利,就該要懂得示弱。示弱有三大的好處,這是你必須要知道的事。
  • 弱者報復,強者原諒,智者忽略
    愛因斯坦說過:「弱者報復,強者原諒,智者忽略。」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各種矛盾,各種愛恨情仇;紛紛擾擾、錯綜複雜,擾亂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心。有些弱者,總是難以釋懷,一心想報復別人,不知不覺間,也活成了惡人的模樣,從而悲憫一生。有些強者,往往能看到事情背後的原因,能真心地諒解別人,修得善心,最終修得福報。
  • 欺軟怕硬的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馬太效應的核心表達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大家想想是不是這麼回事,他廣泛的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等各個領域,從社會角度來講,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反應的是社會貧富差距、兩極分化。富人他有各種掙錢的渠道,錢生錢,他會越來越富,不會輕易的垮掉,而窮人沒有掙錢的渠道、不懂掙錢的方法,他只能維持現有的生活水平,一旦遇到天災人禍,生活會更慘。
  • 你是強者還是弱者,從這3個方面就能看出來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強者還是弱者呢?有經驗的職場老前輩們為我們提供了三個方面,讓我們作為參考判斷的依據,這三個方面其實就是對問題不同階段的反饋。特別好用也特別有效,不信的話你可以來試一下:一、面對問題的反應---是驚喜還是憂愁,一看便知:一個人的第一反應,最能說明這個人的內心情況。
  • 困難是一塊頑石,對於弱者它是絆腳石,對於強者它是墊腳石。
    解決人與人的矛盾,示弱也是一種好方式。韓信鑽胯、廉頗負荊請罪,這就是例子。 困難是一塊頑石,對於弱者它是絆腳石,對於強者它是墊腳石。切記,切記!
  • 人生,不逞強
    鬼谷子先生說到:「做人不要逞強,真正的精明人懂得示弱,方可立於不敗之地。」人生在世,誰也不容易。不要以為自己有點權、有點錢就覺得很了不起,到處逞強、示強,你遲早會為自己的無知而買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時刻保持一顆謙卑低調的心,與人為善,方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喜歡。
  • 示弱:不是慫了,而是懂了
    遇到強敵,示弱、假意逃跑,看似窩囊,其實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真正厲害的人,不是一定要在人前逞強,而是懂得守拙藏銳,在最後能站在巔峰。劉備與曹操煮酒論英雄,當曹操說天下英雄,唯有他與自己兩人時。劉備嚇得連手中的筷子都掉在地上。劉備假裝說是被當時的雷聲嚇到,讓曹操誤會自己是膽小,從而放鬆對劉備的戒備,讓劉備逃出生天。
  • 強者與弱者的叢林法則,一部漫畫簡單的闡釋了很多道理
    尼採有一個「超人哲學」和「弱者道德」,前者鼓勵強者去創新與嘗試,這樣社會才能進步,後者則對弱者做出約束,弱者就不會產生壞的影響,這個理論提出的社會背景比較微妙,那個時候似乎人人都高呼道德,道德成了弱者制約強者的攻擊,因為社會上依舊是以弱者居多,限制強者的發展,給弱者更多權力才能讓社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