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們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古時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後來民間大都把兩個節日合而為一,一般叫清明,少數地區叫寒食節。
1.青團
在清明節的時候食用青糰子是屬於一種很傳統的清明節方式,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的時候清明節的時候食用青糰子更是隨處可見,其實青糰子也就是選擇一些青草汁將其置於糯米粉中混合均勻之後,將糯米粉攪拌成綠色之後即可根據個人的口味製作青團,有的地方可能會在青團中加入一些餡料,有的地方可能不會,一般在製作青糰子的時候都會選擇將青糰子直接置於蒸鍋中蒸熟之後即可食用,製作簡單也比較方便的一種食材。
2.艾粄
有一句俗語叫做「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節必備的傳統食物。艾粄是用艾草煮水之後,把煮過的艾草瀝乾剁成草泥,越細膩越好,然後用艾草泥,糯米粉還有之前煮艾草的水一起調和揉捏成團,然後再在中間包上芝麻,花生之類的餡料,封口捏成方形或圓形等形狀,放入蒸鍋中蒸熟,這樣艾粄就做好了。
3.饊子
清明節要吃饊子,是一種傳統習俗。老北京人過清明,則喜歡吃炸饊子。炸饊子是一種油炸類的麵食,用麵粉、糯米粉加鹽或蜜、糖,搓成細條,油煎而成。形狀各異,或為麻花,或柵狀,香脆精美,起於寒食節禁火,用以代餐,因此在古代又被稱為「寒具」。記得小時候,福州也有不少賣炸饊子的地方,不過近年來,幾近絕跡。
4.暖菇包
暖菇包是福建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包主要原料學名鼠麴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節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麴草,鮮嫩嫩的,正是採摘的好時節,也是製作暖菇包的好季節。清明暖菇包,是福建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淡淡的野草香,非常好吃,咬一口滿嘴都是春天的味道!
5.子推饃
子推饃同樣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他曾追隨晉文公重耳流亡國外,把自己的肉割下來給晉文公食用。晉文公歸國之後賞賜功臣,介子推卻未得賞賜,與母隱居。後來,文公要給他封官賜爵,他卻堅辭不受。文公無奈,只得放火燒山,本想逼他出來,沒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燒死在山中。後來寒食和清明逐漸合為一個節日,但節前蒸"子推饃"的習俗,在陝北一直流傳至今
6.雞蛋
在清明節有食用雞蛋的飲食習俗,起源於先秦時代的一些地方,並且古人認為在清明節的時候吃雞蛋,也就是意味著接下來的一整年都有一個好身體。清明節這天的雞蛋不僅可以吃,還可以拿來玩,主要有兩種雞蛋的玩法,分為畫蛋和雕蛋,而畫的蛋還可以食用,雕的蛋則是拿來賞玩的。
7.薄餅
在廈門有一句俗語叫做「清明吃薄餅」,也就是在廈門有清明節掃完墓之後一家人一起食用薄餅,不僅僅是廈門,閩南多數的地方都有吃薄餅的習俗。老一輩的廈門人在食用卷薄餅的時候,會喜歡在薄餅皮裡面放一些煎好的蛋絲,酥脆的海苔還有一些特製的醬料,薄餅裡面包了各種蔬菜,有些地方則會選擇芹菜和韭菜,因為諧音,讓人們勤勞,生命長久。
8.大蔥和蛋餅
青島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吃大蔥和蛋餅的習俗,這樣意味著聰明伶俐,在以前青島的民眾還會捏面花,捏成白面小雞,稱為「蒸小燕」,所以在清明節的這一天的早晨全家人都要一起吃白面小雞和雞蛋。
9.樸籽粿
在清明節這天有食用樸籽粿的飲食習俗。樸籽粿是將樸籽樹葉和果實搗爛和大米磨成的粉末一起發酵,發酵好之後加上食糖,放在模具之中蒸熟,這就是樸籽粿了。樸籽粿一般有兩種形狀,桃型和梅花型,蒸熟的樸籽粿呈現淺綠色,因為加了糖,味道甘甜。
10芥菜飯
閩東地區的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吃芥菜的習俗,而芥菜和大米煮製成的芥菜飯據說食用了之後接下來的一整年都不會長疥瘡。
11棗糕
在北方有在清明節的時候吃棗糕的習俗,棗糕是由酵糟發麵之後中間夾上棗然後蒸食,並且春季養生適宜省酸增甘,吃點大棗能夠健脾養肝。
12.清明飯
清明飯顧名思義就是在清明節的時候吃的飯,清明飯是由各種可以食用的青草藥製作而成的。一般常用的青草藥有薺菜,枸杞葉,艾草,麻葉,雞矢藤,白公翁等等,將這些青草藥洗淨煮熟之後與糯米紅糖等一起捏成飯糰,最後蒸熟即可。
13.菠菠粿
福州人在清明節這天要食用菠菠粿,菠菠粿是用一種南方特有的野菜叫做菠菠菜搗爛成汁,之後與米漿一起揉製成粿皮,中間包上紅豆沙,蘿蔔絲等餡料,蒸煮之後就是菠菠粿了。菠菠草味甘,性涼,食用之後對人體有益。
14.子福
在晉中一帶地區有著清明節吃子福的習俗,晉中很多地方有祭祀之後,分吃祭祀食品的習俗,其中就包含子福。子福是白面蒸成的大饃,中間包有紅棗,核桃,豆子等,而外部則是盤成龍形,龍身的中間則扎著一個雞蛋,因此取名叫做子福。
15.烏稔飯
畲家族在清明節有食用烏稔飯的飲食習俗,烏稔飯是畲家族中家家戶戶都會煮製的食物,並且會饋贈於親朋好友包含漢族的朋友,因此在之後,漢族人也就形成了在清明節吃烏稔飯的習俗。
16.歡喜團
四川成都人在清明節有食用歡喜團的飲食習俗,歡喜團是用炒米製作成團,然後用線穿過,大小不一,顏色不一,因此叫做歡喜團。
17.潤餅菜
泉州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食用潤餅菜的習俗,潤餅菜是由麵粉烘製成薄皮,在食用的時候中間包裹上海蠣,肉絲,胡蘿蔔絲,蕪荽等食材,然後食用,口感清爽味道甜潤。
18.粽子
大家都知道粽子是在端午節的時候食用,用來紀念屈原的節令食品,但是最初吃粽子並不是在端午,而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因此還有很多地方有在清明節的時候吃粽子的習俗。
文章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和管理員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