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校社工內地熱身
項目簡介:
項目名稱:《天使在身邊》計劃
項目實施:南都公益基金會新公民學校發展中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小天使行動基金
項目使命:培養青少年志願精神,促成青少年參與社區服務。
■ 本報記者 宋宗合
2008年有關社工的一系列活動讓社會工作這個概念聲名大噪,首先是首屆全國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順利舉行,誕生了首批專業社會工作者,然後是該事件獲評中國社會組織十大事件之一。不過由於專業社工人數少、影響力不夠,相關社會工作開展並未拓展開來,社工依然是一個相對遙遠的概念。
12月26日,在北京開展的青少年志願精神培養和社區參與計劃熱身成長營也許是破局之始。從香港請來的專業社工讓來自四川災區的北川中學、北京的史家小學、北京四中、朝陽第一新公民學校(農民工子女學校)等地近10所學校的教師領會了駐校社工的魅力,這次熱身成長營的核心是培養志願精神和社區參與意識,實際上也是駐校社工在內地的一次熱身,從而引發出中國內地對駐校社工的需求,或可成為內地駐校社工萌芽的先機。
駐校社工尚屬新鮮事物
熱身成長營會中,記者看到香港社工運用多種別出心裁的方法調動參與培訓的教師、社工,原本還有些陌生的人通過「不同的排位(生日月份、住地遠近)」、「共同點」、「肢體活動」等遊戲迅速「破冰」,形成團隊。營會中,培訓社工也通過明白易懂的方式讓接受培訓者明白了幫助他人最重要的是同行,而你所願意付出的幫助可能並不是對方所真正所需。這也是在培訓中,受訓教師充分認可的,培訓中要求寫下你認為志願者(義工)最重要的三項素質中,很多教師寫下了「專業知識」這幾個字。
來自四川災區北川中學的康老師接受記者訪問時也表示,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營會,回到學校後,他也將把學到的理論和技巧應用,帶領學生開展志願服務。參加這次訓練營的還有來自北京四中、史家小學、實驗二小等北京公立名校的教師。這樣一種形式、這樣的主題對他們來說也屬新鮮事物。從他們一個個在活動中的熱切表情來看,他們在積極擁抱這種新事物。
對此,《天使在身邊》青少年志願精神培養和社區參與計劃的組織、構想者之一、新公民學校首位駐校社工姜慧雨顯得信心滿滿,她希望有一天,公立學校也能有駐校社工進入。
內地駐校社工推動計劃
駐校社工制度是在香港及國外施行已久的一項制度,在香港已經基本實現一校一社工,但在內地還屬新鮮事物。
南都公益基金會專為打工子弟學生捐建的公益性學校新公民學校在2007年第一所新公民學校建立之初,便率先引入了駐校社工。目前,南都基金會在北京捐建的3所新公民學校已全部配置駐校社工,並在著名金融公司——摩根大通公司的資助下,設立了配套的社工室,以及開展配套服務的工作經費支持。駐校社工也充分發揮了學校和社會之間的橋梁,師生之間的紐帶作用。
為期一年的《天使在身邊》青少年志願精神培養和社區參與計劃便是社工在發掘師生需求後,協調各方資源所促成。
而力在推動駐校社工發展的《天使在身邊》計劃是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小天使行動基金和新公民學校發展中心共同發起,該計劃以培養青少年的志願精神,並促成青少年參與社區服務為目的。這次熱身成長營是該計劃實施後開展的第一個主題訓練營。
營會上聚集了來自四川、貴州、北京三地不同類型的學校,既有災區的普通中學,也有公立名校,還有農民工子女學校。營會招募培訓以教師和社工為核心的志願者團隊,用工作坊的方式,由香港突破機構的資深青少年社工為核心團隊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系統地學習「團隊建設」、「經驗學習法」、「青少年志願精神如何培養」、「如何引導青少年進行主動的社區參與」的理念和技巧。香港的資深青少年社工也將在一年中不斷給予專業的督導,使團隊具備帶領和引導青少年內在生命成長的能力,並能理解如何啟發青少年進行主導性的社區參與。
「這次的營會只是個開始,未來的一年裡我們還將利用香港的專業社工資源持續地為參與學校的教師、學生、社工提供專業的督導,」姜慧雨說,「計劃將按照群體建立、青年主導、社會關懷、使命宣言等幾個主題開展各項主題活動,並且我們還將組織師生去災區、偏遠山區交流服務,並跟香港的青少年進行交流。」「我很有信心」談到《天使在身邊》計劃的發展前景,姜慧雨如是說。
■點評
2008年首次社工考試共有13.3萬考生報名參加,有20086人取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4105人取得了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這些專業社工的出爐對社會工作的發展壯大意義非凡。
但是據了解,首次評出的社工師和助理社工師以在職參考者居多,多數考生來自公務員系統或者本身已經在各類社團就業,他們還遠遠滿足不了駐校社工的需求。也許下一步,當駐校社工需求越來越強烈的時候,不僅需要教師行業參考這類考試並取得相關專業知識,還需要學校配合相關制度設立相關的職業崗位和職業待遇,對於各高校培養的社工類專業畢業生來說,駐校社工也應該成為一個就業通道。
《天使在身邊》計劃承擔的使命也許只是通過駐校社工的熱身行動來完成各教育機構的駐校社工意識熱身,相關的後續工作,比如駐校社工的系統化知識需求及評定,駐校社工的專類考核及入駐程序,駐校社工的持續化通道建設等,都需要相關部門為這個新鮮職業提供支持和服務。
崔永元
鄉村教師培訓計劃
項目簡介:
項目名稱:崔永元公益基金鄉村教師培訓計劃
項目實施:崔永元公益基金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項目使命:通過獎勵性質的教師素質培訓、考察和參觀學習等活動,褒獎我國貧困地區的鄉村教師為當地教育事業作出的貢獻,幫助他們開拓視野,更新觀念,提升能力。
■ 本報記者 宋宗合
這是一個典型的名人參與公益事業的榜樣公益案例。
2008年12月10日,來自四川、甘肅兩省地震災區的100名鄉村教師齊聚北京,參加了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舉辦的第二期鄉村教師培訓班。在這個培訓班上,他們見到了資助基金的發起人崔永元。
小崔的公益夢想
小崔在這個特殊的地震災區鄉村教師培訓班開班儀式上再次講起自己的公益夢想。
2006年至2007年,崔永元率隊重走長徵路。所到之處,他被中西部鄉村在艱苦的環境下教學的教師所感動,也為一些教師的職業能力問題而擔憂。因此,崔永元萌生了自己關心幫助和培訓鄉村教師的想法。
2007年10月,他聯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共同發起成立了「崔永元公益基金」,主要用於資助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發展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其中實施的「鄉村教師培訓計劃」旨在通過獎勵性質的教師素質培訓、考察和參觀學習等活動,褒獎我國貧困地區的鄉村教師為當地教育事業作出的貢獻,幫助他們開拓視野,更新觀念,提升能力。他還希望未來能通過募集基金獎勵資助那些立志鄉村教育和為鄉村教育默默奉獻了畢生精力的人民教師。
當年的12月,第一期鄉村教師培訓班就風風火火展開了,當時培訓了100名來自甘肅和青海的鄉村教師。此次的第二期培訓班原計劃於2008年6月上旬舉辦,因為5·12日汶川大地震的發生,崔永元公益基金緊急決定將第二期鄉村教師培訓班的對象調整為地震災區鄉村教師培訓及救助計劃。此前,崔永元公益基金已緊急資助了甘肅地震災區110名房屋毀損的鄉村教師家庭恢復重建,每戶資助1萬元。
我國鄉村教師現狀
據有關教育部門的統計數據,我國目前有約600萬鄉村教師,他們是確保我國廣大農村教育發展的基礎,也是千百萬農村孩子的前途命運所系。但有人曾這樣形容中國的鄉村教育和鄉村教師:幾匹瘦骨嶙峋的馬拉著鄉村教育的車子,吃力地行駛在曲曲折折的鄉村小道上,儘管艱難,但鄉村教育的車子仍在向前行駛,儘管瘦骨嶙峋,但這些馬兒仍倔強地撐起鄉村教育的藍天。在廣袤而貧窮偏僻的土地上,在深山溝壑曲徑小道上接送孩子;蒼茫鄉野,在破敗的校舍給孩子們上課……鄉村教師——這一個平凡而又令人肅然起敬的群體,撐起了農村義務教育的藍天。
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教師工資依然沒有保障。農村教師隊伍流失嚴重,尤其是農村的邊遠山區和貧困地區難以補充到合格教師,大批村級小學只好找代課教師維持運轉。
鄉村教師的清苦是不少人難以想像的。蝸居在擁擠不堪、陰暗潮溼、破舊簡陋房屋。長年在最困難的條件下執著地從事教育工作的可敬的鄉村教師們,他們那張被油燈熬幹了的臉龐,那雙拿粉筆頭的手,這些鄉村教師大多文化不高,卻對教育充滿著熱愛。
■點評
此次培訓的鄉村教師來自四川、甘肅兩省地震災區的7個地市、40個縣的95所鄉村中小學,大多是災毀學校從教多年的一線教師。他們將在北京接受為期10天素質教育和交流考察等培訓系列活動。
類同李連杰的壹基金、王菲李亞鵬夫婦的嫣然天使計劃,崔永元公益基金懷揣夢想,將關注的焦點放在那些默默奉獻的鄉村園丁身上,其資金來源也以匯聚社會資源為主,在2007年10月該基金成立不久,崔永元曾在甘肅天水籌集善款,獲得當地企業家500餘萬元的愛心拍款,這些社會名流不僅親力親為,還動員依靠自身社會影響力可以動員的社會力量,本身就完成了對公益事業的貢獻。
這樣的鄉村教師培訓形式也許給不了這些貧苦的教師多少收益,對他們改變自身生存狀況也許無所補救。但是接受溫暖即可升溫,這樣的活動所產生的動員、激勵效應當能量巨大,隨著培訓本身的發生、由培訓事件影響社會所引起的關注,鄉村教師獲得的社會資源會越來越多,其不公正社會地位自然會隨著時代的進步獲得改善。而這力量,正來自於社會公眾對公益事業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