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醫學專家:中國為何是新發傳染病暴發熱點地區?

2020-12-14 騰訊網

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H1N1甲型流感、新冠肺炎,進入新世紀以來,這些新發傳染病接連暴發,極大威脅了人類健康。中國多次受到疫情衝擊,可謂新發傳染病暴發的熱點地區。

「新發傳染病多發生在北緯30度以南接近赤道的地區,中國是高發區,一些新發傳染病發生區域擴展到北緯60度。」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副院長、擁有近40年臨床工作經驗的牛俊奇近日在《理解未來》科學講座上解釋說。

新發傳染病包括多種情況。有的是新發物種或菌株感染人類,比如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有的是過去影響範圍不大,但由於生態環境變化,造成廣泛傳染,比如萊姆病。權威期刊《自然》曾總結出1940年至2000年間新發傳染病的種類,人畜共患病佔新發傳染病的60%,而人畜共患病中71.8%來自野生動物。

「人畜共患病難以預測。」牛俊奇分析說,SARS、MERS、寨卡病毒感染、伊波拉病毒感染這四種新發傳染病都是人畜共患病,而中國、印巴次大陸是人畜共患病高發地區,原因既在於低緯度,也因這些區域「闊葉常綠植物覆蓋廣泛、哺乳類野生動物的多態性最為豐富」,人類活動十分活躍。

儘管中國廣義政府衛生支出佔經常性的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逐年上升,然而對比歐美國家對新發傳染病的預防預測上的花費,總體來說,包括中國在內的新發傳染病高發區對疾病防治投入及資源配備仍然不足。

牛俊奇認為,預防新發傳染病暴發也要講求「最經濟、最有效」,為此需要緊盯三個目標,即:目標動物研究、溢出事件「人類哨兵」監測,以及一般人群監測。「假如我們發現並控制了原始宿主感染的病毒,這種投入最經濟。」他呼籲學界加強病毒學研究,特別是人畜共患病病原學研究,「新發傳染病最好是在源頭控制」。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此前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應繼續加強長期監測,搶在病毒的前面找出「風險點」,為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提供信息。

牛俊奇還認為,預防和減輕疫情暴發應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是提高病原體發現和檢測能力,二是加強疫苗和藥物研發。尤其是後者,將是複雜而漫長的過程。

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徐南平26日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中國疫苗研製是5條技術路線同步推進,均有國際合作。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同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軍隊研發的新冠疫苗已通過臨床研究註冊審評,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開發一種藥物或疫苗有行業內『黃金標準』,平均花費11.9年,投入資金8億美元。」近年來參與多項藥物和疫苗臨床評價的牛俊奇說,綜合來看,新藥和疫苗研發成功率僅有10%至40%。他還注意到國內流感疫苗接種率仍非常低,這說明「社會對疫苗的認識不足」。

包括國際疫苗學會前主席盧山在內,已有多位醫學專家建議考慮製備廣譜性疫苗,即一種疫苗對多種病毒都具備防護能力。

牛俊奇表示,還可將類似思路應用於藥物研發,以廣譜抗菌素為例,如果有藥物能對多種病毒的蛋白酶或多聚酶有抑制作用,那就將實現「一藥多用」。

展望未來,牛俊奇坦言人類對於每一場新發傳染病難言「準備好了」,但應汲取教訓,因為傳染病大流行間接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僅在醫學層面,身為「抗非典優秀醫務工作者」的他有發言權。一方面,曾在「非典」時期被感染、親身經歷血漿療法的他注意到,如今採集的血漿既能檢測出抗體滴度,還能提純濃縮;另一方面,他說,基於「非典」經驗,呼吸機在中國醫療機構得以普及,而這或許是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內病亡率較低的原因之一。

Science科學

了解未知 開啟認知

按此關注中文公眾號

Science科學英語平臺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關注英文公眾號

◢ 豁然開朗請打賞 ◣

分享票圈逢考必過,點亮在看SCI錄用率提高18%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是否短期內會再來?聽聽這位傳染病專家怎麼說
    3月26日晚,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副院長牛俊奇在未來論壇做了《新發傳染病的應對策略》的主題分享。 什麼原因導致新發傳染病的流行 新發傳染病包含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是新發的物種或菌株,以往從來沒有感染過人類但現在感染人類了,比如SARS病毒以及這次的新冠病毒以及愛滋病病毒。
  • 新冠病毒源頭找到了?四位醫學專家的話,蓬佩奧你聽見了嗎?
    只要不斷叫,把髒水往中國身上潑,目的就達到了。 目前普遍認為新冠病毒是來自蝙蝠,傳播這種病毒的蝙蝠,雖然在雲南出現,但源頭更可能在緬甸、寮國或越南等地區。 《經濟學人》採訪了四位傳染病學或熱帶醫學領域的專家。
  • ...防疫新科普|新冠病毒是否短期內會再來?聽聽這位傳染病專家怎麼說
    文/解放日報摘要:細菌性疾病可以預測,但是人畜共患病難以預測3月26日晚,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副院長牛俊奇在未來論壇做了《新發傳染病的應對策略》的主題分享。傳染病醫生出身的牛俊奇,在臨床工作38年。
  •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向農村急劇擴散 中西部各州為何成「熱點疫區」
    來源:一財網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向農村急劇擴散,中西部各州為何成「熱點疫區」孫卓7月28日,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曾警告說,看似「安全」的美國中西部,很有可能短期內淪為「熱點疫區」。
  •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歐美輸入性病例導致日本新冠疫情大規模暴發
    環球時報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發布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來自歐美的新冠病毒或是3月以後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大規模暴發的「罪魁禍首」。負責此項調查的該研究所病原體基因組解析研究中心主任黑田誠3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早期發現的病毒所含成分雖然與在中國武漢檢測出的病毒具有較深關聯,但經過傳染病學上的徹底調查,認為該病毒在早期就幾乎平息。有日本專家指出,日本政府針對歐美等國採取緩和的應對方式「不科學」,根據政治嗜好出臺措施是導致新冠病毒在日本大規模擴散的一大原因。
  • 香港醫學專家:疫情一旦暴發 安老院舍須做分組處理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醫學專家:疫情一旦暴發 安老院舍須做分組處理中新社香港7月14日電 (記者 韓星童)7月初,香港疫情反彈,亦首次出現安老院舍感染群組,涉及40人。香港醫學專家14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長者通常本身患有慢性病,現有隔離設施難滿足其需要,一旦疫情在院舍內暴發,醫院內隔離病房將很快爆滿,建議大型安老院舍儘快進行分組處理。早前暴發疫情的慈雲山港泰護老院,截至13日下午,共有40名院友及員工確診,這是全港首個出現疫情的安老院舍,引發社會關注及擔憂。
  • 曾世界流行的鼠疫、霍亂為何被定義為甲類傳染病?
    曾世界流行的鼠疫、霍亂為何被定義為甲類傳染病?有鼠患地區就有發生鼠疫可能。3.流行時間長 鼠疫的三次大流行,第一次持續了接近二百半年,第二次是三百多年,最近的一次直到1959年才完全結束,也有將近一百年的時間。隨著衛生條件的改善,鼠疫不再可能發生大流行,但我國仍有零星發生,最近的案例是2019年內蒙古發生的2例。霍亂為何成為甲類傳染病?
  • 中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徐肇玥教授逝世,享年98歲
    據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官微通報,中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徐肇玥教授逝世,享年98歲。 曾任華山醫院傳染病寄生蟲病教研室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全國)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主任委員、感染與化療學會主任委員、內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寄生蟲學會理事;《中華傳染病雜誌》總編、《中華內科學雜誌》《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上海醫學》《上海預防雜誌》《中華醫學雜誌》(外文版)等編委。
  • 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專家:新冠肺炎或將年年暴發
    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導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10月18日報導,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專家傑弗裡·沙曼(因其準確的模型和判斷聞名)發表的最新文章提出了一種可能:通過感染或接種疫苗獲得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會在一年之後減弱,這與導致輕度呼吸道疾病的常駐性冠狀病毒的特徵相似。其結果將是新冠疫情每年都會暴發。
  • 北京兩周無新發病例 麻疹暴發疫情得到控制
    昨天,流行病學專家、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在做客首都之窗時透露,這起疫情從發生到現在一直沒有新發病例,從現在來看,整體疫情已得到控制,但是,目前本市已進入麻疹疫情的上升期,並將在三四月份達到高峰。  麻疹疫情進入上升期  據市疾控中心統計,截至2月10日,今年本市共報告255例麻疹確診病例,是去年同期80例的3倍多。
  • 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對此知道得太少!
    2月9日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公關組專家、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在發布會上表示: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說來源於野生動物。儘量少養,更不能去吃!
  • 吉大專家解讀傳染病防治法:如何開展傳染病預防
    」吉林大學醫事法學教研室副教授於 娟當下,新冠病毒雖然來勢洶洶,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但全社會眾志成城,其必然被人類所戰勝。目前,應當引起我們關注的是,如何引導全社會依法行動,以及在未來如何更有效地預防傳染病的暴發。
  • 學校暫時停課放假市民出行需戴口罩 烏局部暴發未知傳染病疫情
    學校暫時停課放假市民出行需戴口罩 烏局部暴發未知傳染病疫情 來源:法制日報 2009年11月03日08:50   烏克蘭西部近兩周來有一種未知的病毒傳染病暴發
  • 中國醫學科學院劉遠立:對新冠病毒認知存在四大不確定性 警惕下一...
    11月2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執行院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劉遠立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人類面臨新發傳染病的間隔期快速縮短,「必須要做好與狼共舞的長期準備」。
  • 文科強校發力醫學,兩所」雙一流」達成合作_社會_澎湃新聞-The Paper
    兩校致力於將該研究院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共衛生與全球健康多學科協作科研創新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基地和國家公共衛生戰略智庫。著名醫學微生物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受聘聯合研究院院長。
  • 吃大蒜、鼓掌……能對抗新冠病毒?「信息傳染病」也得治!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世界衛生組織警告人們,要同時防止另一種疫情:信息傳染病的暴發。「信息傳染病」,由英文單詞信息information和傳染病epidemic組合而成,是指過於大量的、真假難辨的信息傳播會增加解決問題的困難。如今,一種有關新冠肺炎的「信息傳染病」就正在網際網路上蔓延。
  • 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順利開展傳染病暴發應急演練
    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順利開展傳染病暴發應急演練 2018-08-02 17:5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被古人視為「大疫」的五大傳染病竟然是它們
    春天萬物復甦,也是各種流行病頻發的季節。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全國愛衛會發出通知,要求全國各地做好防控工作。在中國古代,儘管沒有「流行病」 這個名詞,但其醫學概念是存在的,這就是「疫」,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為「民皆疾也」,即好多人都得病的意思。如果大規模暴發,則稱為「大疫」。
  • 思考:傳染病越來越猖狂,人類哪裡做錯了嗎?
    最近,科學期刊《science》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由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研究員領導的國家團隊呼籲:對於潛在疾病熱點地區,科學家以及動物專家應該進行常規的病毒檢測,而具體的疾病熱點地區包括野生動物養殖場、出售新鮮肉類食物和農產品的露天市場等。為什麼研究者會發出這樣的呼籲?
  • 【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巡禮】永不停歇的疫戰:中國傳染病防治70年
    1988年,上海發生全球最大規模A肝暴發流行,超過30萬人感染。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條件改善,2007年A型肝炎疫苗納入國家計劃免疫,我國多數地區已從A肝高流行區轉為中或低流行區。(四)曹鍾梁我國著名的醫學教育家和傳染病學家,從新中國成立前控制霍亂流行,到新中國成立後消滅血吸蟲病,作為西南地區領軍人物,親臨現場組織診治工作。1958年四川發生鉤端螺旋體病大流行時,親臨現場搶救危重患者,此後堅持現場研究長達30年。在鉤端螺旋體病肺大出血領域確立了華西醫學院在國內及國際上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