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對此知道得太少!

2020-12-25 網易新聞

別再惹野生動物了!

2月9日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公關組專家、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在發布會上表示:

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說來源於野生動物。儘量少養,更不能去吃!

通常情況下,人們很難接觸到野生動物,野生動物所攜帶的病原體也難以傳染給人類,但是,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導致了很多疾病的傳播和爆發。

愛滋病、伊波拉病、鼠疫、SARS非典肺炎、禽流感、萊姆病、猴痘、尼巴病毒、亨德拉病毒、西尼羅河熱等疾病的傳播與野生動物有密切關係。

遺憾的是,相對於人類病毒,人類對於動物病毒目前研究甚少。

一、新冠病毒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金奇教授1月27日在對新型肺炎疫情進行解答時表示,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提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起源於蝙蝠。但關鍵問題是,蝙蝠病毒正常條件下不能直接感染人類,可能通過「中間宿主」感染。那麼,「中間宿主」到底是誰?有科研論文和社會上的流行說法將「犯罪嫌疑人」指向蛇、豺等動物。

2月9日,陳煥春教授表示,華南農業大學報導了穿山甲有可能是潛在的中間宿主,新型冠狀病毒也可能存在多個中間宿主。穿山甲毒株與目前感染人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這個相似性還在觀察,它可能是某個基因片斷,或整個全基因組序列。

而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百度app、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聯合發布的《百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搜索大數據報告-拒絕野味篇》數據顯示,在過去近十年裡,穿山甲和豪豬是人們最為關注的野味,兩者佔比近5成。

二、SARS

2002年-2003年的SARS(非典)爆發,從廣東開始爆發的非典就源自野生動物市場。

當時在廣東的果子狸身上發現了類似SARS的冠狀病毒,因此,果子狸被認為是SARS病毒的來源。

直到2017年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在國際病原學權威期刊 PLoSPathogens 雜誌上發表了題為:Discoveryof a rich gene pool of batSARS related coronaviruses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the origin of SARScoronavirus 的研究論文。

該團隊揭示SARS冠狀病毒起源於蝙蝠中的病毒重組。於是真相大白:蝙蝠被證實是SA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

三、伊波拉

以往被稱作伊波拉病毒性出血熱的伊波拉病毒病,是一種罕見但可在人間引起嚴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

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並在人間通過人際間傳播蔓延。

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介紹,伊波拉病毒病平均病死率約為50%。在以往疫情中出現的病死率從25%到90%不等。

伊波拉病毒病是在1976年同時暴發的兩起疫情中首次出現的,一起在現在的南蘇丹恩扎拉,另一起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揚布庫。後者發生在位於伊波拉河附近的一處村莊,該病由此得名。

2014-2016年在西非出現的疫情是1976年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以來發生的最大且最複雜伊波拉疫情。當時,獅子山、賴比瑞亞、幾內亞因疫情死亡共11308人。

目前,剛果仍處於伊波拉疫情之中。

人們認為大蝙蝠科果蝠是伊波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伊波拉是通過密切接觸到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而傳到人,比如在熱帶雨林中發現的患病或者死亡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豬。

伊波拉隨後通過人際間傳播加以蔓延,方式是(通過破損皮膚或黏膜)直接接觸:

· 伊波拉患者或死者的血液或體液;

· 受到伊波拉患者的體液(如血液、糞便、嘔吐物)或伊波拉死者的屍體汙染的物品。

四、愛滋病

目前人們談之色變的愛滋病,最初也是由於非洲人捕食野生猴子而感染,最終傳播到全世界。

20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國家疾控中心在洛杉磯發現一種奇怪的病:患者全身免疫系統幾近崩潰,還會感染其他各種不同尋常的疾病。更可怕的是,所有的醫療手段都無濟於事,治癒率為零!

隨後,人們發現得病的人越來越多。1982年,這種病被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命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即愛滋病。

美國疾控中心組織專家推算出一種「類愛滋病毒」,該病毒最早於1908年出現在猴子和猩猩身上,1930年前後傳染給了人類。

猩猩和猴子具有較強的免疫能力,部分猴子被「類愛滋病毒」感染後,只是攜帶病毒,並不發病。一旦該病毒進入人體,則會逐漸進化成人類愛滋病病毒。

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截至2018年底,全球約有3790萬愛滋病毒感染者。2018年有77萬人死於愛滋病毒相關原因,170萬人成為新感染者。

五、鼠疫

歷史上,鼠疫是導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14世紀時它被稱為「黑死病」,曾在歐洲造成約5000萬人死亡。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2010-2015年全球共報告了3248例鼠疫,其中包括584例死亡。

鼠疫是一種傳染病,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這是一種動物源性細菌,通常可在小哺乳動物及其跳蚤上發現。它通過跳蚤在動物之間傳播。人類感染的途徑是:

· 染病跳蚤叮咬;

· 在未加保護的情況下接觸傳染性體液或受感染物質;

· 吸入肺鼠疫患者的呼吸道飛沫/微粒。

鼠疫可造成非常嚴重的人類疾病,特別是敗血性(細菌通過血液循環引起全身感染)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療,病死率為30%-100%。除非得到早期治療,否則肺鼠疫向來是致命的。

肺鼠疫傳染性極強,可以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在人際傳播,從而引發嚴重的疫情。

六、猴痘

2003年,一種類似天花的病猴痘在美國蔓延。

猴痘是一種罕見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從動物傳播給人的病毒),病人症狀與過去在天花病人身上所觀察到的相似,但臨床嚴重程度較輕。

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暴發猴痘疫情的死亡率一般介於1%至10%之間,大多數死亡發生在較年輕的年齡組。

人猴痘病最早於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原薩伊)一個9歲男孩身上發現,當地已在1968年消除了天花。自此之後,報告的大部分病例均在剛果盆地和西部非洲的熱帶雨林地區,尤其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被視為在當地呈流行狀態。1996至1997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疫情。

2003年春季,在美國確認出現了猴痘病例。這是在非洲大陸之外首次報告的猴痘病例,大多數患者據報與受到非洲齧齒動物感染的進口寵物草原犬鼠有過緊密接觸。

在非洲有記錄表明,人感染是通過處理受感染的猴子、甘比亞巨鼠或松鼠而獲得。嚙齒類動物是病毒的主要宿主。食用烹飪不當的感染動物肉類是一種可能的危險因素。

早在20年前,健康時報創刊頭版就曾刊登過《專家忠告:吃野生動物易患怪病》一文,時隔20年後,一語成讖。

對於大自然,我們需要多一些敬畏之心。放野生動物一條生路,也給人類自己留一條生路。

相關焦點

  •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這裡還有更多你想知道的!
    野生動物身上  有大量未知的病毒、細菌和寄生物  有數據表明  78%的人類新發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  看到這裡  你還敢對野生動物「下口」嗎?哪些野生動物不能吃?  不能交易?  小編得給您做個大科普!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加劇野生動物傳染病
    上周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將加劇野生動物中傳染病的暴發。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1月19日報導,美國《科學》周刊當周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氣候變化與野生動物患病風險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探究。該研究指出,適應寒帶和溫帶棲息地的物種遭遇這類疾病暴發的風險升高。
  • 食用野生動物會讓你得什麼病
    現代人並不缺少食物,食用野生動物無非是炫耀或是追求所謂的「神奇功效」,這些毫無意義。不但沒有益處,而且有關專家說,野生動物體內含有各種病毒,還攜帶各種寄生蟲,吃野生動物會得出血熱、鸚鵡熱、兔熱病等疾病,這些病因少見,對人體危害很大,有一些病如狂犬病目前還是不治之症。
  • 集大學子暑期三下鄉:保護野生動物,宣講進行中
    對此「青春沃土」實踐隊廈門島內分隊來到廈門蓮豐社區進行以「保護野生動物」為主題的宣講。為了提高小朋友們的興趣,實踐隊決定採用製作手工作品的形式,對「保護野生動物」等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實踐隊員提前準備好手工所需的材料,等待著小朋友們的到來。當小朋友們看到小小的雞蛋託變換成一隻只可愛的小動物時,臉上浮現出驚喜的表情,大家都躍躍欲試。
  • 阻擊病毒,為何要禁食野生動物?
    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要在現行法律基礎上加重處罰。在當前全國一盤棋、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這個決定顯然與新冠肺炎疫情密切相關。蝙蝠可能是新冠病毒源頭人類對冠狀病毒引發的傳染病並不陌生。
  • 兔子、鵪鶉、鴿子是不是野生動物、能不能吃?答案來了!
    這部決定對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是如何規定的,哪些動物不能吃?哪些不能交易?哪些野生動物不能吃?用法治革除吃「野味」的陋習,完善立法、及時「補缺」是當務之急。有研究表明,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濫食野生動物,不僅會帶來健康隱患,對公共衛生安全也造成巨大風險,最終傷害的往往是人類自己。
  • 外媒:美確認首例野生動物感染新冠
    參考消息網12月20日報導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2月15日報導,據國際傳染病學會12月14日稱,美國當局已確認美國首例感染新冠病毒的野生動物案例。感染動物是一隻野生水貂。美國全國保護野生生物研究中心副主任託馬斯·德利貝託強調,這是在自然界中首次發現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確診病例。在對有疫情暴發的水貂養殖場附近的野生動物進行監測時,當局在美國猶他州的一個養殖場附近發現了這隻被感染的野生水貂。德利貝託指出:「目前尚無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已在有疫情暴發的水貂養殖場附近的野生動物種群中廣泛傳播或穩定存在。」
  • 新冠病毒與野生動物究竟有啥關聯?我們梳理了最近的科研成果發現…
    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要在現行法律基礎上加重處罰。在當前全國一盤棋、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這個決定顯然與新冠肺炎疫情密切相關。
  • 轉化醫學專家:中國為何是新發傳染病暴發熱點地區?
    ▼ 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H1N1甲型流感、新冠肺炎,進入新世紀以來,這些新發傳染病接連暴發,極大威脅了人類健康。中國多次受到疫情衝擊,可謂新發傳染病暴發的熱點地區。
  • 人類每獵食一頭野生動物,都相當於為病毒進入新物種擲了一次骰子
    現在的問題是,人類太多,而野生動物太少。而這種失衡令人類暴露在原本只會停留在野生宿主身上的疾病面前。在特定的條件下,一些從動物傳給人類的傳染病可能迅速蔓延開來,在高度互聯的當今世界不加選擇地致人於死地。當年SARS和禽流感疫情,都是最好的例證。
  • 對野生動物交易說「NO」!野生動物類中藥材咋辦?
    【天地網訊】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當有專家公開指出,病毒來源極有可能為野生動物,隨即引發全民熱議。「野味產業」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重大隱患,增加了疫情防控風險。對野生動物交易說「NO」,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 觀點|讓野生動物的保護回歸「公益」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野生動物的非法交易和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又一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並引起熱議。近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部署啟動《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工作,要擴大法律調整範圍、加大打擊懲治力度。野生動物到底應該是「保護」還是「利用」?野生動物保護法還有哪些修改空間?在野生動物保護法在此列入修法日程之際,這些貌似「老生常談」的問題還是需要深入思考。
  • 北大原校長等19名專家建議全國人大緊急修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對此,1月22日下午,國家林草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已下發《關於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 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違規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
  • 思考:傳染病越來越猖狂,人類哪裡做錯了嗎?
    而近年來,新發的傳染病越來越多,其中規模較大、影響較重的傳染病有愛滋病、伊波拉病毒、典型、中東呼吸症候群、禽流感,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細細琢磨,你會發現,以上這些傳染病無一不與野生動物有關,科學家普遍認為,愛滋病由黑猩猩傳染人類,伊波拉病毒可能來源於大猩猩、猴子、蝙蝠、森林羚羊、豪豬等野生物,流感、禽流感由禽畜生物引起,非典與新冠皆與蝙蝠有關,鼠蚤叮咬則是黑死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為什麼傳染病越來越多?或是人類「自作孽」!
  • 看了這部紀錄片才知道,我們對野生動物了解得太少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Summer姐姐 / 文最近這些日子,「野生動物」四個字可能是我們閒聊話題的高頻詞彙了。生而為人,我們與野生動物究竟應該如何相處?僅僅是不吃它們就夠了嗎?某些動物因為會傳播某種病毒,就應該讓它們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嗎?不光是我們的孩子會問,我們自己也應該認真地考慮這些問題。
  • 依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在衛生健康領域,有研究表明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近些年來,世界各地出現的SARS病毒、伊波拉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等都與野生動物密切相關,而濫食野生動物是人感染病毒的主要途徑之一。儘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源頭尚未確定,但源於野生動物的致病風險始終威脅人類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確鑿無疑的。
  •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後,如何正確吃肉?
    01野生動物是什麼 說起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野生動物,以後堅決不碰,但不僅僅是在野外生活那麼簡單。 《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設計初衷是保護這三類野生動物,不是為了防止傳染病,因此保護的對象還是比較有限的。禁止食用的僅限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沒有合法來源證明的野生動物,然而大部分種類的蝙蝠等非保護類野生動物並不在其中,在以前,只要不怕死,吃也就吃了。
  • 兔子、鵪鶉、鴿子是不是野生動物、能不能吃?全國人大給出了答案
    有研究表明,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濫食野生動物,不僅會帶來健康隱患,對公共衛生安全也造成巨大風險,最終傷害的往往是人類自己。那麼,決定對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是如何規定的?
  • John Scanlon在美國國會聽證會的發言:談談野生動物貿易、新冠肺炎...
    他的證詞中談及預防全球傳染病再次爆發的重要措施,其中對野味市場和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監管必不可少。在新冠病毒的真正來源尚未清楚之時,我們應考慮多方因素,進行全面管控,加強全球合作,從源頭上避免下一次傳染病的大爆發。美國國會聽證會是在初步研擬立法政策時收集與分析各界意見資料的一種正式而主要的方法。
  • ...法師:建議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設立「護生日」、禁止動物表演
    聖輝法師在建議中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將濫捕濫食和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安全隱患問題帶入公眾的視野中。因濫食濫用野生動物引發的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進程的重大風險因素之一。對於生態文明建設,佛教認為,人類社會與自然萬物是相互依存,是「正報」與「依報」的關係,依報隨著正報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