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你有多長時間未曾抱起書本,享受閱讀的樂趣了?
和朋友聊天,她說最近因為工作原因,需要學習一些與工作相關的知識 ,並且要在短時間內閱讀好幾本書,而且內容都是相當乏味,抱起書就令人昏昏欲睡,看書看得雲裡霧裡,到最後白白浪費了時間,一無所獲,心裡非常焦慮。
聽了她的話,不禁想到我們已離開學校多年,不要說學習知識,哪怕是習慣性地閱讀,似乎也少之又少。
當時,我恰好在學習快速閱讀,買了一大堆關於快速閱讀方面的書,於是從中挑了一本能夠快速掌握閱讀技巧的書介紹給了她,讓她先讀完這本書,再去學習那些需要學習的書。
向她推薦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在介紹關於快速閱讀方面的知識 時不拖泥帶水,故弄玄虛,每章都短水精悍,通俗易懂,讀過之後很快就能掌握一些閱讀技巧。
這本書是日本著名書評人印南敦史所著,他是多家網站的撰稿人,每月要為60本書寫書評,他的實際閱讀量每月則在60本書以上,每年達700本以上。
作者親述,他能夠以「平均20---30分鐘的速度讀完一本書,之後,再花60分鐘撰寫書評的文稿。&34;一行精華"。
記錄下這行文字之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工作來做。那就是在這一行文字後面寫下感想與認識。
「我們需要在記錄「一行採集」的筆記本之外,再準備一個筆記本,用來記錄「一行精華」和一行評論」。先記下日期,書名,作者,然後摘抄「一行精華」,在此之後,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寫下「一行評論」。
讀《文心》這本書時,有一章講到了學習理科知識的重要性,當時就想到因為自己偏科,才造成在寫一些理論性較強的文章時的總覺得內容空洞,無力,沒有說服力。當時用隨手貼寫了一些感悟。
這些感悟也就是當今流行的讀書之後的輸出,試想經過天長日久的積累,這些輸出是不是出越來越多?那麼你讀書的最終目的是不是也達到了。
07 自我評定讀書足跡,做閱讀總結
讀的書越來越多,積累的東西也與日俱增,那麼定期回顧這些摘抄和感 想,就會強化書中內容,也就是複習與鞏固。
讀一本書,從制定計劃,到選書,確定讀書目的,再到了解書中的各個部分,選出自己需要閱讀的章節,最後記錄所遇到的精華部分並且評論它。想一想,讀一本書是不是有了清晰而又容易掌握的方法,不再為閱讀所困惑,一年讀上百本書是不是很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