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書,只為遇見一行文字

2020-09-04 秋水讀書

親愛的朋友,你有多長時間未曾抱起書本,享受閱讀的樂趣了?


和朋友聊天,她說最近因為工作原因,需要學習一些與工作相關的知識 ,並且要在短時間內閱讀好幾本書,而且內容都是相當乏味,抱起書就令人昏昏欲睡,看書看得雲裡霧裡,到最後白白浪費了時間,一無所獲,心裡非常焦慮。


聽了她的話,不禁想到我們已離開學校多年,不要說學習知識,哪怕是習慣性地閱讀,似乎也少之又少。



當時,我恰好在學習快速閱讀,買了一大堆關於快速閱讀方面的書,於是從中挑了一本能夠快速掌握閱讀技巧的書介紹給了她,讓她先讀完這本書,再去學習那些需要學習的書。


向她推薦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在介紹關於快速閱讀方面的知識 時不拖泥帶水,故弄玄虛,每章都短水精悍,通俗易懂,讀過之後很快就能掌握一些閱讀技巧。


這本書是日本著名書評人印南敦史所著,他是多家網站的撰稿人,每月要為60本書寫書評,他的實際閱讀量每月則在60本書以上,每年達700本以上。

作者親述,他能夠以「平均20---30分鐘的速度讀完一本書,之後,再花60分鐘撰寫書評的文稿。&34;一行精華"。


記錄下這行文字之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工作來做。那就是在這一行文字後面寫下感想與認識。


「我們需要在記錄「一行採集」的筆記本之外,再準備一個筆記本,用來記錄「一行精華」和一行評論」。先記下日期,書名,作者,然後摘抄「一行精華」,在此之後,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寫下「一行評論」。


讀《文心》這本書時,有一章講到了學習理科知識的重要性,當時就想到因為自己偏科,才造成在寫一些理論性較強的文章時的總覺得內容空洞,無力,沒有說服力。當時用隨手貼寫了一些感悟。


這些感悟也就是當今流行的讀書之後的輸出,試想經過天長日久的積累,這些輸出是不是出越來越多?那麼你讀書的最終目的是不是也達到了。

07 自我評定讀書足跡,做閱讀總結

讀的書越來越多,積累的東西也與日俱增,那麼定期回顧這些摘抄和感 想,就會強化書中內容,也就是複習與鞏固。

讀一本書,從制定計劃,到選書,確定讀書目的,再到了解書中的各個部分,選出自己需要閱讀的章節,最後記錄所遇到的精華部分並且評論它。想一想,讀一本書是不是有了清晰而又容易掌握的方法,不再為閱讀所困惑,一年讀上百本書是不是很輕鬆?


相關焦點

  • 《快速閱讀術》讀後感:讀一本書,只為遇見一行文字
    我自認是一個愛學習的人,當看到一個理念說輸出是最好的輸入時,我覺得每認真看完一本書,都需要寫一篇讀後感。自從有這個念頭之後,看書卻越來越慢了。所以看到這本書名叫《快速閱讀術》的書時,簡直是如獲至寶。這本書字數不多,所以一向看書很慢的我,這次居然很快就讀完了,並且覺得獲益匪淺。作者是印南敦史先生,曾經也是一個讀書很慢的人,自嘲讀一頁書需要5分鐘,後來因為工作的需要,他成了一個書評人,每個月寫60篇書評,一年可以讀700本書。
  • 《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很隨性,清雅,舒服的一本書
    本書收錄了國內一線作家連嶽、鬼腳七、李筱懿、韓松落、楊熹文、周衝等原創作品集,記錄生命中每一次重聚與別離、失落與長大、灰暗與閃耀的心路歷程。每一篇文章直抵人心,每一個故事溫暖雋永。遇見某個人,你的命運因他改變。遇見熱愛的事,便有了永不泯滅的熱情。遇見父母或子女,成為命中注定的緣分。遇見對的人,就是真愛。
  • 讀書筆記|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的區別
    》裡提到一個概念叫「沉浸式學習」,就是指一個人有目標後,為目標而努力,並不是按照學校和家長的要求去學習,這樣的成果會更豐碩。我還是選擇了香港,當我發現我的同學都是清華、復旦、同濟、中傳、南開等名校的一本生時,我和媽媽說:「我覺得我的同學們都好厲害!」媽媽反而和我說:「我覺得你好厲害!」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這是沉浸式學習的魅力,正是因為我把自己沉浸入目標之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去香港這個目標,最終我才成功做到。
  • 這本書告訴你,怎樣讓讀過的書不白讀
    那麼,以此書為例,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一本實用性書籍,從書名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想教會我們怎麼樣去閱讀一本書,閱讀一本書的方法有哪些。2、提煉全書的主要內容一篇文章、一本書都很長,我們看完不可能每個章節都記住,我們有整體意識,要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出來。
  • 掌握這兩種閱讀方法,一個星期讀6到7本書不是問題
    但是現在作者已經成為一名書評人,為「生活駭客」(LifeHacker,日語版)、「新聞周刊」(日語版)等多家網站撰稿,每月為近60本書撰寫書評。從慢讀者到每年閱讀量在700本書以上,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固定每天的閱讀時間,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運用「流水式閱讀」和「呼吸式閱讀」的方法你也可以做到每天讀一本書。
  • 18天讀了18本書,寫了11篇書評,高效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18天我讀了18本書,我書讀快了還讀懂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鏡姐的18天高效閱讀訓練營,在訓練營裡,我用鏡姐的60分鐘高效閱讀法,竟然18天一共讀了18本書,寫了11篇書評,這對過去一個月也讀不完一本書的我,真的是一個奇蹟。
  • 如何快速地閱讀一本書,一天可看一本書!
    你讀一本書,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一個小時?一周?還是一個月也無法讀完。這或許就是大多數人不願意讀書的原因:覺得花費很多時間讀完一本書,結果卻不記得自己讀了什麼,是一件挺不划算的事情。如何化快速閱讀一本書呢讀一本書之前,要看這本書值不值的讀,花大量的時間讀一本不值得書,不僅沒有獲取新的知知識和見解,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真實罪過!
  • 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
    很多人肯定有過這樣的感覺,身邊總有些人,可以稱之為學霸,每當碰到沒有接觸的到的知識,他買了關於這些知識的書籍,過幾天就學會了。而你,或許還在一頁一頁的閱讀,一點一點的做讀書筆記。於是乎,你和學霸的差距就越發的明顯了。
  • 《快速閱讀法》,讓你一年輕鬆讀300本書
    作者認為,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這是一本「一個曾經並不擅長閱讀的人撰寫的,能夠提供克服自身缺陷和解決辦法」的書。本書的方法主要適用由商務用法書以及新暢銷書,論述性的書籍。◆ 一,避免閱讀中的無用功。用摘錄寫書評網絡媒體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點。
  • 那些每年讀100本書的高效閱讀者們,從來不「仔細閱讀」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說過一句話:「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讀書是靈魂在文字的世界裡展開旅程,然而這段旅程並不是時時都那麼順利。然而後來因為工作的原因他逼著自己一天至少讀一本書,最終他實現了一年讀700本書的目標。很難相信這個上一秒還是慢到極點的閱讀速度居然有了質的蛻變。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快速閱讀後,這個曾經的慢讀者為我們整理出了一套「神奇」的閱讀方法,並寫成了一本書——《快速閱讀術》。
  • 你讀的千百本書,不如別人讀的一本書丨讀書,質比量更重要
    他聽聞我的話,張口結舌,想了幾秒鐘,也沒有搜尋出一本書名,只告訴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看過就忘了。」 一年讀五十多本書,在閱讀量上,的確超過了公司大部分人,但是,所謂閱讀,若僅僅是停留於表面文字,一頁一頁機械翻頁,所用到的器官只有手和眼睛,沒有大腦的參與,這樣的閱讀有什麼意義呢?
  • 從5分鐘讀1頁書,到1年讀700本書,書評人的快速閱讀法真有用嗎?
    為你解決無法快速閱讀的困擾以及擔心速讀影響讀書效果的問題。本書作者印南敦史,是日本著名書評人。他曾經是個「慢讀者」,讀1頁書要用5分鐘,現在他平均每天閱讀2本書,寫2篇書評,一年可以讀700本書。二、養成每月閱讀20本書的習慣如何每月讀20本書?只需以下三個步驟。
  • 每年閱讀700本書,這篇文章為你揭秘如何修煉快速閱讀法
    可讀完一本書需要這麼長時間,根本滿足不了輸出的要求。直到有一天,通過別人的介紹,我知道了《快速閱讀術》這本書。一口氣讀完後,我才豁然開朗。作者印南敦史是一名日本書評人,他曾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慢讀者」,直到他被邀請為生活駭客網站撰寫書評,才逐漸改變自己的閱讀理念,修煉出一套「快速閱讀術」。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
    前面提到我在幾年時間讀過的書少得可憐,這並不是我不想讀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拿起一本書,從封面開始往後就一字一句的讀,一本四、五百頁的書可能需要花上一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讀完。而讀完之後,如果有人問最近讀了什麼書,你往往只能回答「讀了《XXX》,還行吧。」但是再怎麼也說不出這本書好或者不好在哪裡了。其實這就是閱讀中速度慢、效率低的兩大問題。讀起來毫無成就感,怎麼能夠讓人堅持下去呢?
  • 從5分鐘讀完一頁書,到每年讀書700本的書評人,教你如何閱讀
    去年,她又以613的高分成功進入清華大學,有網友爆出她在清華一學期的書單,既有《浮生六記》、《人間詞話》、《聊齋志異》、《紅樓夢》等經典作品,又會在每周交替讀《劍南詩稿》、《小山詞》等詩詞。讀書,正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 文藝青年怎能不讀王小波?看這三本書,走進文青的世界
    文藝青年怎能不讀王小波?看這三本書,走進文青的世界編輯:笛簫談書 本文原創 抄襲必究歡迎大家來到笛簫談書,這裡有好看的書籍,還有有趣的書籍,這裡還有讓你讀了欲罷不能的書籍。來到這裡還會收穫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 讀好一本書的竅門
    我是鄭老師這一講給大家介紹的主題是「讀好一本書的竅門」。老師問問同學們:「你們會讀書嗎?」咱們很多同學應該都聽過高爾基的那句名言吧,「我撲到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到麵包上一樣。」老師相信很多學生愛讀書,也很勤奮。但是很多學生有這樣的苦惱:書讀了很多,卻沒見什麼效果。
  • 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又想快速記住一本書?這四招幫你搞定
    印南敦史曾經是一頁書要讀5分鐘的慢讀者,現在是每天讀一本書寫一篇書評,一年讀700本書的讀書達人,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一種新的讀書方法:呼吸式閱讀法。但後來,他開始寫書評,同時為多家媒體機構撰寫書評,每年撰寫的書評多達700餘篇,每一天都在反覆進行「讀—寫—讀—寫」的過程。發現為寫而讀以後,他的讀書速度更快了,閱讀負擔相反大大減輕了。
  • 怎樣做好一本書的讀書筆記?
    因為,如果不做讀書筆記,我們讀完一本書,很容易就忘掉了。剛看完書的時候,大腦的記憶還是新鮮的,很容易記得一些有趣重要的事情,但是呢,只需要六天時間,當初幸苦讀的書就只能記得四分之一了。但是有了讀書筆記,只要思考記錄,及時歸檔,時常翻看三點,讀過的書就很難忘掉了,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我經常用的三種讀書方法。
  • 一年讀完700本書,別不信,看看這本書你就知道了
    俞敏洪上大學期間,在醫院住了一年,那一年他讀了將近300本書,羅振宇每天閱讀一本書,這一習慣堅持了七年。不禁感嘆,快速閱讀真是能人必備技能。可同事李姐有不同意見:「書讀那麼快,一點東西都沒學到,那讀著幹嘛?」原來讀得快,在別人看來也是不求甚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