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覺察會讓你的內心變得強大,如何覺察,請遵循三個原則

2020-12-20 騰訊網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一個人要想內心強大,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學會覺察,我們對自己覺察越深,我們就越能跳出原有的世界,看到日益強大的自己。

張德芬曾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世界是我們內心的投射。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與我們內心的映射息息相關。人最怕的是完全入世,看不到世界的幻影,才會變得樸素迷離。

而只有覺察,才能幫助我們現有的局面中跳出來,我們的內心就能變得越來越強大那麼我們該如何覺察,覺察最重要是做到這三個方面:

覺察第一個方面:不批判,而是用心感受‍

在這個世界裡,我們要想放下自己的成見,最重要是去覺察自我的感受。 覺察是我們看見自己的重要方法,也是讓我們看到別人的重要方法。

看見自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如果沒有看見,就不會有懂得,更不會有溝通交流與療愈的過程。

好的人生是看見自己內心的渴望和需求,更是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這就是知行合一的過程。

不批判,才會看到能量流動的方向,也會看到情緒的自我導向。如果我們想要內心強大,就先要學會尊重自己內心感受,而不是批判自己,這是我們覺察的前提。

舉個例子,許多人認為自己發脾氣可能不對,而事實上,發脾氣也是我們情緒的自然流動,當我們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內在情緒就會得到緩解,身心就會很健康。

不批判就是去看下當下自己做這件事的原因是什麼,通過看見自己情緒背後的需求,才會讓我們更加深刻認識自己。

覺察的第二個方面,明確界限‍

覺察最重要是讓自己擁有清晰的界限感。界限感是彼此尊重的基礎,也是彼此尊重的自由。

唯有對自己有清晰的定義和界限,你才能更好幫助別人了解自己,完成自我獨立與自我塑造。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提及一個專業名詞,課題分離。課題分離強調的就是每個人只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對別人的人生負責,這是非常重要的界限。

所以這意味著我們一定不要過於插手別人的生活,也不要過於幹預別人的生活,我們對別人的人生有建議權,但是沒有主導權。

當你明確這個原則和界限,你或許就可以從很多人際關係中困擾出來,而不是被別人完全影響。

比如面對孩子學習困惑,我們可以引導孩子,但是我們更要尊重孩子。我們不要強迫孩子,這是我們能做到的。

當一個孩子在充滿信任與尊重的環境下長大,孩子未來對自己的權益越清晰,就越能維護自己的邊界,而不被侵犯。

如果一個人從小自我邊界被人侵犯習慣了,就會認為自己沒有自我空間,而變得唯唯諾諾。

一個人的覺醒就是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我的課題,我們需要是完成自我人生塑造,而不是別人的人生,我們就會懂得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覺察的第三個方面:找到自我突破的潛能‍

一個人如果沒有覺察,往往會很呆板,而真正鮮活的生命是在尋找自我突破的。就像嬰兒從小就會吸允奶水,這是他們主動適應環境的節奏。

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潛能,我們永遠都不要小瞧生命自我潛能的突破方向。很多時候我們內在的能量被幹預了,就會變得很迷惘。

如果我們不去幹預能量的自我走向,往往就會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人生的成長就是需要不斷折騰。

如果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被過多的規矩所束縛,我們內在探索的能力就被降低,這會讓我們的自我潛能受到抑制。

真正內在成長來自我們內心生命磅礴的激情,更來自我們自我生命探索的欲望與勇氣。

保持覺察也是如此,打破自我成長的限制,才會看到更多的可能。覺察就是看到自己思維限制在哪裡,我們就能從這個方面突破。

比如有些人的限制來自自我原生家庭。我的同事曾講述自己的父母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小富即安,以致於他從來都不敢去突破自己事業的瓶頸, 安於現狀。

但是現在他知道了原生家庭對自己的限制時候,他開始明白,我們的成長唯有突破固有的狀態,才會走向更大的世界。

事實上,人要有覺察的狀態,往往與環境是合二為一的。一個人覺察能力強,一定會懂得溫水煮青蛙帶來的煎熬感,更懂得生命的突破不是源自別人的限制,而是自我的渴望。

生命進展到哪一個階段,每個階段如果都沒有受到過分壓抑,就會自動成為下一個階段的助力,從而找到新的方向。

覺察就是對自我的最大尊重,能看到自我生命的智慧,人生的發展自然也會越來越好。

每個人或許要知道,覺察之所以幫助我們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是源於覺察能看見真實的自己。當你能夠放下成見與批判的時候,愛就會湧現與自然流動,你也會看到自我的需求湧現;

其次覺察能幫助你理清界限,明確對自我負責,而不是對別人負責。最重要的是覺察能讓我們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找到自我的障礙,我們就能看到更好的自己。

今日話題:你 懂得覺察的三個原則嗎?歡迎探討與交流。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中的自我覺察!
    在個體層面,人既喜歡群居也喜歡獨處,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形成內部語言,自己和自己內心對話、思考著。在這個點,覺察的能力就直接影響了自己獨處的能力了,不能很好的獨處就是不能開始你的覺察,也就不知道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 自我覺察:覺察什麼?怎麼覺察?
    最近幾年,常求見或偶遇高人,談到自我修煉,總有人會告訴我要學會自我覺察,但是很少有人告訴我覺察什麼?如何覺察?今日鬥膽在此分享我近幾年的思考和實踐。一、自我覺察到底是什麼?覺察:字典裡的解釋是指察覺,發覺,看出來。
  • 覺察你內心的情緒,創造美好人生
    療愈之路的三階段:覺察、接納、轉化要根本地療愈內在創傷、恢復人格平衡,有三個階段需要經歷,也可以說是不可省略的三個步驟。
  • 什麼是自我覺察,怎樣自我覺察?自我覺察會帶來什麼?
    我們在很多書裡,或者文章中都會看到說,要做自我覺察,要覺察自己。有時候,也會聽到心理諮詢師這樣說,所以很多人就會問:「什麼是覺察?我要覺察什麼?自我覺察有什麼好處?」什麼是自我覺察?接下來,我就感受到特別的悲傷,來自內心深處的悲傷。我很慶幸,當時病房人少,也沒人來打擾我們,我就那樣靜靜不動待了也許5分鐘,或者10分鐘,才能有機會覺察到自己的內心的感受,體會到連續的心理活動。
  • 心理學:如何激活自我的潛能,學會向內覺察,挖掘生命的源動力
    ,我們最重要是學會向內覺察,你才能挖掘出生命的源動力。 而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激活自我的潛能,本質上是我們與自己喪失了,那麼我們就無法看到更好的自己,激活潛能的本質是學會向內覺察, 你越能覺察到自己的本心,我們就越能擁抱更好的自己。
  • 學會覺察自己的內心,是好心情的源頭
    你知道覺察對於我們情緒的重要性嗎,如果你知道,那你還知道要怎麼行動嗎?我想問問大家,有沒有每天覺察自己的好習慣,如果有,恭喜你,拿到了好心情的鑰匙,請一定繼續堅持;如果沒有,那麼,就從今天,從當下開始吧。
  • 第1課 覺察你自己
    那麼,就讓我們從今天開始,放下手機,每天至少花上5分鐘,好好問問自己,覺察一下內心,我今天的心情好嗎?這些都是沒有覺察的無意識行為,它不僅使我們計劃完不成,而且會讓我們陷入「自我否定」的惡性循環。覺察是我們有意識的行為,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什麼,周圍發生了什麼,我聽到、看到、感覺到了什麼,更深一層,我感覺這些人、事、物之間的關聯是什麼?我能預想到,現在的情形,未來會發生什麼?
  • 情商中的「自我覺察」與「自我控制」
    上一節我們介紹了情商由「自我覺察」、「自我控制」、「自我激勵」、「共情」和「人際關係」五個方面內容組成。今天我深入為大家講解「自我覺察」和「自我控制」兩個部分內容。在心理學叫「述情障礙」,也是一種病。與情緒隔離的除了像前面的例子中加裡那樣,幾乎所有情緒都沒有外,還有一種情況是表現為單一情緒,最常見的是表現為單一的快樂,你會發現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在任何時候都很開心的樣子,臉上總是充滿笑容,就算是遇到難過的事,他們也不會難過,他們會及時轉移注意力,把話題岔開,去找一些看起來開心的事情做或者談論一些開心的事情。
  • 覺察和內省有什麼不同?覺察的時候,是誰在覺察?
    不知道你內省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當你為了改變自己而向內看時,總是湧動著一股沮喪的暗流。總是會有一股你不得不與之對抗的情緒之波,為了克服那股情緒等,你不得不再次審視你自己。內省不是一個釋放的過程,因為它是把現實的狀態轉變成某個非現實的樣子的過程。
  • 探究自我覺察之路
    你有沒有這個經驗,某一天,你的父母在你旁邊忙活著家務的時候,你近距離地看了一下他,那一刻你發現他們已經老了,跟你腦海裡儲存的形象有很大的區別了,那一刻可能自己都感到詫異,以至於對眼前所見,感到了一些陌生。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看過他們了。我們對身邊的人熟視無睹,也會對自己熟視無睹。我好幾年沒運動,突然去打籃球,上場時身體的反應總是慢了一拍。
  • 看見自己|自我覺察的11個妙招
    提高自我覺察相當有啟發性我們內心的想法和過程中,會有很多我們沒有意識到的部分,以至於向內的旅程有時會讓人感到驚訝。有時,某些話語會自動從口中跳出來,透露出一些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認同的態度或觀點,我們甚至不知道它們從何而來。
  • 自我覺察,時刻覺察自己的情緒,成為自己的觀察者
    如果它是毒藥,它是如何給我下毒的,在哪個部位下毒的,它是如何影響我的。 很重要的練習就是學習覺察。當我們不能覺察自己的念頭、自己如何思考,我們就沒有辦法找到解決方案。所以,當我充滿掙扎的時候,需要思考一下:我用了怎樣的語言,我是如何思考的?
  • 覺察與感恩 | 改變與療愈的開始
    成長的路上抱持著強烈的修復療愈自我的心態,一路成長到今天,我對心理學的學習,無論是生活還是職場,都令我受益良多,如果回頭看,與10多年那初入世相的自己相比,有了哪些改變,會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對自己的生命中出現的所有問題更有把握,而帶來這一變化的正是更加敏銳的覺察力以及不斷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信心。所以,覺察力,是我們的人生要去到通透闊朗必不可少的具備能力。
  • 自我關注與自我覺察:兩種完全不同的內心狀態
    自我關注往往會干擾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讓人產生心理痛苦。比如,你正在津津有味的學習著,突然你的母親跟你說:「你怎麼看書效率那麼低,這麼長時間了還只看了這一點?」此時,你不免陷入一種自我懷疑中:「為什麼我看書效率低」,「是不是別人比我高很多,自己太笨了?」這些思考讓你很難再專注地學習了。
  • 自我覺察能力測評:你善於認識自我嗎?
    如何擺脫這種迷茫的不安感?如何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道家的老子認為能讀懂別人的人有智慧,能清楚自己的人通透。古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的石柱上還保留著當年的神諭——「認識你自己」。 人生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我們既需要清楚自己是誰、想要什麼,還要清楚自己的表現如何,如何與他人相互接納、相互滿足。
  • 當你覺察的時候,你就是愛
    只有在覺察的時候,你才能真正的接納自己,愛自己;只有在覺察的時候,你才能給出愛。認真傾聽你的內心,你一定能感受到那份渴望,那個所有人共同的心聲:無論我是什麼樣子,我都是被愛的。當你覺察的時候,你不再認同頭腦,就能跳出來看一看:它說的,是真的嗎,是對的嗎?當你覺察的時候,你就是一雙眼睛,沒有標準,沒有評判;當你覺察的時候,你無條件的接納了自己,就是在愛自己。當你覺察的時候,你就是在愛別人,在給出愛。
  • 為什麼說人需要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為什麼重要?高度的自我覺察可以有效地預測一個人是否會成功,也許是因為一個有自我覺察的人知道什麼樣的機會是適合自己的,也知道如何讓一個合適的企業運作得好。提高自我覺察相當有啟發性。我們內心的想法和過程中,會有很多我們沒有意識到的部分,以至於向內的旅程有時會讓人感到驚訝。有時,某些話語會自動從口中跳出來,透露出一些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認同的態度或觀點,我們甚至不知道它們從何而來。
  • 心理學:提升自信,擁有氣場,內心變得強大的三個方法
    肯定自己,不卑不亢,將自信的判別權交個自己一個人的自信來自於自我的評價,簡言之就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不總是那麼真實,跟其他的感覺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可是我們總是會拿別人的標準去給自己的感覺下定義。
  • 保持自我覺察
    財富流遊戲中有一組牌叫」覺察「,每一個覺察卡牌都會給到內心提示和力量。自我覺察是觀察自我想法的過程。比如,你可以覺察你此刻自己腦海中不停冒出來的想法。這些小聲音,會讓你產生內耗和糾結,如果不去覺察這些小聲音,會消耗在自己的念頭中無法自拔。
  • 覺察的三個維度,讓你看清自己的潛意識
    覺察像是一個探照燈,你照到哪裡,它就會在那個地方覺察到更多的東西。尤其覺察是有選擇的,我們經常選擇去覺察自己想要覺察的東西,這樣的方式也在我們的生命裡,我們稱之為「強化」。覺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需要覺察那些我們平常避開、逃避的、不願意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