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覺察自己的內心,是好心情的源頭

2020-12-20 拂塵記

這是拂塵記c的第426篇原創文章,字數1610,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

7天7課,讓你擁有好心情。每天半小時,為你打開一扇窗,遇見不一樣的自己,「拯救」你的不開心。

你知道覺察對於我們情緒的重要性嗎,如果你知道,那你還知道要怎麼行動嗎?

我想問問大家,有沒有每天覺察自己的好習慣,如果有,恭喜你,拿到了好心情的鑰匙,請一定繼續堅持;如果沒有,那麼,就從今天,從當下開始吧。

每天工作間隙、中午午休、晚上睡覺前,請你放下手機,閉上眼睛,花5分鐘,好好體驗、覺察一下自己,我今天過得怎麼樣,我早上的心情與晚上一樣嗎?這一天,我做了什麼,經歷了什麼,發生了什麼,我聽到、看到、感覺到了什麼。

我的心情與外在的事、周圍的人之間有關聯嗎?為什麼?

明天會發生什麼?我的明天會比今天更好嗎?

這些,都是你主動的、有意識的覺察。

又或者,在你生氣、憤怒的當下,想要打罵孩子的瞬間,你有沒有覺察到自己的生氣,有沒有馬上問一問自己,你怎麼了?生氣了?憤怒了?為什麼?是誰讓你如此生氣?憤怒背後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

當你熟能生巧,嘗試過很多次後,你會發現,你能馬上覺知自己,這是擁有好心情的開始。

當然,覺察的方法,有很多。

記錄。

每天打卡,你可以寫今天一天時間裡,發生的讓你心情波動的事件,你的想法看法。

二、深呼吸

當你難過、生氣的時候,最好的最快速見效的方法,就是——深呼吸

盡你所能吸入儘可能多的新鮮空氣,把肚子鼓到不能再鼓,想像,你吸入的是能量、陽光、愛、快樂,然後慢慢把氣吐出來,可以張開嘴巴,想像身體裡的汙濁、痛苦、黑暗、垃圾,你所有不想要的東西,全都被你呼出體外。

呼氣的最後一刻,數數字,1,如此反覆,直到10.

再來傾聽內心的聲音,是不是比剛剛好了很多,有意識地想想,自己到底有什麼問題,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三、傾聽

當然,如果可以,你也可以靜下心來,把你所思所想,一瞬間冒出的想法、無意識想說的話,都用語音記錄下來,再轉化成有意識的文字,這時你會發現,有很多感受是你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的。

你也可以找到好朋友,聽聽他對你的看法、想法,仔細傾聽別人的聲音,覺察他人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

四、時刻感受自己的感受

有時候我們會有無意識的行為、無意識的本能反應,那些一閃而過的念頭,它們也可能影響我們的心情。

當然,這些都是很多年來,我們自然而然形成的「自動思維系統」,如果不去有意識地去覺察、感受,會覺得這些理所當然,本該如此。其實不然,當你真正深入去想時,你會發現,有些東西,邏輯並不能自洽;有些東西,是需要我們調整改變的。

如果你能隨時感受自己的感受,甚至能夠記錄下來,你會對自己,有很多奇妙的發現,你會覺得,原來,自己還有那麼多「秘密」,沒被發現。

五、提問分析

分析問題時,多問自己一個問題:這是事實還是假設?

如果是事實,已經發生的,還有沒有挽回的可能,如果不能,我們再擔心焦慮,都沒有用;如果是假設,那就更沒必要去多想、嚇唬自己。

六、學會內觀。

站在一個相對的高度,用另一個「我」觀察自己。

總結:

覺察自己內心,是改變的開始,是擁有好心情的源頭活水。

方法有:記錄、深 呼吸、傾聽、感受、提問分析、學會內觀。

覺察自己,是一件漫長而且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1天2天,你會發現沒有任何作用,甚至,有時還會讓自己不舒服,但是,當你堅持7天、30天以後,你就會仿佛發現「新大陸」一般,打開心靈的一扇窗,你會嘗到甜頭,你會收穫很多。

我每天都寫「我的覺察日記」,每天我都能夠從平淡的生活中,從習以為常的小事中,找到快樂,找到力量,找到原由,找到本質……

當然,關於覺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與感悟,我,只是一個領航人,帶你進入這扇門,最後你能走到哪裡,都取決你自己,是否熱愛,是否堅持?

我希望,有緣看到我的文字的,有幸加入我的群和圈子的,最後跟我一起踐行的所有人,都能夠收穫力量、快樂、幸福。

大家好,本文由拂塵記原創,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歡迎關注,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學佛者的第一個覺悟 不斷覺察自己內心的變化
    第一個覺悟是:不斷覺察自己內心的想法,身體上的感受,總在不斷變化。這些變化,不受自己控制和主宰,以此生起培育自己的定力的決心,降伏自己內心的貪嗔痴,超越內心生生滅滅,生生死死的變化,實現內心的平靜。世間無常:世間,是指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不是指我們生存的世界。
  • 心理學:覺察會讓你的內心變得強大,如何覺察,請遵循三個原則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一個人要想內心強大,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學會覺察,我們對自己覺察越深,我們就越能跳出原有的世界,看到日益強大的自己。 張德芬曾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 自我覺察,時刻覺察自己的情緒,成為自己的觀察者
    很重要的練習就是學習覺察。當我們不能覺察自己的念頭、自己如何思考,我們就沒有辦法找到解決方案。所以,當我充滿掙扎的時候,需要思考一下:我用了怎樣的語言,我是如何思考的? 快速回到自己的COACH(教練)狀態的三個重要方式:1、練習,它能帶來熟能生巧的感覺。
  • 學會覺察,你才能愛自己
    你應該也聽到過你很好,你值得被無條件地愛,你擁有無限的可能,你可以大膽地去做你自己。我們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內心會有一個聲音和這些話形成共鳴,你會覺得:對,我可以做我自己,我值得無條件的愛。但是回到日常生活中,你會發現,你沒辦法把這些東西實踐出來。
  • 自我關注與自我覺察:兩種完全不同的內心狀態
    看來,長大往往是以失去忘我的快樂為代價的,難怪有些人覺得自己最幸福的時刻是在五六歲前,一旦進入學業競爭之後,快樂的體驗好像越來越少了,自我關注吞沒了發自內心的快樂。成人對兒童的喜歡,也許是羨慕他們那種忘我而投入的狀態。神經症患者有一個特點,就是過多的自我關注。
  • 第1課 覺察你自己
    你想道最近這一個月,你的心情起伏變化是怎樣的嗎?你有關心過,你一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有多少小時嗎?你能在辛苦忙亂、或日復一日、百無聊賴的生活中,找到幸福的滋味,體驗到進步與成長嗎?那麼,就讓我們從今天開始,放下手機,每天至少花上5分鐘,好好問問自己,覺察一下內心,我今天的心情好嗎?
  • 覺察你內心的情緒,創造美好人生
    第一階段:自我覺察。覺察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內心狀態在每一次情緒升起時,覺察自己正在害怕什麼,內心有著什麼擔憂。此時可以覺察看看:為何自己會有這樣的行為,內心深處在害怕什麼?是害怕被遺棄?害怕不被愛?或是害怕沒有安全感?無法覺察自己的人,就會不斷的重複體驗以上的痛苦情緒。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事,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 看見自己|自我覺察的11個妙招
    高度的自我覺察可以有效地預測一個人是否會成功,也許是因為一個有自我覺察的人知道什麼樣的機會是適合自己的,也知道如何讓一個合適的企業運作得好。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也可以提高自我覺察通過關注另一個人來「走出自己」,是阻止自我破壞性思維惡性循環的好方法。通過向別人敞開心扉,我們可以學會客觀地、甚至是充滿愛意地傾聽對方想要或需要分享的東西。這反過來也有助於教會我們如何客觀地、溫柔地傾聽自己內心的對話和觀點。4.
  • 覺察自己才能療愈自己
    其實我覺得現在好多成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很多傷痛,雖然他們三十幾歲甚至有些五十多六十多了,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這猶如一個病人不承認自己生病一樣,太可怕了。我認識一位中年女性,我覺得他有明顯的成長傷痛,雖然快50了,但是內心還有一個未被療愈的孩子,我跟她交談時,了解到她父親是軍人,比較嚴厲,姐姐從小多病,自從姐姐生下後,家裡人都非常照顧姐姐,她小時被當男孩養,她也比較調皮,她爸爸就經常打她,根本沒考慮過她是個女孩,家裡有好吃的也是留給體弱多病的姐姐,我聽著她的訴說都覺得好缺少愛呀。
  • 陪伴孩子成長 家長需學會自我覺察
    在與孩子相處中,特別需要家長自我覺察。要能夠不被表象和情緒所操控,保持對自我情緒、行為、認知全方位的覺察和監控,讓自己先慢下來、靜下來,始終保持與孩子站在一起的態度去處理問題。家長可以嘗試和練習強化自我覺察能力。首先,家長教育孩子時,時刻注意覺察自我的情緒狀態是否平和可控,不把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不如意發洩到孩子身上。同時,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拓寬視角。
  • 接納自我:自我覺察,原諒自己而不是放縱自己
    那可能有人要問了,如何才能做到對自己誠實呢?檸檬覺得大家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步驟:第一步:覺察感受想要更客觀更準確地認識自己,就一定要學會自我覺察。自我覺察就是讓你分成兩個人:一個「你」是原來的你,他有你所有的感受和想法;還有一個「你」則是旁觀這一切的人,他能幫助你更理智的去分析。
  • 心理學:如何覺察自己的潛意識?學會問自己問題
    在心理學裡一直常用的一個詞語就叫作:覺知;只有覺知才能看見,只有看見才能面對,只有面對才有可能接納、改變或者宣洩;那麼我們該如何來覺知自己,如何覺察到自己的潛意識的真實狀況,而不被表面所蒙蔽,經常作出連自己也不能理解的行為。
  • 兩車鬥氣一個醫院一個牢房,聊聊覺察情緒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
    我想的是,如果當時其中有一個人,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作出適當的反應,那麼,這場悲劇可能避免。我們需要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就像是我們的底層作業系統,比如手機上的蘋果、安卓系統,而我們所學的知識、習得的能力,就像是手機下載的各種APP,試想,底層作業系統崩潰或卡頓了,那些APP還能派上用場嗎?
  • 如何正確快速地覺察自己的真實情緒?|羅清軍
    什麼是情緒的覺察?通俗一點講,是自己當下情感的自我認識。此刻的你是快樂?還是悲傷?抑或是憤怒和恐懼。你是否能夠準確覺察自己的情緒呢?每個人都想要做到情緒管理,想要控制那些不好的情緒,想要培養良好的心情。
  • 《你把什麼帶入了親密關係》 讓你體驗覺察自己內心歷程
    但它既現實又紛繁複雜,是難度很大的一種關係,怎樣在生活中覺察、調整、改變和提升自己,經營和成就一份溫馨而穩固的親密關係呢?書中,王俊華用小說的體例呈現諮詢室裡的「心理諮詢案例」(非真實諮詢案例),有很強的故事性和畫面感,讀起來引人入勝。  同時,這些案例還有很強的療愈性。
  • 學會「自我覺察」和「自我接納」,你將前往人生巔峰(上)
    學習九型人格的精髓,我個人認為其實就是要學會:「自我覺察」和「自我接納」!我們很多人沒有體會到「覺察」和「接納」到底是什麼?更別說因此作出改變了!人到中年,有時候我們會問自己那個靈魂三問,看看周圍的那些人一天到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忙忙碌碌大半輩子,工作和生活依然過不好,家庭依然一團糟。深層次原因就是因為沒有「自我覺察」!
  • 在自我覺察的路上追尋幸福
    我需要作出改進的是學會傾聽、共情、換位思考、接納他人的差異性,學會情緒管理等等。其他幾個包裹代表哪類動物,是何種生活態度取向呢,期待大家積極參加我們的正面管教課堂。這其實是一個自我覺察的學習過程,有了對自己的了解,我對自己的所思、所為也不斷地在反思調整。
  • 開始覺察自己的內心
    :「人生總有走彎路的時候,往往這樣最容易忘了自己的初心。是的,我承認這幾年來,我失敗了,讓家人失望了,沒有讓他們過上好的生活,還給家人帶來麻煩,特別是我堂哥,如果不是他,真的不知道會怎麼樣。為此我感到非常的愧疚,我感覺自己成了沒心沒肺的人,做什麼事情沒有什麼感覺,後來,我抽空就學習,我才了解到,這麼多年以來,總是懷著愧疚的,是一種負能量,一直纏繞著自己的內心,無法接納美好的事物,因為愧疚之心,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美好的事物,喜歡被虐,以為不可能有美好的事情發生在我的身上,後來才慢慢發現,其實有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只是沒有察覺。
  • 自我覺察幫助自我成長
    在團體輔導的過程中,我會讓學生來給自己畫一張自畫像,不要求畫得有多好,只需要隨自己的心來畫,可以用任何形式來畫出自己,抽象的、形象的、寫實的、動物的、植物的什麼都可以,總之,把自己心目中的最能代表自己的東西畫出來。畫自畫像展示了一個「內心的我」,用非語言的方法將畫者的內心投射出來,是一種獨特的自我探索、自我分析、自我展示的方法。
  • 時刻地覺察
    當我們知曉,是自身的所作所為在創造出自己的人生時,我們就可以鍛鍊保持一份覺察,關於我們當下的心念、言行。當下的心念和言行會創造出未來的人生,所以我們可以儘量去避免不美好的心念和言行,多去產生美好的心念和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