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宋崑崙 實習生 何寧
糞菌移植,聽上去不可思議,但對糞便的利用早已是醫學界的熱點研究領域。記者走訪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了解到,糞菌移植技術的相關研究在河南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
腸道菌群影響人體健康
很多人以為糞菌移植是在腸道內注入糞便,實際上,糞菌移植的過程沒有那麼「簡單粗暴」。
糞菌移植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其中的菌群。人體內其實存在著數量龐大的細菌,可達人體細胞數量的十倍以上。這些細菌的數量、比例、多態性一旦發生改變,人體的健康狀況也會發生變化。而糞菌移植是通過將健康的腸道菌群移植到患者體內,對其腸道菌群進行重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既然起作用的是菌群,那為什麼不做細菌培養要做糞菌移植?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消化科主任於泳介紹,腸道細菌以厭氧菌為主,厭氧菌培養起來很難。人體腸道內細菌的種類非常多,以現有的技術條件只能培養出其中一小部分,遠遠不能滿足治療需求。
糞菌提取有一整套程序,經過細菌懸浮、固體成分過濾等複雜流程,最後從糞便樣本中提取出含有所需細菌的液體。這一「精華」進入患者體內的途徑有多種,有的經中消化道,在內鏡下放置鼻腸管,有的經下消化道,在結腸鏡下噴灑糞菌或腸鏡下置管,還有醫療機構會將其製作成膠囊,讓患者直接服用。
「總體來講,糞菌越新鮮,治療效果越好,兩個小時內提取的糞菌治療效果最好。」於泳說。
糞菌移植開闢了腸道疾病治療新途徑
專家介紹,糞菌移植可用來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腸道疾病,甚至對肥胖、脂肪肝等腸道菌群相關性疾病也能發揮作用。
此外,糞菌移植或許還能治療心理疾病。人類的情緒與體內的化學遞質息息相關,而一些化學遞質則受到腸道菌群的影響,因此,很多心理科的大夫對糞菌移植也產生興趣。
以自閉症為例,廣州市一家醫院就曾對一名患有自閉症的5歲兒童開展過這類治療,雖未治癒,但在短期內確實緩解了症狀。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馮百歲利用糞菌移植技術治療了40多位患者,他表示,糞菌移植總體治療效果不錯,其中一位患者已經達到痊癒的狀態,這種新技術為疑難炎症性腸病患者開闢了新的治療途徑。
糞菌移植效果因人而異
當然,糞菌移植不是萬能的,有的患者移植後會出現輕微腹痛等症狀。對多種疾病開展糞菌移植的跟進調查也發現,針對不同的疾病,糞菌移植的效果也不一樣。
於泳介紹,目前在做糞菌移植相關臨床實驗的疾病有一百多種,但都屬於科研性質,糞菌移植還沒有開展大規模的臨床認證。
「糞菌移植的治療效果不一,關鍵在於糞菌供體的選擇。」於泳主任介紹,什麼樣的糞便捐獻者是健康人,什麼樣的菌群狀態是好的,現在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在這個標準解決之前,很難說糞菌移植針對哪種疾病有非常確切的療效。」於泳說。
捐血、捐精……現在還能捐糞便
因為糞菌移植,令人敬而遠之的糞便開始成為醫學上的「明星」,越來越多的醫院向社會公開招募糞便捐獻者。
醫學上,捐血、捐精或許你聽說過,捐糞便還真是一個新鮮事。
據媒體報導,澳大利亞某醫療機構就曾號召市民熱情捐獻糞便,許諾將有高額酬勞。法新社也曾報導,澳大利亞某醫院在開展一項腸道研究時尋找糞便樣本,宣稱成功捐獻的志願者將獲得50歐元的回報。一時間志願者蜂擁而至,最後醫院專家只能取消捐獻預約並暫停研究,理由是已經失控。
而在我國,也有不少醫院貼出類似的告示。早在2016年,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向社會招募志願者,捐獻糞便,並提供體檢套餐、現金等回報。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兒童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開展過糞便捐獻與研究。
糞便捐獻要求嚴格 直系親屬捐贈是主要方式
在河南省,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是最早招募捐獻糞便志願者的醫院。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馮百歲告訴記者,目前該院糞菌移植所需糞便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病人的直系親屬捐贈,另一種是接受社會捐贈。由病人的直系親屬捐贈糞便,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心理和醫學倫理問題,病人也更容易接受,這是該院目前最主要的糞便捐贈方式。
「我們對捐獻者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對其年齡、家族遺傳病史、生活習慣等多方面都有規定。」馮百歲說。
於泳也表示,出於對糞菌供體質量和捐贈可持續性的考慮,以後或許僅在易控制、無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的大學生群體中開展小範圍的招募。
據了解,青少年尤其大學生是社會捐贈者的主要構成人員,捐贈者在捐獻糞便前3個月不能有服用抗生素、瀉藥、減肥藥、免疫抑制劑等藥物的經歷,還不能有任何已知的傳染病、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腸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可能與腸道菌群紊亂相關的疾病。
到了醫院之後,志願者還需要接受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寄生蟲篩查、胃腸鏡檢查,並接受腫瘤、免疫、炎症指標、傳染病系列(病毒性肝炎、HIV、梅毒等)等多項抽血檢查。此外,志願者的糞便也要接受檢查。
糞便銀行:向上百家醫院提供糞便樣本
由於糞菌移植在臨床應用上的廣泛前景,甚至有地區建起了糞便銀行。據報導,2012年,麻省理工學院一位博士後在美國創立了名為「開放生物群」的糞便銀行。這一機構向上百家醫院提供糞便樣本,用於糞菌移植研究。此外,荷蘭、英國也開設有「糞便銀行」。
在我國,部分醫院做出類似嘗試。據報導,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設立了國內首個糞菌庫,用於治療克羅恩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