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眾和主流醫學來說,糞菌移植仍屬於「邊緣」醫學。
該療法的核心,就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幫助其重塑健康的腸道生態,從而實現對某些疾病的治療。
英國一項新研究發現:
與使用抗生素相比,用糞菌移植(FMT)來治療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CDI)是一種更有效、更經濟的治療方法。伯明罕大學教授Peter Hawkey團隊率先採用這種療法,利用腸道細菌和糞便中的其他成分來治療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CDI)。
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DI)是導致院內感染和死亡最常見的病因之一,通常影響最近住院治療、有潛在疾病和65歲以上的病人。
艱難梭菌最早發現於1935年,是新生嬰兒腸道中正常菌群,在2歲以上兒童的腸道菌群中佔比約3%。
但隨著抗生素時代的開啟,情況發生了變化。臨床中大量使用頭孢黴素、紅黴素等抗生素,會導致艱難梭菌大量生長,從而引發嚴重腹瀉、偽膜性結腸炎、腸梗阻等。
從2002年至2009年,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發生率增長了230%,已成為一個普遍的臨床問題。
一般情況下,CDI病例對各類口服抗生素(包括萬古黴素和甲硝唑)反應良好,但復發率高達25%~30%。因為抗生素只能殺傷艱難梭菌, 但是不能殺滅其所產生的孢子(即繁殖體),可能導致抗生素耐受型艱難梭菌菌株出現,變成「超級細菌」。而CDI復發後,死亡風險更高。
這項英國研究表明:與非達黴素或萬古黴素這兩種最常用於治療復發性CDI抗生素相比,糞菌移植的治療具有更高的治癒率和更低的復發率。
臨床研究:糞菌移植又好又省
該研究針對已在英國住院的復發性CDI患者提出了首個決策模型,分析了英國針對單次或多次復發CDI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觀察性研究和專家意見。
研究人員分析了四種復發性CDI治療方案的治療成果、單位成本、資源和生活質量,以確定哪種治療最具成本效益,並為患者提供最佳結果。
◎研究顯示
與標準抗生素治療相比,兩種糞菌移植方法的成本均較低。
而且,經結腸鏡進行FMT比通過鼻胃管進行治療更有效,患者生活質量更高。
另外兩種標準的抗生素治療方法萬古黴素和非達黴素也在模型中進行了比較,但這兩種療法都比糞菌移植幹預更昂貴,效果更差。
此外,萬古黴素是最昂貴和最無效的療法。
伯明罕大學健康經濟學系主任Tracy Roberts教授說:「糞菌移植不僅在成本和對患者的收益方面都更加有效,而且還顯著減少了患者住院的天數,這也可能提供長期的成本節省。」
Peter Hawkey教授說:「伯明罕大學團隊率先推出了英國首個第三方糞菌移植服務。雖然糞菌移植目前還不是這種疾病的標準療法,但它不僅可以挽救生命,而且成本效益顯著提高,我們希望這種療法在不久的將來能被更廣泛接受。」
其他的相關調查顯示,90%以上的復發艱難梭菌病例,在接受了糞菌移植的治療後都獲得了臨床治癒。
而且,患者的態度也在糞菌移植後發生了變化。
73%的患者表示,願意再次接受糞菌移植治療,53%的人則表示以後會將其作為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的首選方法。
參考資料:Fecal microbial transplantation more effective and less costly than antibio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