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菌移植,幫你恢復抗生素「摧殘」過的腸道?

2020-12-20 百家號

今天的主角仍然是——便便。

話說,熱心腸先生的文章裡,雖然不是每次都說,但大家應該要記住,真正的主角基本上都是便便。

今天先向大家介紹主角需要對抗的兩個反派——兩種不好的細菌: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VRE),抗萬古黴素腸球菌


Klebsiella pneumonia,肺炎克雷伯菌

這倆名字,是不是一看就是大反派?

腸粉們可能要問,有害的細菌千千萬,為何單獨介紹這兩兄弟呢?

首先,是因為它們的危害嚴重:美國細菌感染的病人中,大概有10%的病因是這兩種細菌;而它們也是菌血症的罪魁,可謂臭名昭著。

其次,因為它們的出現,與濫用抗生素密切相關。

科學家們發現,如果向未使用抗生素小鼠體內,移植抗萬古黴素腸球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造成感染),12天之後,腸道裡幾乎沒有了這兩種細菌的蹤影:


而向餵食了抗生素的小鼠體內移植這兩種細菌,12天後,它們在腸道裡仍然居高不下:

很明顯,抗生素的使用,讓這兩種細菌在腸道裡更容易生存,人和小鼠就更容易因此得病。

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來看圖說話吧。

這張圖是沒有使用過抗生素的小鼠的結腸部分螢光影像,標記16S rRNA後細菌顯示紅色,紅色越多,細菌數量越多。

而這張圖是使用過抗生素的小鼠的結腸,抗生素「摧殘」過後,腸道細菌死傷慘重,幾乎見不到紅色痕跡了。

科學家們認為,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能很快消滅人體內的致病菌,但也同時會殺死腸道中的許多益生菌,這些益生菌在平時能夠分泌一些物質,抑制有害細菌(就如抗萬古黴素腸球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長。

而抗生素殺死了這些「腸道守護者」般的益生菌後,有害細菌便能夠肆無忌憚地為非作歹了。

不僅如此,我們繼續來看兩張令人感到震驚的圖:

這代表了沒有使用抗生素的小鼠結腸裡的一部分,大家注意到兩條白虛線之間的白箭頭了麼?

兩條白虛線標出了一條填滿綠色的「帶子」,這條「帶子」叫內黏液層(Inner Mucus Layer),它是一個屏障,能阻止腸道細菌擴散到上皮細胞處,從而防止腸道中的細菌入侵至血液。

沒有使用抗生素,這個黏液層很厚(白箭頭很長),而使用抗生素過後呢?

白色箭頭短了很多!

抗生素讓內黏液層的厚度明顯減小了,這意味著腸道中的細菌有更大的機會入侵到血液中。

「橘生淮北則為枳」,當腸道細菌到了血液裡,一些益生菌可能都不再是我們可愛可親的「戰友」,而是危險的敵人了,可能導致菌血症而危害人的健康。並且,有害的細菌們可能也趁著這個機會,紛紛湧入血液中造成傷害。

聽起來是不是感覺很可怕?

可是,人的一生中,總是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來對抗某些病菌的啊,那有什麼辦法讓腸道細菌恢復正常呢?

科學家們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方法——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s, FMT)。

就是把健康人便便裡的細菌移植到使用了抗生素的人的腸道裡。而且,這「糞菌」,要吃下去!

聽起來是不是感覺很噁心?但這是可能救人一命的科學方法!

怎麼做糞菌移植呢?我們來看看在小鼠身上做的實驗。

科學家們取未使用過抗生素的小鼠的便便,混合在PBS溶液中餵給了使用過抗生素的小鼠(我說小鼠同學,你這都吃啊?)。在對照組中,科學家將PBS溶液餵給了使用過抗生素的小鼠。

結果,食用了便便的小鼠腸道中,肺炎克雷伯菌以及抗萬古黴素腸球菌的數量明顯下降,10天之後,腸道中幾乎沒有這兩種細菌了,而對照組中,小鼠腸道中的這兩種細菌數量幾乎不變。

看起來,糞菌移植有效果啊,噁心是噁心了點,但是,良藥噁心利於病嘛。

不過真正用到人身上,科學家們一是會提純便便裡的細菌,二是會做成膠囊,實際上不會真的讓人「吃屎」的啦。

目前在國外,糞菌移植已有成功治療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CDI)的先例了。

未來,我們可以看到更多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案例出來。

而且,說不準以後人類可以這樣:將年輕時健康的便便收集保留起來,到老的時候拿出來給自己治病。

這是不是很魔性?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人中黃」?以前充滿爭議,現在看來,也可能不是完全沒有科學道理。

只是,還有太多太多需要科學研究確認!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熱心腸先生祝願您吃好拉好,腸順,氣順,六六大順哦!

參考文獻

Caballero, Silvia, et al. "Distinct but SpatiallyOverlapping Intestinal Niches for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 and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PLoS Pathog 11.9 (2015): e1005132.

(作者:小黑 PhD Candicate & 熱心腸先生)

熱心腸先生原創文章!授權轉發請郵件聯繫:lanch@biomed.tsinghua.edu.cn

相關焦點

  • 5歲男童病危 靠糞菌移植痊癒|糞菌|良藥|男童|腸道...
    後醫院採用糞菌移植治療使其恢復健康;還有一位11歲的男孩,因腸道菌紊亂天天便血,病病歪歪,瘦不拉幾,多種治療均未見效,後經糞菌移植治療恢復健康。想必介紹這麼多,大家應該對「糞菌移植」很是好奇了吧!小編也很好奇,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吧!1.什麼是「糞菌移植」?
  • 聽說過糞便捐贈麼? 溫州用糞菌移植治療腸道疾病
    細胞、組織和器官移植都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你有聽說過糞便菌群移植嗎?溫州市人民醫院昨日宣布,將在本周六正式掛牌成立微生態治療中心,在全省率先利用糞菌移植技術治療成人腸道疾病。腸道微生態移植,又稱糞菌移植,定義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從而改善腸道菌群失調,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其主要用於治療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所致腹瀉及功能性腹瀉及便秘等。其實在去年,市人民醫院就已經對該項技術進行實踐,並成功治癒了多名腸道疾病患者。
  • 糞菌移植治療復發性艱難梭菌感染,完勝抗生素
    對於大眾和主流醫學來說,糞菌移植仍屬於「邊緣」醫學。 該療法的核心,就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幫助其重塑健康的腸道生態,從而實現對某些疾病的治療。
  • 糞菌移植的效果為什麼因人而異?《自然》:病人腸道菌群也很重要
    最近的很多研究證實,腸道菌群失調是造成很多腸道炎症疾病(艱難梭菌感染、克羅恩病、結腸炎等等)甚至全身性慢性疾病(比如肥胖、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改善腸道菌群也是治療這些疾病的重要抓手,其中包括糞菌移植療法,也就是把健康人的糞菌提取後移植到病人腸道。
  • 5歲男童病危 靠糞菌移植痊癒
    後醫院採用糞菌移植治療使其恢復健康;還有一位11歲的男孩,因腸道菌紊亂天天便血,病病歪歪,瘦不拉幾,多種治療均未見效,後經糞菌移植治療恢復健康。想必介紹這麼多,大家應該對「糞菌移植」很是好奇了吧!小編也很好奇,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吧!1.什麼是「糞菌移植」?
  • 艱難梭菌感染外,糞菌移植適應症的當下和未來
    隨著抗生素時代的開啟,臨床中抗生素使用越來越頻繁。抗生素濫用,除了會導致艱難梭菌大量生長,引發嚴重腹瀉、偽膜性結腸炎、腸梗阻等疾病,還給人類製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敵人——對抗生素耐受型的艱難梭菌菌株——在它手下,即便是「身經百戰未嘗一敗」的艱難梭菌一線治療藥物甲硝銼也屢屢戰敗。
  • 糞菌移植:汝之糞便 他之良藥
    糞菌移植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其中的菌群。人體內其實存在著數量龐大的細菌,可達人體細胞數量的十倍以上。這些細菌的數量、比例、多態性一旦發生改變,人體的健康狀況也會發生變化。而糞菌移植是通過將健康的腸道菌群移植到患者體內,對其腸道菌群進行重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既然起作用的是菌群,那為什麼不做細菌培養要做糞菌移植?
  • 糞菌移植:「吃屎治病」的新玩法-虎嗅網
    這不是玩笑,唯一需要的是,你的糞便是萬裡挑一的「健康好便」。近期,當糞菌移植或可治療抑鬱的研究,經《Microbiome》發表後,「屎」的功效,再引熱議。東南大學醫學院姚紅紅課題組實驗發現:機體腸道菌群的變化,與嚴重抑鬱障礙有關聯。其重要表現之一,為炎症基因NLRP3的活躍。
  • 山東醫生從糞便中提取糞菌液「糞菌移植」治腸道疾病
    孫婷婷 攝中新網濟南3月14日電 (孫婷婷)近日,在山東省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中心,一位73歲患頑固性克羅恩病24年的老年患者,接受「糞菌移植」治療,術後經複查腸鏡發現,患者多年的腸道潰瘍成功癒合。圖為江學良正在操作臨床轉化研究室內的糞菌離心儀器。
  • 400毫升糞菌液分兩次植入體內,經常10天不解大便的她通暢了!
    為此,她找過很多消化專家,胃腸鏡檢查做了,藥也吃了,但作用似乎不大。上月中旬,胡女士來到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就診時,曹綺雯醫生診斷她為抗生素相關性胃腸功能紊亂,兩次為她進行糞菌移植後,狀況明顯改善了。1月23日,胡女士還將接受第三次糞菌移植。這是東莞市公立醫院中實施的首例腸道糞菌移植術。
  • 喜訊:又一例「糞菌移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病例
    此後,她嘗試過多種常規治療方法,除了傳統治療方法,口服美沙拉嗪、益生菌之外,還用過激素治療,但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仍無法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激素治療副作用大,讓董女士苦不堪言。就在兩年前,董女士進行了糞菌移植前常規的腸鏡檢查,發現其腸道黏膜血管紋理模糊,充血水腫、糜爛,有接觸性出血。
  • 糞便亦是良藥糞菌移植應注意規範化操作
    臨床實踐證明,糞菌移植對伴有腸道微生態嚴重紊亂的多種疾病是一種有前景的治療方案,但其安全性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討論。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常務委員黃志華就兒童糞菌移植的臨床應用進行了分享,並強調了糞菌移植規範化的重要性。    什麼是糞菌移植?
  • 糞菌移植、預測免疫療法,這家腸道微生態治療公司獲新融資
    糞菌移植、預測免疫療法,這家腸道微生態治療公司獲新融資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1-27 10:42 來源:
  • 藥物治療糖尿病效果不佳 嘗試糞菌移植收奇效
    大糞除了用來施肥,還能用來治病你相信嗎?你別說,這還是一件真事:近日,南京一家醫院就移植大糞中的腸道菌群,解決糖尿病患者最難控制血糖的問題。從首批首試者的效果來看,糞菌移植不僅控制了血糖,也減輕了糖尿病的併發症。
  • 妹妹糞便救哥哥 上海醫生使用糞菌移植治腸道疾病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普外科李幼生教授團隊採用「糞菌移植」新技術巧妙地為嚴重腹瀉患兒解除痛苦。 芊燁 攝中新網上海7月6日電 (陳靜秦晉)由免疫缺陷引起的腹瀉遷延不愈,導致患兒重度營養不良,甚至危及生命。糞便移植成為「救星」。
  • 恩施州4月大男嬰患結腸炎病危急需健康寶寶糞便進行糞菌移植
    昨日,我州一4個月大嬰兒患上過敏性結腸炎病危,這種疾病需要健康寶寶的糞便,進行糞菌移植重造寶寶腸道菌群。孩子父親向社會求助,不斷地電話慰問讓孩子父母感到十分欣慰。昨晚8點左右,記者聯繫上孩子父親向騫。他表示,昨日一位武漢市民攜帶一個孩子到醫院看望並願意提供幫助,當時在醫院進行了相關檢查,但是檢查結果需要一周的時間。如果條件符合,才可以繼續治療。
  • 國內糞菌移植第一人:有人質疑糞便能治病,有人說它是萬金油
    把健康供體的糞菌移植到患者的腸道內,以改善其失調的微生態,是糞菌移植的醫學原理。美國最早在1958年就有糞水灌腸治療的醫學記載,但更早的文獻,出自1700年前葛洪的《肘後備急方》。2012年前後,糞菌移植在美國開始廣泛運用於臨床。
  • 年輕小夥連續腹瀉5個月 糞菌移植治好了他
    每天7至8次,持續5個月,這樣的腹瀉讓小朱(化名)痛苦不堪,近日,小朱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進行了糞菌移植治療,兩次移植後,小朱的排便次數減少到一至兩次。
  • 孕婦便秘會影響順產嗎,糞菌移植能幫忙解決腸道便秘問題
    到了生產那一天,有順產指標,也開了十指,可最後還是沒有生產下來,孩子的頭下不來,羊水越來越少了,最後被醫生推到手術室剖的,孩子才出來,醫生說,怪不得你生不下來,因為你便秘太嚴重了
  • 糞菌移植與「星星的孩子」:飲食幹預治療孤獨症—新聞—科學網
    即便聽到有人推薦,可以嘗試糞菌移植改善孤獨症症狀時,陳強沒有太多驚喜,但也想去試試。 就這樣,在接受糞菌移植治療一個月後,兒子不僅能夠主動叫「爸爸」,還可以主動拒絕說「不要」。 這無疑給了陳強莫大的驚喜。接受糞菌移植前,兒子的認知理解社交能力相當於1歲半,無語言,同時有嚴重的自殘行為,長期同時服用兩種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皮疹嚴重、嗜好麵食、超重、長期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