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急尋嬰兒「便便」 這名半歲寶寶靠它救命

2020-12-22 SZNEWS

武漢晚報2019年3月28日訊 半歲寶寶急需做糞便移植重建腸道菌群,今天一早,記者收到孩子媽媽彭芳的緊急求助。

半歲寶寶入住同濟ICU

全靠營養液維持生命

寶寶在同濟ICU接受治療

記者了解到,這名4個多月的孩子因呼吸困難,2月9日入住同濟重症室。期間反覆高燒,渾身起疹,根據醫生開具的病情證明單,孩子並發呼吸衰竭、重症肺炎、病毒性腸炎等十幾種病症。

治療前身上大片起疹

經治療紅疹消退

病情證明單

經醫護人員全力救治,目前孩子身上的紅疹消退,情況漸趨穩定,皮膚炎症和其他指標都已基本控制住。但其腸道情況依然沒有好轉,腸鏡和胃鏡顯示,裡面仍處充血狀態。

目前,近半歲的孩子已經禁食兩周,全靠營養液維持生命,急需做糞便移植,重建腸道菌群。

孩子的媽媽彭芳通過記者求助,懇請符合以上條件的5月齡男性寶寶提供糞便。

糞便真的可以治病麼?

雖然聽上去不可思議,但對糞便的利用已經成為目前醫學界相關專業的研究熱點。

獲評《時代》2013年度「十大醫學突破」

我國至少1700年前已有醫學記載

近年來,令人敬而遠之的「粑粑」開始成為醫學上的「明星」,越來越多的醫院向社會公開徵聘「粑粑」捐獻者。

3月24日,廣東多家醫院招募志願者「捐糞便」,捐獻成功的志願者最高可獲得五百元的補償,此事隨即引發關注。

截至2017年底,全世界已有約40000例次糞菌移植治療。

2013年2月,糞菌移植首次被寫入美國胃腸病學雜誌發表的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治療指南,其一次治癒率高達90%。

同年11月,糞菌移植被《時代》雜誌評為2013年度「十大醫學突破」之一。

其實,糞菌治療在人類醫學史上至少已有1700年的醫學記載。

我國東晉時期的《肘後備急方》中就詳述了使用糞便懸移液治療包括食物中毒、瘟病和傷寒等危重疾病的記載。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同樣描述了新鮮或發酵的糞水可用於治療伴隨高熱、中毒、膿腫、痰溼、滯食的「瘟病」或「內熱」的記載。

焦點一

為什麼突然開始研究糞便?

真正發揮作用的不是糞便本身,而是其中的菌群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是國內較早開展相關研究的醫院,該院主任醫師周永健是消化學科專家。他告訴記者,真正發揮作用的不是糞便,而是其中菌群。

糞菌移植的目的,在於通過將健康的腸道菌群移植到患者體內,對其腸道菌群進行重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為了挽救更多生命,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等單位共同發起建立了中華糞菌庫,於2015年9月正式面向全國所有醫院提供救援服務。

此外,荷蘭、英國等國家都開設有「糞便銀行」,將純化細菌在深低溫冰箱凍存,需要時取出用於臨床治療。

純化糞菌在深低溫冰箱凍存

焦點二

「糞便」能治哪些病?

可治療腹瀉、便秘,對肥胖、心理疾病或有緩解作用


周永健稱,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證明,糞菌移植可用來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易激症候群、頑固性便秘或腹瀉、嚴重菌群失調、難治性腸道過敏、急慢性艱難梭菌感染(特別是復發性感染)、放射性腸炎、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等,甚至對肥胖、糖尿病(合併腸道疾病)、脂肪肝、代謝症候群等腸道菌群相關性疾病也能發揮作用。


此外,糞便移植或許還能治療心理疾病。他介紹,人類的情緒與體內的化學遞質息息相關,而一些化學遞質則受到腸道菌群的影響,因此,很多心理科的大夫對於糞便移植也產生興趣。

以自閉症為例,該院就曾對一位患有自閉症的5歲兒童開展過這類治療,雖未徹底治癒,但在短期內對症狀的確產生了緩解。

焦點三

如何進行糞菌移植?

經過複雜的流程提取細菌,然後「植入」患者體內


雖說要通過糞便將他人的腸道菌群移植到自己體內,但真正的治療過程並沒有那麼嚇人,患者不用擔心會被注入「粑粑」。


周永健介紹,當出現了需要移植的患者後,醫生會將志願者招來醫院,在專業的場所內進行排便。之後,新鮮的樣本被醫護人員取走,在無菌的環境下,經過一個小時左右的製漿、離心、懸浮等複雜流程,最後提取出含有所需細菌的液體備用。

這一「精華」進入患者體內的途徑有多種,有的經中消化道,通過胃鏡噴灑糞菌或內鏡下放置鼻腔腸管;有的經下消化道,通過結腸鏡下噴灑糞菌或腸鏡下置管。還有的醫療機構會將其製作成膠囊,讓患者直接服用。

焦點四

捐獻糞便需要什麼條件?

要接受多項檢查,不能有傳染病、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腸病等疾病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捐獻「粑粑」。


除了必須近3個月未服用抗生素、瀉藥、減肥藥、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外,捐獻者不能有任何已知的傳染病、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腸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可能與腸道菌群紊亂相關的疾病。

到了醫院之後,志願者還需要接受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寄生蟲篩查、胃腸鏡檢查,並接受腫瘤、免疫、炎症指標、傳染病系列(輪狀病毒、病毒性肝炎、HIV、梅毒)等多項抽血檢查。


相關焦點

  • 全城急尋救命血!3歲孩童感染腺病毒病情危重!
    全城急尋救命血!「3歲孩童感染腺病毒病情危重急需這種救命血——B型血曾感染過腺病毒且已治癒」。昨晚,一條3歲男孩病重住進同濟PICU的消息刷爆武漢人的朋友圈,牽動無數網友的心。用血清作為治療方案,是在傳染病沒有很好藥物的情況下的免疫治療選擇,不過針對腺病毒的血清治療,目前都沒有得到權威證明,它的有效性、安全性都是問題。怎麼預防腺病毒?一旦發生急性發熱、咽喉疼痛和結膜炎的症狀,要及早到醫院看病,早隔離、早治療。
  • 湖北3歲男童家長急尋「救命血」:感染過腺病毒治癒的B型血
    3歲孩童感染腺病毒病情危重,急需這種救命血——曾感染過腺病毒且已治癒的B型血。武漢晚報微信公眾號 圖三歲孩子家長急尋「救命血」3歲的「小猴子」家住孝感,因為腺病毒感染,現在同濟醫院ICPU急等感染過腺病毒治癒的B型血志願者提供救命血。
  • 寶寶便便書——嬰兒篇!
    作者:寶寶知道 zhangqian3331我們的醫學育兒百科微信群,雖然建立時間不長,但是小編發現這幾天很多寶爸寶媽都在問寶寶便便的問題!因為母乳或奶粉餵養期的寶寶便便和添加輔食後的大寶寶便便是有區別的,因此小編用三個篇幅的內容整理一下寶寶便便的方方面面!
  • 全城急尋「熊貓血」! 癌症患者放療25次後 急等著做手術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辛辛苦苦湊齊近10萬元手術費,47歲的路阿姨遇到了另一個特別棘手的難題——手術在即,血源卻沒著落。她屬於RH陰性A型血,俗稱「熊貓血」,是一種稀有血型,血站庫存告急,遠遠沒有達到手術要求。
  • 3歲男童家長急尋救命血:感染過腺病毒治癒的B型血
    3歲孩童感染腺病毒病情危重,急需這種救命血——曾感染過腺病毒且已治癒的B型血。武漢晚報微信公眾號 圖三歲孩子家長急尋「救命血」3歲的「小猴子」家住孝感,因為腺病毒感染,現在同濟醫院ICPU急等感染過腺病毒治癒的B
  • 嬰兒出生3個月,便便還是像拉肚子的樣子,這可怎麼辦?
    嬰兒出生以後是都會拉肚子嗎?新生兒的消化吸收是怎樣變化的新生兒在準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是靠期待來輸送營養的,所以等孩子出生以後,他的消化系統才開始逐漸發育。雖然胃容量以肉眼可見速度增加,但是並不代表嬰兒的消化功能也如此快的完善。但從嬰兒6個月前母乳或配方奶粉餵養這一單一食物攝取就能看出,嬰兒的消化系統要適應某種食物也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 寶寶拉綠便便的9個原因,出現綠便便能吃益生菌嗎?
    很多媽媽第一次遇到寶寶拉綠色便便,嚇壞了,生怕寶寶又患有什麼疾病。其實寶寶拉綠色便便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1、正常情況母乳餵養餵養的寶寶有時也會出現綠色便便,屬於正常生理情況。2、母乳餵養過快如果寶寶一直在拉綠色便便,也可能和母乳餵養過快,或寶寶吃奶過急有關。當母乳快速流進他的肚子時,可能會產生氣泡,引起消化不良。消化液膽汁裡的膽綠素來不及被還原成膽紅素就從大便中排出去了,這時大便也會呈現綠色。
  • 1歲+|什麼樣的便便才正常?要想寶寶腸胃好,試試這2招!
    結果嘞,一等就是半個小時,剛打開衛生間的門,我看了這一幕。蛋姐臉蛋通紅、小屁屁一撅、嘴巴撕裂著、拳頭緊握。尤其是這幾天天熱,蛋姐的劉海已經從「門帘」溼成了「瀑布」。(真是後悔沒來及拍照)哈哈哈哈,對不起,我無恥的笑了,蛋姐努力的樣子太糟心了。她拉出來的便便形狀就像兔子便便一樣,粒粒分明,我意識到蛋姐是便秘了。
  • 嬰兒吃奶粉便秘怎麼辦?不急,點開就明白了
    嬰兒吃奶粉便秘怎麼辦飲食中多增加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吸附大量水分,增加腸道內的糞便量,促進腸道蠕動,使便便更容易排出。可以多給寶寶吃水果和蔬菜,水果類含有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有西梅、梨、杏、蘋果。蔬菜類推薦的是豌豆、西蘭花、芹菜。
  • 能識別441種寶寶便便的黑科技!快來看尖端科技力量助力寶寶健康
    眾所周知,腸道狀況是寶寶健康情況的一個重要的反映,便便則是看得見、辨得著的腸道信號。然而,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寶寶便便數據難以保存和長期跟蹤,僅靠家長肉眼判別又缺乏專業和科學性。該「黃金便便解碼器」應用前沿AI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破解了這一棘手難題。一鍵拍照,「黃金便便解碼器」會根據便便的形狀、顏色等進行智能評估,配合寶寶月齡和餵養方式,實時給出個性化專業健康提醒。
  • 科學認識寶寶便便(圖解)
    按照這4個維度,研究者們根據對荷蘭小於4月齡的555名嬰兒便便的研究,製作了「阿姆斯特丹嬰兒糞便辨識表」具體如下圖:可以參照辨識表中的分類方式將寶寶的便便進行正確的分類哦~其實,不是所有健康寶寶的便便都是一個樣的,餵養方式的不同,也會導致寶寶便便性狀有所差異。
  • 《細胞》:給剖宮產嬰兒餵食少量母親便便,可讓嬰兒更健康
    而現在,來自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嘗試了一種更加「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在剛出生的剖宮產嬰兒母乳中加入母親的便便。結果發現,這一方式不僅安全,也非常有效。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在 3 個月的隨訪時間中,接受了母親便便的剖宮產嬰兒腸道菌群的發展和順產嬰兒非常接近,而沒有接受便便餵養的嬰兒,腸道微生物與正常嬰兒差異非常大。
  • 樹袋寶寶:一篇有味道的分享,寶寶便便那些事
    相信有很多爸爸媽媽會通過寶寶的便便性狀來判斷寶寶是否發生身體不適,雖然嬰兒無法通過語言來表達身體不適,但是便便卻能夠反映出寶寶身體的部分情況,那麼今天樹袋寶寶就和大家一起學習如何通過便便判斷寶寶身體情況。
  • 1-2月寶寶的便便也是有學問的,它可以反應寶寶的身體情況
    1-2月的寶寶,每天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但一些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嬰兒的大便會因時而異,今天與昨天都不相同。由於受媽媽所吃食物的影響,因而吃母乳的孩子大便也就特別容易發生變化。根據寶寶的便便的軟硬程度,寶寶的便便可以可以分為2種,具體如下:1、軟便通常,吃媽媽的母乳的嬰兒大便都是軟的。在一兩個月內的嬰兒,每天大便的次數仍很多,但比新生兒時要少了多了,而且也稍微硬些,這就是一般所說的軟便。
  • 寶寶幾天一次便便才正常?正確區分攢肚和便秘,家長不心急
    導讀:寶寶幾天一次便便才正常?正確區分攢肚和便秘,家長不心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幾天一次便便才正常?正確區分攢肚和便秘,家長不心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嬰兒便便綠色是怎麼回事?
    剛出生的嬰兒身體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身體比較脆弱,需要媽媽的細心呵護。有些媽媽在給嬰兒換紙尿片的時候,發現嬰兒拉出來的便便顏色和平常不一樣,就會很擔心。那麼,嬰兒便便綠色是怎麼回事? 一是嬰兒出現消化不良或是著涼的情況下,就有可能出現大便綠色的情況。
  • 什麼樣的「便便」代表寶寶健康?怎樣判斷「便便」是好是壞?
    我們會從生活中的點滴來觀察寶寶的健康狀況,而寶寶的便便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指標,那麼我們怎樣通過觀察便便來看寶寶健康的呢?這需要從便便的顏色、氣味、次數、形狀等多個方面來查看。而寶寶的便便還跟很多其他的因素有關,比如平常是吃母乳還是配方奶粉?吃什麼樣的輔食?
  • 嬰兒便便發綠色 嬰兒便便發綠色怎麼回事
    嬰兒便便發綠色新生兒大便綠色怎麼辦?小兒大便顏色為黑綠色,多與消化不良有關,母乳餵養的與母親飲食相關,建議多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膩的東西攝入,可能會改善小兒的症狀。拉綠色大便有三種原因:一個是肚子受涼了,消化不良。二是人工餵養的奶粉裡的鐵吸收不好,隨大便排出了了。
  • 通過便便識寶寶健康,兒科醫生來教你
    燕燕抱著懷裡2個多月大的寶寶,吐槽似的地說到。「你看我今天就這麼端著寶寶的便便來找你,也沒有想到臭不臭,髒不髒的問題。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寶寶健康就好。」聽過她的吐槽,我啞然失笑:「都是這樣的,對所有家長來說,掌握寶寶便便的基本情況,是跟蹤孩子身體狀況的直接方式之一。
  • 寶寶四五天沒拉便便是便秘?不,這只是寶寶在攢肚
    閨蜜:寶寶在月子裡,每天可能要拉幾次,但是出了月子之後,每天拉便便的次數越發減少,這次更是有一周的時間沒拉便便了。你說我能不著急嗎?這萬一是寶寶便秘可怎麼辦?一些寶寶在滿月之後,開始出現兩三天,甚至四五天不拉便便的情況,這讓媽媽很擔心:寶寶這是便秘了?不,這其實是寶寶攢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