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我校發布題為《福州市聾啞學校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的公眾號文章。個別網絡「大V」對「唱響」質疑加嘲諷,諸如「一唱祖國就不啞了嘛」,更多網友給予我校熱情友好支持,有自媒體和官方媒體以「這也能嘲?」撐我們、愛我們,讓我們體會到什麼叫遮風擋雨,在此深深致謝!對於網絡熱議,我校作出如下回應:
第一,聾啞學校可以「唱響」動人旋律。聾啞學校的學生,正確的稱謂是「聽障學生」。他們先天或幼兒時期聽力受損,無法模仿、學習說話,喪失了說話能力。語言神經系統和發音器官並未受到損傷的聽障學生,植入人工耳蝸或佩戴助聽器,再輔以語言康復訓練,可以做到張口說話。我校現有198名聽障學生,言語能力康復較好的學生在反覆練習後能跟著哼唱,還有的學生依靠手語的輔助發聲,加上近70名教職工的演唱,唱響《我和我的祖國》,這是可以的。聾啞學校也不是想像中的毫無生氣的無聲世界。恰恰相反,我們的學生熱愛生活,樂觀向上;我們的校園生活豐富多樣,繪畫、漆畫、軟木畫、足球、籃球、啦啦操、舞蹈……MV裡的每個鏡頭,折射出的是新時代中國特教學校師生的別樣風採。
第二,愛國情感應該盡情表達。聽障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黨和政府、社會的關心扶持。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校唱響《我和我的祖國》,這是對新中國的生日獻禮,是師生愛國之情的真情流露。我們深知聾啞學校演唱不能盡善盡美,但我們有個念頭,那就是:盡力做,用心唱,深情演。昨晚新聞裡有說到,中央政治局審議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牢牢紮根。」這更堅定了我校把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一直做下去,讓聽障學生同樣具有家國情懷,這是充滿艱辛挑戰而又十分崇高的事業,我們願意做並為之馳而不息。
第三,感謝一切批評幫助。對我校《我和我的祖國》MV的轉評贊,對「聾啞」相關知識的科普,讓我們倍感溫暖。對我們的善意的與非善意的批評,我們都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校創辦於1960年,現有教學班22個,在校學生229人,教職工67名,是一所集三年制學前融合教育、九年制義務教育與三年制職業教育為一體的特殊教育學校,是培養聾人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是全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全國第二批中小學優秀文化傳承學校。
今年教師節前夕,學校獲得了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的殊榮,之前還獲得過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單位、福建省「十佳職業道德先進集體」、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未來很長,明天很美,我們要繼續努力奮鬥,爭取更大光榮,報效我們親愛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