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郭劍烽)今天下午,「唱響我和我的祖國,講好我愛我的祖國——第二場「紅色故事大講堂」在陳雲紀念館舉行。
圖說:活動現場。陳雲紀念館 供圖(下同)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凝聚奮進力量,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重要職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陳雲紀念館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宣教功能,用紅色歌曲、紅色故事來表達對祖國的愛。
圖說:陳雲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吳瑞虎致辭
陳雲紀念館館長吳瑞虎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舉辦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的故事大講堂特別有意義。紅色故事大講堂要把唱響「我和我的祖國」作為永恆的旋律,把講好「我愛我的祖國」作為永恆的主題;我們要更加注重創作,創作出好的紅色的故事、革命的故事,陳雲紀念館就是要把陳雲同志的精神和風範作為故事的源泉;我們要更加注重傳播,把陳雲同志的研究成果轉化為故事的形式,通過講好紅色故事,挖掘紅色基因的價值,講到群眾的心坎裡,講到青少年的心坎裡;我們要聯合各大紅色場館,用好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的資源,共同努力打造好「紅色故事大講堂」,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思想源泉。陳雲紀念館將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創新教育形式、創新傳播載體,讓故事大講堂越辦越好。
此次活動在陳雲紀念館《我和我的祖國》快閃視頻的動人旋律中拉開了帷幕,質樸的聲音,真摯的祝福,深情地訴說著每一位紀念館人對祖國的無限熱忱與依戀。
圖說:宋慶齡故居的張欣怡講述《北上1949》
隨後,國歌展示館的朱彥霏、欒炎、唐銘以生動的情景講解《追尋紅色記憶 傾聽歷史迴響》禮讚新中國,將紅色記憶與時代精神傳承至今;孫中山故居的馬麗君講述的《至愛精誠》,描述了孫中山與宋慶齡在中國革命道路上矢志不渝的愛情佳話;宋慶齡故居的張欣怡講述的《北上1949》顯示出宋慶齡在失去摯愛後堅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撓的毅力和為中國共產黨自我犧牲的奉獻精神;陳雲紀念館的周安琪講述的《不同尋常的手提包》,讓觀眾們通過文物了解到了陳雲在關鍵時刻發揮的關鍵作用;凝聚力紀念館的陳妍玲講述的《烽火中的孩子劇團》,以語言描述出一群孩子為民族存亡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的畫面,讓觀眾們為之動容;錢學森圖書館的王菲講述的《劍指蒼穹》,顯示出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為祖國科學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
陳雲紀念館吳曉芳、高智亮、馬搏遠三人朗誦了《青春中國》,體現了每一個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熱愛,訴說了每一個青春少年將要承擔的民族使命;文物保管部保管員李冬冬講述了紀念館保存的陳雲書寫的條幅背後的故事。
「一條大河,波浪寬」,活動在陳雲紀念館講解員馬搏遠的悠揚歌聲中落下帷幕。
深情的故事,精彩的講解,動人的歌聲,催人淚下,浸潤心靈,紅色的基因已經注入了當代青少年的血脈中,他們體會到了革命先輩創業之不易,堅定了向先輩們學習的信念,自覺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
陳雲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吳瑞虎,宋慶齡故居紀念館館長邵莉,陳雲紀念館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副館長王震鳳,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副館長李麗等8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