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19-2020)》,報告顯示,繼2018年中國銀行保理業務量小幅下降後,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理業務量仍是負增長,尤其國際保理業務量依舊下降明顯。
報告稱,2019年至2020年,面對全球貿易局勢緊張、新冠疫情蔓延、金融局勢動蕩以及地緣政治局勢趨緊等內外部因素及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加,中國銀行業的保理業務在困難中前行。據統計數據,2019年保理專業委員會全體成員單位保理業務量1.7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85%。其中國際保理業務量264.76億美元,同比下降25.30%,降幅較前一年有所收窄;國內保理業務量1.5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14%。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全年商業保理業務量達到1.38萬億人民幣,較2018年增長了15%。
從兩個機構發布的保理報告可以看出來,銀行保理業務規模在下降,商業保理規模在上升。保理業務最早從國外傳入中國,也是從銀行開始的。1987年10月,中國銀行與德國貼現和貸款公司籤署了國際保理總協議,象徵了國際保理業務在我國正式登陸。1993年,中國銀行正式加入FCI,成為國內第一家FCI會員,並率先在國內同業中開辦了國際保理業務。現在很多的銀行加入了FCI保理組織。從2011年超過英國,成為全球最大保理國後,便連續蟬聯第一的頭銜。
自從2012年商務部開始在天津濱海新區和上海浦東新區進行商業保理試點以來,各路背景和資本成立的商業保理公司開始大張旗鼓的進入國內保理市場,商業保理業務開始爆發增長。最近這幾年銀行保理業務量一直是下降趨勢。那為什麼銀行保理業務下降而商業保理業務上升呢?是商業保理的風險管理能比比銀行保理強嘛?還是其他原因呢?
一、正向保理業務風險巨大
保理業務是基於買賣雙方貿易產生的應收帳款轉讓,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的一個模式。其風險控制的邏輯是,依賴信用強的買方,把買方的信用轉移給賣方,相當於賣方融資,買方還款。如果能實現以上目標,首先買賣雙方的貿易要真實,沒有貿易糾紛,應收帳款轉讓通知有效通知到買方,並更改金融機構可以控制的帳戶、買方信用良好。不管是驗證貿易背景真實性,還是應收帳款轉讓通知,還是更改帳戶,還有就是審查買方信用能力,都需要買方高度配合。沒有買方高度配合的保理業務,做為獨立的第三方金融機構,這個業務風險非常大。在中國,商業貿易,絕大部分都是買方市場,在沒有利益的驅動下,還增加了買方的風險和提高了買方的成本的基礎上,買方是不會配合賣方融資的。
保理業務表面上是應收帳款轉讓提供的綜合服務,其本質還是信貸業務。既然是信貸業務,都要受經濟周期影響。經濟好,信貸業務就好,經濟不好,信貸業務壞帳不良就多。加上這幾年中美貿易戰等原因,整個信貸行業壞帳不良都在上升。做為保理業務也不例外,這不分是銀行保理還是商業保理都一樣。這幾年獨立保理公司和銀行的正向保理業務,都出現了很多的不良和壞帳,其中欺詐風險是主因。基於風險的考慮,銀行收縮保理業務實屬正常。
二、核心企業自營反向保理業務
正向保理業務因為得不到買方的高度配合風險大,那麼反向保理是不是很好呢?其實是很好。隨著商業保理的放開,很多擁有眾多上下遊企業的核心企業紛紛成立保理公司,開展保理業務。核心企業的保理公司相對於第三方的保理公司或者銀行來講,優勢非常明顯。加上這幾年科技工具的使用,簡直就是如虎添翼。不僅風險可控,很多都沒有風險,效率高、操作成本也低,反向保理呈現爆發式增長。那麼銀行是不是可以營銷核心企業也做反向保理呢?現在這個模式有難度,都是核心企業自己成立保理公司,建立一個基於網際網路的保理平臺,做完保理業務後再保理給銀行。當然也有很多銀行自己建立網際網路的保理平臺去對接核心企業,但是還是少數。主要是網際網路保理平臺替換成本太高,如果這個平臺是一個銀行建立的,核心企業就很難與其他資金方再合作。核心企業的自己主動權也會變的弱。所以,核心企業自己保理公司反向保理業務的爆發必然會擠壓銀行保理業務。
三、保理業務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應收帳款融資業務,在中國的市場裡,並不是只有銀行可以做,除了商業保理公司外、信託、券商資管、發行資產證券化(ABS)、資產支持票據(ABN)等都是可以做的。最近幾年核心企業的反向保理爆發後,紛紛對接資本市場,發行資產證券化和資產支持票據,發行規模越來越大,投資人認可度很高,成本相對於大部分銀行來說都低。也有一些核心企業直接通過券商直接對接資產市場的。反向保理加上科技工具使用,因其風險和操作成本低、效率高,越來越受到眾多機構的認可。
今年通過《民法典》把保理合同做為一章節列入合同篇章裡,還有國務院頒發了《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科技工具越來越成熟和受到各參與方的重視,可以說對保理業務是利好。但是法律並沒有規定買方不配合賣方融資承擔什麼後果,科技只是起到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仍然沒有解決買方高度配合意願的問題,所以正向保理核心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目前國內保理業務,不管是銀行還是保理公司還是其他金融機構做,都得做反向保理。當然,反向保理也有缺陷,就是營銷核心企業太難。正是基於以上三個主要原因,銀行保理業務下降商業保理上升也屬正常!
作者:魯順 五道口供應鏈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