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理市場巨大,三大原因導致銀行保理業務下降

2020-12-13 五道口供應鏈研究院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19-2020)》,報告顯示,繼2018年中國銀行保理業務量小幅下降後,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理業務量仍是負增長,尤其國際保理業務量依舊下降明顯。

報告稱,2019年至2020年,面對全球貿易局勢緊張、新冠疫情蔓延、金融局勢動蕩以及地緣政治局勢趨緊等內外部因素及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加,中國銀行業的保理業務在困難中前行。據統計數據,2019年保理專業委員會全體成員單位保理業務量1.7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85%。其中國際保理業務量264.76億美元,同比下降25.30%,降幅較前一年有所收窄;國內保理業務量1.5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14%。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全年商業保理業務量達到1.38萬億人民幣,較2018年增長了15%。

從兩個機構發布的保理報告可以看出來,銀行保理業務規模在下降,商業保理規模在上升。保理業務最早從國外傳入中國,也是從銀行開始的。1987年10月,中國銀行與德國貼現和貸款公司籤署了國際保理總協議,象徵了國際保理業務在我國正式登陸。1993年,中國銀行正式加入FCI,成為國內第一家FCI會員,並率先在國內同業中開辦了國際保理業務。現在很多的銀行加入了FCI保理組織。從2011年超過英國,成為全球最大保理國後,便連續蟬聯第一的頭銜。

自從2012年商務部開始在天津濱海新區和上海浦東新區進行商業保理試點以來,各路背景和資本成立的商業保理公司開始大張旗鼓的進入國內保理市場,商業保理業務開始爆發增長。最近這幾年銀行保理業務量一直是下降趨勢。那為什麼銀行保理業務下降而商業保理業務上升呢?是商業保理的風險管理能比比銀行保理強嘛?還是其他原因呢?

一、正向保理業務風險巨大

保理業務是基於買賣雙方貿易產生的應收帳款轉讓,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的一個模式。其風險控制的邏輯是,依賴信用強的買方,把買方的信用轉移給賣方,相當於賣方融資,買方還款。如果能實現以上目標,首先買賣雙方的貿易要真實,沒有貿易糾紛,應收帳款轉讓通知有效通知到買方,並更改金融機構可以控制的帳戶、買方信用良好。不管是驗證貿易背景真實性,還是應收帳款轉讓通知,還是更改帳戶,還有就是審查買方信用能力,都需要買方高度配合。沒有買方高度配合的保理業務,做為獨立的第三方金融機構,這個業務風險非常大。在中國,商業貿易,絕大部分都是買方市場,在沒有利益的驅動下,還增加了買方的風險和提高了買方的成本的基礎上,買方是不會配合賣方融資的。

保理業務表面上是應收帳款轉讓提供的綜合服務,其本質還是信貸業務。既然是信貸業務,都要受經濟周期影響。經濟好,信貸業務就好,經濟不好,信貸業務壞帳不良就多。加上這幾年中美貿易戰等原因,整個信貸行業壞帳不良都在上升。做為保理業務也不例外,這不分是銀行保理還是商業保理都一樣。這幾年獨立保理公司和銀行的正向保理業務,都出現了很多的不良和壞帳,其中欺詐風險是主因。基於風險的考慮,銀行收縮保理業務實屬正常。

二、核心企業自營反向保理業務

正向保理業務因為得不到買方的高度配合風險大,那麼反向保理是不是很好呢?其實是很好。隨著商業保理的放開,很多擁有眾多上下遊企業的核心企業紛紛成立保理公司,開展保理業務。核心企業的保理公司相對於第三方的保理公司或者銀行來講,優勢非常明顯。加上這幾年科技工具的使用,簡直就是如虎添翼。不僅風險可控,很多都沒有風險,效率高、操作成本也低,反向保理呈現爆發式增長。那麼銀行是不是可以營銷核心企業也做反向保理呢?現在這個模式有難度,都是核心企業自己成立保理公司,建立一個基於網際網路的保理平臺,做完保理業務後再保理給銀行。當然也有很多銀行自己建立網際網路的保理平臺去對接核心企業,但是還是少數。主要是網際網路保理平臺替換成本太高,如果這個平臺是一個銀行建立的,核心企業就很難與其他資金方再合作。核心企業的自己主動權也會變的弱。所以,核心企業自己保理公司反向保理業務的爆發必然會擠壓銀行保理業務。

三、保理業務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應收帳款融資業務,在中國的市場裡,並不是只有銀行可以做,除了商業保理公司外、信託、券商資管、發行資產證券化(ABS)、資產支持票據(ABN)等都是可以做的。最近幾年核心企業的反向保理爆發後,紛紛對接資本市場,發行資產證券化和資產支持票據,發行規模越來越大,投資人認可度很高,成本相對於大部分銀行來說都低。也有一些核心企業直接通過券商直接對接資產市場的。反向保理加上科技工具使用,因其風險和操作成本低、效率高,越來越受到眾多機構的認可。

今年通過《民法典》把保理合同做為一章節列入合同篇章裡,還有國務院頒發了《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科技工具越來越成熟和受到各參與方的重視,可以說對保理業務是利好。但是法律並沒有規定買方不配合賣方融資承擔什麼後果,科技只是起到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仍然沒有解決買方高度配合意願的問題,所以正向保理核心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目前國內保理業務,不管是銀行還是保理公司還是其他金融機構做,都得做反向保理。當然,反向保理也有缺陷,就是營銷核心企業太難。正是基於以上三個主要原因,銀行保理業務下降商業保理上升也屬正常!

作者:魯順 五道口供應鏈研究院院長

相關焦點

  • 中銀協:2019年銀行保理量仍未止跌 需求巨大待拓展
    中國銀行業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19-2020)》(下稱「報告」)顯示,繼2018年中國銀行保理業務量小幅下降後,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理業務量仍是負增長,尤其國際保理業務量依舊下降明顯。
  • 中銀協:2019年銀行保理量仍未止跌 中資銀行仍引領市場
    《報告》在七個章節中總結2019-2020年全球保理業務及中國保理業務的發展情況,闡述保理業務發展環境,介紹保理業務創新產品,解讀保理業務創新與金融科技的應用,探索金融科技助力保理發展,分析保理業務風險及司法判例,提出保理業務的發展建議,展望保理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 委員說法丨保理及其保理合同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聽說過,有企業將自己的應收帳款轉讓給銀行或者某專業公司,銀行或公司可以為企業提供融資、也可以為企業催收和管理應收帳款。這種業務,在法律上稱之為「保理」。現代保理業務從出口代理交易方式演變而來,起源於14世紀英國毛紡工業。當時,英國毛紡織品在寄售基礎上委託專業代理商代銷。這些代理商向國外買主出售商品,同時向出口商擔保買主的商業信用。
  • 中銀協發布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理業務量負增長
    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19-2020)》總結了2019年至2020年全球保理業務及中國保理業務的發展情況,闡述保理業務發展環境,介紹保理業務創新產品,探索金融科技助力保理發展,分析保理業務風險及司法判例,提出保理業務的發展建議,並展望保理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 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理業務量仍是負增長
    中新網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銀行業協會7日對外發布的《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19-2020)》(下稱「報告」)稱,2019至2020年,面對全球貿易局勢緊張、新冠疫情蔓延、金融局勢動蕩以及地緣政治局勢趨緊等內外部因素及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加,中國銀行業的保理業務在困難中前行
  • 上海市最新商業保理監管,借款債權不得開展保理業務!|律師解讀
    >本次暫行辦法中對於商業保理業務的定義與《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加強商業保理企業監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205號文」)保持一致,即是供應商將其基於真實交易的應收帳款轉讓給保理公司,由保理公司提供四項功能服務。
  • 中國銀行業協會保理專業委員會(FAC)與國際保理商聯合會(FCI)業務...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600036,股吧)、 中國光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滙豐銀行等9家保理專業委員會常委單位代表,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馮紅及業務協調一部有關負責人與會。
  • 永不停止的貓鼠遊戲——保理業務詐騙新趨勢
    按照經營機構區分,保理業務可分為銀行保理和商業保理,後者的規模和影響力較小,但近幾年顯示出強勁迅猛的發展勢頭,本文僅分析商業保理業務。2019年11月《中國銀保監會關於商請組織開展商業保理行業專項清理排查的函》(銀保監函﹝2019﹞31號)。2019年11月,銀保監會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強商業保理企業監督管理的通知》。
  • 民間借貸新規對商業保理業務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根據《金融許可證管理辦法》的規定,金融機構指持有「金融許可證」的機構,一般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等
  • 首份銀行業保理業務合同範本發布
    經濟日報訊(記者郭子源)11月20日,我國首份銀行業保理業務標準合同範本——《國內雙保理業務合作協議範本V1.0(試行)》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保理專業委員會正式發布。
  • 2020年全球與中國保理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商業保險有望破...
    全球保理業務集中在歐洲地區據FCI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保理業務總量為2.78萬億歐元,較2017年增長5%。從全球保理業務的增長趨勢來看,保理行業未來的發展會保持一個穩定的增長趨勢。與上一年的全球保理業務量27670億歐元相比,2019年估值為29230億歐元,增長超過5%。
  • 最高院:保理合同先於基礎合同訂立,事後債務人追認,保理有效
    案情摘要:1. 2012年12月18日,平安銀行與龍翔商貿公司籤訂《保理合同》:龍翔商貿公司將其對重鐵物流公司的應收帳款債權轉讓給平安銀行,平安銀行為龍翔商貿公司提供有追索權的保理融資服務。2.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加強銀行保理融資業務管理的通知》(銀監發[2013]35號)第六條、《商業銀行保理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三條均規定,開展保理業務的商業銀行不得基於不合法基礎交易合同、寄售合同、代理銷售合同、未來應收帳款、權屬不清的應收帳款、因票據或其他有價證券而產生的付款請求權等開展保理融資業務。其中,未來應收帳款是指依據合同項下賣方的義務未履行完畢的預期應收帳款。
  • 保理人視角下《民法典》新確立的保理合同初探
    當前,專業化保理業務從業人才匱乏,從業人員缺乏實務方面的鍛鍊,影響了保理業務在中國推廣速度的提高和應用範圍的擴展。此外,一些銀行很草率地貿然開辦保理業務,用傳統的應收帳款質押的觀念設計產品,嚴重扭曲了保理業務的核心精神;還有一些銀行把其他銀行的保理辦法克隆過來,只做小幅度的修改就草率上線,或是沒有設置產品經理,客戶經理訓練不足等,都是保理業務發展中要注意的問題。
  • 【民法典.合同編(草案)之保理合同章解讀】之二: 保理合同的內容
    【專業解讀】 1、保理合同的主要內容(1)業務類型國際統一私法協會制定的《國際保理公約》、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制定的《國際貿易中應收款轉讓公約》、國際保理商聯合會(FCI)制定的《國際保理業務通用規則》均未對保理業務進行明確分類,但是涉及了國際保理與國內保理、出口保理與進口保理、融資保理與非融資保理、公開保理與隱蔽保理
  • 富勤財富:商業保理業務成為投資和發展熱點
    在此背景下,保理作為供應鏈金融的主要產品自然成為產業金融投資和發展熱點。  據預測,到2020年,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15萬億人民幣,這其中,評級AA以上的企業應收(付)帳款市場規模至少在十萬億規模,十萬億的業務想像空間將會催生不少企業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那麼,與供應鏈金融緊密相關的保理業務近些年表現又如何?從近六年的商業保理企業註冊量可窺見一斑。
  • 最高院:保理合同先於基礎合同訂立,經債務人追認,認定保理成立
    案情摘要1. 2012年12月18日,平安銀行與龍翔商貿公司籤訂《保理合同》:龍翔商貿公司將其對重鐵物流公司的應收帳款債權轉讓給平安銀行,平安銀行為龍翔商貿公司提供有追索權的保理融資服務。2.應收帳款債務人重鐵物流公司未按期清償欠款,平安銀行訴至法院要求龍翔商貿公司、重鐵物流公司承擔還款責任。一審、二審法院均認定案涉《保理合同》合法有效,債務人不得以此抗辯免除責任。爭議焦點本案能否因保理融資合同先於應收帳款債權設立,即否定保理融資合同的效力?法院認為保理融資業務涉及到債權轉讓、金融借款兩種合同關係,兩種合同關係並無主從之分。
  • 地方金融研究|商業保理業務的風險到底在哪裡?(上篇)
    通過在系統設定風險指標,對轄內企業進行自查審核,同時派員參與行業現場檢查等工作時發現,目前行業存在部分企業對監管轉隸後的新規理解片面、業務模式理解不到位、內部經營管理不善、業務交叉風險較大等問題。在討論這些風險問題之前,我們先探討下商業保理的定義,以及什麼樣的業務才算是商業保理。商業保理是什麼?什麼樣的業務才算是商業保理?
  • 久其軟體子公司保理融資遇「假印章」,如何盡調保理基礎交易真實性?
    2020年6月6日,北京久其軟體股份有限公司(002279),發布編號為2020-061的公告稱,全資子公司久金保保理業務維權》以及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加強商業保理企業監督管理的通知》(205號文),保理業務是基於真實交易,以其債權人轉讓應收帳款為前提,由保理人提供向債權人提供應收帳款融資、催收、管理、壞帳擔保服務。
  • 林思明律師榮獲第五屆中國商業保理行業個人貢獻獎
    」、監管日趨強化背景下商業保理行業未來發展之路,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支持下,「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第八次工作會議、第八屆(2020)中國商業保理行業峰會暨第七屆于家堡保理論壇」於2020年10月21-22日在天津于家堡洲際酒店會議中心召開。
  • 保理公司不給兌付怎麼辦,協商不成直接起訴,別拖延
    保理公司不給兌付怎麼辦,協商不成直接起訴,別拖延保理業務最早是由中國銀行引入並承辦的銀行保理業務。2012年起,商務部牽頭陸續在天津、上海、深圳、廣州、重慶、蘇州等地開展商業保理試點,批准設立商業保理公司,探索商業保理發展途徑。因此,從經營主體上看,保理業務可以分為銀行保理和商業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