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考行測資料分析中易混淆概念辨析之倍數

2020-12-17 北京中公教育

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國考頻道提供2020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行測資料分析速算技巧,包括增長量、增長率、倍數、比重、平均量等。本文整理2020國考行測資料分析中易混淆概念辨析之倍數。

 

推薦查看>>>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招錄專題 國考信息匯總

行測資料分析中,倍數是一個常考概念,當它和多幾倍、增長率混合起來之後,就會讓很多考生不知所措。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它們之間的關係,辨析清楚。

一.基本概念及公式

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幾倍-1=多(增長)幾倍=增長率

註:A和B是兩個相關聯的量

二.常見同義表述

以下四種表述不同,但屬於相同的含義,各位同學注意理解:

1、2018年某地區的糧食產量是2017年的2.3倍;

2、2018年某地區的糧食產量比2017年多1.3倍;

3、2018年某地區的糧食產量比2017年增長了1.3倍;

4、2018年某地區的糧食產量比2017年增長了130%;

三.列式練習

【例】2012年,我國財政收入是117210億元,2008年我國財政收入是61316.9億元。

問題①:2012年,我國財政收入是2008年的多少倍?

問題②:2012年,我國財政收入比2008年多多少倍?

問題③:2012年,我國財政收入比2008年增長了百分之幾?

問題一:問題①②③所求分別為(A B C )

A.是幾倍 B.多幾倍 C.增長率

問題二:請分別列式:

①117210÷61316.9

②117210÷61316.9-1

③117210÷61316.9-1

四.注意事項

1.明確是求是幾倍還是多幾倍

2.清楚增長率和倍數的關係

各位同學,以上就是關於倍數相關概念的辨析,大家一定要充分理解,然後在做題的時候多思考,熟能生巧。關於其它概念的辨析,敬請關注中公教育!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常見易混淆概念講解
    福建國家公務員考試信息網為您提供2021福建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國考行測資料分析速算技巧等資料。資料分析在行測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這個專項卻又讓考生又愛又恨。相信同學們都有這樣的感覺,每次做資料分析,不管怎麼樣都會錯幾題,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 2022國考行測資料分析之高頻概念辨析_北京中公教育
    資料分析是行測考試中必考專項,在資料分析題當中經常會因為涉及一些不常見的概念,導致同學們無法得出正確答案,因此浪費了答題時間。今天中公教育就帶著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考場上出現頻率較高的那些概念。一、同比與環比同比與環比到底和誰比?同比:以最大時間概念向過去循環一個周期。
  • 行測資料分析比重、平均數和倍數的相似性:「兩數之比」
    行測考試當中資料分析是絕大多數的考生來說都是抓分點,最容易得分的一個板塊,但是行測考試時間緊、題量大,而資料分析部分往往都是由於處於行測當中的第五個專項,一般情況下大多數考生做到該部分的時候考試所剩餘時間也已不多,加之該部分涉及計算比較麻煩,致使眾多考生在考場中對該部分內容放棄,造成無謂的丟分
  • 2018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核心概念=——倍數
    2018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核心概念=——倍數 2018-03-08 15:03:35|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公式匯總
    國考行測資料分析部分,眾多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都會投資大量時間,這個部分也確實是付出必有收穫,在考場上想要快速拿下資料分析,我們對於這部分考查的概念公式還是有必要爛熟於心的,今天中公教育專家為大家總結了資料分析中能夠用到的所有公式: 增長
  • 2020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如何正確閱讀文字資料
    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國考頻道提供2020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行測資料分析速算技巧,包括增長量、增長率、倍數、比重、平均量等。本文整理2020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如何正確閱讀文字資料。更多國考公務員考試信息,請點擊國家公務員網。
  • 2020甘肅省考行測資料分析備考技巧:倍數
    2020甘肅省考行測資料分析備考技巧:倍數 甘肅公務員考試公共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其中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
  • 2015國考地市行測資料分析題考點解讀
    2015國考行測已經結束,今年行測分為省級和地市兩套試卷,試卷的難易程度有所不同,副省總體持平,地市降低,今年的國考總體難度是下降的。兩套試卷題量也有所不同,省級題量不變,仍舊是135題,而地市題量有所減少,為130題,數量關係減少了5道題,對於不少考生來說是件值得開心的事情。
  • 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百分數與百分點的異同
    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國考頻道提供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行測資料分析速算技巧,包括增長量、增長率、倍數、比重、平均量等,本文整理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百分數與百分點的異同。在行測資料分析的材料中會出現百分數與百分點這兩個概念,且經常同時出現。如果考生不理解各自的含義,就無法對材料進行精準的分析。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技巧:7組易混淆的成語辨析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技巧:7組易混淆的成語辨析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技巧,7組易混淆的成語辨析,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公式匯總來了,記不住的考生總結一下吧
    國考行測資料分析部分,眾多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都會投資大量時間,這個部分也確實是付出必有收穫,在考場上想要快速拿下資料分析,我們對於這部分考查的概念公式還是有必要爛熟於心的,今天中公教育專家為大家總結了資料分析中能夠用到的所有公式:增長
  •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技巧-弄清資料分析的「量」與「率」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技巧-弄清資料分析的「量」與「率」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國考行測技巧,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0國考:行測數學運算高分技巧之整除在數學運算中的運用
    2020國考:行測數學運算高分技巧之整除在數學運算中的運用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數學運算高分技巧,2020國考行測備考,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之兩期比重比較和計算
    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國考頻道提供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行測資料分析速算技巧,包括增長量、增長率、倍數、比重、平均量等。本文整理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之兩期比重比較和計算。 推薦查看>>>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招錄專題 國考信息匯總
  • 2014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必考概念:倍數
    2014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必考概念:倍數 2014年山東公務員考試筆試輔導簡章2014年山東省公務員考試即將來臨,為了幫助廣大考生積極備戰山東公務員考試,中公教育專家特別推薦考情資訊,深度剖析時下熱點,整合公考疑難問題,預祝廣大考生在山東公務員考試中金榜題名,榮獲佳績。
  • 2020國考:行測資料分析如何提升比較大小的速度
    資料分析在國家公務員行測考試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資料分析如果做的不好,進面的機會就很小。從國考資料分析的考情來看,每年考試的題量很穩定:四篇材料,每篇材料5道問題,共計20題。這20道題的類型要麼是計算,要麼是比較大小。
  • 2018國考行測備考言語中的邏輯填空詞語辨析
    2018國考行測備考言語中的邏輯填空詞語辨析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北京華圖,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2018年國考行測言語句法成分辨析:主謂賓定狀補
    2018年國考行測言語句法成分辨析:主謂賓定狀補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18年國考,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句法成分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2021國考行測技巧:資料分析如何準備?
    國考可謂是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在經濟下行的當今,殺條血路,實屬不易。加之今年疫情影響下經濟發展的萎靡,公考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鐵飯碗」。如何在眾多競爭者中處於優勝的地位,備考至關重要。資料分析在考試中往往是一個拿分點,也是容易丟分的。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從資料分析的角度一起為2021國考而奮戰。
  • 2020甘肅省考行測資料分析備考技巧:倍數相關概念的區分
    甘肅公務員考試公共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其中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綜合知識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