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歐洲專利局上訴委員會駁回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專利優先權日主張,並撤銷該研究所的歐洲專利。
歐專局發布了其裁決依據。
通常而言,專利的申請日是評估有效性的日期。但是,有時候,專利可基於較早披露發明的專利主張更早的日期——優先權日。
在本案中,專利的優先權日尤為重要,因為許多其他的研究所和研究人員聲稱先於博德研究所發現了CRISPR——一種基因組編輯技術。
2018年,歐專局異議部門裁定,系爭專利無權獲得優先權日。CRISPR原始專利申請已在美國提交,有4名發明人。但是,當通過國際專利程序在歐洲提交專利申請時,發明人之一沒有被列入歐洲申請中。
因此,異議部門認定專利無權獲得優先權日,並由此缺乏新穎性,換句話說,由於相關內容已經發表,該專利不能被視為新的發明。
博德研究所提出申訴稱,歐專局對優先權的處理方式不正確,當在先申請在美國提交時,某些條款的解釋應以美國法律為準,在本案中也應如此。
上訴委員會駁回了申訴並發布了書面裁決。委員會認定其有權決定優先權資格問題。委員會指出,歐專局關於優先權問題的案例法已經確立,不能違背。委員會還裁定所有申請人的名字必須在初始申請和主張優先權日的後續申請中一一列出來。
生命科學領域的專家阿沙瓦力.丘裡(Asawari Churi)表示:「儘管該裁決在意料之中,考慮到歐專局長期以來的實踐,該裁決也很好地證實了該局對優先權日的處理方式。」
博德研究所擁有許多其他專利,同樣因優先權問題變得非常脆弱。丘裡表示:「很有可能這些專利以及其他受優先權問題影響的專利也將被基本或完全撤銷。」
但是,這未必是有關CRISPR專利的最後定論。
「博德研究所因持有專利和待決專利申請成為該領域的主要領導者之一。還有些專利和專利申請涉及更具體的發明和平臺。這些以及此類平臺的使用意味著糾紛很可能會持續幾年。」
CRISPR是一種相對簡單但非常強大的編輯基因組的工具,能讓科學家改變DNA序列和修改基因功能。CRISPR具有轉化藥品和診斷,以及治療和預防許多疾病的潛能,已被用於開發監測新冠病毒等傳染病的診斷工具。在未來5年,該技術估值超過50億美元。
博德研究所因CRISPR的所有權問題在歐盟和美國與其他研究所和研究人員展開了曠日持久的鬥爭,包括由生物化學教授珍妮弗.道德納(Jennifer Doudna)牽頭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維也納大學以及法國基因學教授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2020年10月,沙爾龐捷和道德納因其在CRISPR領域的成果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編譯自www.pinsentmas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