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學招生服務中心(UCAS)最新發布的《2020年英國本科申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申請英國大學本科的中國學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
在留學這種「教育升級」的問題上,真正想出國留學的學生間似乎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留學形勢再難,辦法也比困難多,疫情是挑戰更是機遇!
近日,胡敏教授在直播中給大家送了一顆「定心丸」,傾情講述「如何打好世界名校申請三大攻堅戰」,拒絕千人一面,助你弄潮搏浪!精彩直播內容如下:
親愛的家長朋友、同學們、各位網友,大家好!
非常高興有機會跟大家就留學教育的話題,進行深度的探討。疫情對各行各業衝擊很大,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也擾亂了我們的人生規劃。但是在我看來,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分水嶺,能夠真正地區分假留學與真留學。
很多家長朋友,還有孩子,依然是比較堅定的。短期的困擾並不會影響其長期的規劃。我們可以看到英國教育文化委員會公布過一個數字:只有1%的原計劃出去的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留學計劃——推遲或放棄留學。
我們再看第二個數據,英國最新公布的2020年到英國去讀本科的國際學生中,中國留學生增長了23%。嚴格意義上講,這次疫情對我們是一個考驗,我們會更加慎重地對待留學,更好地、更周密地進行規劃。全球化趨勢是勢不可擋、不可逆轉的。
究其原因,是我們需要一種International Experience,我們需要國際經歷,去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才幹,結交更多的朋友,為今後的人生和事業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對於中國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年輕人來說,他們也非常有必要到中國來留學、生活、工作,甚至追尋他們的中國夢。中國在崛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世界各國都在中國看到了機會和挑戰。對於中國學生,我們需要的是International Experience,對於世界青年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China Experience中國體驗。無論留學生是走出去還是走進來,都會是世界文化交流和互動的一種常態。
疫情肯定會在留學方面給大家帶來一些影響。在這裡我以哈佛大學等美國的332所大學的招生官聯合發表的關於2021年招收國際學生的聲明為例,帶大家關注以下5個重點內容。
在疫情背景下,申請2021年入學的學生,要能夠講清楚自己是如何應對疫情的。比方說如何自我管理:遵守社會防疫規則,保持社交距離、遠離聚會、戴口罩等。
有人解讀,僅僅是因為今年的疫情,所以這一標準成為了重點,但我並不能認同這一觀點,它反而說明了一個問題:教育在回歸自己的本質。作為孩子來說自己都不能好好照顧自己,怎麼走好人生的下一步?做不到自我調節、自我適應和自律,如何管住你今後的人生?所以我認為疫情是這一招生錄取標準出臺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同時也蘊含了教育對學生長遠素養的期待。
學生的學術表現即學習成績,GPA。招生官在疫情情況下看學術成績進行考量時,他會看什麼?疫情之前,你的學習成績怎麼樣?在疫情期間,你的學習是否受到了影響?有什麼變化?以此判斷你是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是在疫情期間迷失了方向,學業上在退步。自主學習能力很強的學生會利用這個時間選擇一些在線課程進行學習,想方設法、多多益善地接觸一些教育資源,來強大自己。
這一標準指在疫情下,學生對社區做出了哪些貢獻,強調學生的參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反思一下孩子有沒有關注社區、關注社會,這是作為一個公民特別是先進公民,甚至是世界公民很重要的意識。無論身處何方你都不是一座孤島,是否能夠關愛他人,為他人提供幫助,反映出學生的素養、反映出學生的領導力、組織才幹。
我們往往會把觸角放在家庭之外,讓孩子到大風大浪中去鍛鍊,取得更多的經驗,以增強他申請學校時候的競爭力。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家庭角色對孩子個人的影響。作為孩子、作為兒女,對父母的孝敬、對老人的關愛,對其他家庭成員、兄弟姊妹的照顧,一個只有熱愛自己家庭的人才會去熱愛這個社會、愛這個集體。這是人性顯現非常關鍵的因素。
雖然疫情期間,課外活動和暑期活動無法正常進行,但在家庭中、社區裡可以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來展示自己的想法、想像力、創造力以及協調和合作能力。
以上5條標準內容,學生可以在準備個人陳述、講自己的故事、老師寫的推薦信等明年申請留學所需遞交的材料時作為一項重要參考依據。哈佛大學作為風向標,在留學申請上具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
疫情也許會影響我們的留學規劃,但疫情對有夢想的人是影響甚微的,我們會對自己真正的夢想無比堅定!在逆境中成為一個逆行者,成為一個更能夠經得起磨難的考驗、擁有堅強意志力的年輕人,堅持走出去、闖世界、創世界。
在疫情之初我們團隊十分擔心對於新航道的影響,但新航道前程留學同比去年增長顯著,我們的團隊始終非常堅定、非常有戰鬥力,致力於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哈佛大學等300多所大學2021招生指引的5個標準(自我照顧、學術表現、服務和對他人的貢獻以及家庭貢獻、課外活動和暑假活動),作為企業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
新航道作為一家教育服務企業,要確保精緻服務。疫情之下,無論家長還是學生大家很焦慮,我們要關懷、要照顧好大家的情緒。方方面面的服務要更加體貼、更加入微、更加到位。
第二:
要鞏固主營業務。新航道留學考試培訓,雅思、託福、SAT、GRE、PTE、多鄰國等等主營業務,要鞏固它並做到極致,要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認真對待每一個業務。
第三:
與此同時我們也正在開拓國內新的業務,加強抗風險的能力。這一代的孩子是「戰疫一代」,生於2003年非典,今年又碰上新冠疫情。在經歷了這場歷練、度過這段不同尋常的心路歷程後,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家長和孩子們也要總結出3點內容。
我們今天講座主題是「如何打好世界名校申請三大攻堅戰」,留學申請包含很多環節,如英語能力、高中的GPA、課外活動、老師的推薦信、個人陳述,甚至還可能包括面試環節,這些環節在留學申請中是基本的內容。
在整個申請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最大的難點、痛點是什麼?首先在講這個主題之前,我們來看一個女孩子的故事。
商嘉琦,她的父母親用心去愛護、去培育,讓她成為一個全能少女。琴棋書畫、能歌善舞、文理兼修,她獲得的獎項數不勝數:山東省校園學生才藝展示語言類一等獎、世園會小使者戲曲一等獎、北大模聯傑出代表團獎、青島市中小學生藝術展演聲樂金獎、青島市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校園作詞類演講、21世紀英語演講比賽山東省一等獎、中國高中生美式辯論賽青島第八強、改變世界的中國少年演講比賽亞軍。她的託福成績是117分,SAT成績是1510分,2019年被劍橋大學教育專業錄取。
現在她是新航道錦秋A-Level的形象大使。前幾天她向全國A-Level的同學進行了一場關於「劍橋大學校園生活及英國留學前應該如何準備」的分享會。
這是一個有夢想的孩子,她的夢想是什麼?她想要用教育改變世界,所以她選擇就讀劍橋大學教育專業。
這是新一代學霸的形象,完全顛覆了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學生時期的學霸形象。原來我們說只要會讀書、會考試,就是真正的學霸。而新時代真正的學霸是什麼?是全能多面手,對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
下面要提到的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記住:2015年哈佛大學有接近4萬人申請,只錄取2100人,而最終入學的只有80%。在國內考上了清華、北大但入學率只有80%這個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因為去國外讀書很多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有他們自己獨立的思考。哈佛入學率80%,另外的20%的學生去了哪裡?去了別的學校。像排名在最前面幾名的普林斯頓大學入學率是多少?60%。還有很多大學入學率低於50%。所以這些孩子們是在追隨他們的內心,他在申請時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學校,拿多所學校的Offer,最後選擇他心儀的,他真正覺得That’s where I belong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這就是我夢想的目標院校。
另一個具有衝擊的數據,在申請哈佛大學的4萬學生中,有3000人SAT基本上是滿分。SAT即美國高考,4萬人裡有3000人美國高考滿分,但只錄取2100人,被錄取的人數大大少於SAT滿分的學生。
有一個中國女孩子SAT考了滿分,她的家長問為什麼我的孩子得了滿分但沒有被哈佛錄取?新航道顧問Jon Mills,哈佛大學前亞洲中心的主任說:「我幫你去招生辦問一問。」實際上她雖然分數非常好,但其他的什麼都沒有做,沒有去培養和儲備其他素質,只會讀書和考試。不僅哈佛大學沒有錄取她,包括MIT、斯坦福還有常青藤等學校都沒有錄取她。
哈佛更傾向於錄取能夠在課堂中和其他學生有很好的互動、產生友誼的學生。
哈佛大學另一年招收了2032名學生,34000名考生申請,其中3800人在高中班級裡排名第一,分數的競爭優勢並不突出。哈佛每年招生人數自2015年開始較為穩定,但隨著中國申請留學生人數的增加,申請成績的趨同化,世界名校的申請會變得越來越艱難。
(未完,下一篇文章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