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

2020-12-25 中國日報網

中國網7月31日訊(記者 曾瑞鑫)2018年7月29日,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胡敏教授應共青團中央學校部邀請出席"第五屆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副總裁、新航道山東學校校長董會明一同出席了本次大會,受到了團中央學校部中學處副處長張建以及青島九中校長馬志平、書記侯芸、校長辦公室主任高峰的親切接待。

模擬聯合國 (Model United Nations),簡稱模聯(MUN),是對聯合國大會和其它多邊機構的仿真學術模擬,是為青年人組織的公民教育活動。"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則是由共青團中央學校部等主辦,旨在發揮共青團實踐教育活動在助推中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的作用。為擁有夢想並勇於追求的中學生提供放眼全球、共商天下事的平臺。培養中學生批判思維、公開演講、求同存異、團結協作以及獨立研究能力;啟迪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鍛鍊領導力與創造力,促進中學生全面發展。

青島九中是全國百所百年名校之一,山東省規範化學校。作為"第五屆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的承辦單位,校長馬志平對胡敏教授一行人的到訪表示歡迎,並向胡敏教授為九中設立的獎學金項目表達了感謝。胡敏教授也表示,十分認同九中"見賢思齊"的校訓。雙方就各自的教育理念進行了交流,表達了希望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推進教育國際化,培養更多優秀學生的美好願景。

這些年來,在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們不斷感受到全球化和科技進步來帶的衝擊。這麼一種形勢下,如何讓自己可以遊刃有餘地適應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作為本屆"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邀請嘉賓,胡敏教授結合本次大會"心懷天下、放眼未來"的主題,和大家進行了關於《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的專題分享。

什麼是"全球勝任力"?

首先,胡敏教授從"全球勝任力"的四個維度為大家進行了解釋,"全球勝任力,即對地區、全球和跨文化議題的分析能力;對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觀的理解和欣賞能力;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開放、得體和有效的互動的能力,以及為集體福祉和可持續發展採取行動的能力。"

胡敏教授還從"全球勝任力"的四個維度,與同學們分享參與模聯的重要意義:曾經有人說過:"一次模聯,一生贏家。"參加過一次模聯,你整個視野、整個胸襟、整個素養,將會得到一個全方位的拓展!

首先,我們在"調查"這個世界!我們在看地方的、跨區域的、全球的、跨文化的種種問題!我們的議題會關注無人機的前景與隱患、非洲女性的權益與保障、小型輕型武器的監管、新型合作夥伴關係的構建、海洋生態環境的治理等等,我們所思考的問題,是屬於領袖領導者考慮的問題,這讓我們有一種真正的使命感和責任擔當。儘管我們身處九中,但是我們實際上通過網際網路,已經觸及到了全球,通過多種手段去獲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去思考這些問題!

其次,我們今天在場的每一個"外交家",請允許我這樣稱呼大家。你們代表了不同國家的利益,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不同,我們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我們要理解、要欣賞、要尊重。

第三,我們在交流思想,我們在表達一切,向世界表達!在這裡我們要了解各個國家的風俗習慣、社交禮儀、宗教信仰、政治背景、歷史淵源、邊界方面等問題,並且在溝通表達之間傳達自己的主張!

最後,我們會採取行動。我們每一位"外交家"在這裡,在每一個會場,每一個工作委員會,每一個工作小組,最終我們都要通過精密的考慮和安排拿出決議、給出解決方案。

胡敏教授指出,未來需要的正是具備這些能力的人才。而模聯大會實際上做的事情就是在給自己一次全方位提升全球勝任力的機會,給自己一次徹底且完整的實踐機會。他建議大家好好珍惜,為提升全球勝任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他還列舉了一個身邊的"全球勝任力"青年的故事。在新航道學校有這樣一位女同學,自幼熱衷公益與環保事務,高中時參加了環保社團,為學校建立了三個廢舊電池回收處,孜孜不倦地做了大量分類垃圾知識宣傳。今年,她報考了全美排名前10的杜克大學數據分析專業的研究生,並被錄取。她說:"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的一言一行都會產生數據,這就給大數據應用到環保提供了可能。"她希望通過學到的知識,助力中國乃至世界環保事業的發展,大到利用數據進行汙染溯源,風險評估;小到一次性餐盒的使用、環保出行等方方面面。

在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勝任力從知識到技能、從態度到價值觀的每一個維度如何萌芽、生長,幫助她參與到全球化和跨文化的生活,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如何打造"全球勝任力"?

硬實力

胡敏教授從兩個方面為大家講述了如何打造全球勝任力:

第一,要具備與世界連接的能力。

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的人數超過60萬,而全世界各個國家地區到中國來留學的人數為48.92萬。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這已經變成一種趣味、雙向的互動了。

全球化浪潮分為三個時代。1.0時代是通過絲綢之路實現了東西互鑑;2.0時代則通過海洋文明形成了以西方特別是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格局;目前我們正步入全球化3.0時代,以"一帶一路"為載體、以互聯互通為動力、以包容天下為法則的全新時代。

"一帶一路"是一個凝聚著東方智慧的偉大倡議,將中國與世界緊密地連接起來,將"中國夢"與"世界夢"完美地融合起來,彰顯了當代中國人以博大的胸襟、接納的態度、包容的姿態逐漸主導全球化的進程。

"我堅定地相信,中國夢也會像以往的美國夢一樣,變成全世界有志之者的共同夢想,這天一定會到來,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去相信中國夢和世界夢是相互連接的,是互通的。在這麼一個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地去尋找自己的定位。你在哪裡你去哪裡,你怎樣和這個世界連接,你怎樣練就一身的本領,在市場風雲拳打腳踢,在全球的舞臺上展示你的才華、你的理想、你的追求。"胡敏教授說。

第二,要具備人文科技素養和外語能力。

"人文科技素養和外語能力。在我看來是什麼?是硬體,是硬實力。"胡敏教授說。

人文科技素養可以用三個單詞來概括。

第一個單詞是STEM:S-science(科學)、T-technology(技術)、E-engineering(工程)、M-mathematics(數學)4個單詞的首字母,組合起來就是純粹的科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舉世公認。

第二個單詞是STEAM:多了一個字母A,加了一個藝術(Art),意味著要增加藝術方面的人文素養,包括音樂、書法、繪畫、舞蹈……美是超越國界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美將天涯海角的人連接起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第三個單詞是STREAM:在STEAM中間加了一個"R"。R代表Reading and Writing(閱讀和寫作)。為什麼要強調閱讀和寫作?因為現在大家都習慣於碎片化閱讀,寫作能力出現全球化下降。教育家朱永新曾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以閱讀和寫作能力為基石的人文素養,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第二個硬實力是外語能力。

十年之前,外語能力還是軟實力。軟實力什麼意思?像我們這代人外語好的,絕對能迅速脫穎而出,都是一些佼佼者,有無數個很好的機會是向這些人傾斜的。但是到了現在這一代年輕人身上,外語能力就是一個硬實力。

建議大家用英語去了解這個世界,用英語去探索這個世界,用英語去與這個世界溝通,去創造一些可能,而不是把它作為一種考試,即便有的同學可能準備出國留學,要參加各種英語考試,也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不要單純為了考試而學英語。

如何打造"全球勝任力"?

4個C和中國根基

除了這些硬實力,想要成為具備"全球勝任力"的人才,還應該怎麼做?胡敏教授深入為大家進行了剖析。

首先,還需具備如下四個方面的能力,即常說的4個C。

第一個C,Communication,溝通能力。在美國,所有的大學新生無一例外必須學"大學語文"(大學寫作/公眾演講/修辭學)。美國大學要求新生每周閱讀經典書籍,寫讀書報告,期末要當著全體老師和同學的面發表一場演講,考查學生的演講內容是否具有思想內涵,能否引起聽眾的思考、分析、質疑甚至探索的欲望,演講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體態語言是否引人入勝,語音語調是否抑揚頓挫……所有這些訓練,都是為了培養學生在溝通表達方面的素養與能力。

第二個C,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關鍵詞是質疑與求證。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對於任何主張包括權威的主張,都要保持自己獨立的見解,透過現象看本質。

第三個C,Collaboration,合作。這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短板。我們無時無刻不生活於人群之中,將來走出校門就有可能與世界各地的人打交道。不論對方是何種文化背景、有哪些風俗習慣,都應和衷共濟、求同存異、通力協作。

第四個C,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創造力與創新。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引擎,潮流浪尖的弄潮兒和各行各業的領先者,其肌體內一定深植著創新的基因。

如果說人文科技素養和外語能力是左手,4個C是右手,那麼更重要的大腦就是一個人的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能力了。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能力是打造全球勝任力的前提。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創意、不缺計劃,缺的是說到做到、一諾千金的自律能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胡敏教授強調,"全球勝任力離不開腳下的土壤與大地。你是一個中國人,你得讓自己的身上透露出中國文化的精氣神和自信。全球勝任力,絕對不是數典忘祖,崇洋媚外,全球勝任力更加強調你要愛中國,要以廣博的胸襟,以開放的心態和包容的姿態,去熱烈地擁抱世界,擁抱未來。"

胡敏教授的分享言真意切,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穫,為成為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中國青少年,成為適應21世紀的國際化人才而努力,描繪出最美好的未來,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

在此預祝"第五屆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圓滿成功!

相關焦點

  • 全球勝任力的培養迫在眉睫 優加青少英語樹立行業標杆
    他們具備的這些能力其實就是「全球勝任力」。人大附中的翟小寧校長曾在演講中說:「我們培養的學生一定是有面向未來的技能、能夠與時俱進的,要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大愛精神、德才兼備的未來公民,培養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國脊梁,培養人文和科技相交融的跨界創新型的全球化人才。」
  • 讓青少年勝任未來,優加青少英語課程體系全面升級!
    (少兒基礎段)、Optimise(青少提高段),按12個級別梯度進階設計,逐步培養孩子的全球勝任力,完美對接劍橋通用英語五級考試(MSE)。變革近乎脫胎換骨,但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善於觀察的胡敏,是一位長期關注青少年成長的「麥田裡的守望者」,他發現當代青少年已明顯呈現出兩大趨勢性特徵:1.
  • 新航道旗下優加青少英語:推出全球勝任力課程體系
    (優加青少英語「全球勝任力」課程體系)優加青少英語專注6-16歲青少年全球勝任力的培養。2017年8月,優加青少英語品牌正式對外發布,其總部設立在北京,目前分校已輻射石家莊、杭州、南京、武漢等全國17餘個城市,建立教學中心35個,在校學生人數超過萬人。
  • 胡敏英語勵志獎學金籤約頒獎儀式專題報告會在南師範大圓滿舉行
    李久生副校長和胡敏教授籤訂南京師範大學胡敏英語勵志獎學金協議。據悉,胡敏英語勵志獎學金旨在激勵學生勤奮學習、積極上進,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為學校人才培養貢獻力量。本次為第二期南師大胡敏英語勵志獎學金籤約儀式,早在2016年,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已和南師大籤署過三年期的獎學金。
  • 熬一碗全球勝任力的「四物湯」
    培養青少年的全球勝任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這讓我想到了中醫養生的「四物湯」,四種藥材綜合協調發揮作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需要具備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青少年,需要視天下為己任,需要有勇氣探索未知、有能力走向世界,像一個全球公民那樣主動行動,為創造光輝燦爛的人類文明做出自己的貢獻。
  • 提升核心素養 讓青少年勝任未來
    「傳統的教學正面臨著空前的挑戰,我們一直在思索,怎樣給今天的中國孩子,提供更科學更合理的課程體系,讓他們能真正勝任未來?」有「中國雅思之父」之稱的胡敏說道。
  • 「全球勝任力」英語課程體系落地中國 劍指青少英語教育「藍海」
    面對競爭尤為激烈的青少英語教育市場,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胡敏教授表示,青少年英語學習已邁入一個新時代,不再簡單停留在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而應通過英語提升孩子的全球視野、語言運用能力、全球化人才核心素養和中國根基,培養青少年的全球勝任力。
  • 胡敏教授:重塑英語學習 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青少年
    面對日趨多樣化的世界,中國青少年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需要重新審視英語學習——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能力,它賦予青少年走向世界、探索未知的勇氣,更為他們迎接未來做好準備。 進入21世紀,世界多個國家及主要國際組織均實施或提出了適應21世紀知識社會的人才培養框架,全球勝任力成為21世紀人才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指標。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也對未來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優加青少英語首推「全球勝任力之外語能力」系列講座
    近日,青少英語教育品牌---優加青少英語推出優加媽媽課堂「全球勝任力之外語能力」系列講座,通過外語學習熱點話題講座與探討,培養孩子與世界連接的能力。 5月16日,該系列講座第一期《小學階段如何學好英語》以線上直播的方式成功舉辦,正式拉開了「全球勝任力之外語能力」系列講座的帷幕。
  • 優加青少英語推出全球勝任力課程體系,7個城市將率先推出
    多知網3月30日消息,今日,優加青少英語與劍橋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全球勝任力課程體系啟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雙方宣布,由優加青少英語引進的《劍橋全球英語》(Cambridge Global English)課程全面落地中國。
  • 優加青少英語:專注於3-16歲青少英語教育和全球勝任力的培養
    查安然:優加青少英語專注於3-16歲青少英語教育和全球勝任力的培養,2017年8月20號優加青少英語品牌正式對外發布,總部設立在北京,目前已輻射全國20餘個城市,建立40餘個教學中心。創始人胡敏教授構建了優加的全球勝任力模型,是一座全球勝任力大廈,以全球視野(Global Perspective)為頂,中國根基(Chinese Culture)為底,六大核心素養為支柱,兩側是作為硬實力的人文科技素養(STREAM)與外語能力(Foreign Language Skills),中間是作為軟實力的國際人才核心素養4C,即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溝通(Communication
  • 豆腐不是奶酪——疫情下的全球勝任力及數字勝任力
    因為在疫情之下,我們不得不生活在這樣兩個世界中:一個是全球的世界,一個是數字的世界。而教育者需要思考的是:怎樣才能培養我們的學生在這兩個世界中生存的技能:也就是全球勝任力和數字勝任力。因為這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而是我們未來的生存技能。2.
  • 全球勝任力:未來大學生的標配
    也就是說,將來的大學生將不可避免地被國際化,在職場上與來自全球的人才競爭。今年高考的孩子們很快就該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了,在送孩子遠行的各種準備中,父母最好能跟孩子聊聊全球勝任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都應儘快在滾滾流淌、不舍晝夜的洪流中,尋覓到自己的位置與未來。因此,教育的視野裡不可沒有全球勝任力,家庭教育不可不涉及全球勝任力,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獲得這種與世界連接的能力。    要具備人文科技素養和外語能力當代中國大學生必須具備的硬能力,一個是人文科技素養,另一個是外語能力。
  • 陳曉瓊名師工作室全球勝任力未來英語課程之世界課堂三:The fox and the rooster
    全球勝任力教育能培養學生進行系統思考,強調知識的跨學科應用,這都是解決這些具有多維性的問題所需要的。自2018年開始,廣東省陳曉瓊名師工作室發起僑鄉少兒行全球勝任力未來英語課程公益活動,聯合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服務英語教師專業化成長,為僑鄉少年兒童提供未來英語課程體驗,助力學生擁有全球勝任力素養。
  • 中黃總校長支招,世界暢談的「全球勝任力」 該如何培養?
    以下是崔校長分享的重點回顧什麼是全球勝任力?培養全球勝任力要通過什麼來學習?提升全球勝任力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全球勝任力該如何評估?全球勝任力的四個目標維度(左) IB國際情懷的三大表現(右)培養全球勝任力要通過什麼來學習?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在解讀PISA2018全球勝任力報告時表示,全球勝任力不是學科學習的產物,而需要專門的關注和培養。
  • 胡敏教授再登光明日報《留學》雜誌封面!
    胡敏在活動現場發表講話 聚焦中國根基與全球勝任力 培養而培養兼備中國根基與世界胸懷,具備全球勝任力,能為人類福祉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的中國青少年,正是新航道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 如今,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中國留學生人數超過160萬。留學身份已經不再是幾十年前人才市場上的「稀有貨品」。身處在日益扁平化、信息日益公開透明的時代,如何通過留學幫助孩子培養真正的競爭力?
  • 陳曉瓊名師工作室全球勝任力未來英語課程之世界課堂四:When Tang Poetry Meets English
    全球勝任力教育能培養學生進行系統思考,強調知識的跨學科應用,這都是解決這些具有多維性的問題所需要的。自2018年開始,廣東省陳曉瓊名師工作室發起僑鄉少兒行全球勝任力未來英語課程公益活動,聯合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服務英語教師專業化成長,為僑鄉少年兒童提供未來英語課程體驗,助力學生擁有全球勝任力素養。
  • 廣東省陳曉瓊名師工作室全球勝任力未來英語課程之世界課堂系列(五):Packing up Your Luggage
    全球勝任力教育能培養學生進行系統思考,強調知識的跨學科應用,這都是解決這些具有多維性的問題所需要的。自2018年開始,廣東省陳曉瓊名師工作室發起僑鄉少兒行全球勝任力未來英語課程公益活動,聯合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服務英語教師專業化成長,為僑鄉少年兒童提供未來英語課程體驗,助力學生擁有全球勝任力素養。
  • 【聚焦2020計劃】全球勝任力中心:小樓裡的大千世界
    幾十年來,陳寅恪、聞一多、費孝通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大師,都曾在這裡留下足跡。2018年,勝因院22號小樓內部全面翻新,並在全球勝任力中心的統籌下,面向全校師生開放,提供全球勝任力活動的舉辦場地。所謂全球勝任力,即在國際與多元文化環境中有效學習、工作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具體而言,包括世界知識與全球議題、語言、開放與尊重、溝通與協作、自覺與自信、道德與責任等六大核心素養。自成立以來,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以學生全球勝任力培養需求為導向,以提升育人實效為目標,持續打造高水平、專業化的全球勝任力輔導支持體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胡敏:英語學習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有人戲謔「中國人學英語,活到老學到老,英語就是學不好」,胡敏不僅很好地反駁了這句話,還和大家分享了如何才能真正學好英語的「秘訣」。他從英語教學講到親子閱讀,從自己兒子的成長過程講到對孩子的培養,從出國留學、全球勝任力講到人工智慧、翻譯軟體等。    「英語學習能夠助力人生的騰飛,這才是學英語最強大的內驅力」,胡敏的整場講座充滿了滿滿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