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0計劃】全球勝任力中心:小樓裡的大千世界

2020-12-23 清華大學新聞網

通訊員 任玲瑮 徐盈

在清華園的西南角,坐落著一群紅磚砌成的小樓。

這群小樓由林徽因先生於1946年參與設計,並由朱自清先生提名為「勝因院」。幾十年來,陳寅恪、聞一多、費孝通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大師,都曾在這裡留下足跡。

2018年,勝因院22號小樓內部全面翻新,並在全球勝任力中心的統籌下,面向全校師生開放,提供全球勝任力活動的舉辦場地。

勝因院22號

清華大學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Center for Glob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at Tsinghua University)成立於2018年4月,旨在推進全球勝任力融入清華人才培養全過程,服務於學校的全球戰略。所謂全球勝任力,即在國際與多元文化環境中有效學習、工作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具體而言,包括世界知識與全球議題、語言、開放與尊重、溝通與協作、自覺與自信、道德與責任等六大核心素養。

自成立以來,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以學生全球勝任力培養需求為導向,以提升育人實效為目標,持續打造高水平、專業化的全球勝任力輔導支持體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工作坊:於小樓之中看見世界

工作坊,是全球勝任力中心開展的一項常規活動,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全球勝任力工作坊以小班化體驗為主,強調互動性和參與性。每次工作坊針對一個主題,設計情景,由主講者引導學生參與互動,以體驗、感受助推知識理解與素養提升,聚焦如何與來自不同文化傳統的同學同事交流、共事。

全球勝任力工作坊六大系列

目前,工作坊設有多個不同的子系列,分別為iCulture文化浸潤、iWorld視野拓展、iCon自信表達、iCan能力提升、iDo實踐訓練、iThink核心思維。通過多媒體、角色扮演、情境模擬與反思等方式,工作坊為同學們提供了獨到的全球勝任力提升訓練,引導同學在多元文化融合和深度交流中開拓國際化視野。2019年,中心共提供全球勝任力工作坊272場,覆蓋近30個院系,2230人次,滿意度達到90%,其中,本科生佔比66%,研究生佔比34%。

工作坊參與同學合影

此外,全球勝任力中心還特別推出了「iCon全球勝任力朋輩導師計劃」,邀請有豐富國際交流經驗的青年學生、校友擔任講師,以同齡人的視角組織工作坊及活動,向有意願參與國際交流但缺乏相關經驗經歷的學生分享經驗、傳授方法,同時也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作為朋輩導師的參與者的全球意識與基本素養,提升職業競爭力、國際組織勝任力和全球學術研究勝任力。

海外實踐:從小樓出發走向世界

2019年4月28日下午,全球勝任力海外實踐課程啟動會在勝因院22號英華學者之家舉辦。

全球勝任力海外實踐課程啟動會與會嘉賓合影

全球勝任力海外實踐課程,是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聯合校團委與新聞學院,於2017年開設的3學分、96課時的一門實踐課。自開課以來,每一年都有學生從勝因院22號這座小樓出發,走向世界各地。

2018年暑期,「絲路新探」赴巴西社會實踐支隊的14名師生參訪了由中國國家電網巴控公司贊助的「馬累明日之潮交響樂團」公益項目。以音樂為途徑,中國企業為巴西貧民階層青少年提供了一種遠離犯罪、走出貧困的可能,也探索出一條民心相通新路徑。交流最後,樂團邀請師生共唱中國經典曲目。

「絲路新探」赴巴西支隊師生與馬累交響樂團共同奏唱《我的中國心

「當我和孩子們一起演奏《茉莉花》,共同奏唱《我的中國心》時,我才第一次感受到歌詞中的長江長城和黃山黃河是如此激揚振奮,感受到中國心可以和世界大家庭這樣親密地連接交融。」人文學院2015級本科生張子涵感嘆道。

「印象」支隊參觀印度金德爾大學

清華大學物理系「印象」調研支隊探訪了印度,在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引導下深入孟買達哈維貧民窟,了解貧民窟小作坊產業發展和兒童教育現狀;在泰姬陵、賈瑪清真寺親身體驗印度宗教文化的理解;參訪索邁亞大學、金德爾全球大學等高校,與當地教師、學生進行了深入交流。

物理系2016級本科生孫栩瑭在實踐感受中寫道:「這七天的經歷教會我,建功新時代需要青年一代著眼全球進行思考,看到差異及其原因,更要立足本土、紮根祖國大地,用努力去作出實際的貢獻和改變。」

同學們在「教授全程參與、人員精心選拔、行前系統培訓、成果持續產出」的實踐教育模式下,有效提高了全球勝任力;在走出中國看中國的過程中,更加堅定了「四個自信」;在文化浸潤和深度交流中,進一步深化了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

情境訓練:以小樓為軸聯動世界

「全球勝任力要在全球平臺上培養,世界眼光要在『闖世界』的過程中樹立。」邱勇校長在全國教育外事工作會議上如是說。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除了提供技能訓練、文化浸潤和海外實踐機會外,全球勝任力中心還致力於打造全球平臺,為同學們提供真實的國際交流情境。

2019年,中心首次提出以情境訓練提升全球勝任力培養效果的教學思路,為學生打造真實的跨文化交流平臺,並在活動前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全球勝任力訓練。一年中,圍繞「可持續發展」「跨文化溝通」「中國與世界」三大主題,全球勝任力中心提供了豐富的情境訓練資源。

在可持續發展目標主題方面,中心支持清華學生代表參加第68屆聯合國公益組織大會及預備會議、2019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青年論壇、APCChE2019青年創意賽、MCCCOP模擬氣候變化大會、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等活動。

在跨文化溝通主題方面,中心大力支持「模擬上合」青年會議、中英人文聯盟青年學生論壇、IMUSE中美大學生交流論壇、東北亞新視野論壇青年會議、絲路電影交流計劃、院系跨文化交流基金等活動,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

雷薩·米爾卡裡米(Reza Mirkarimi)與現場觀眾互動(2019年)

2019年11月7日,伊朗著名導演雷薩·米爾卡裡米(Reza Mirkarimi)應清華大學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與學生「一帶一路」研究協會(SABRI)之邀,攜新作《夢之城堡》(Castle of Dreams)出席在清華大禮堂舉行的「絲路電影交流計劃·伊朗當代電影藝術巡禮」放映會。伊朗駐華大使夫人科沙瓦茲(Keshavarz-zadeh),文化參贊瓦菲(Vafaei),清華大學國際處副處長朱大衛(David Zupko),清華大學師生以及各國電影文化愛好者近千人出席活動。電影放映後,雷薩·米爾卡裡米與現場觀眾用波斯語、漢語、英語交流互動,圍繞電影情節以及文明間對話的可行性與必要性等內容展開了深入討論。

在中國與世界主題方面,中心推出與世界政商名人對話系列,邀請學生與阿聯阿布達比王儲穆罕默德、英國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等,為全校學生持續打造專業化、國際化、前沿化的跨文化交流平臺。通過情境訓練,使學生在第一課堂習得的全球勝任力核心素養能夠在真實場景中得到進一步理解和升華。

與此同時,全球勝任力中心還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進行定製化服務,進一步促進了全球勝任力培養服務與學生需求的有效對接,也促進了清華學子與國際舞臺的有效對接。

面向「鴻雁計劃」的學員,全球勝任力中心開展了為期八周的定製課程,內容包括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如何在國際交流中站穩立場、跨文化溝通、走向國際會議、學會撰寫英文簡歷和求職信等。此外,針對國際組織申請、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研究生專項、「闖世界」本科生海外學術研修支持計劃、本研學生海外實踐、中外同行1+1實踐等全球勝任力項目,中心均提供了行前培訓和全程支持,服務超過一千人次,實現了本科生海外實踐出境行前培訓全覆蓋。

2018年,在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成立儀式上,邱勇校長曾提出對中心未來發展的三點期望:第一,擴大廣度,拓展覆蓋面,給全體學生提供更多提升全球勝任力的機會;第二,增加深度,不斷地去研究、探索,豐富全球勝任力的內涵;第三,提升高度,增加文化自信,加強對學生的價值塑造。

勝因院22號

兩年過去了,我們有理由相信,勝因院22號這座小樓將繼續上演更多異彩紛呈的故事,更多的清華學子將持續走向國際舞臺,成為具備全球勝任力的,根植中國、面向世界的棟梁。

(清華新聞網10月20日電)

供稿:國際處 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

圖片:國際處 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

編輯:李若夢

審核:呂婷

相關焦點

  • 地平線暑訓|知識、價值觀、態度和技能——全球勝任力的培養
    、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主任廖瑩,清華大學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副主任章霽以「全球勝任力的培養」為主題與訓練營學員進行了近距離的交流互動。問卷的重點聚焦於學員對於全球性問題的了解程度以及獲取跨文化知識的能力——要求報告他們對全球問題的熟悉程度、他們的語言和交際能力是如何發展的以及他們對一些全球化問題持有的態度,例如他們是否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 熬一碗全球勝任力的「四物湯」
    這個案例生動地說明,提升全球勝任力,並不意味著學校要開設一門叫作「全球勝任力」的課程,而是將這個目標放入所有課程,讓現有課程實現「全球化」。各種科學類課程都可以像數學一樣,從解決現實問題和歷史探究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和能力。社會與人文學科,本身就需要理解人性、發展同理心,天然適合開展全球勝任力的學習。
  • 培養全球勝任力,優加青少推出APPB學習法
    2017年12月12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與哈佛大學零點項目共同發布了《PISA全球勝任力框架》;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首次對全球勝任力進行評估。如果你遇到她,會看到一個笑起來很甜、有禮貌又古靈精怪的小孩兒,小小的身體裡好像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能量,活潑又耀眼。這兩種閃光之處,有內在的關係,就是我們說的全球勝任力。
  • 豆腐不是奶酪——疫情下的全球勝任力及數字勝任力
    今天就借這個題目談談「疫情下的全球勝任力和數字勝任力」。1. 趙勇教授談《豆腐不是奶酪》《豆腐不是奶酪》是美國堪薩斯大學趙勇教授於4月16日的發表在個人博客(http://zhaolearning.com)的一篇文章。
  • 「全球勝任力」英語課程體系落地中國 劍指青少英語教育「藍海」
    面對競爭尤為激烈的青少英語教育市場,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胡敏教授表示,青少年英語學習已邁入一個新時代,不再簡單停留在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而應通過英語提升孩子的全球視野、語言運用能力、全球化人才核心素養和中國根基,培養青少年的全球勝任力。
  • 優加青少英語:專注於3-16歲青少英語教育和全球勝任力的培養
    查安然:優加青少英語專注於3-16歲青少英語教育和全球勝任力的培養,2017年8月20號優加青少英語品牌正式對外發布,總部設立在北京,目前已輻射全國20餘個城市,建立40餘個教學中心。學習英語是建立在傳承中國文化的基礎上,真正立足於自身,並能夠站在全球角度和全世界多元文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具備這種文化自信與全球視野,孩子才能走得更遠,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第二,教學服務體系完善。優加引進了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劍橋全球英語》(Cambridge Global English),研發了"全球勝任力"英語課程體系。
  • 新航道旗下優加青少英語:推出全球勝任力課程體系
    優加青少英語正式推出「全球勝任力課程體系」,並且,由優加青少英語引進的《劍橋全球英語》(Cambridge Global English)課程全面落地中國。今年4月起,北京、石家莊、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廈門7個城市的優加青少英語學校將率先推出《劍橋全球英語》課程。
  • 中黃總校長支招,世界暢談的「全球勝任力」 該如何培養?
    以下是崔校長分享的重點回顧什麼是全球勝任力?培養全球勝任力要通過什麼來學習?提升全球勝任力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全球勝任力該如何評估?如何搭建一支能夠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的教師隊伍?什麼是全球勝任力?全球勝任力的四個目標維度(左) IB國際情懷的三大表現(右)培養全球勝任力要通過什麼來學習?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在解讀PISA2018全球勝任力報告時表示,全球勝任力不是學科學習的產物,而需要專門的關注和培養。
  • 全球勝任力中心丨這裡有一份宅家英語學習大禮包等你查收!
    丁子鈞,數學系2017級本科生我在這學期參加了全球勝任力中心舉辦的多次雲talk工作坊的活動,和國外的同學進行了很多有趣的跨文化交流。得益於線上的平臺,只要在家裡就能接觸到英語母語的同學,和他們一對一地進行交流。
  • 山東大學(威海)全球勝任力研究院首期國際評論英文創作培訓班招生...
    山東大學(威海)全球勝任力研究院首期國際評論英文創作培訓班致力於提升學員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為推動中外文明互鑑交流做貢獻。通過培訓使學員初步掌握就當今國際輿論場相關議題,用英文撰寫一篇選題時效性強,論述角度新穎,能夠產生良好社會效應的高質量評論文章。
  • 胡敏: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
    作為本屆"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邀請嘉賓,胡敏教授結合本次大會"心懷天下、放眼未來"的主題,和大家進行了關於《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的專題分享。什麼是"全球勝任力"?首先,胡敏教授從"全球勝任力"的四個維度為大家進行了解釋,"全球勝任力,即對地區、全球和跨文化議題的分析能力;對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觀的理解和欣賞能力;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開放、得體和有效的互動的能力,以及為集體福祉和可持續發展採取行動的能力。"
  • 優加青少英語推出全球勝任力課程體系,7個城市將率先推出
    多知網3月30日消息,今日,優加青少英語與劍橋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全球勝任力課程體系啟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雙方宣布,由優加青少英語引進的《劍橋全球英語》(Cambridge Global English)課程全面落地中國。
  • 陳曉瓊名師工作室全球勝任力未來英語課程之世界課堂三:The fox and the rooster
    全球勝任力教育能培養學生進行系統思考,強調知識的跨學科應用,這都是解決這些具有多維性的問題所需要的。自2018年開始,廣東省陳曉瓊名師工作室發起僑鄉少兒行全球勝任力未來英語課程公益活動,聯合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服務英語教師專業化成長,為僑鄉少年兒童提供未來英語課程體驗,助力學生擁有全球勝任力素養。
  • 英格蘭和美國學校將不會參加PISA「全球勝任力」測試
    1.英格蘭和美國的學校將不會參加PISA「全球勝任力」測試據BBC報導,英格蘭和美國將不會採取新的PISA測試來評估青少年對其他文化的尊重、挑戰極端主義和識別虛假信息的能力。作為PISA的一部分,「全球勝任力」測試將於2018年與數學、閱讀和科學測試一起進行。然而英格蘭,美國,德國,法國,丹麥,荷蘭,芬蘭和愛爾蘭等一些西方國家和地區已決定不參加全球勝任力測試,但其他核心學科測試仍會進行。蘇格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將會在今年正式啟動全球勝任力測試。
  • 融入全球勝任力,打造全球化課堂 江幹區國際理解教育「種子教師...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實習編輯 胡語彤 通訊員 邵歡歡)2020年6月16日下午,杭州市江幹區國際理解教育「種子教師」培訓2020年第四次集中研修課程之「我與世界:為全球勝任力而教」在杭州凱旋教育集團南肖埠小學舉辦。
  • 【招生】社會工作專業勝任力養成計劃在線課程
    什麼是社會工作專業的勝任力?
  • 優加青少英語首推「全球勝任力之外語能力」系列講座
    近日,青少英語教育品牌---優加青少英語推出優加媽媽課堂「全球勝任力之外語能力」系列講座,通過外語學習熱點話題講座與探討,培養孩子與世界連接的能力。 5月16日,該系列講座第一期《小學階段如何學好英語》以線上直播的方式成功舉辦,正式拉開了「全球勝任力之外語能力」系列講座的帷幕。
  • 陳曉瓊名師工作室全球勝任力未來英語課程之世界課堂四:When Tang Poetry Meets English
    全球勝任力教育能培養學生進行系統思考,強調知識的跨學科應用,這都是解決這些具有多維性的問題所需要的。自2018年開始,廣東省陳曉瓊名師工作室發起僑鄉少兒行全球勝任力未來英語課程公益活動,聯合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服務英語教師專業化成長,為僑鄉少年兒童提供未來英語課程體驗,助力學生擁有全球勝任力素養。
  • 清華大學「醫行·澳洲」支隊赴澳大利亞開展「全球勝任力」海外實踐
    清華大學「醫行·澳洲」支隊赴澳大利亞開展「全球勝任力」海外實踐清華新聞網8月28日電(通訊員 朱玥華)7月30日至8月10日,在清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夏永靜的帶領下,校團委本科生海外社會實踐支持計劃「醫行·澳洲」支隊赴澳大利亞墨爾本開展實踐活動。
  • 提升全球勝任力 做跨文化傳播使者
    提升全球勝任力 做跨文化傳播使者清華大學師生赴阿聯開展實踐調研清華新聞網1月23日電 (通訊員 景嘉伊)1月10-19日,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胡鈺、公共關係與戰略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張莉帶領下,來自土水學院、經管學院、公管學院、人文學院、教研院和新聞學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