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裡的摔跤少年

2020-08-30 光明網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李帝隆(左)與羅朕文在進行摔跤訓練(8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跑步、力量訓練、身體協調訓練、動作技術訓練……每個訓練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幾十個孩子在教練的帶領下進行專業摔跤訓練,他們全部來自南昌縣岡上鎮下轄的各村莊,年齡從7歲到15歲不等,他們當中的大多數是為了強身健體才來報名參加訓練的,經過一段時間後不少孩子逐漸熱愛上了摔跤運動。

岡上鎮體育氛圍濃厚,曾培養出南京青奧會女子鏈球冠軍徐鑫穎、全國U20古典式摔跤冠軍熊子龍等知名運動員。2019年,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獲得南昌市體育局授牌,作為打造鄉村體育的試點,授課老師是南昌市摔跤運動協會派駐的專業教練。基地自成立以來,共向省、市體校輸送優秀體育後備人才50人,3人進入省專業隊訓練。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在進行摔跤訓練(8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羅朕文在摔跤訓練中被對手鎖住(8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在進行跑步訓練,教練熊江猛(右)在一旁觀看(8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李帝隆(左二)和張子豪在進行摔跤訓練(8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侯常興(下)與塗傳勇在進行摔跤訓練(8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李帝隆(下)與羅朕文在進行摔跤訓練(8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李帝隆(左)與張子豪在進行摔跤訓練(8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侯常興(下)與塗傳勇在進行摔跤訓練(8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李帝隆在進行訓練(8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李帝隆在進行抱摔假人的訓練(8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李帝隆(中)在進行訓練(8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李帝隆在進行力量訓練(8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李帝隆(前)在進行訓練(8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塗傳勇(前)在進行訓練(8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李帝隆(左二)在教練指導下訓練腿部力量(8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李帝隆(上)在為羅朕文按摩放鬆(8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摔跤岡上中學訓練基地內,學員在訓練間隙喝水(8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岡上鎮岡上村,教練熊江猛(左二)來到學員李帝隆(右二)的家進行家訪(8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大山裡的摔跤少年(多圖)
    劉譽豪在訓練中腰部受了輕傷,曾漢金教練為他拉腰摔跤訓練後,劉鴻啟(左)與林海濱(右)表演摔跤舞劉鴻啟上課很認真,他知道文化課對於摔跤也很重要劉鴻啟與玩伴在河邊扔石頭。他的夢想是走出大山與外面的摔跤高手過招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摔跤少年》,講述的是一名退休摔跤教練偶然發現一個山裡窮孩子的摔跤天賦後,不顧自己年邁和傷病,幫助窮孩子通過摔跤走出大山的故事。影片中,體育人永不放棄的執著與信念深深打動了記者。時隔多年,真實的故事竟在身邊上演。    6月7日,沿著蜿蜒的山路,記者來到萍鄉市武功山腳下的武功山風景區麻田辦事處麻田中心學校。
  • 《摔跤少年》大山裡挖出體育苗(圖)
    《摔跤少年》劇照  劇情簡介:抗戰是一名退休摔跤教練,他過不慣退休後的清閒日子,來到大山的林場,和老朋友一起做起了義務護林員。一次護林巡視中,抗戰偶然在落雁村看見一個年齡約莫十六七歲的男孩竟然能將一頭正在發瘋的水牛馴服,他覺得這個少年應該是一個摔跤運動員的好苗子。抗戰來到這個叫墩子的男孩家,說明來意。當墩子的父母得知訓練不僅管吃管住,還不用給錢後欣然同意。艱苦的訓練隨即開始。  抗戰帶著墩子來到省城找省隊教練高成,希望讓墩子參加省運動會。但因為墩子沒參加選拔賽,高成非常為難。
  • 摔跤吧,校長!
    42歲皮膚黝亮身材矮小壯實的朱志輝,正帶著他的「摔跤少年」們穿過操場,前往校園另一端的摔跤教室,準備訓練。  走在校園裡,不斷有放學的孩子主動上前,敬禮問好。  「你看,我們『麻小』的孩子有個特點,臉上帶著自信,這不像很多山區孩子靦腆害羞。」朱志輝眼神裡滿是寵溺。「摔跤校長」朱志輝。  「你們都不怕朱校長?」
  • 海嘎少年:鄉村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他們幫助孩子們組建樂隊,支持海嘎少年們認認真真地唱歌,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藝術的力量,感受藝術帶給他們自身的變化。而我更想說的是,海嘎少年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了鄉村教育的另一種可能。對于吉他、貝斯、架子鼓這些樂器,很多人難以將它們和大山裡的孩子發生聯繫。在一般人的認知裡,這些樂器都是城裡的孩子才有機會學習的。
  • 「少年強則國強」,鄉村少年怎麼強?
    老師不需要脫離工作崗位,跨越千裡到外地集中進修,而是在家裡或辦公室完成自我提升。這種培訓模式極大地降低了經濟成本,也為老師們節省了時間和精力。「青椒計劃」是一個區別傳統培訓的青年教師支持項目,從課程設置、作業反饋、陪伴指導、社群激勵等方面進行了個性化定製服務,「滿足鄉村青年教師的課程需求和精神需求。」
  • 打卡美麗鄉村|忻州:在40℃的溫泉泳池裡遊泳,是種什麼體驗?
    生活晨報 打卡美麗鄉村忻州市第四站忻府區奇村鎮南高村在山西忻州市忻府區奇村鎮有一處世界聞名的勝地水質被譽為「中國第一」的奇村溫泉10月19日生活晨報「打卡美麗鄉村」採風團也要親眼目睹聞名全國的溫泉在奇村鎮的17處溫泉療養館中,經營時間最久、最有名的當屬位於南高村的奇村幹療院水療館。
  • 鄉村少年的「心理問題」:那些被遺忘的自卑感
    相比城市中的素質教育、關愛教育,鄉村少年們的心理健康常常被全社會所忽視。在身體茁壯成長的同時,鄉村少年們同樣需要心理的關注與撫慰。這樣艱辛的路程,加之不少孩子的父母本就在外打工,在學校寄宿成為這些鄉村少年們唯一的選擇。其次,與城市中的孩子在學齡前有幼兒園和學前班不同,大山裡的孩子們是從放養狀態中「斷崖式」地入學,這樣毫無緩衝的狀態突變,更為他們多加了一份無所適從。遠離父母,又要在轉瞬間面對集體生活,這很難不讓這群年僅6、7歲的娃娃惶恐。面對安全感的缺失,他們最典型的表現是缺乏自信。
  • 社區社會資本與鄉村「問題少年」
    作者:鄭衛東/張清友原文出處:青少年犯罪問題內容提要:社會解組與社會控制理論雖能有效解釋鄉村青少年越軌現象,卻未能揭示鄉村「問題少年」現象發生機制的關鍵環節。實證研究發現,社會轉型過程中社區社會資本匱乏是導致鄉村少年越軌問題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
  • 【創建文明城市】多彩鄉村少年宮 添彩少年成長路
    【創建文明城市】多彩鄉村少年宮 添彩少年成長路 2020-07-02 0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摔跤校長」的教育觀
    要說這所山區學校有什麼特別之處,四鄰八鄉都知道——摔跤。為什麼麻田中心學校會因為摔跤聞名,因為這裡有一個會摔跤的校長。1996年,練了10年摔跤的朱志輝從萍鄉體校畢業,當了一名體育老師。20多年過去,他從老師成為校長,他的夢想也從「培養出幾個冠軍」,到「好的教育是對所有學生負責,讓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成長」。夢想在變,夢想也沒變。
  • [民族運動會]摔跤象徵榮譽 記草原摔跤手伊德爾
    摔跤象徵榮譽--記草原摔跤手伊德爾新華社記者盧羽晨、王新明、張欽身著蒙古族傳統長袍,腳踏從國外買來的卷尖皮靴,頭戴傳統式樣的帽子。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摔跤手伊德爾這一身服飾,加上高大魁梧得像座小山的大塊頭,引得貴陽街頭與他擦身而過的路人都好奇地頻頻回頭。
  • 武功山下的摔跤學校
    一身行頭讓學校裡的老師們誤以為他是推銷員,但這個身高不到一米六,體重只有80多斤,留著齊肩長發的人,其實是去當體育老師和舉重教練員的。老師們想不通,書都讀不好的農村孩子要怎麼練體育,「我們連體育課都沒上過!」他們更想不到,三年後,摔跤成為了朱志輝發展的主要領域。24年後的今天,朱志輝任校長的麻田中心學校,已是遠近聞名的摔跤學校。
  • 《摔跤吧,爸爸》:摔跤的不一定是爸爸!
    《摔跤吧,爸爸》英文名為《Dangal》,不知道為什麼翻譯成了「奔跑吧,兄弟」體,有點想吐槽。阿米爾汗主演的馬哈維亞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使他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
  •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一、摔跤吧爸爸,真心是一部很不錯電影,我好久沒有從頭堅持到尾看完並且沒有快進了。二、《摔跤吧,爸爸》之後引進的印度片開始多了起來,《起跑線》是部值得住票價,看完也會有思考,畢竟社會階級問題,家長的教育焦慮,教育資源的不公,貧富差距等等問題,我國人民也會非常有共鳴,但是在會心一笑,吃一記例行雞湯之後覺得就是這麼回事了。因為現實永遠比電影裡殘酷無情。
  • 《摔跤吧!爸爸》裡的社會問題,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導讀語:2017年5月國內電影最大一匹黑馬,當屬《摔跤吧,爸爸》。在沒有播出就熱議不斷,播出之後更是票房不斷走高,口碑持續走紅,過去大半月,仍舊場場爆滿,觀影的大人小孩,絡繹不絕。現在也是5月份,而且好久我都沒有去過電影院看電影了。
  • 看過《摔跤吧!爸爸》,你知道真實的印度式摔跤嗎?
    前幾年風靡一時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讓很多人對摔跤運動產生了興趣,在影片中父女在奧運會中參加的是自由式摔跤比賽,而在故事中她們從小訓練的,則是典型的印度式摔跤,那麼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如此相似?在印度這個神秘的國家,吵架都不多見,摔跤這種強對抗的格鬥項目是什麼狀況?
  • 河南衛輝:鄉村少年手繪漫畫為戰「疫」加油
    這是河南衛輝11歲少年李世奧手繪漫畫《饕餮》中所呈現的一幕。「我想用漫畫告訴大家,不要再吃野生動物了。」李世奧就讀於河南省衛輝市城郊鄉唐崗完全小學五年級一班,平時就喜歡跟老師學畫漫畫,「漫畫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都畫出來。」
  • 為鄉村少年插上騰飛的翅膀
    原標題:為鄉村少年插上騰飛的翅膀   10月20日,省委宣傳部、省
  • 汪老師聊《摔跤吧,爸爸!》:知子莫若父!
    影片一開始,當爸爸發現女兒們有摔跤天分時,訓練兩個女兒,讓她們換掉裙子 ,剪掉了長發,讓她們練習摔跤,當時,村子裡的很多人是以嘲諷的眼光看待的,包括姐妹倆也是從內心反感爸爸的所作所為。爸爸的獨斷專行,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和痛楚的,他一直想要一個男孩子,來實現世界級金牌夢。
  • 《摔跤吧!爸爸》:摔跤吧!女孩兒們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我的個神啊》,再到《摔跤吧!爸爸》,阿米爾·汗從未停止對世事的批判。如果《三傻大鬧寶萊塢》表達了對填鴨式教育的不滿,那麼《我的個神啊》就是對印度各式宗教辛辣的嘲諷和拷問。在豆瓣上,《三傻》的評分為9.1,《我的個神啊》評分為8.3,以卓越的姿態大大領先於國內絕大多數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