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標設計的基本方式

2020-12-11 中公教師網

課程目標設計不僅僅是課程專家應考慮的問題,也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不管哪一門課程,課程目標的陳述方式應該是一致的。一般說來,完整的課程目標體系包括三類:結果性目標、體驗性目標與表現性目標,因此,目標的陳述也有相應的三種基本的方式。

1.結果性目標的陳述方式

所謂結果性目標,即明確告訴人們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什麼。在設計時所採用的行為動詞要求具體明確、可觀測、可量化。這種可以指向結果化的課程目標,主要應用於「知識」領域。

2.體驗性目標的陳述方式

所謂體驗性目標,即描述學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緒體驗應達成的標準。它在設計中所採用的行為動詞往往是歷時性的、過程性的。這種指向難以結果化的課程目標,主要應用於各種「過程」領域。

3.表現性目標的陳述方式

所謂表現性目標,即明確安排學生各種各樣的個性化的發展機會和發展程度。它在設計中所採用的行為動詞通常是與學生表現什麼有關或者結果是開放性的。這種指向表現性的課程目標,主要適用於各種「製作」領域。

【歷年考題】

【單選題】下列符合表現目標陳述方式的是( )。

A.說出、表演、評價 B設計、編導、創作

C.形式、樹立、認同 D.辨認、完成、背誦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目標設計的基本方式。一個完整的課程目標包括結果性目標、體驗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結果性目標如背誦、識記;體驗性目標如感受、參加;表現性目標表現的是學生的個性化和創造性,通常用於學生表現什麼,結果一般是開放的,如題幹中的編導和創作。故選B。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課程——課程目標,課程設計,課程開發、實施與評價,課程資源
    ③根據課程計劃對本學科的要求,分析本學科的教學目標、內容、範圍和教學任務。④教科書對整個教學階段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作出統籌安排是理論與實踐相聯繫的基本途徑和最佳方式。③泰勒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指出開發任何課程的教學計劃都必須回答四個基本問題:第一,學校應試圖達到什麼教育目標?第二,提供什麼教育經驗最有可能達到這些目標?第三,怎樣有效組織這些教育經驗?第四,我們如何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到實現?泰勒原理——確定目標,選擇教育經驗,組織教育經驗,評價教育計劃。
  • 高校體育課程概述、課程基本目標與發展目標
    高校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鍊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
  • 課程開發的基本模式:目標模式
    正是在對「8年研究」的經驗總結基礎上,泰勒提出了課程開發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其基本原理囊括於1949年出版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TheBasicPrinciplesofCurriculumandInstruction)一書中,它是被公認的課程開發目標模式經典性形態形成的標誌。
  • 用課程目標指導教學設計與課程評價
    前後對比一下,相信你能明顯感覺到前後兩個課程目標是不同,後者明顯更有力,也更讓人信服,對課程的指導也更為具體清晰。關於課程目標如何撰寫我這裡不做具體闡述,因為絕大部分的教材或是網上一搜,你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本篇中我想具體講一講理清課程目標層級對教學指導、課程評價的意義。課程目標有哪些類別,又有哪些層次呢?按照業界大咖布魯姆對教學目標的分類,可以分為三大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動作技能領域。
  • 通用技術課程的設計思路及目標定位
    《標準》根據高中技術課程的特點和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技術設計作為課程內容的主體,強調了課程學習內容的時代特徵、生活特徵及開放特徵,並在強調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強調了學生對技術的思想和方法的領悟和應用,學生對技術人文因素的感悟與理解,學生在技術學習中探究、試驗與創造,強調了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的發展。
  • 教育丨小文策案: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
    二、課程目標制定的影響因素(一)學習者的需要任何課程的最終目標都應指向學習者的身心發展。促進學習者身心發展是課程的基本職能,因此學習者的需要是確定課程目標的重要依據之一。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使學生逐漸社會化,因此在制定課程目標時必須將社會需求作為重要依據之一。(三)學科的發展學科知識及其發展也是確定課程目標的重要依據之一。學科知識包含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探究方式以及學科的發展趨勢與相關學科的關係等內容。
  • 一流課程建設:課程目標如何寫?
    課程目標(有些學校或某些文章中,也把它叫做學習目標),是對學生學習產出的描述,是課程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是對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後能夠做什麼的明確描述。所以,在課程目標的設計(或確定)中,一般應使用行為動詞。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的課程目標往往由一個或多個行為動詞組成。布魯姆認知模型可為我們提供一定的指南或幫助。
  • 教師資格證· 筆記丨課程組織方式和設計重難點必掌握
    第六章課程第二節課程設計一、課程設計的概念(了解)在一定的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將所選出的多種課堂要素妥善地組織課程結構,使多種課程要素在動態運行的課程系統結構中產生合力,以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現代教育學派(杜威)(三)直線式和螺旋式1、直線式組織方式:前後內容基本不重複。
  • 教師資格證· 筆記丨課程組織方式和設計重難點必掌握!
    課程要素也就是課程資源二、課程內容的選擇依據(簡答,次重點)1、課程目標-最關鍵依據2、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身心發展水平-人3、社會發展4、科學文化知識三、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一級重點,單選)例子:歷史按照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組織教材代表學派:傳統教育學派(赫爾巴特)2、心理順序組織方式: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例子:小學語文插圖多,中學語文文字多代表學派:現代教育學派(杜威)(三)直線式和螺旋式1、直線式組織方式:前後內容基本不重複
  • 之一:英語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
    這是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介紹英語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以便廣大家長對英語教學有宏觀清晰的認識,掌握明確英語學習的特點,科學理性地指導孩子學習英語,同時對課外班眼花繚亂的宣傳有冷靜的思考。三、課程設計思路英語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和先進的外語課程理念為指導,立足國情,綜合考慮我國英語教育的發展現狀,從義務教育階段起,建立一個以學生發展為本、系統而持續漸進的英語課程體系。
  • 新課改下的課程目標
    根據我國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新課程改革從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課程目標。該部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以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部分地區會考察教學設計題等多種題型進行考察,需要各位考生在備考時,要記住幾個基本維度即「描述的主體是誰?」「各維度的行為動詞表述是否準確」「與題幹描述相符合的教學目標是哪一個?」等。
  • 課標復盤03|第三章 普通高中英語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
    、立德樹人的育人價值取向及其在課程中的落實、以及英語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融合統一特點來分高中英語的課程性質;其次就是分別探討了高中英語課程應該堅持的五大基本理念及其關係;最後提出了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以及這麼劃分的原因。
  • 思鴻教育小課堂之科目二課程理論流派、設計模式、基本取向
    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包含以下三種(一)縱向組織和橫向組織1、縱向組織是指按照知識的邏輯序列,從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的順序組織課程內容。課程設計模式有以下兩種:(一)泰勒的目標模式泰勒:課程理論之父,課程評價之父,著有《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四大課程基本問題:
  • 教育丨小文策案: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人們根據一定的價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課程概念,以特定的方式組織安排課程中各要素或各種成分,從而形成特殊課程結構的過程及其產物。課程設計的根本任務是將課程目標和經過篩選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學材料等形式。
  • 課程設計的兩種模式
    課程設計的兩種模式一、目標模式強調目標的設計,關注內部邏輯結構體系,注重操作性、條理性,重視整個學科邏輯。泰勒,美國著名的課程理論家,被譽為教育史上的「課程評價之父」。1944年泰勒出版了《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關於課程編制的四個問題,即「泰勒原理」。可概括為:目標、內容、方法、評價。1.確定目標:學校應該達到哪些教育目標?(這是最關鍵的一步)2.選擇經驗: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這些目標?3.組織經驗: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這些教育經驗?
  • 課程目標就要設定成表現性目標
    終點就是表現性目標,這個課程完了學生能有什麼變化,這就是表現性目標。而一旦將課程目標改造成表現性的目標,那就會對整個課程設計過程有很大的牽引作用。課程目標是定義學習者現狀和願景之間的差距定義,體現在學習者身上,要達到目標就必須看到學生的轉變,所以表現性目標更容易檢測學員行為的改變,行為改變了,學習就發生了。
  • 重談課程目標的確定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仍然要談一談課程目標的確定問題(雖然我已發過好幾篇文章了,但我覺得仍然有必要再說點什麼)課程目標(有些學校或某些文章中,也把它叫做學習目標),是對學生學習產出的描述,是課程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是對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後能夠做什麼的明確描述。所以,在課程目標的設計(或確定)中,一般應使用行為動詞。
  • 課程目標的確定常見錯誤剖析
    首先,請認真閱讀、並仔細體會一下課程目標原文:目標1:能夠應用xxx的理論知識和xxx設計思想,建立xxx設計分析的理念,夯實專業基礎;(支撐畢業要求1)目標2:能夠運用xxx的基礎知識和xxx設計理念,對...等設計到的工程問題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評價;(支撐畢業要求1)目標3
  • 簡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體系
    一、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體系(一)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2.培養運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鍊的習慣;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4
  • 校本課程設計以何為本
    在我看來,這種劃分是嚴重缺乏邏輯的,也不利於開發出高質量的課程,因為它至少存在兩個問題:第一,課程實施並不是課程設計本身應包含的一個要素,而是在課程建設完成之後進入的一個環節,即課程實施環節,這個環節的基本途徑是教學,不屬於課程設計範疇;第二,課程評價也不屬於課程設計本身,它是在課程設計之外對課程進行評價,包括對課程規劃、課程標準和教材(學材)的評價等,它不屬於課程設計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