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X頭條,都出自同一個品牌:大眾。都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更何況像大眾這樣一個超級體量的巨無霸呢。從大眾上周所產生的三個關鍵詞:【退出】、【短缺】和【跨界】,便可充分看出汽車行業在2020這個動蕩之年的進退與思變——
退出
剛剛過去的兩周,我們密集記錄了奧迪在賽車領域的進與退,而作為同一集團軍的大眾品牌上周二也宣布將全線退出賽車運動,將原運動部門的169名員工重新整合進不斷增長的電動車生產線的研發單元。
沒有聽錯,是在2019年11月大眾宣布停止所有非電動賽車計劃之後,再一次的【全線退出】,近年來大放異彩的ID.R,也即將結束其向世人展示技術肌肉的歷史使命。但就如同大眾開發總監Frank Welsch所說:「賽車員工的深厚技術專長以及從ID.R項目獲得的專業知識將保留下來,幫助我們繼續將ID系列的各個型號車型深入優化。」
當我們要在賽道上與大眾揮手再見的時候,還是來回首一下ID.R創下的戰績吧:
PART-1
2018年6月24日,由Romain Dumas駕駛的ID.R,在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的派克峰國際爬坡比賽中,創下了7分57.148秒的全新記錄。成為該比賽歷史中第一臺跑進8分鐘的賽車。
PART-2
2019年6月3日,ID.R又在紐伯格林的賽道刷出了6分05.336秒的最快電動車圈速的成績。
PART-3
2019年9月2日,Dumas駕駛ID.R以7分38.585秒的成績,完成了湖南·天門山10.906公裡99個彎道的挑戰。
極車說:
大眾的賽車運動單元歷史雖然悠久,但是除了個別高光時刻以外,的確相較動不動就能制霸一個時代的兄弟品牌奧迪或者保時捷來說,魅力略顯黯淡,但即便如此,其擁躉的數量也是很多品牌可望不可及的級別。但以ID.R的實力,就算嫌Formula E的規則太過苛刻,在達喀爾等拉力賽都已開展規則更寬鬆的純電動單元比拼的當下,也是ID系列在全球正如火如荼創造銷量的關鍵時刻如此絕決地抽身離去,倒著實有些令人費解,抽空立個技術Flag也不是件壞事嘛。
短缺
上周五, 大眾汽車集團、大陸Continental和博世Bosch三家不約而同發出預警:汽車生產所用的電子晶片庫存告急,將有可能會影響到中國的汽車生產。
隨著汽車智能化以及集成化程度的增加,汽車生產已離不開晶片的控制,例如電子控制單元和電子穩定程序。由於COVID-19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很多汽車晶片生產廠商的生產都受到了影響,與其它地區不同,中國疫情的成功控制以及需求的強勁反彈更加凸顯了配件的短缺。
上周五大陸集團表示:「儘管晶片製造商已經通過產能擴張來應對中國的需求,但要完全跟上需求需要六到九個月,因此潛在的交付瓶頸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
而大眾汽車集團比大陸更為悲觀:「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中斷了全球某些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可能會產生導致中國整體汽車生產中斷的潛在風險。」
同樣公開表態的博世表示:「目前,全球採購市場,包括汽車行業在內都出現了部分半導體元件短缺,沒有任何供應商可以逃避這種市場趨勢。不過儘管市場形勢緊張,但我們仍與供應商及客戶保持密切聯繫,以儘可能維持供應鏈的健康。」
而針對這樣的短缺,有些晶片供應商比如荷蘭的恩智浦就已經發出了《告客戶書》:由於材料成本的「大幅增長」和晶片的「嚴重短缺」,其將會提高所有產品的價格。但大眾汽車已經表示,在密切監視局勢的同時已著手開始與供應商協調以採取適當的對策。
極車說:
雖然作為大多數產品製造基地的中國已實現了疫情控制,但全球其它地區仍亂成一鍋粥的現狀,讓區域間產能與需求的不匹配開始在產業鏈上顯現出影響。但每每只有到了這種節點,才會發現之前一直的習以為常中經常被忽略掉的問題:原來我們認為已經開始強勢而完善的汽車產業,其實還有相當重要的一環存在缺失。這次是因為疫情,那麼下次呢?
跨界
不管你是大眾粉抑或純電動車的擁躉,大眾MEB電動平臺都絕對是耳熟能詳的存在,並且應該大概率也了解過大眾的MQB、MLB抑或MSB平臺,畢竟那些年吐槽套娃設計時都沒少拿平臺化說事兒。但如果燃油時代還覺得平臺化只是為了製造商節約生產成本抑或提高產能的話,轉眼到了電動汽車高速發展的當下,平臺化設計、製造帶來的安全、性能與兼容的優勢便更加得以凸顯了。
上周,奧地利的豪華遊艇製造商Silent-Yachts宣布與大眾合作,使用大眾集團從去年開始會向第三方提供的MEB架構,生產其計劃在2021年交付的31艘太陽能雙體遊艇。其創始人Michael K hler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很高興與我們的合作夥伴攜手完成這個令人振奮的新項目,大眾汽車集團是電動汽車市場上最先進的參與者之一,我相信我們在一起可以在水上做出真正特別的事情。」」
極車說:
同為出行交通工具,船上使用汽車的電池並不罕見。比如從2017年開始,著名的電動船舶技術推動者Torqeedo便與寶馬合作,使用BMW i3的電池技術;而不少船舶也選擇加裝特斯拉的電池模塊作為儲能系統,更有甚者,一條瑞典的遊輪乾脆直接將自己的儲能系統交給了特斯拉電池模塊的外掛。但是像Silent-Yachts這般使用整個平臺架構的,卻是開創了行業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