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抑鬱症的人最怕什麼?他們不怕痛不欲生,請給予他們一些幫助!

2020-12-25 亮健好藥房

從理想的層面來說,我們所有人的精神世界是沒有優劣高低之分的,也更應沒有「精神疾病」這一說辭。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造就了與眾不用的你我。

我們生活在這個繁榮、複雜、多元化、物質條件優越的時代,因此,這個時代的你我必然會與眾不同!「抑鬱症」是一種在三十年內其患病率呈幾何倍暴增的精神疾病,在醫學發達的前提之下,抑鬱症是可以被確診的一種精神科疾病,我們必須面對現實。

我們只有深入地了解什麼是抑鬱症,才能知道抑鬱症的患者怕的是什麼?他們又需要什麼幫助?下面讓亮健好藥君給大家娓娓道來!

抑鬱症的患者怕的是什麼?

事實上,抑鬱症是一種既複雜又簡單的精神疾病。患輕度抑鬱的人在你我身邊都很容易找得到,目前,世界上患有抑鬱症的人已接近四億!

抑鬱症又叫抑鬱障礙,臨床的確診依據主要是心境低落。抑鬱症患者的情緒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觀厭世,所以他們時常會有痛不欲生的感覺。你可能聽說過在抑鬱症的患者中有很多自殺的人,但你一定很少聽說過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自殺。抑鬱症患者所受的磨難不言而喻。

抑鬱症的患者不怕痛不欲生。與之相反,對於大多數長期心境低落的抑鬱症患者而言,痛不欲生恰似是一種「解脫的方法」。就像抑鬱症患者往往敏感易怒一樣,痛不欲生也只是他們的宣洩方式而已。

對於很多的抑鬱症患者來說,心境低落這一臨床表現並不是他們的常態。抑鬱症也有發病周期,輕度抑鬱的人可能一次發病的時間只有兩周,而重度抑鬱的人可能一次發病的時間達到了兩個月甚至更長!

抑鬱症的患者在發病時意志活動減弱、思維遲緩。我以為得抑鬱症患者,他們的專注點一定不在自身,而是在於其他人。肯定沒有天生的抑鬱症患者,抑鬱症患者最怕的就是人,同時,抑鬱症患者一定需要人們所給予的幫助。

請給予抑鬱症患者幫助

進行溝通是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最好的幫助方式,這毋庸置疑。在跟抑鬱症患者溝通時,千萬不要用一種勸告的語調跟其溝通,這是非常愚蠢的。比如說:不好的總會過去的、你跟其他人沒什麼不一樣的,諸如這樣的帶有勸告的話,是一定不要對抑鬱症的患者說的。

跟抑鬱症患者最好的溝通是心靈的溝通,發自內心的關懷是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是最好的溝通。這需要我們有一顆善良的心以及赤誠的愛。比如說,你的好友不幸患上了抑鬱症,在一個冬季的早晨,他正處在發病期間。你遇見了他,可以對他說一句:你穿得夠多嗎?我覺得你有些冷。一定要用關懷的語氣跟抑鬱症患者溝通,這一定是最好的方式。

相關焦點

  • 如何幫助社會上的一些抑鬱症患者 幫他們找回缺失的情感
    現在社會上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越來越抑鬱的,其實他們情感上是有所缺失的,如何幫助他們找回缺失的情感,小編認為呢,主要是靠一些社會上的力量,以及家庭生活的力量。成立患者服務中心了,也更大程度的為患者提供一些幫助,可以讓患者在這個生病當中,也能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與關心,讓他們在心理上能感受到社會的愛,然後讓他們的心理成長得更加完善。
  • 抑鬱症患者有哪些表現,如何幫助他們擺脫抑鬱症
    一、了解抑鬱症及其症狀很多人覺得抑鬱症只是簡單的情緒低落,想不開而已。千萬不要低估抑鬱症,這是一種很嚴重的狀況,它會對一個人的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負面影響,在心理,情感,社會和身體上影響他們。您對抑鬱症了解得越多,您就越能理解您所愛的人,並且能給與他們越大的幫助。
  • 抑鬱症≠軟弱,請給他們多一點關愛
    有些人可能笑著卻想自殺近日,國家衛健委明確抑鬱症防治4類重點人群,指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及高校學生體檢。世衛組織估算,全球共約3.5億名抑鬱症患者;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如何幫助得抑鬱症的朋友
    即在一個20人的辦公室中,可能有1到2個同事曾經患過或者正在患抑鬱症,而這20個同事當中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抑鬱症患者,因為人人都有可能得抑鬱症。抑鬱症是現今引起自殺的頭號誘因。調查表明,中國的抑鬱症患者約10%~25%選擇自殺。在中國每3分鐘至少有一個抑鬱症患者自殺死亡,11人自殺未遂。抑鬱的人需要別人扶助。
  • 被抑鬱症捆綁的人| 朋友,請告訴他們:這個世界依然愛著你!
    人們對於自己不熟知的領域,總是採用反對或忽視的態度,我想,這才是抑鬱症被人解讀得支離破碎的原因。如果沒有經歷過,就不要妄下結論,也不要隨意評判他人的痛苦,因為你的不經意的做法,往往會傷害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 請關心關心患有抑鬱症的人吧!
    抑鬱症以前人們並沒有太多的關注,但是隨著生活壓力和生活質量提高,得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我們也jjiani開始關注以前不起眼的病症。我曾經也是抑鬱症患者,我能夠深刻感受到患有抑鬱症的痛苦。雖然這個病症不痛不癢,但是他卻是讓你痛不欲生,而身邊的人卻說你矯情!
  • 你身邊有患有抑鬱症的人嗎?怎樣幫助他們走出抑鬱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近幾年,網絡工具的存在讓我們了解這樣一群人的存在,他們不希望被區別對待,但他們需要來自身邊的人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小編身邊也出現過患有抑鬱症的人,但是現在他們也都過得很好,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要奮鬥的目標。因為陪在他們身邊,並且親眼見證過他們的變化,所以想寫這樣一篇文章。當你身邊出現患有抑鬱症的人,怎樣能幫助他們走出抑鬱。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小A同學是我第一個認識的人,我們一個宿舍,平時一起吃飯,那個時候我們倆關係最好。
  • 如果你想安慰抑鬱症患者,請不要對他們說這些話
    在太多人的眼裡,覺得抑鬱症就是閒的發慌,就是矯情,就是沒事找事,可是他們不知道,抑鬱症真的是一種病,他們不是自己作,而是病了。有無數研究可以證明,患上抑鬱症的人與普通人的大腦確實不相同,因為長期遭受負面情緒的影響,大腦神經遞質已經發生了改變,那些胡思亂想並非抑鬱症主觀所想,而是不得不面對的痛苦。
  • 青少年抑鬱症|他們不是「青春期叛逆」,而是「抑鬱症」
    「我不是矯情,我只是得了抑鬱症」B站一則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燈火之下》,借一個患抑鬱症的高中女孩純子之口,表達抑鬱患者的心聲,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孩子不用承擔生活上的重任,衣食住行有父母負擔,校園裡有較為純粹的友情,他們有什麼想不開的,還患上了抑鬱症,是不是太閒了?與其說是抑鬱症,倒不如說是「心理脆弱」和「青春期叛逆」。
  • 世衛統計,全球約超過3億人受抑鬱症困擾,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想要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人們對抑鬱症及抑鬱症患者普遍懷有哪些誤解,而患者的主觀體驗和科學事實又是什麼樣的:誤解一:得抑鬱症的人心態都不好;軟弱、矯情、想太多的人才會得抑鬱症。即使許多人已經知道抑鬱症是一種疾病,並不是簡單的心情差,人們仍然會覺得,只有心理本來就有問題的人才會得抑鬱症,心態好的人是不會得抑鬱症的。
  • 得了抑鬱症的人,都有什麼特徵?身邊有人出現,請多給點幫助
    曾經有抑鬱症患者描述自己得了抑鬱症的狀態,就是桌子上有一瓶水,即使再渴自己也不會伸手去拿,不少人都覺得這是一種懶病,因此經常會被人忽略掉,可直到最後才知道自己是真的病了。得患抑鬱症的人,都有什麼特徵呢?身邊有人出現的話,請多給點幫助。
  • 心理科普:如果你身邊的人被確診抑鬱症,該怎麼幫助他?
    今天我們來談談如果你身邊的人被確診抑鬱症,你應該怎麼幫助他? 通過前面幾期,我們基本了解了抑鬱症的相關症狀和治療方法,其實在抑鬱症患者的康復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患者的康復進程。 那就是身邊的人的陪伴和情感支持。
  • 你的那些抑鬱症朋友們,他們都怎麼樣了?
    看了一些有關抑鬱症的新聞,突然間,我想到了我的一個抑鬱症朋友。就叫她Y吧。我和她認識有七年了。靦腆、怕生、自尊心強,是我對她最初的印象。那時的她,還是一個積極陽光的女孩子。我們一起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每天都相約一起吃飯,有時間就一起逛街,一起買買買,偶爾一起打打遊戲,我喜歡她明媚的笑容和不拘小節的性格。
  • 青少年抑鬱症,如果影響他們的一生?
    我們不應該只關心孩子每天的學習情況和身體健康情況,而是要關注孩子每天情緒的變化,要讓他們每天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抑鬱症對於我們來說,好像只有成年人才會出現。殊不知,青少年抑鬱症或許已悄然找上了你的孩子。
  • 關於抑鬱症,請你先了解了這幾個知識,再去幫助別人
    朋友,如果你的身邊有抑鬱症的人,如果你很想幫他(她)走出困境。請耐心的閱讀此文。這裡沒有理論,只有理解。抑鬱症患者的痛苦,他人是很難體會到的。抑鬱症確實與人的思想情緒有關,但患病並不全是因為心理因素。它的病因很複雜,至今也沒有完全搞清楚。有人從性格特點分析:哪些人容易得抑鬱症?這麼做其實也是錯誤的,是對抑鬱症患者的一種歧視。因為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患抑鬱症。它就像感冒,咳嗽,胃病,腹瀉一樣。是一種疾病。許多人曾經很「想的開」,看起來也十分陽光、極積、向上,卻依然被黑狗糾纏。
  • 抑鬱症都是詩人?名人?成功人?請別再美化他們了
    但伴隨越來越多人敢於表達抑鬱帶來的代價就是,抑鬱症開始被過度消費。就拿我最近看到知乎幾個提問說起,「為何長得漂亮的女孩會得抑鬱症?」,「是不是人越有錢越抑鬱」等等。在此般氛圍下,抑鬱症患者往往被詩化成為纖弱、惹人憐甚至成為特殊且遙不可及的形象。
  • 我得抑鬱症康復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分享!相信看了會對你有幫助的!
    很多得抑鬱症的人,都不敢告訴家人、朋友和同事,因為他們害怕家人擔心,又或者不理解他們;他們更害怕同事和朋友嘲笑他們,他們的這種心理我們稱之為:病恥感。得抑鬱症的朋友,大多數人都有很強烈的病恥感,如果不到萬不得已,不到自己癱瘓,他們寧願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這心理上的焦傲和由於抑鬱症帶動的軀體症狀,比如:呼吸困難、頭痛、作嘔等等。
  • 有抑鬱症的人,一般都是善良的人。治好了,他們就是人才
    現實生活中,你也許會遇上那麼一些人,他們情緒低落,很容易焦慮,一到晚上基本上很難入睡。有些人甚至還會有自殺傾向。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症?抑鬱症有三個核心症狀,第一種症狀為心境低落。有抑鬱症的人,治好了,一般都是人才。郝萬山教授發現有抑鬱症的人,治好了,一般都是人才。而普通人基本上很少有抑鬱的症狀。所以他一看到有抑鬱症的人,他會發自內心的想去幫助他們。他們治好了,那就是國家將來可用的棟梁。
  • 對於抑鬱症患者,請多給些理解與溫柔
    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發絕望的念頭,認為「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自己活在世上是多餘的人」,並會使自殺企圖發展成自殺行為。這是抑鬱症最危險的症狀,應提高警惕。4、認知功能損害研究認為抑鬱症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
  • 性格開朗的人,為什麼還會得抑鬱症呢?
    很多人認為開朗活潑的人不會得抑鬱症,其實不然,雖然抑鬱症會有一些高風險的特殊族群,在臨床上經常可以看到,原本開朗外向的人在憂鬱情況下,變成完全不一樣的人。因為壓力是抑鬱症的危險因子。  在生理方面,壓力會影響身體的腎上腺素分泌不平等,以至於腦部裡面的神經傳導物質產生變化;心理層面,人在壓力情況下,不容易達到完全開朗放鬆,長時間影響下,也可能會導致抑鬱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