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教廷:以上帝的名義發動侵略戰爭,結果卻輸的一塌塗地

2020-12-17 騰訊網

或許上帝是仁慈的,但侍奉上帝的人,未必是仁慈的;在中世紀的歐洲,教廷的權力已經遠遠凌駕於諸國國王之上,當時的教廷,以各種名目搜刮信徒們的財富,使得當時各國都貧弱不堪,偶有反抗者,皆被教廷當作異端處理了。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國王都甘於當教廷的傀儡,就比法蘭西國王、波旁王朝的建立者亨利四世,亨利四世作為法國歷史上最知名的帝王之一,他致力於給他的臣民們提供衣食無憂的生活,所以不可避免的,與教廷成了敵對關係。而當時的德皇,更是天主教的直接反對者,甚至這德皇還直接支持天主教的敵對勢力。

當時羅馬教廷的教皇是號稱中世紀四大拉丁神父之一的烏爾班二世,烏爾班二世的壓力很大,他覺得教廷的權威受到了威脅,但他又不能直接讓鎮壓,畢竟這些國王表面上還是臣服於天主教的;為了重振了教皇的權威,烏爾班二世另闢戰場,於是便有了十字軍東徵。

十字軍東徵是教皇許可的,所以這是一場以上帝的名義發動的「正義」戰爭,東徵,打的是誰?當然不是遠在東亞的北宋和遼國了,他們徵伐的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雖然當時的阿拉伯帝國已經衰弱了很多,但那也只是內亂而已,在面對外部的宗教入侵時,整個穆斯林國家前所未有的團結在了一起。

當時烏爾班二世宣布阿拉伯帝國是異教徒國家,號召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阿拉伯帝國發動侵略戰爭,哦,當時的說法肯定不是說侵略,應該是讓阿拉伯國家沐浴在上帝的榮光下;因為參加這場戰爭的士兵佩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

雖然十字軍主要是羅馬天主教勢力對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區作佔領並建了一些基督教國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為「十字架反對弓月」;但也涉及對「基督教異端」、其他異教徒和對其他天主教會及封建領主的「敵對勢力」的徵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徵將矛頭指向了東正教的拜佔庭帝國。

最終這場持續了近兩百年的戰爭是怎麼進行的呢?事實上,宗教之間的戰爭,遠比普通的侵略戰爭還要殘酷得多;雖然教廷的十字軍號稱是上帝的戰士,但他們在戰爭期間的行徑,卻比強盜還要殘暴,他們一路燒殺搶掠,光耶路撒冷就被屠戮了七萬餘人,所有財富被洗劫一空。

十字軍一個指揮官寫給教皇的信裡說,他騎馬走過屍體狼藉的地方,血染馬腿到膝。寺院、宮殿和民間的金銀財物被搶劫一空,許許多多的古代藝術珍品被毀。這場屠殺以後,十字軍到所謂的寺院前去舉行宗教儀式,隨後又投入了新的燒殺擄掠。

而且十字軍攻佔君士坦丁堡時,對該城燒殺搶掠一星期,將金銀財寶、絲綢衣物和藝術珍品搶劫一空,使這座繁榮富庶的文明古城變成了屍山火海的廢墟。為了分贓方便,就把金屬雕塑熔鑄成塊件。法國編年史家維拉杜安寫道:「自世界創始以來,攻陷城市所獲的戰利品從未有如此之多。」十字軍這種強盜行徑,充分暴露了其宗教的欺騙性和虛假性。

十字軍遠徵持續了將近200年,羅馬教廷建立世界教會的企圖不僅完全落空,由於本著收復被阿拉伯邪惡入侵的土地結果各種原因造成了失敗,使教會的威信大為下降,後世史家評論說:「在某種意義上說,比失敗還更壞些。」

而阿拉伯帝國呢?其實在第七次十字軍東徵時,阿拉伯帝國就已經因內鬥而亡;而且整個伊斯蘭教雖然最終贏了戰爭,但自身也是損失慘重,大量平民被屠戮,財富也被劫掠一空,加上內部鬥爭嚴重,故而也沒法對歐洲教廷發動反攻。不過雖然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但卻對後世影響極大,因為這場戰爭間接促進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出現。

相關焦點

  • 近代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的歷史特徵及警示
    特別是大本營制度,由天皇集中統一指揮一切軍事事務,強力的指揮體制和嚴謹的軍事編制,形成了能適應近代戰爭需要的軍事系統。在日本發動的一系列戰爭中,這種軍國主義戰爭體制為日本佔據戰爭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把日本帶進了萬劫不復的戰爭深淵。
  • 如果東北當時沒有丟,日本還敢發動侵華戰爭嗎?
    我們就加假如一下,如果東北當時沒有淪陷,日本敢不敢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呢,答案是:敢!日本人的思維你不能用常人來對待,他們敢於堵,賭國運一直是日本的思想主流,甲午中日戰爭前,大清帝國在各個方面都是全面超越日本的存在,但是日本就是敢賭,賭戰爭,賭國運,當然人家賭贏了,日俄戰爭還是在賭,沙皇俄國雖然腐朽,但是其工業實力,戰爭潛力不是日本可以比擬的,其強大的太平洋海軍也不是日本聯合艦隊可以對抗的,但是日本就是有這個勇氣,敢賭!結果又一次賭贏了!成為東北唯一的列強勢力!
  • 教師妄稱抗美援朝是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新東方:已解除合同
    網上一段視頻顯示,新東方在線考研的歷史輔導老師王某在課堂上稱:我們的歷史被篡改了,抗美援朝戰爭是世界公認的由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蘇聯人讓中國當炮灰……昨晚,新東方在線發布聲明回應:該教師為新東方兼職考研外聘講師,已與王某解除所有合同,其所有課程視頻也全部下架處理。
  • 美國發動的最漫長的戰爭,就這樣要輸了
    (一)美國21世紀發動的第一場戰爭,美國迄今發動的最漫長的一場戰爭,就這樣要輸了。當然,美國人肯定會辯解:誰說我輸了,我們籤了和平協議,是和平離開。表面看,確實是這樣。在打了19年血腥戰爭後,美國和塔利班握手言和,2月29日下午,美國和塔利班在卡達籤署了和平協議。一個歷史性的協議。
  • 人類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從根源去理解這個問題!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的歷史,自從有了歷史記錄以來,人類就在不斷地打仗,為了土地打仗,為了女人打仗,為了糧食打仗,為了各種奇葩理由打仗人類,怎麼就這麼喜歡打仗呢?和平不好嗎?安心種田不好嗎?人類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又到底是什麼?
  • 中世紀歐洲是怎麼爆發的黑死病?死了多少人?最後帶去了什麼後果
    而今天,咱們不談玫瑰戰爭,也不談英法恩怨,我們只談曾經令歐洲人談虎色變的黑死病。·黑死病是如何由來關於黑死病的由來,有很多傳說。其中一個就是,由於當時蒙古人橫掃了歐亞大陸。歐洲中世紀教廷著名的禁書《十日談》,寫的就是關於躲避黑死病期間諷刺教廷的故事。但歐洲人當時很自律,認為這是自己平時太過作死,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但黑死病對整個歐洲和後世的影響是延續至今的,結果是什麼呢?
  • 中世紀時期西方傳教士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中世紀歐洲人又將蒙古人稱為「韃靼」人(Tatar),與拉丁文的「地獄」(Tartarus)一詞僅詞尾之差,亨利·考迪埃(Henri Cordier,1849-1925)認為這一文字遊戲出自法國國王路易九世(聖路易):「要是他們敢來侵犯我們,我們就把這些韃靼人趕回到他們原來的地方地獄。」德國皇帝腓特烈二世也曾說過:「但願來自韃靼的韃靼人被扔進地獄。他們受到了撒旦的縱容。
  • 新東方老師稱抗美援朝是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機構迅速道歉
    在視頻截圖中可以看到,這個老師公然把抗美援朝描述為一次全世界公認的侵略戰爭隨後徹底暴露其「美帝走狗」的身份,進一步美化了幾十年來美國發動的一系列戰爭。面對如此明目張胆的侵略行為,我們的新中國必然會做出反擊,而我們的志願軍在抗美援朝結束之後,立即全部撤回國內。但是眾所周知的是抗美援朝之後,美軍則是派部隊駐紮在韓國至今,誰是侵略者一目了然。
  • 日本三次賭國運戰爭——日中戰爭、日俄戰爭、日美戰爭,先贏後輸
    ,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戰爭債權一到七,日本政府沒錢償還國債,日本政府沒錢,那些憤怒的群眾就會將日本翻個地兒朝天,沒準還能走上未曾設想的道路。
  • 美國在發動了幾十場戰爭之後,卻沒有侵佔一寸土地,到底為啥?
    自古以來,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侵佔領土,只要發起戰爭,戰敗方的國土必定被戰勝方所佔有。最直觀的例子就是我國近代時候遭遇的一系列侵略,在各種侵略之後就是割地賠款。 可以說沒有哪個國家是不喜歡領土的,但是反觀美國,似乎是個例外。在二戰之後,雖然世界總體歸於和平,但美國卻到處挑事,到處發動戰爭。
  • 渡邊祐子:日本的基督教會是如何協助發動戰爭的
    在日本戰敗以後,因為他優秀的研究業績,東京帝國大學又把他請回了大學,還讓他出任了當時經濟學部的學部長,也就是經濟學院的院長一職。像這種批判戰爭的基督徒其實在當時是非常少的,包括非主流派別在內,幾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基督徒都是支持國家的戰爭行為,甚至有些是積極主動地倒向戰爭。因此在戰爭期間基督徒如果一味地強調當時是整個基督教受難的過程的話,也是非常奇怪的。
  • 依附與掙扎的命運:中世紀下層騎士的自告,我該如何苟延殘喘?
    大貴族們又以同樣的方式繼續向下分封,這就導致了我們這些騎士,只效忠於自己的直接領主,中世紀的歐洲大陸開始變得四分五裂。「遊俠騎士」是對我們這些下層騎士們的美化,在中世紀神權最為盛行的時代中,我們的確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生活,不斷的參加戰爭和比武大賽,向那些貴族們展現著我們的才能,以乞得一席之地。同樣是騎士,為什麼我們會這樣,為了生存而拼搏呢?
  • 羅馬教廷
    羅馬教會因而開始成為一股獨立的政治勢力。536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攻滅東哥特王國,重新統治義大利,羅馬教會重新回到了羅馬皇帝的控制中,從此直到8世紀中葉,羅馬教會一直在拜佔庭皇帝的控制(或者說是名義上的控制之下),其間絕大多數教皇均系敘利亞人或希臘人,而當時的教皇也不得不屈從於拜佔庭諸皇帝的武力統治,那時的教皇們若不順從,即會被遭到皇帝的囚禁。
  • 他壞事做絕被判死刑,還被封為聖人,並成為西方發動戰爭的藉口
    顯然並不能,但最荒唐的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被封為"聖人",並且還作為了公然發動戰爭的理由之一。這個人叫做馬賴,他是法國天主教傳教士,但他的所作所為,並不能讓他信仰的上帝感到欣慰。馬賴,原名奧古斯特·沙普德萊納,又名馬奧斯多,屬於巴黎外方傳教會。馬賴生於法國拉羅謝爾.諾曼第的一個小村莊。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年輕時主要是幫助家裡做農活。
  • 一位二戰戰犯的心路,日本發動戰爭,都是因為軍國主義!
    ,所以開始四處侵略,但是這場戰爭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隨著日本的失敗,很多日本戰犯上了軍事法庭,他們回答對於戰爭的原因很簡單,說日本有8000萬人,但是領土太小,而且缺乏物資,所以為了生存只能靠侵略其他國家擴展自己的領土!
  • 脫離亞洲還是主宰亞洲,日本為侵略戰爭都找了什麼藉口?
    而這兩種思想,亦在這場爭辯之中為日本發動各類侵略戰爭提供了種種藉口。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泛亞主義」壓過「脫亞論」成為了日本的主流觀點呢?「脫亞論」和「泛亞主義」,又是如何為日本的侵略戰爭服務的?一、從鎖國到開國1603年,德川家康結束了應仁之亂後日本混亂的戰國時代,在江戶建立了最後一個幕府政權,史稱江戶幕府。
  • 日本:脫離亞洲還是主宰亞洲,日本為侵略戰爭都找了什麼藉口?
    而這兩種思想,亦在這場爭辯之中為日本發動各類侵略戰爭提供了種種藉口。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泛亞主義」壓過「脫亞論」成為了日本的主流觀點呢?「脫亞論」和「泛亞主義」,又是如何為日本的侵略戰爭服務的?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戰勝俄國,成為首個擊敗歐洲列強的亞洲國家。這一結果讓泛亞主義者歡欣鼓舞,因為這預示著日本身為亞洲國家也是有能力抗衡歐洲的。孫中山先生甚至稱這次勝利是亞洲人「自己的勝利」。
  • 日本與強權結盟必發動戰爭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只需簡單回望一下歷史就一清二楚:日本每與強權結盟必發動戰爭。這是由日本的地理特點和文化心理特點決定的:日本是孤島,沒有戰略依託和縱深,它最害怕本土遭受攻擊。因此,日本總有一種不安全感,總是採取先發制人的戰爭政策,只要實力允許,一定會拼命擴張,掠奪、徵服地區和世界,除此之外,還會加大本土防禦範圍。這就是二戰中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並劃定絕對國防圈的原因。
  • 破滅之路 甲子園高校棒球與日本侵略戰爭
    那麼當初日本又是如何在短短幾年中從一個風氣相對開明,科技進步的現代化國家蛻變成一個對內軍國專制,對外侵略成性的野蠻國家的?透過甲子園上一次的「停擺」歷史,我們試著再度回顧下日本的這一轉折過程。中京商達成史上空前絕後夏三連霸記錄的1933年,日本抗議國聯關於滿洲的獨立調查結果,宣布退出國聯,陷入更深的國際孤立。誠然,日本的國家近現代化過程與明治時期一系列內外戰爭密不可分。日本也因此成為東亞地區最早擺脫殖民威脅,晉級先進資本主義強國的國家。從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日本屢屢將國運押注對外戰爭,並且最終僥倖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