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時期西方傳教士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2020-12-20 挖史人

蒙古的西進引起了歐洲人的恐慌,因為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無不留下硝煙中的廢墟和堆積如山的屍體。中世紀歐洲人又將蒙古人稱為「韃靼」人(Tatar),與拉丁文的「地獄」(Tartarus)一詞僅詞尾之差,亨利·考迪埃(Henri Cordier,1849-1925)認為這一文字遊戲出自法國國王路易九世(聖路易):「要是他們敢來侵犯我們,我們就把這些韃靼人趕回到他們原來的地方地獄。」德國皇帝腓特烈二世也曾說過:「但願來自韃靼的韃靼人被扔進地獄。他們受到了撒旦的縱容。當落日之邦的所有民族全體一致,願意派遣強兵作戰,那他們打擊的絕不是人, 而是魔鬼。」可見,歐洲人已將強悍的蒙古人視為來自地獄的惡魔。

但是,蒙古人對穆斯林毀滅性的打擊又似乎表明他們是上帝派來懲罰伊斯蘭教的「上帝之鞭」。聖經舊約《申命記》第 32 章第 21 節就已經寫著:「他們以那不算為神的觸動我的憤恨,以虛無的神惹了我的怒氣。我也要以那不成子民的觸動他們的憤恨,以愚昧的國民惹了他們的怒氣」,而歐洲人認為這個「不算為神」、「不成子民」的民族指的正是蒙古人。因而,基督教歐洲開始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皈化這個野蠻的民族,以達到與之結盟共同對付穆斯林的目的,因為他們既不是基督教的敵人,對基督教也沒有任何敵意。

與此同時,一個在中世紀歐洲廣為流傳的關於「長老約翰」(Prester John)的傳說也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印證了歐洲人的這一想法。大意是說:在波斯與亞美尼亞以東的最東方,有一個富饒的信仰基督教的國度,其最高統治者約翰既是祭司也是君王,被臣民們稱為「長老約翰」,據說其祖先就是《福音書》中所說的來自東方的朝拜聖嬰的博士。這一傳說使基督教歐洲的人們堅信,在徵服異教世界的過程中,必將得到長老約翰的援助。於是,出於政治和宗教的目的,傳教士們開始踏上了前往東方旅途。

《柏郎嘉賓蒙古行紀》(Histoire des Mongols)

1245 年 4 月 16 日(復活節),六十五歲高齡的柏郎嘉賓(Giovanni da Pian del Carpine,1180-1252)奉教皇英諾森四世(Innocent IV)之命,從裡昂出發,踏上了出使蒙古的旅程。此行的正式目的是受教皇委託轉達其給蒙古大汗的信函,試圖藉此規勸蒙古人皈依基督教接受洗禮,並與基督教國家結盟,但這一計劃未能如願以償。而他的另一個隱秘身份則是教皇的「軍事間諜」,負責打探蒙古人的軍事實力和他們是否有進犯基督教歐洲的計劃,這一使命他則完成得最為圓滿。

經過兩年半時間的長途跋涉,柏郎嘉賓終於抵達了當時蒙古帝國的首都哈喇和林(Karakorum),並參加了貴由(Güyük)汗的登基大典,在遞交了教皇的書信後,於 1247 年返回法國。《蒙古行紀》即是他回國後寫給羅馬教廷的報告。

書中對蒙古人生活的自然環境、地理條件,人民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這個草原帝國的政治結構、軍事組織和武器裝備等情況都做了詳細的介紹,並重點描述了蒙古人對周邊地區所進行的戰爭和擴張的歷史。為了讓羅馬教廷相信蒙古人遲早會向西挺進,柏郎嘉賓有意對蒙古人及其他東方民族的野蠻和陋習進行了過分的渲染,並呼籲基督教國家聯合起來,對蒙古發動先發制人的戰爭。儘管如此,作為當時歐洲第一部關於蒙古和中國的著作,其「可靠性和明確程度方面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是首屈一指和無可媲美的」,因為「這位第一代方濟各會士竟絲毫沒有以一位傳教士的精神面貌來介紹蒙古人……卻更為傾向於以一位特使的感情來敘說。……對當地民族的瑕疵和美德,他都作了客觀的評介,但對於他們社會道德準則的評價則是審慎和頗有分寸的。」因此,時至今日,該書仍是研究蒙元和中國北方地區歷史的寶貴的參考資料。

由於當時的歐洲人並不知道大宋,只知道北方的契丹族,因此便用「契丹」來指稱整個中國。書中在第五章詳細介紹了蒙古人對契丹發動的戰爭。作者稱之為「一場艱巨的戰鬥」,蒙古人在首戰中失敗,軍中所有貴族都被殺,唯有七名倖免。但成吉思汗並沒有畏懼,在休整了一段時間後,再次發動進攻。「經過長期浴血奮戰之後,他在該國的一大部分領土上取得了勝利,甚至還將契丹皇帝圍困於京師,圍攻了許久,以至於使他們自己軍隊的給養消耗殆盡。因為他們再沒有任何東西可吃了,成吉思汗便命令全軍將士在十人中選擇一人分而食之。但當地居民用各種兵器和弓箭頑強地抵抗他們的入侵。當缺乏滾石時,便用銀錠,甚至已經溶化的銀漿襲擊敵人,因為此城內財富遍地。蒙古人在經過久戰而未能以軍械獲勝之後,圍城者又挖掘了一條長長的隧道,從其軍營一直通向城中央,並且背著受困者而偷偷地掘開了地面,於是士兵便像潮水一樣湧至城中心,與城中居民鏖戰。城外的士兵同樣也配合對城中居民發動進攻,他們攻破了城門,進人城內,皇帝和大批居民慘遭殺戮。他們奪城之後又將城內金銀和各種財富洗劫一空。

於是,契丹的強大皇帝被擊敗了,這位成吉思汗便被擁立為帝。但一直到現在,他們尚未徵服契丹國的另外半壁江山,因為它位於海上。」據學者考證,這場戰鬥實際上是蒙古與當時中國北方的金朝的戰爭。1115 年,女真人建立了金政權,先後滅掉了遼和北宋,1215 年蒙古人奪取了中都(北京),女真人逃到了南京(開封),1233 開封也被攻破,金朝哀宗皇帝完顏守緒落荒而逃,最後自殺身亡。而尚未徵服的「契丹國的另外半壁江山」則是指當時位於中國南部的南宋王朝。

談到蒙古人和契丹人的外貌時,他說「韃靼人雙目之間和顴頰之間的距離要比其他民族寬闊。另外,與面頰相比,顴骨格外突出,鼻子扁而小,眼睛也很小,眼瞼上翻一直與眉毛連結。一般來說,他們身材藐小,只有個別例外,幾乎所有的人都是中等身材。他們之中大部分人都不長鬍鬚;然而,某些人在上嘴唇和頦部長有少量的鬚毛注意保護而不肯剪掉。」而契丹人「也不長鬍鬚,面龐形狀非常容易使人聯想到蒙古人的形貌,但卻沒有後者那樣寬闊。」

此外,柏郎嘉賓還特別關注到了契丹人的宗教和文化,「我們上文所提到的契丹人都是異教徒,他們擁有自己特殊的字母,似乎也有《新約》和《舊約》,同時也有神徒傳、隱修士和修建得如同教堂一般的房舍,他們經常在其中進行祈禱。他們也聲稱擁有自己的聖人,崇拜唯一的一尊神,敬重我主耶穌——基督,信仰永恆的生命,但卻從不舉行任何洗禮。他們敬重和崇拜我們的《聖經》,愛戴基督徒,經常大量施捨。他們表現為通融之士和近乎人情。他們所操的語言也甚為獨特。……世界上人們所習慣從事的各行各業中再也找不到比他們更為嫻熟的精工良匠了。他們的國土盛產小麥、果酒、黃金、絲綢和人類的本性所需要的一切。」

法國漢學家,同時也是該書法文版的翻譯和注釋者韓百詩(Louis Hambis)認為,儘管其中所涉及契丹宗教方面的情況很可能指的是佛教的寺廟、僧侶和漢文佛經,但其價值在於「朗嘉賓對契丹人所作的描述在歐洲人中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同樣,他也是第一位介紹中國語言和文獻的人」。

相關焦點

  • 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傳教活動
    來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傳教士通過各種策略開始打開中國向外緊緊關閉的國門,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活動始於明朝。 而明朝時期政府對外來人員採取了嚴格的限制,不僅對於外來貿易有很多限制,甚至對於外國人的進入都有著十分明確的規定。
  • 西方人眼中的太平天國是什麼樣?傳教士寫下的親身經歷,讓人意外
    引言我們都知道,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是清末時期非常著名的農民起義首領,以他為主導建立起來的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發生之前,一度發展到可以威脅清朝統治。只不過,後來因為太平天國內亂以及洪秀全的用人不當,太平天國實力一再下降,最後在清廷與國外勢力的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徹底失敗。
  • 為什麼西方傳教士要來到中國,並且,他們給近代中國帶來了什麼?
    15世紀後期,隨著地理大發現及西、葡的對外擴張,歐洲傳教士紛紛前往世界各地傳教。歐洲傳教士為了打開傳教之路,他們很注意用歐洲也存在高度發達的文明的事實打擊中國人的中國中心的文化觀。他們的翻譯西方科技著作,介紹世界地理和域外文明,都服從於這一目的。
  • 近代傳教士與西方列強(之二)
    參與收集情報及侵略戰爭西方教會出版的書籍中關於傳教士對殖民侵略的作用直言不諱:&quot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駐紮傳教士,就象在殖民地修建兵營、駐紮侵略軍一樣必要&quot.&quot一個傳教士抵得上一營軍隊&quot.
  • 西方傳教士為什麼要給中國人治病
    這就說明,傳教士向中國輸入西醫的初衷,是為了降低中國人(特別是底層民眾)對傳教士的排斥,進而皈依基督教。馬禮遜是西方派到中國大陸的第一位基督新教傳教士。       同時,伴隨越來越多的傳教士進入中國,中國落後的醫療條件無法滿足傳教士們的醫療需要。很多傳教士和隨行家屬患病,有些甚至得不到有效的治療而病亡。
  • 是什麼原因讓清朝統治者那麼害怕西方傳教士?
    在清代晚期隨著一次、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政府被迫和西方列強籤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在條約中別有用心的國家把傳教自由等相關權益硬加入了進去,這些國家中以英國、法國為代表,這些國家主要是基督教裡面的新教和天主教,他們是宣揚宗教精神喜歡四處傳教的,尤其以法國的天主教為最積極的一支。所以在清末法國的天主教想中國派遣了大批的傳教士來傳教,妄圖擴大天主教的影響力從而進一步影響政局。
  • 歐洲的中世紀時期稱為黑暗時代,除了傳教士整個歐洲基本都是文盲
    在中世紀的歐洲,名義上是王權和教權分治,實際上教會幾乎掌控歐洲的一切。從公元5世紀到公元15世紀,這一段時期被稱為歐洲的黑暗時代。為什麼這麼講,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一、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在中世紀的歐洲,教會用聖經教義禁錮人民的思想。
  • 明清時期傳教士入藏傳教述評
    [關鍵詞]明清時期;西藏;傳教;文化交流;殖民擴張[中圖分類號]K281+B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557(X)(2009)04-0031-10明清時期,傳教士入藏傳教為時短,以1624年安奪德入藏之始計算,至有清一代,凡兩百餘年。
  • 歷史上的中國傳教士(圖文記錄)
    督教傳教士以自己的青春、生命為代價,為中國的美好未來,傾注了滿腔熱血,中國的女子學校是由基督教傳教士創辦的,從而結束了幾千年來女人讀書難的問題。基督教傳教士為中國帶來了「大學、中學、小學、醫院、女子學校、盲校和盲文、聾啞學校和手語、麻風病院、漢英、英漢字典、漢語拼音、現代農業先進理念、女子留學等等」。
  • 西方傳教士在清廷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推動了東方對西方的了解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新教傳教士在19世紀把西方科學傳人中國時都起了主要作用。的確,雖然在創建中文科學新詞彙中存在著一些專門問題,但是新教徒創作的科學和數學著作比所有其他非宗教問題著作的總數還要多。由於西方著作的翻譯如果要有被人閱讀的機會,就必須譯成可誦的漢文,又由於即使傳教士中最有造詣的學者(像偉烈亞力)也不能寫出任何典雅的文學語言,因此必須採取一種特殊的寫作方法。 實際上這是耶穌會士早在250年前就已採用過的方法。首先,外國傳教士把原文口譯給他的中國助手聽。然後,助手把口頭翻譯改寫成文言文。
  • 為什麼傳教士布朗認為晚清中國人對西方人仇視和恐懼是自然而然的
    看到上面的論述,我們還需要對中國人為什麼有仇視和恐懼西方人的心理感到不解嗎?當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記者寫道:「西方人在中國所遭受到的每一件暴行,都被迅速地以十倍的程度放大於聯軍對中國人的暴行上。」
  • 西方傳教士筆下的清初軍隊
    明末清初有許多西方傳教士在中國活動,他們用第三方視角為我們今人打開了一扇觀察古人的窗口,茲將《韃靼徵服中國史》中有關軍隊訓練的部分章節抄錄如下,以饗讀者。韃靼人離不開武器和打仗。韃靼人沒有這種女人氣,而是熱衷於武器和軍事,以致中國所有漂亮的省份都變成了兵工廠,韃靼人僱用無數的工人不斷生產各種武器。鐵匠及該大帝國所有的鐵工、金工都用來生產武器。若有人好奇地問韃靼人生產許多武器作何用場?我不知如何問答,但相信他們想生產武器足夠全世界之用。所有中國的大圖書館都成了軍械庫和武庫,儲存戰具,從前難得見一把刀。那怕是舊的和生鏽的,只有土兵才有。
  • 傳教士在中國完整圖集
    基督教傳教士為中國帶來了「大學、中學、小學、醫院、女子學校、盲校和盲文、聾啞學校和手語、麻風病院、漢英、英漢字典、漢語拼音、現代農業先進理念、女子留學等等」。rrrrr令人遺憾的是,基督教傳教士對中國的傑出貢獻,很多中國人卻不知道,令人痛心的是,有很多中國人非但不感恩,還整天編造謊言詆毀基督教和傳教士,他們用一些假借傳教士之名的人所做的事,來詆毀基督教及傳教士。
  • 運用思想史線索研究西方中世紀哲學
    運用思想史線索研究西方中世紀哲學 2019年05月10日 08: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明海英 張清俐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在中國被稱為「西曾」和「西儒」的西方基督教士,是哪位傳教士
    1583年利瑪竇進入中國內地傳教 , 他將範禮安的策略 進一步發展成 「 合儒 」 方針 。 利瑪竇初到中國時 , 削髮剃 須 , 身披袈裟 , 口稱 「 西僧 」 。 1594年 , 利瑪竇聽從好友 瞿太素的勸說 , 蓄髮留須 , 易裝儒服 , 改稱 「 西儒 」 , 逐 漸建立了與文人的往來 。
  • 國外傳教士在中國的貢獻和付出(完整圖集)
    基督教傳教士為中國帶來了「大學、中學、小學、醫院、女子學校、盲校和盲文、聾啞學校和手語、麻風病院、漢英、英漢字典、漢語拼音、現代農業先進理念、女子留學等等」。令人遺憾的是,基督教傳教士對中國的傑出貢獻,很多中國人卻不知道,令人痛心的是,有很多中國人非但不感恩,還整天編造謊言詆毀基督教和傳教士,他們用一些假借傳教士之名的人所做的事,來詆毀基督教及傳教士。
  • 清初皇家對傳教士的態度又是什麼樣?
    季我努學社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明末清初,耶穌會士來到中國,其中傳教士作為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首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中西文化交流。他們來華初衷可能是傳播基督教義,但是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他們的角色也發生了重大轉變,不僅作為單純的傳教士而且介入了晚清中國政治、經濟、思想等社會變革,從而對中國的近代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利瑪竇、湯若望等就是代表人物。湯若望其中,湯若望,來自德國,他不僅擁有淵博的學識,還有非常豐富的天文知識。
  • 中世紀時期分為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
    中世紀時期分為三個時期: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雖然在某些語言中,中世紀是用單數標記的,但很難將時代視為年齡複數以外的任何時代。這部分是因為這段很長一段時間內所包含的眾多主題,部分原因在於時代內的時間順序。
  • 被汙名的西方傳教士,歷史上的10個第一,揭開真相!
    從此以後,來華的美、英新教傳教士,幾乎都以馬禮遜的《華英字典》,作為學習漢語漢字的經典教科書,進而推動了福音在中國的廣傳。 《華英字典》的發行,不僅便利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的開展,同時為我國的近代語音學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阿德希,作為中國第一位來華女宣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