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傳教士在中國的貢獻和付出(完整圖集)

2021-02-13 三上文存

基督教傳教士以自己的青春、生命為代價,為中國的美好未來,傾注了滿腔熱血,中國的女子學校是由基督教傳教士創辦的,從而結束了幾千年來女人讀書難的問題。基督教傳教士為中國帶來了「大學、中學、小學、醫院、女子學校、盲校和盲文、聾啞學校和手語、麻風病院、漢英、英漢字典、漢語拼音、現代農業先進理念、女子留學等等」。

令人遺憾的是,基督教傳教士對中國的傑出貢獻,很多中國人卻不知道,令人痛心的是,有很多中國人非但不感恩,還整天編造謊言詆毀基督教和傳教士,他們用一些假借傳教士之名的人所做的事,來詆毀基督教及傳教士。現在我們看一看什麼樣的才是真正的基督教傳教士吧!

1820年,英國傳教士馬禮遜、李文斯頓在澳門開設了一間眼科診所,是基督徒在華行醫施藥的開始,圖為馬禮遜畫像

牧師和麻風病人在一起:在四川、雲南一些地方,教會現在還在幫助麻風病人。因為官方宣布在中國已經消除了麻風病,所以這些病人得不到大規模的救助,他們幾乎被社會遺忘。在四川海螺溝附近就有一個麻風村,康定天主教堂的神父經常去看望他們。

聖母院仁慈堂修女與孤兒們的合影

在傳教士的住處,中國兒童與西方兒童的合影(四川)

20世紀初天主教神父在給中國兒童施洗

教會還接納培養本地人當牧師,這是禮荷蓮為廈門一個中國牧師家庭拍攝的合影。在當時,享受照相術大概是一種身份待遇,看圖左小夥子的神氣勁和圖右小男孩穿著嶄新的衣裳,就能了解這家子是多麼重視這次合影,或許這位牧師還有後人生活在廈門。

傳教士與信徒同坐獨輪車

傳教士在上音樂課,這些人好像是盲人

入鄉隨俗的傳教士

外出宣教

檢查口腔

治眼疾

杜布森(William Hervie Dobson,1870-1965)畢業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和費城綜合醫院(醫學博士),1897年,他作為第一位醫療傳教士被美國長老會派往陽江。此後,杜布森一直在陽江從事傳教、行醫和教學工作,直到20世紀40年代初,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後才光榮退休。

20世紀初,杜布森的團隊在陽江建立了一座教堂、一間綜合醫院、一間男女混合小學。他的教會學校和診療所經歷了拳亂、內戰、盜匪和各種排外運動。杜布森在醫療資源簡陋的條件下,為當地病人提供白內障手術。

杜布森特別關注離綜合醫院幾英裡遠的一條200年歷史的麻風村。在陽江的歲月裡,他每星期最少一次走訪麻風村,為居民提供提供醫療服務和布道。 圖為王母崗門口的麻風病患者。杜布森發表在1930年的《中國醫學雜誌》上的報告指出,王母崗由一些麻風病人聚居而成,離陽江東門約1英裡,全部是泥磚屋。

清末時期,麻風病在西方國家已經滅絕,而中國的麻風病患者還有百萬人之多。所以,這一情況得到西方醫學界的關注,一些醫生和懂得醫術的傳教士來到發病率最高的華南地區開設麻風病院,收治麻風病患者。

1891年,來自英國的傅特醫生請求英國萬國麻風救濟會幫助,在廣東北海倫敦會醫院附設了麻風醫院。這是中國最早的麻風病院,收容了一百多名麻風病人,強行注射,成效卓著。

1905年,德國長老教會的柯納醫生得英國萬國麻風救濟會之助,在東莞創設麻風院,收容患者有三百多人,廣東省政府按月津貼五百元。

教會援建的鄉村小學

傳教士對推動女子教育起到了巨大作用,大大提高了婦女的地位。

美國北長老會傳教士梅理士(Charles Rogers Mills)在登州(今蓬萊)傳教34年,他於1887年與繼室梅裡士夫人(Mrs. C. K. Mills)共同創辦了登州啟喑學館,是中國第一所聾啞人學校。1898年,啟喑學館遷往煙臺。

梅理士夫人到中國前曾在紐約一所學校教聾啞學生,創辦啟喑學館後,她採用訓練聾啞人說話的標音法和手語進行教學。啟喑學館對中國的聾啞教育影響很大,梅理士夫人設計的手語字母表被中國聾啞學校採用,他們從美國圖書中翻譯的分級識字課本成為中國聾啞教育的最初教材。該校畢業的學生和他們的親屬或建立聾啞學校,或從事聾啞教育,為中國的聾啞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教會學校的學童

做針線活

教會學校的教學內容一般來說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宗教教育。課程主要為聖經,重點在創世論、贖罪論和耶穌生平等教義上。此外,學生還參加各種宗教活動,如禱告、崇拜等。二是中國傳統的儒家經書。學習中國經書一是為了適應當時科舉考試的需要,再者也是為了學生畢業後能夠與士大夫和地方官紳接觸,適應中國的社會文化環境,不至於被傳統知識分子歧視。三是西方科學知識。開設諸如數、理、化之類的新式科學課程。在當時清政府極少重視西方科學的情況下,教會學校開設的科學課程,對落後的中國意義重大。另外,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一些教會學校還開設了英語課。英語課的設立為中西文化的溝通和交流開闢了一條渠道,有助於中國的近代化。

煙臺的教會學校女學童

教會學校老師與孩子們

教會學校家庭成員

早會

教會小學通常是附設在教堂裡的洋學堂,規模很小,學生主要為貧苦教徒子弟或無家可歸的乞丐,學校不僅免收學費,並且還提供一切膳宿生活甚至路費。到1900年,在華的幾乎所有重要傳教中心都開設一所小學。在開辦學校的教會及傳教士中,來自美國的最多,其次是英國。

燕京大學是20世紀初由四所美國及英國基督教教會聯合於北京開辦的大學,為中國當時教學質量最高、校園環境優秀的大學之一,也被認為是中國教會學校之首,美國哈佛大學的哈佛燕京學社即以此校為名。1952年,燕京大學被拆分,校園成為北京大學新校址

美國建築師亨利·莫菲設計之大禮堂及清華早期建築,清華大學

輔仁大學,1925年本篤會在北京建校,1952年被拆分,1961年由聖言會、耶穌會與中國主教團在臺灣新北市復校。圖為輔仁大學位於北京的老校址,目前為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1888年美國基督教會美以美會(衛斯理會,Methodist Church)在南京創辦金陵大學,1952年被拆分,圖為金陵大學北大樓,現南京大學行政樓

1913年,美國教會美北長老會、美以美會、監理會、美北浸禮會和基督會在南京創辦金陵女子大學,1952年被裁撤,圖為金陵女子大學100號樓,現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內主樓

之江大學(Hangchow University)由基督教美北長老會和美南長老會聯合創辦, 1952被裁撤,圖書館樓現位於浙江大學杭州之江校區內

聖約翰大學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1879年於上海開始創辦,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高等教會學校,教學質量極高,在海內外均享有盛譽,宿有「東方哈佛」之稱,1952年被拆分。原校址位於現在的華東政法大學所在地

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最早由美國、英國傳教士和洛克菲勒基金會於1906年開始資建,至今它仍然是中國最好的醫學院之一

1914年耶魯大學校友會與湖南育群學會在長沙聯合創建了湘雅醫學院

華西協合大學,又稱華西聯合大學,由美國、英國、加拿大的5個教會於1905年聯合籌辦,美國人畢啟(Joseph Beech,1867-1954,神學博士)為第一任校長,教授大多來自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國際名校。1952年被肢解,上世紀80年代更名為華西醫科大學(阿姨母校),校園現屬四川大學

華西協合大學畢啟校長

1924年9月7日,笑容可掬的畢啟校長,在辦公樓迎接新入學的8名女生(如上圖),開創了中國男女合校的先河。

蘇道璞(Clifford M.Stubbs,1888-1930),利物浦大學博士,1913年來華,華西聯合大學副校長,深受師生愛戴,不幸被歹徒殺害。

鬱約翰(John Abraham Otte,1861-1910)的「鴉片戒毒所」——鼓浪嶼救世醫院。他是美籍荷裔傳教士、醫生,在廈門救死扶傷多年,不幸感染鼠疫病逝。

鼓浪嶼鋼琴博物館

戴德生(Hudson Taylor,1832-1905),22歲來華,73歲在華病逝。辭世之時,從倫敦到上海都為他舉行了大規模的追思會

戴德生名言:「我若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我若有千條性命,絕對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表達他對中國的愛,彰顯奉獻與犧牲之精神。

1865年,戴德生創立「中國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同年,發表著作《中國的精神需要和要求》,呼籲傳教士來華傳教。

內地會由一群熱忱而有愛心的傳教士自由組成,吃苦耐勞,不避艱辛,除信守基要真理外,並不像其它宗派執著於某些觀點;他們所持守的嚴格的屬靈原則至今仍是中國教會的祝福。內地會的另一特色是建立教會後,以自立自傳自養為目標,不接受外來的津貼補助,為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榜樣。他們深入內地傳教,在短短的十多年裡 ,將福音傳到19個省,並深入到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直至新疆西藏。

隨戴德生一起來華的傳教士們

身穿長袍馬褂的劍橋七傑:1885年,受到戴德生的影響,七人成為傳教士,1885年2月5日前往中國,3月18日到達上海。臨行前全英國各地紛紛為他們舉行盛大的歡送會。他們的行動甚至影響到了美國,導致Robert Wilder發起學生志願運動(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內地會100名同工

聚會,中間老者為戴德生牧師

在農家炕頭上的傳教士

山西浸信會的成員和孩子

1900年庚子山西教案後的悼念





傳教途中的Merry loutse Partidge(左,1900年7月31日在太谷被殺害)與助手

G.B.Farthing夫婦及三個孩子,1900年7月9日在太原被殺害


貝如意姑娘(美國)

貝如意姑娘於1890年畢業,同年9月4日啟程到中國,11月抵達太谷。當時她25歲,看似弱不禁風的女孩,卻有頑強的毅力。雖然睡在泥地板上,附近的溝渠又送來陣陣惡臭,她卻不發一句怨言。她首先努力學習語言,當語言可應付自如後,便在男校教學。1892年,學生增至二十四位,她負責教算術和初級代數。下課後,便到戒菸所,向婦女傳福音。殉道那天剛好是她35歲生辰。

紀念殉難者

Francis Davis與Lydia Davis夫婦和他們的新生嬰兒。1900年7月31日在太谷被殺

山西巡撫毓賢

1900年7月9日,在山西省城巡撫衙門西轅門前,毓賢殺死了傳教士及家屬46人,其中基督教信徒33人,天主教的主教、修士、修女共13人。據事後統計,此次教案山西共殺死傳教士191人,殺死中國教民及家屬子女1萬多人,焚毀教堂、醫院225座,不分婦孺老幼全部殺害,竟至梟首剖心,是各省中殺害傳教士及教眾最多的一個。


草必枯乾,花必凋殘,

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

賽40:8

轉自:唐崇榮國際布道團(微信號 TCRGJBDT)

除非特別註明,文章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或版權方所有。轉載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繫小編處理。欲看更多精彩文章請加小編私人微信(ding0001)。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詳情及下單)

⚠小編提示:正版圖書,貨到付款,請放心購買。

相關焦點

  • 傳教士在中國完整圖集
    基督教傳教士為中國帶來了「大學、中學、小學、醫院、女子學校、盲校和盲文、聾啞學校和手語、麻風病院、漢英、英漢字典、漢語拼音、現代農業先進理念、女子留學等等」。rrrrr令人遺憾的是,基督教傳教士對中國的傑出貢獻,很多中國人卻不知道,令人痛心的是,有很多中國人非但不感恩,還整天編造謊言詆毀基督教和傳教士,他們用一些假借傳教士之名的人所做的事,來詆毀基督教及傳教士。
  • 頭條 傳教士在中國完整圖集 (他們為了讓中國人得救,付上生命的代價,鮮血鑄就的歷史,我們不能忘記....)
    來源:聖經百科 微信號基督教傳教士以自己的青春、生命為代價,為中國的美好未來,傾注了滿腔熱血,中國的女子學校是由基督教傳教士創辦的,從而結束了幾千年來女人讀書難的問題。基督教傳教士為中國創辦「大學、中學、小學、醫院、女子學校、盲校和盲文、聾啞學校和手語、麻風病院、漢英、英漢字典、漢語拼音、現代農業先進理念、女子留學等等。」令人遺憾的是,基督教傳教士對中國的傑出貢獻,很多中國人卻不知道,令人痛心的是,有很多中國人非但不感恩,還整天編造謊言詆毀基督教和傳教士,他們用一些假借傳教士之名的人所做的事,來詆毀基督教及傳教士。
  • 天主教與中國地理繪製,傳教士與中國最早世界地圖和現代地理學
    在地理學方面,傳教士介紹西方地圓學說和世界輿圖的測繪,矯正了中國人天圓地方的觀念,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利瑪竇曾繪成名為《山海輿地圖》的世界地圖,向士大夫們展示,並把所攜《萬國圖志》作為貢品獻給朝廷。他在《天主實義》和《乾坤體義》等書中介紹了地圓說,並把西方經緯度線測繪技術介紹到中國,開中國以科學方法測繪地圖的先河。
  • 中國明清期間,有5位著名的歐洲傳教士,其中一位貢獻巨大
    在中國歷史進程中,隨著元王朝的覆滅,鼎盛一時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等西方教派,也隨著元帝國而消聲滅跡。這是西方教派傳入中國,第三次以失敗告終。與此同時,一個影響中國歷史發展的人物出現了,他就是義大利人利瑪竇。他通過對前任傳教士的經驗分析,發覺要在中國推行天主教,一定要有皇帝的批准。
  • 歷史上的中國傳教士(圖文記錄)
    督教傳教士以自己的青春、生命為代價,為中國的美好未來,傾注了滿腔熱血,中國的女子學校是由基督教傳教士創辦的,從而結束了幾千年來女人讀書難的問題。基督教傳教士為中國帶來了「大學、中學、小學、醫院、女子學校、盲校和盲文、聾啞學校和手語、麻風病院、漢英、英漢字典、漢語拼音、現代農業先進理念、女子留學等等」。
  • 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傳教活動
    因而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傳教活動舉步維艱,甚至根本無法進入中國境內。尤其是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時中西方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到明朝時期,中國古代原有的封建政治統治方式、思想文化觀念和經濟活動模式成為了禁錮社會經濟和人們思想發展的阻礙,中國社會各方面在碰撞和融合中都進入了新的發展轉型期。
  • 國外手繪圖集:第二部分
    國外手繪圖集:第二部分
  • 蘇精談西方傳教士與中國近代印刷變革
    在新著《鑄以代刻:十九世紀中文印刷變局》(臺大出版中心,2014年7月;中華書局,2018年5月)中,蘇精查閱了大量西文檔案,細緻爬梳、對比了各類中西文獻,將十九世紀西方各個教會的基督教傳教士使用西式金屬活字印刷中文圖書的具體過程,完整地加以呈現。此書甫一出版,即贏得廣泛關注。而在這次訪談之中,蘇精先生既回應了對其著作的批評與商榷意見,也詳細介紹了西方傳教士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相關情況。
  • 在中國被稱為「西曾」和「西儒」的西方基督教士,是哪位傳教士
    1583年利瑪竇進入中國內地傳教 , 他將範禮安的策略 進一步發展成 「 合儒 」 方針 。 利瑪竇初到中國時 , 削髮剃 須 , 身披袈裟 , 口稱 「 西僧 」 。 1594年 , 利瑪竇聽從好友 瞿太素的勸說 , 蓄髮留須 , 易裝儒服 , 改稱 「 西儒 」 , 逐 漸建立了與文人的往來 。
  •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老照片,傳教士不辭辛勞到廣東蕉嶺地區傳教
    圖集整理:普希金皇村2、一位傳教士坐在孩子中間,笑容可掬地和孩子們合影。這些孩子的表情則木訥很多。3、一個女傳教士帶著一個小孩騎自行車。4、當地官員和傳教士。5、不知道他們倆是在幹什麼。6、一對客家人新婚夫妻。7、廣東客家人的家庭影集8、客家人的孩子。
  • 西方傳教士為什麼要給中國人治病
    最近,關於明清以降來華傳教士對中國的貢獻的爭論再次成為不大不小的熱點。親基督教人士認為,基督教傳教士為科技文化落後的中國帶來了先進的天文、醫學、教育等,對中國現代化有巨大貢獻,這種貢獻甚至被某些人宣揚為「恩重如山」。
  • 德國傳教士在中國被判凌遲處死,為何能靠一場地震死裡逃生?
    湯若望是明朝末年來華的外國傳教士,其故鄉在今天德國的科隆。他深受明清兩朝重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中國科技的發展也做出了突出貢獻。就是這樣一位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外國友人,竟然在康熙三年獲罪被判凌遲處死,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熱帶氣旋氣候圖集》出版發行
    經過近7年的磨礪,由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主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設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熱帶氣旋氣候圖集》(1951—2000年)於近日正式出版發行。該圖集的出版對我國開展防臺減災科學研究及政策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中科院院士秦大河為圖集撰寫了序言。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中國兒童發展指標圖集(2014)》
    《中國兒童發展指標圖集》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和國家統計局共同編輯完成,並於2010年首次出版。此次出版的2014年更新版《中國兒童發展指標圖集》匯集了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狀況的主要指標、數據以及影響兒童發展的一些社會經濟背景數據。
  • 清代康雍乾三朝,連張全國地圖都繪製不出,要請外國傳教士來幫忙
    清代康熙47年(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責成耶穌會傳教士及清廷官員,花費十年時間在中國境內以天文觀測與星象三角測量方式進行了大面積的經緯度測量,最後完成了《皇輿全覽圖》,是中國第一幅繪有經緯網格的全國地圖,比例尺約為一百四十萬分之一。
  • 利瑪竇為什麼被稱為「穿儒服的傳教士」?
    他是義大利人,16世紀末來到中國,在中國生活了28年,最後葬在這片土地上。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他開創了一種新的傳教方式,為天主教成功進入古老的中國打開了方便之門;作為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他為溝通中西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由此,利瑪竇得到了許多頭銜,如「中國的天主教之父」、「泰西儒士」、「穿儒服的傳教士」、「西方漢學的創始人」等。
  • 2014《中國兒童發展指標圖集》/全文
    2014《中國兒童發展指標圖集》/全文發布時間: 2015-01-22 11:05:22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  責任編輯: 焦夢關鍵詞: 聯合國 婦女兒童 指標 發展 圖集 母嬰 健康 教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 1892:不想宣教的傳教士在中國
    一百多年前,他從美國來,以傳教士的身份;但他想做的並不是「宣教」。愛德華出生在位於麻省北部海岸的新伯利港,耶魯畢業後,他曾成為一名教師,但短暫的教學生涯並未激發他的興趣;他不斷想起身邊流傳的傳教士事跡,決心追隨他們的足跡。不過,他不想做宣教的傳教士,而想做一名醫生:他不要做宣道的傳教士,他不想去指責異教徒,他的原則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說:「一旦我決定要成為傳教士,我立即問自己怎麼樣我才能做得最好。我得到的答案是成為一個醫生。」
  • 中國傳統樂器圖集,看看你認識幾種!
    中國樂器圖集:撥弦、擊弦樂器,琵琶可謂是,中國古代彈撥樂器類的「首席」,以婉轉的印色和優美的外觀,家喻戶曉。中國樂器圖集:阮形似月琴,始於西晉阮鹹之手,音域廣,音律美,現代更有類似電吉他的電阮出現。中國樂器圖集:少數民族的樂器,不光彈奏起來聲音悠揚婉轉,外觀看起來也是「顏值爆表」。中國樂器圖集:總有古裝影視劇誤把古箏當作古琴,其實二者區別極大,古琴的放置需要有專用的琴桌,或者一端懸空,好多古裝劇裡只是擺個架子而已。
  • 為什麼晚清民初的西方傳教士,沒有特別狂熱的傳教行為?
    現在有餘力向國外輸出傳教士(或曰「宗教滲透」)的民族,不是英、美、德、法、意等「西方國家」,而是有著充足信仰活力的韓國、菲律賓、印度等亞洲民族。不可思議的現象是,現在世界各地的傳教士較少白人,較多黃人和黑人。清末時,西方傳教士趕著毛驢,和中國嚮導一起到鄉下傳教。有時候,信仰熱忱確實是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