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視覺中國
節假日的吸引力,除了親友相聚、美食美酒外,可以好好休息睡個大懶覺也是讓人期盼的。可是,很多人發現,工作日早晨困得睡眼惺忪的自己,不僅一到假期早早就醒了,晚上入睡也愈加困難,這種特殊的「假期綜合症」是生理問題還是心理問題?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睿
工作日睡不醒,一放假睡不著?
回答之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這幾天三餐定時嗎?有沒有吃夜宵?
愈夜愈興奮,和朋友聊天嗨歌或者捧著手機追劇看綜藝 ,說的是不是你?
躺在床上也捨不得睡,想著第二天滿滿的安排,期待得睡不著?
……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的長假過得多姿多彩的同時,也悄悄地改變了生物鐘,而假期和平常生活完全不一樣的生物鐘,會導致白天精神狀態變差,假期結束後,也會需要我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調整。
「生物鐘形成一定的規律以後,你突然地改變它,比如說平時都是7:00起床,即使你告訴自己『明天我可以晚一點起來』,內在的生物鐘也會在第二天早晨七點的時候喚醒你。很多人就會覺得,怎麼我平時怎麼都睡不夠,結果放假了範圍睡不著了?」南京腦科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徐淑蘭主任表示,如果假期把生物鐘弄亂了,比如說晚睡晚起,到了工作日的時候就會出現入睡困難的情況,晚睡還要早起,睡眠時間就不夠,就會導致白天出現昏昏沉沉,覺得精力不夠,記憶力可能都有點下降這種情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所謂『假日綜合症』」,想再恢復正常作息習慣的話,就需要好長一段時間的調整才行。徐主任建議,「儘量自律一點,可以適當的小放縱一下,但是不能太過了。如果一到假期就日夜顛倒,可能對睡眠對身體健康都不好。」
晚上不睡,白天補覺?補了個寂寞而已
晚上捨不得睡,熬到凌晨兩三點,白天把睡眠時間補回來,保證8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行不行?醫生告訴你,不行!
徐主任表示,每個人對睡眠的需求不一樣,一般而言年齡越小,需求的時長越長,判斷睡眠時間是否足夠,主要看白天的精神狀態,如果精力旺盛,不打瞌睡,思維也很靈活,沒有記憶力下降的問題,沒有出現情緒易暴躁的情況,可以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就說明晚上的睡眠時間應該是充足了。「睡眠時間不夠」往往指的是深睡眠時間不夠足,睡眠醫學中心通過對睡著的人腦電、心率、呼吸和肢體活動等方面的監測發現,正常人的睡眠結構在前半夜,也就是凌晨兩點之前,是以深睡眠為主的,深睡眠能夠緩解疲勞,促進機體的恢復,是睡眠的黃金期。深睡眠時間不夠,白天睡得再多都補不回來,這也就是有些人越睡越累的原因。
現在睡眠醫學中心有很多年輕的病人,年輕人患上睡眠障礙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源於生活習慣不好。複雜的睡眠障礙往往涉及到呼吸科、神經內科、老年醫學科、精神心理科、耳鼻喉科等多個科室,除了心理因素外,如打鼾、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不寧腿症候群、快速眼動睡眠期行為障礙等都會影響睡眠,需要進行綜合治療。
當然,假期因為生物鐘變化導致的睡眠變差只是暫時的,待生物鐘慢慢恢復後,好睡眠也會隨之恢復。
睡得好才漂亮,醫生教你三招入睡好方法
1、發現自己入睡有點困難的話,不妨試試來自國外一位作家兼健身教練的「10-3-2-1睡眠法則」:
睡前「10」小時內:不再攝入咖啡因,例如濃茶、咖啡等,因為代謝需要一定時間;
睡前「3」小時內:不再進食或飲酒,以免消耗身體極大能量去消化;
睡前「2」小時內:不再工作,做一些睡眠前的準備工作,可以聽一些輕音樂;
睡前「1」小時內:不再看電腦、電視或手機;
2、儘量不熬夜,不要輕易打破自己的生物鐘。
3、白天儘量多運動,運動和光照,對於睡眠質量的改善是很明顯的。
來源:揚子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