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送了三次的「特殊」捐款:我現在過得很好 幫助別人是盡本份

2020-12-19 封面新聞

11月26日,瀘州市納溪區安富中學初一年級的學生陶治麗、陶治榮姐妹收到了1000元的愛心捐款,捐款的好心人並沒有在現場。「輾轉三次終於完成了這次愛心接力,把錢送給需要幫助的人!」代為送出這筆捐款的納溪區圖書館館長袁曉秋終於了一樁心事。

「黃婆婆會一直關注你們的成長,每月還要資助你們500元!」得知姐妹倆的特殊情況後,袁曉秋代為轉達了黃婆婆願意持續捐贈的意願。

為抗疫: 八旬老太捐的「特殊黨費」被拒收

袁曉秋口中的「黃婆婆」是瀘州市納溪區圖書館一名退休職工,現年86歲的黃忠宣。轉交的這筆助學捐款,還得從今年疫情期間收到的一筆「特殊黨費」說起。

退休在家的黃忠宣不打牌不旅遊,就喜歡看新聞。疫情開始之後,她便一直關注疫情情況。隨著疫情的持續,黃忠宣覺得,自己作為一名享受國家退休金的老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做點什麼。

「我自己年紀大了,不能和大家到一線堅守防控,但還是想儘自己的一點心意。」最初,黃忠宣老人想給疫區買點東西寄去,但又不知道疫區所需物資送到哪兒。在電視上看到大家都在捐「特殊黨費」,於是,黃忠宣找到納溪區圖書館副館長李宇翔,要捐款1000元。

幾天後,黃忠宣接到通知,「你不是共產黨員,特殊黨費交不進去,我給你退回來。」「不不不,捐出去的那還能拿收回來,你找個合適的機會送出去吧!。被退回來的錢黃忠宣老人堅決不要,最後李宇翔建議,「等棟梁工程啟動時,把這筆錢捐給貧困學生」。就這樣,被退回來的1000元就由李宇翔代為保管。

還沒等到棟梁工程啟動,6月份,副館長李宇翔突發意外去世了。待其家屬處理完後想起黃婆婆的委託時,卻又錯過了捐款時間,「辦不了,家屬說要把錢退給我!」黃婆婆的捐款再次被退回。

「黃婆婆不要,宇翔又走得很突然,我一定要把他的這件事情辦好,給幾方一個交待。」納溪區圖書館館長袁曉秋說,單位收到這筆退回來的捐款,向當地教育部門尋找求經濟困難學生捐款時,才從其他人口中了解到,早已退休的黃忠宣一直堅持幫助他人,除了陶治麗姐妹倆,每月黃忠宣還要資助納溪中學一名學生,從初中持續直到現在高中。

行善事:現在我的生活已經很好了,夠用就行

12月3日,記者和受助學生陶治麗、陶治榮一起,在納溪區圖書館館長袁曉秋的帶領下,找到黃忠宣老人的家。雖然是第一次見到兩個孩子,黃忠宣與孩子就像久別重逢的祖孫,一手牽著一個孩子進屋,拿椅子、遞溫水、抓糖果……讓孩子們把這裡當自己的家。

在納溪圖書館,黃忠宣多年來私下資助貧困學生的事情,只有個別人知情。

「她每次資助貧困學生,都打招呼,不準給任何人講,怕給受助的孩子添負擔。」三年前,黃忠宣老人找到納溪區圖書館辦公室的舒主任,聽說她原來在納溪中學教書,希望能幫助一名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為了不打擾孩子的學習,黃忠宣每月會把錢送到學生家長手中。每次期未考試結束,黃忠宣會都收到孩子家長發來的學習成績單。

「老太太,您也退休好多年了,最大的任務就是保重好身體,退休金應該自個兒留著花。」黃忠宣老人現在的退休工資有4000餘元,家庭條件算不上富裕,熟悉的人經常勸她。

黃忠宣卻不這麼認為:「現在我的生活已經很好了,和兒子住在一起,穿的兒女在管,吃也花不了多少錢,我年紀大了,夠用就行。」

除此之外,黃忠宣老人每年要去聾啞學校看望孩子們兩次。上半年是六一兒童節,除了帶去糖果和玩具,還要捐500元為他們加一道菜,讓孩子高興的過節。下半年天冷了,要去為他們添置新衣,怕孩子們凍著,十餘年來沒有間斷。

在黃忠宣臥室的床頭柜上,擺放著一個用珠子串成的手工花瓶,有客人來,黃忠宣老人都會拿出來欣賞,這是聾啞學校的學生幾年前送給她的禮物。「做出這麼漂亮的花瓶,對那群孩子們來說並不容易,那是孩子們的純真。」

「樂善好施,不僅解受施人一時之困,也讓給予者倍感幸福。」當記者採訪黃忠宣老人時,她對自己多年來資助貧困學生的行為不願過多提起,在她看來,自己的歲數大了,也不曉得還能資助多長時間,但只要在一天,就會儘自己所能幫助這些家庭困難學子讀書,這是她應盡的本分。(文/圖 方霞)

相關焦點

  • 修鞋老人孫靖:默默捐款十幾載 只為還一筆「人情債」
    修鞋掙的是辛苦錢,老人除去基本的生活開銷外,既不花錢也不攢錢,而是全都捐了出去,只是為還一筆「人情債」。 孫靖開的這家修鞋店,在西安東門外的一個小巷子裡,在老人放修鞋釘子的抽屜裡,有大大小小10多張捐款收據、證書,其中日期最近的一張,是老人10月24號向西安市慈善會捐款1萬元。
  •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那位捐款185元的小乞丐,現在怎麼樣了?
    全國各地都在組織捐款,捐款有多有少,愛心卻始終如一。在眾多的捐款人中,有這樣一位特殊的人,捐出了一筆特殊的錢,他的身影是那樣的閃耀和引人注目。這個特殊的捐款人叫龔忠誠,汶川地震時他只有十八歲。龔忠誠是不幸的,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因為高燒未得到及時的治療而患上了小兒麻痺症,這是一種治不好的疾病。在他十四歲那年,父親前往廣州工作時也一併把他給帶上了。
  • 餘濤宏: 幫助別人是年輕人應盡的義務
    「1月8日,我參加完學校的期末考試就回家了。如果有機會,我真想立即回武漢繼續做志願服務,現在那裡更需要我們。」餘濤宏總有一腔熱血去幫助別人。    今年20歲的餘濤宏是一名陽光青年,做事風風火火,思想積極向上。在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入校後,加入了校青年志願者協會,陸續參加了多次志願服務,在他看來幫助別人是年輕人應盡的義務。
  • 菏澤8歲男孩賣洋蔥救母,收到捐款被提醒微信帳號異常
    魏浩然的二姨對記者說,浩然去賣洋蔥的時候,捐款最多的也是播出的那一天,有一個1000的,一個500的,還要400的,還有兩個女士送了200,那一天收到了4800元。報導發出當天,捐款就收到了3萬多,這讓一家人很感動。還有不少好心人直接到病房裡送錢送物,雖然大家都不留名字,但他們的樣子,這一家人都記得清清楚楚。
  • 關於開展「送溫暖、獻愛心」社會捐款活動的倡議書
    關於開展「送溫暖、獻愛心」社會捐款活動的倡議書 2020-12-18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領導「帶頭捐款」真是變相「強迫」職工捐款嗎?思考這三點
    前兩天,老婆對我說:「因為疫情,我們領導帶頭捐了款,現在單位的意見是中層幹部和黨員都要捐款,但標準也沒有說。我問了部門領導,她私底下告訴我至少普通黨員的捐個200吧。雖然捐款是好事,但總感覺是單位強迫我們,心裡頭有些不舒服,你怎麼看?」我想了想,還是建議老婆按照領導的建議做,捐款200是最起碼的了。
  • 餘濤宏: 幫助別人是年輕人應盡的義務-新華網
    「1月8日,我參加完學校的期末考試就回家了。如果有機會,我真想立即回武漢繼續做志願服務,現在那裡更需要我們。」餘濤宏總有一腔熱血去幫助別人。    今年20歲的餘濤宏是一名陽光青年,做事風風火火,思想積極向上。在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入校後,加入了校青年志願者協會,陸續參加了多次志願服務,在他看來幫助別人是年輕人應盡的義務。
  • 現在我過得很好,交了中大的女友,未來可期
    可能也是迫於這些壓力吧,雖然自己沒什麼基礎,但是我就比別人拼命,我想著如果自己沒考上,那就找個地方跳了吧。別人學十個小時,我就學十二個小時。後來初試也考了三百四十多(工科),過了院線進入複試。複試那段時間因為疫情啥的,推遲了很久,差點因為推遲沒趕上學位評定,聯繫了老師,後來也通過評定,取得學位證。複試也通過了。當時我一個學院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沒學位證的有三十幾個人吧,最後通過就只有兩個。
  • 安徽嶽西收廢品捐款 愛心寫滿捐款收據
    雖然家境貧困,但從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開始,他經常用賣廢品的錢向縣紅十字會及公益組織捐款,把辛苦錢送給最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8月25日早晨,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儲德素和往常一樣早已起床。將前一天剩下的半截南瓜切片炒熟做早餐。然後,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走村串戶回收廢品。儲德素剛剛走上村裡的水泥路,就聽見有人在喊他。「儲師傅,到我家把廢品收去。」
  • 海外華人和祖國同戰疫5丨加拿大一名留學生匿名捐款1.6萬元:這是我...
    疫情發生後,她們在當地成立了留學生協會,並發動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捐款,尋找醫用物資貨源。大家有一個共同願望,就是早日將物資送回國內,用於一線人員的防護中。成立協會 發動全世界留學生尋找貨源「這些天,國內的疫情時刻牽動著我們海外留學生群體的心。」
  • 大腦喜歡幫助別人:趙昱鯤《為了自己,幫助別人》
    這是塞利格曼在《持續的幸福》一書中記載的一個故事:「五年級的伊莉斯剛從養老院回來,她和同學們在那裡完成了『麵包』工程。一位經常上電視的知名廚師和我們的一位訪問學者教學生們怎麼做傳統麵包,並把麵包送個養老院裡的老人。伊莉斯解釋著這個工程:「『首先,我們學習營養學,』她說:『然後學怎麼做健康食品,但我們並沒有吃那些麵包,而是送給了其他人。』
  • 一筆14.3萬元匿名捐款,讓她看到希望
    「親愛的好心人們:首先,我想通過這樣一封信,向大家表達我內心深深的謝意…… 」11月25日,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女大學生小周寫了一封信,向寧波市慈善總會和上千位愛心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好心人化名「圓木」,捐款14.3萬元,填補籌款缺口11月10日,寧波媒體報導了「念大學的姐姐多方奔走聯絡,14歲的弟弟決定供給骨髓 」的事。在寧波上大學的衢州姑娘小周,為了救身患高危白血病的媽媽,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求助。
  • 【Dominos 家長分享】幫助別人也需要學習!
    她很詳細地介紹了牛庫村小朋友的實際困難,並且跟同學視頻展示捐款步驟。她整個故事講得很好很完整,說明在工作坊中學到的內容她都理解並能應用了。錄製視頻前我給她看了Charity: Water 的一個募款視頻,一看完她就說:媽媽我知道了,我們該去牛庫村實地考察!我還沒說她自己就總結出來了。
  • 美國洛杉磯華人移民家庭義賣捐款 幫助華人新移民
    中新網1月28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當地時間27日,在美國洛杉磯縣東區蒙特利公園市的農曆新年街會上,美國洛杉磯中國城華埠服務中心接到一筆非常特別的義賣捐款。一個華人新移民家庭在洛杉磯創業後,立志要幫助更多華人新移民。
  • 做了這件小事,我再也沒有轉發過錦鯉|百家故事
    錢不多,盡一點心意。武漢疫情時也捐款了,還專門針對女性防疫活動做過捐助。我是一名男生,我想讓女性知道,不僅她們在關心女性,還有像我一樣千千萬萬的男性也在以不同的方式關注著她們。阿姨看到我笑,也回了我一個微笑。那一刻,我突然就開心起來了。後來,當我走在路上和別人對上眼,我總會下意識微笑起來。曾經在路上也被陌生人瞪 過,其實應該只是對方心情不好,看起來就很兇。我也觀察過自己冷著臉的樣子,確實挺兇的。不管怎樣,至少不要讓別人無緣無故看冷臉吧。
  • 神木高士賢:「希望我的愛心幫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他說,「走上志願服務之路,是因為那次去福利院的時候,看到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眼神望著我,那一刻,我覺得社會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做志願者,其實只是想儘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去年,有一名同事生病了,高士賢第一時間發起倡議,為同事捐款1.5萬元。他每年的捐款數額在2000元以上。
  • [職場故事]拒絕了阿里offer,我現在過得很好
    突然百感交集,想寫點什麼講一講我所經歷的。我經歷過異地戀的那種痛苦。大學的時候,我談了一段相當普通的異地戀。那段時間,我真的好痛苦,一邊是好多人想拿都拿不到的阿里offer,一邊是以後要一起生活的人。身邊的朋友也分成了兩派。有朋友說,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男人哪裡沒有?
  • 70年黨齡老人一次性交10萬元特殊黨費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梁永軍 通訊員 黃甘 報導:七一前夕,有70年黨齡的民航中南管理局離休老幹部吳雲同志在徵得組織同意後,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向黨的生日獻禮——6月12日,他將自己存的10萬元錢取出,一次性向黨組織交納了「特殊黨費」。6月13日,民航中南局黨委書記楊進、副書記吳純等領導專程到吳老家裡表示慰問,祝老人健康長壽、生活如意,並頒發了感謝信。
  • 科學技術要從娃娃抓起,ASML已經第四次向科普教育進行捐款
    雖然是僅僅捐款了40萬,但是對於科研事業的發展還是做出了明顯的貢獻。很多人自己不捐款,卻會關注別人捐款的多少,當初華為在疫情中捐了三千萬醫療設備,很多人指責華為捐的太少了,這次ASML捐款40萬作為教育基金也被指責太少了,但是每一筆的費用都有每一筆的用處,企業的資金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 親愛的,別擔心,其實我過得很好
    我不用擔心要不要跟誰報備今天去了哪裡,玩了什麼,現在準備幹什麼;也不用花費時間想著如何讓他不離開我,繼續對我好;不用患得患失,依舊怡然自得。我害怕的是,其實我一個人在外過得很好,您卻認為我在報喜不報憂,你是愛我的媽媽,我不怪您在這些言論中,催促我,但是我也想您知道,親愛的媽媽,您真的別擔心,其實我一個人真的過得很好。」母親點了點頭,卻依舊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