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評審組認真評比,具有鮮明龍泉特色、深受群眾喜愛的「龍泉十大特色小吃」正式出爐。這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特色小吃,你都嘗過嗎?
落湯餈
推薦單位:住龍鎮住溪村
做法:用糯米粉和粳米粉混合加水做成大湯圓狀的米糰,入鍋煮熟,撈起,最後滾上炒熟的黃豆末或黑芝麻糖粉。
口味:口感細膩,甜而不膩,滿口溢香,味道與湯圓、麻餈不同。
傳說:據說落湯餈是住溪村民當年送給紅軍的充飢點心,如今為農忙時節的特色點心。
煎黃粿
推薦單位:龍泉大酒店
做法:將質地上乘的黃粿切成薄片,放入鍋中用文火慢慢煎至表面起泡並微現焦黃,然後加鹽、醬、黃酒、味精用猛火炒,再起鍋撒上蔥花。
口味:色澤誘人,香氣撲鼻,細嫩香酥。
傳說: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路經龍泉披雲山,村民為慰勞義軍,特製此粿,便於將士隨身攜帶,沿途食用。因為是黃家軍在食用,特製成黃橙色。
三月三頭梳粿
推薦單位:竹垟畲族鄉
做法:將秈米粉和粳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倒入適量開水在鍋中慢慢熬成粘稠的麵糊狀。起鍋,壓入木製頭梳狀的模版,做成粿胚,最後以高山蘿蔔絲、高山蔬菜醃製的鹹菜或芝麻做成餡,蒸熟即可。
口味:美味可口,帶有淡淡的草木清香。
傳說:農曆三月三是畲族村民相親的日子,畲鄉村民喜歡選擇這天娶媳嫁女。三月三頭梳粿是淳樸好客的畲族村民用來送親家和招待親友的節日點心,有吉祥如意之意。
新豐村蓬粿
推薦單位:查田鎮
做法:從野外摘來青蓬,洗淨後用開水燙,清水漂,再切碎磨成漿,加入糯米、秈米混合而成的米粉,將熬製成的糖油,倒入蓬漿米粉中拌均勻,稀稠適度,然後裝到蒸籠裡,蒸兩、三個小時即可。
口味:晶瑩剔透,形似碧玉,香氣撲鼻,糯甜可口。
傳說:清明時節做蓬粿,有春種遍地綠玉之意,以此祈求秋後五穀豐登,百姓生活像蓬粿般香甜。
五穀農莊烏飯
推薦單位:八都鎮
做法:上山採烏飯槎(俗稱烏飯蘆),用其葉汁浸糯米,成黑色,蒸熟,拌入紅糖、香菇末、臘肉、墨魚乾絲等,用油炒成。
口味:飽滿的飯粒,帶著紫黑色的光澤,香酥可口,甜而不膩。
傳說:有一種版本是畲族祖先被困山上,採蘆葉充飢。後人為紀念祖先,每月初八制食烏飯。另一種版本是古代一義士身陷囹圄,家中送去的食品常被獄卒扣食,其妻遂將飯用蘆葉染黑,順利送達。
山粉粿
推薦單位:鴻雁賓館
做法:取山粉(蕨根搗碎後衝洗沉澱而成)若干,加適量水,然後加入揉碎的熟毛芋、豆腐、豬肉末、蝦仁、醬、鹽、味精、胡椒粉等佐料,和成團,用蒸籠蒸熟即成。
口味:可湯食,也可炒食,油而不膩,口味頗佳。
傳說:舊時山裡人以挖蕨根洗山粉充飢,後發展成美味的山粉粿。
張太源灰鹼粽
推薦單位:石達石鄉
做法:用特製的灰鹼泡山泉水拌在糯米中包成粽子,入鍋中煮「瓷」。
口味:顏色黃亮,晶瑩剔透,細膩滑爽,清香四溢。
傳說: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悲憤地懷抱大石沉於汩羅江。為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箬葉包米做成粽子投入江中。粽子由此而來。
油老鼠和油盞碟
推薦單位:香溢大酒店
做法:將麵粉攪成糊狀,攤平,餡用蘿蔔絲或豆芽,拌入青蔥和辣椒粉,然後將餡合攏成老鼠狀和油盞碟狀,輕輕放入油鍋中滾炸,表面呈現出金黃色時,即可出鍋。
口味:鬆脆爽口,香氣撲鼻,清淳甘辣。
苦櫧絲
推薦單位:住龍鎮碧龍村
做法:以碧龍產的苦櫧粉為原料加工成粉絲,煮熟盛碗,再配以青蔥、香菜、肉末製成。
口味:入口香滑,清新美味。
靈芝麵包
推薦單位:香溢大酒店
做法:以靈芝孢子粉和麵粉為原料,在發麵中加入靈芝孢子粉,糅合後做成靈芝狀,上蒸籠蒸熟即成。
口味:細膩香酥,色香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