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約有慢阻肺患者9990萬,其中男性6840萬,女性3150萬。由於疾病知曉率、診斷率低,慢阻肺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那麼,慢阻肺應該怎麼預防?怎麼規範治療?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慢阻肺患者應額外注意什麼呢?
早發現早治療
慢阻肺有發病隱匿的特點。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兼感染科主任李燕明介紹說,「肺臟有強大的代償性。如果患病導致喪失了一半左右的肺功能,患者仍可能維持正常生活。因為疾病是逐步進展的,所以患者很難在早期發現自己罹患了慢阻肺。」
吸菸是引發慢阻肺的重要危險因素,包括主動吸菸和被動吸菸。其他危險因素包括空氣汙染,生物燃料,特殊工種如煤礦工,早產或出生時體重過低等,同時遺傳因素也可能導致慢阻肺的發病。
對於有患慢阻肺危險因素的人群來說,即使沒有明顯症狀,在健康體檢的時候也建議加入肺功能檢查,儘量早發現早治療。慢阻肺早期的行為幹預很重要,比如戒菸,定期查體,當肺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要進行藥物幹預治療。
有些60多歲的人,上樓時氣短,患者可能認為是年齡大了,並不認為自己生病。比如吸菸的人容易得冠心病,也容易得慢阻肺,患者覺得可能是心臟不好,有可能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即合併性的疾病。專家提醒我們,40歲以上的人群體檢時要檢查肺功能,儘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
冬春寒冷季節易發生慢阻肺急性加重。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王雯表示,「咳嗽、咳痰、喘、呼吸困難是慢阻肺最重要的臨床表現。急性加重時咳嗽、痰量增多,氣道炎症加重。」每一次急性加重,患者的肺功能都會下降很多。
感染也是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因此王雯主任建議慢阻肺患者通過接種肺炎和流感疫苗來預防感染,避免慢阻肺急性加重。在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出於減少病人來醫院就診次數的考慮,北京市衛健委出臺政策,針對八種慢性病,醫生可以開三個月的長處方。其中呼吸系統的慢性疾病就包括哮喘和慢阻肺。
李燕明主任表示,「康復是一個貫穿全疾病周期的工作」。慢阻肺患者首先要去除危險因素,戒菸、不要吸二手菸,遇到霧霾的環境戴口罩等。另外要做些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特別是鍛鍊骨骼肌的力量。
此外慢阻肺患者還要注重營養,攝入足夠蛋白質。日常應均衡飲食,保證食物多樣化,粗細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少食多餐,避免食用汽水、啤酒等易產氣的食品,防止腹脹影響呼吸。
規範治療慢阻肺
李燕明主任介紹,支氣管擴張藥物是治療慢阻肺的基石,是治療首選藥物。以前我國臨床上使用的不同的支氣管擴張劑都是在不同裝置中,操作複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可以將兩種支氣管擴張劑放入同一裝置中,大大方便患者使用。雙支氣管擴張劑如烏美溴銨/維蘭特羅於2019年進入國家醫保,價格比一些單支氣管擴張劑還低。目前臨床上還有吸入的三聯製劑,即在雙支擴劑的基礎上,如果仍有頻繁的急性加重,可以考慮吸入的糖皮質激素。
李燕明主任表示,慢阻肺需要長期堅持規範用藥才能取得穩定的效果。治療慢阻肺藥物是吸入性的,直接作用在氣道上,作用直接,全身副作用小,且需要堅持使用,安全沒有依賴性。
王雯主任介紹,慢性疾病需要維持治療,但並不是總使用一種藥不改變,患者應該在三個月、六個月、一年的時候去複查肺功能,做全身的評估,看藥物能否降級或者是否需要升級。「在後續的治療當中,如果能改善症狀,升級降級都可以,目標是規範化的穩定治療。」
來源:中國科普網
作者:項錚
編輯:毛夢囡
審核:王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眾號ID:kepu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