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開事件表面,直擊內心真實!
抑鬱症,這是一個灰色的詞彙,死亡率極高,確診率極低。
很多人覺得,他不就是心情不好嗎?怎麼就成了抑鬱症?這些醫生,每天就會危言聳聽,變著方法賺錢。不說的嚴重點,怎麼嚇唬你?那他不失業了?
而這種不理解,正是抑鬱症高發,確診率極低的原因之一。
誰能懂我的心
中國人對心理疾病總是難以啟齒,對待那些心理有問題的人,要麼嗤之以鼻,要麼避而遠之。不理解、不支持、恐懼感,造成了我國心理健康問題高發,但是確診和治療率非常低。
抑鬱症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不像生理疾病那樣,可以客觀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病變」,並且獲得大家的理解和安慰。
抑鬱症一旦被發現,往往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時候。而患病者本身的疼痛,遠比任何生理疾病來得更加兇猛。
中度和重度抑鬱症的人群,可能會伴隨著頭疼、頭暈、腰疼、腿疼、胸悶等身體不適感,甚至有種「瀕死感」。自己明明和死神經歷了一場搏鬥,但是體檢報告卻顯示,身體器官非常正常。
此時,委屈和恐懼達到了高峰,最需要的是最親近人的安慰。可大部分時候,抑鬱症患者等來的,往往正是家人的不耐煩。
不被認可的疼痛
抑鬱症摧毀的,是人們的心情調節和情緒控制系統。大家感覺抑鬱症人群總是鬱鬱寡歡,正是因為他們沒辦法自我控制情緒。
他們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哭很久,明明說不出有什麼可哭的,但是心中卻莫名委屈。
他們是什麼時候得上抑鬱的呢?說不清,但是每個抑鬱症的人,一定有一段過不去的坎。
這個時候最害怕的,就是誰會說一句:「那你就不能不想啊,開開心心的不好嗎?」其實這句話,不僅不會緩和抑鬱情緒,相反,還會把人推向死亡的邊緣。
因為如果他們能夠控制自己不去想,那他們也不會因為這件事抑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冬天記的夏天印象》中說:「試著給自己定這樣的任務:不要去想一頭北極熊,然後你就會發現,接下來的每分每秒,你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那頭北極熊。」
所以經常有人說,心理醫生每天在救人,家人每天在「殺人」。
「網抑雲」們的無心之失
正所謂「年少不知愁滋味」,很多人覺得年紀輕輕哪有什麼愁心事?都是沒事找事,故作愁態。
抑鬱症被大家所不齒,甚至有些嗤之以鼻,很大程度也和網絡上的「假抑鬱」有關。
當代社畜壓力很大,難免會有心情低落的時候。時不時裡腦子裡蹦出一個輕生的念頭,也是常有的事。
很多網絡博主為了博流量、博關注,會故意發布一些「假抑鬱」的文案。簡單地用「壓力大」、「表演好心情」等詞彙,來形容抑鬱症,讓不少普通人對號入座。
這樣的文案,每一次轉發和點讚,背後都是血淋淋的生命。因為,正是這種情緒誤導了大眾,才讓很多人覺得抑鬱症不過就是短期心情不好、作妖罷了。而真正患上抑鬱症的人,更加不被大眾所理解,甚至被斥責。而抑鬱症的人,一點點小事都會引發死亡。
及時治療,才是最好的辦法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抑鬱情緒屬於情感範疇,抑鬱症則是疾病範疇。抑鬱症也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一般來講,到達中度以上才需要藥物治療。
抑鬱情緒每個人都有,他們會因某個事件產生而出現,也會因為某個事件解決而消失。但抑鬱症不會,每個得抑鬱症的人,都不清楚自己什麼時候開始的,更不清楚因為什麼事。
抑鬱情緒的人,大部分時候只是心情低落,甚至短時期內有厭食、失眠的情況。
抑鬱症的人情緒長期低落,比起快樂,更想追求的是活力,一份對世間萬物的興趣。更重要的一個分界點,就是抑鬱症的人往往有輕生的念頭,會常常覺得「活著沒意思」、「活著好累啊」、「我是個沒用的人」。
抑鬱症的人更習慣於把錯誤歸結到自己身上,會把過去的痛苦疊加在未來,頻頻出現輕生的想法甚至自殘、自殺。
如果你真的想幫助抑鬱症,一個擁抱或許更為實在。擁抱可以產生葉催產素,增加血清素,這會讓人有種由內而外的愉悅感。 千萬別用你所謂的「至理名言」去開導對方,可能會起到反作用。更別消極斥責,不然等同於殺人。
- 終 -作者 | 我執編輯 | 小搖心理調研所 | 洞悉事情背後心理參考資料:Experiences of depression: Theoretical, clinical,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Depression: Causes and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