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覺得自己真是太委屈了。
前幾天,領導將新項目的任務分發下來,被領導垂青的下屬順理成章被賦予重任,而張琳反倒無事一身輕。
以往她心安理得做隱形人,但是入職三年職位紋絲未動,工資一毛沒漲,她心裡有點慌,卻不知道往哪裡使力。
同事楊麗這次分配的任務比較多,光是表格、報告就有好幾個,正頭疼要加班,張琳湊過來,笑著說:「楊姐,我幫你吧。反正我的工作也不著急。」
楊麗本不想理她,但工作實在太多,下班前根本交不了,乾脆分她點基礎的工作吧。
楊麗把數據的計算都交給張琳,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仔細,張琳滿口答應。
下班之前張琳就把結果交上來了,為了這她自己的工作都沒做,楊麗把數據插入報告裡上交領導了。
轉天中午,張琳正在座位上悠閒地刷手機,楊麗一個箭步衝過來就朝她吼了一句:「你是怎麼弄得?簡直是害人。」
張琳不知所措,其他同事過來勸架,才知道原來張琳在算數時忘記加入一個重要數據,偏偏她的樣子信心十足,騙得楊麗沒想到她業務這麼不熟練,結果連累自己被領導訓斥。
張琳因為幫倒忙,又影響了自己的工作進度,也沒有逃脫上級的責怪,這下同事們再忙,也不敢找她幫忙了。
古語有云「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經常被用於指沒有「集體榮譽感」或不助人為樂的人。
但是「自掃門前雪」的背後卻往往有一種清晰的責任感,讓人明白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有些人想顯示自己的能力,或是想幫助別人,卻不顧自己的水平,想刷存在感,結果適得其反,不但沒有「救人於危難」,反倒給別人添亂,影響了自己的名聲。
他們特別委屈,覺得自己吃虧還得不到別人感激,反而被數落、被笑話,好人真是沒法當了。
其實不是好人難做,而是怎麼做好人他們不知道。
生活中有很多這種情況發生,就是因為有些人一心做好事,卻沒有仔細想想要怎麼做才能把好事辦好。
王阿姨退休後賦閒在家,閒來無事就經常在樓下和鄰居大媽們聊天曬太陽,沒想到聊著聊著就聊出事來了。
劉大媽家的閨女今年三十歲了,沒有對象,劉大媽愁得頭髮都白了,到處求人介紹對象。
王阿姨一時頭腦發熱就應承下來,回到家裡尋遍認識的人都沒有結果,正犯愁無顏見劉大媽。
正巧老同學來家裡做客,對方說起一個男生,是王阿姨同學的同學的外甥,和劉大媽的女兒年齡相當,相貌端正。
王阿姨問了幾句對方的詳細情況就迫不及待地問來聯繫方式。
王叔叔聽了勸道,王阿姨和這個男生的父母不認識,對這個男生更不了解,這麼貿然地介紹怕不靠譜。
王阿姨想了想,覺得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不妨一試,還是把情況告訴了劉大媽。
沒想到兩個年輕人見面後,劉大媽找到王阿姨好一頓抱怨,原來這個男生現在只想拼事業,不想談戀愛,可家裡仍然堅持要為他介紹對象,小夥子無奈只好來應付了事。
王阿姨委屈無比,趕緊給同學打電話,同學也是一頭霧水,表示自己只是個傳話的,自己也不認識這家人。
後來王阿姨再也不敢隨便給人家介紹對象了,畢竟她不想把身邊人都得罪了。
有些人急公好義或是頭腦簡單,輕易接下了別人的事情,以為能馬到成功,沒想到因為不了解內情非但沒得到別人的感謝,反而落得埋怨,裡外不是人。
這麼說不是讓大家袖手旁觀,唯恐天下不亂,而是希望在管閒事之前,我們能夠多想想,多問問,儘量把事情辦得妥帖一些,這樣才不辜負別人的期望。
如果你覺得事情有什麼不妥,有任何懷疑的地方,有力所不及的可能,要麼就提醒他人注意,要麼就乾脆回絕別人,寧願認慫,也比害了別人,砸了自己招牌要好。
郭冬臨曾經演過一個小品,說一個無權無勢的普通人為了能在別人面前樹立好形象,從運大白菜、買車票,搭錢搭時間搭人情,把自己搞得苦不堪言,結果得到的只是別人一點可憐的感謝——幾把牙刷。
最後科長甚至希望他能為單位聯繫火車貨運的事情,他終於無能為力,卻還是咬牙答應下來,因為科長對他的「能力」已經深信不疑,但是他顯然不能解決,結局如何可想而知。
這個人在外面見到人都會習慣性地說「有事您說話」,對於別人的難事都會主動攬過來,他只是陶醉於別人的奉承和誇獎,卻忘了自己正一步步走進自己給自己挖的陷阱。
我們對於自己能力的邊界應該有個清晰的認識,所謂「你自己有多大能力你心裡應該有個數」。
老人們都說:「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
所以當我們沒有把握或者明知道自己沒能力的時候,不要逞強,沒有能力還要硬上,以免貽笑大方,讓自己難堪,還會連累其他人。
千萬不要只因為好心,或者單純出於虛榮心和好勝心而幫助別人,忽視現實情況,結果很有可能會打臉。